october是什么牌子的手表多少钱:弗罗姆“人性异化论”探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9:00:39
  

弗罗姆“人性异化论”探析

www.psychcn.com  2001年11月02日  来源:http://www.psychcn.com/enpsy/200111/24931227.shtml

王元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

 

 

【正文】

 

埃里希·弗罗姆(1900—1980)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从人本主义出发,力图将弗洛依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种学说熔合起来,并以此来考察、分析当代世界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现实问题、矛盾和危机。“人性异化”是弗罗姆以人性为标准,透过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和生活富裕的表象,考察其内在矛盾而得出的结论。他对这一社会中的人性异化问题进行了有声有色、淋漓尽致的揭露与批判。其观点对我们了解与研究当代世界特别是资本主义关系下的人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番探求与评析。

 

一

 

弗罗姆认为,人类有着共同的人性,而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健全的标准便是看这个社会能否使人按人性的特性和规律去充分发展,能否为人类生存问题找到一个完善的答案。他说:“一切生命的本质在于维护和肯定自己的生存。”“一切有机物都有维持自身存在的内在倾向。”(1)弗罗姆把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看作是最原始、最基本的人性,它包括吃、喝、性欲等各种生理需求。任何一个人或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就是人的这一内在特性,满足人这一方面的本性。

 

他又认为,本能的满足并不使人感到幸福,也不足以使人变得健全。人由于具有理智,即具有透过感官知觉去认识现象的本质的能力,所以人是唯一发现自己生存问题的动物,他不得不去解决这一生存问题,这是无法逃避的。“人类动力的阿基米德点存在于人类境遇的独特性之中,要认识人的精神,就必须以分析那些源于生存状况的人类需要为基础。”(2)弗罗姆通过对人类生存基本状况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生存所固有的一些矛盾,他称之为“生存的两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⒈生与死的两歧:一个人的诞生是偶然的,而死亡却是必然的,死与生总是对立而不能并存的。人既降生于世,就有“自我保存”与渴求生的愿望,但同时他又不得不正视死亡这一最终结局。

⒉灵与肉的两歧:人是由肉体与心灵组成的实体。一方面,人随时得满足形而下的肉体的需求与冲动;另一方面,人的理智又要求对这种需求与冲动加以一定限制。于是,人不得不在思维、生活过程及自己的感情行为中面对“灵与肉的两歧”。

⒊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的短暂之间的两歧:虽然每个人都赋有人类所具有的所有潜能,但生命是短暂的,即使在最有利的环境下也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潜能。只有在个人生命与整个人类生命同样长久的情况下,他才能参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的过程,但这又是不可能的。

⒋个人化与孤独感之间的两歧:人从母体诞生后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个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增强了自我实力,使人日趋自由;另一方面又切断了他与周围环境缔结的原始纽带,失去了安全感、相互感,滋生了孤独感。人成长的客观的必然使人无法摆脱孤独。

 

弗罗姆认为,人虽处于如此两难境遇,但决不甘生活于内在矛盾中,“人必然去寻求生存矛盾的更好解决办法,寻求与自然、他人以及自身相统一的更高形式,正是这种必然性成了人的一切精神力量的源泉,它们产生了人所有的情欲、感受和焦虑。”(3)那么,这些由人类生存矛盾所衍生的需要和情欲又是什么呢?弗罗姆对此作了详尽的列举,包括爱的需要,超越性、生存根基、自我意识、生存目标以及献身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对“超越”和“关联”的需求。

 

所谓对“超越”的需求,弗罗姆指的是人渴望超越被动、“两歧”的生存状态。进入一个自由自觉的王国。人对超越的追求,正是爱、艺术、宗教以及物质生产的源泉之一。实现超越还有另一条途径,即毁灭。创造与毁灭都是对超越性需要的回答,当创造意志得不到实现时,毁灭意志就会抬头,创造需要的满足产生幸福,毁灭需要的满足则导致毁灭者自身的痛苦。

 

所谓对“关联”的需求,弗罗姆指的是人渴望与他人建立一种联系,即同他人结合起来的需求。人与人的结合有三条途径:一是臣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某人或某物从而与世界成为一体;二是通过主宰世界使他人成为自己的附庸而使自己与世界成为一体。选择这两种途径的人都丢掉了自身的完整性和自由。只有第三种途径既能满足人与世界成为一体的需要,同时又不失去个人的完整与独立意识,这就是爱。爱作为一种共享与参与的体验,使人的内心活动充分展现出来,在爱的行动中,我与万物合一,但我仍然是一个不可取代的独立的人。只有超越分离与结合之间的两极性,爱才可能得以诞生和再生。

 

人的“自我保存”的原始欲求以及对“超越”、“关联”等种种人所持有的需求,就是弗罗姆所找到的真正的自我,即人的本性特征。他强调,考察一个社会的健康状况,就看人的这些需要所得到的满足程度。“如果人生活的环境是违背人性、人类发展和心智健全的基本需要,人就不能不反抗;他或者走向堕落和毁灭,或者创造一些更符合人性需要的条件。”(4)可见,弗罗姆认为是否符合人性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固与否。这样,人性成为弗罗姆考察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二

 

弗罗姆基于以上人性的基本观点,对资本主义的“人性异化”作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他所讲的“异化”就是“一种体验方式”、“它主要是人作为同客体相分离的主体,被动地、易感地体验世界和自己。”在异化的状况下,“人不是以自己是自己力量和自身丰富性的积极承担者来体验自己,而是自己是依赖于自己之外的力量这样一种无力的‘物’,他把生活的实质投射到这个‘物’上。”(5)由此看出,弗罗姆所说的异化是人的一种“体验”,即精神和心理的过程,这种“体验”失去了主体的主动性,主体觉得不是依靠自己,而是依赖于自己的以外的力量,而这种外部力量正是自己的行动与结果产生的,于是,人不再感到自己是自己行动的主宰,而是相反为自己的行动所主宰、支配,他感觉不到自己与自己以及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他认为,人性异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现象,而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异化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它几乎无孔不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人性异化表现为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异化。弗罗姆认为,劳动是使人摆脱自然的解放者和使人成为社会的独立的存在物的创造者,劳动表现了人的创造力本质。在西方历史上,十三、十四世纪的手工业曾是创造性劳动的一个顶峰,但随着近代生产方式的出现,劳动的意义和作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再是一种自我满足的创造性,而成了一种强制与责任。工人在复杂和高度组织化的生产过程中是完全被动的,他只是机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支配机器的积极力量。工人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重复、单调和无思维性,控制力、创造性、好奇心和独立思考正受到阻碍,劳动仅成为一种获得金钱的手段,而根本不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的活动。劳动成了不合人性的、有害的和无意义的东西,在异化的劳动中,人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与价值。

 

消费过程和生产过程一样也被异化了。这是由于金钱所具有的异化职能引起的,它使人感到有了钱似乎就能买到一切。人的获取物品仅仅是为了占有而非真正使用,即满足于无使用价值的占有。人们的消费活动不再是一种有意义的、富于人性和具有创造性的体验,而在本质上是人为刺激起来的幻想的满足,是一种与我们的真实自我相异化的虚幻活动。消费原本是达到幸福目的的手段,现在则变成了目的本身。

 

在政治领域,人性的异化主要表现在民主制度中,现代民主选举人的意愿表达方式成了一种异化的表达方式。民主政治的原则认为,全体人民的命运及其公共事务的决策不是由某个统治者或集团来决定的,而是由全体人民自己决定的。事实上,现代民主制使人们成了被异化的自动机器,他们的情趣、意见和好恶都受制于社会这部大机器,他们不可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正意愿。西方民主国家中政治机器的运转正如商品市场的活动一样,各个政党如同庞大商业机构,职业政客象商人一样使用施加压力的广告方法向公众推销其货物,政治宣传象商业广告制造消费欲望一样制造民意,公众就象在消费中受广告支配一样,在选举中必受到政治宣传的左右。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民主只能是一种迷信。

 

在精神领域,人性的异化体现在理性、伦理和宗教等方面。弗罗姆首先将理智和理性作了区分:所谓理智是生物为了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思想;理性则旨在揭示现象背后本质的认识。理智是为了扶助肉体的存在,理性则是为了促进精神的发展。他认为,异化人的思维特征表现为理智发达而理性退化,也就是只管满足肉体的需要,而不问事物的本质,缺乏创造性思维。于是,就理性而言,人们的愚昧似乎与日俱增。伦理观与理性是不可分割的,伦理行为以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为基础,理性的运用以自我存在为先决条件,伦理的判断与行为也是如此。而当一个人沦为一部自动机器时,其伦理观就丧失了发展爱和理性的生命原则;当生命的原则变成了一致性,人到了只是顺从的程度时,他就不可能听到自己良心的呼声,更不可能按良心办事了。

 

    关于宗教,弗罗姆指的是广义上的,即作为生存目标和献身对象的宗教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也是宗教。他认为,当今社会的宗教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完全世俗化的文化,人们不再去认识和关切人的生存的基本问题,不再考虑生活的意义及其答案。原本犹太教和基督教意义中的待人规则是“爱邻如爱己”,但现在,与此水火不容的商品交换的公平原则却取代了友爱原则,上帝成了难以接近的宇宙公司大老板,人们用出售肥皂的办法去“兜售”宗教,而祈祷上帝也只是为了生意上的成功,神圣的宗教精神就如此被亵渎了。

 

在社会关系领域,人性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人与国家、人与人、人与自己关系的异化。社会共同体与政治国家的分离,使国家成为一种凌驾于人之上的偶象。人把国家视为他自己的社会感情的体现而屈从和崇拜这一异己的权力,个人存在和社会存在发生了错位。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异化了,它变成了一种两个抽象物、两个活机器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人与人只是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相互利用的需要才联系在一起,每个人都被看作是一件商品,人们都视其价值大小而决定人际关系,利己主义原则支配了人与他人的相处。这样的人际关系几乎找不到多少爱和恨,而表现为一种表面的友好,背后却是疏远、冷漠和许多难以觉察的不信任。关于人与自己的关系中,弗罗姆将它描述为“市场倾向”的关系。在市场倾向中,人觉得自己是一种具有市场使用价值的物品而非人类力量的承担者,他的目标只是在市场上成功地出卖自己,他的自我感觉不是来自一个有着爱和思想的个人的行动,而是来自他的社会经济作用,人成了一种在社会制度中有一定职能的抽象物,这一抽象物与他真实的本性相异化。这种异化使人失去许多尊严感和所有的自我意识,失去了自我而沦为物。

 

以上便是弗罗姆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异化所作的全方位扫描,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合理的、畸形的、人性严重异化的病态社会。

 

 

三

 

弗罗姆关于人性问题的论述在吸取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弗洛依德等前人的一些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多层次的人性理论。他高度重视人性,把是否符合人性看成是衡量社会健全的标志,并试图多侧面、多角度地揭示人性的各个层次,展现人性的丰富内容,这不能不说是对人性探索的有益尝试和贡献。

 

弗罗姆将人性看成是由肉体的本能需要和超越动物性范围的其他方面的需要两个层次组成的,并认为后者才是真正更高层次,更本义上的人性内容,这无疑是有其合理的地方。同时,他又承认人的本质“是在历史中并且只有在历史中才能确定”,认为“‘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既受环境条件(阶级、社会、家庭)的影响,又受遗传和气质上的条件的影响”。(6)从而肯定了人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受后天的个人生活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这当然也是合理的。另外,弗罗姆对人的境遇的分析,从心理学角度看,是有其独到和深刻之处的。

 

必须指出:他对人性的说明,大体上仍是以生物和心理的因素为根本,对社会历史、经济、阶级以及文化对人性的影响方面,他很少作出具体解释,他除了对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分析作了一般肯定之外,并未真正深入地从人们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方面对人性作出具体规定,因此,从本质上说,弗罗姆关于人性的理论仍未超越以生物学、心理学的分析为基础的抽象的人性论。

 

弗罗姆对资本主义人性异化的批判,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他不仅看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在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创造性与主体作用丧失,变成了一个完全受支配的“经济原子”,而且还看到消费过程中,人们受金钱和商品的支配,把消费变成“失去真实自我的虚幻活动”;他不仅看到在人与人关系方面所表现的利己主义的相互利用关系,而且也看到了人与自己关系中的那种“市场倾向”和人格的商品化。另外,他还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道德和宗教的反人性本质。他同时急切地希望消除异化,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恢复人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和人际之爱,这使他的学说洋溢着炽热的人道主义感情。

 

然而,由于弗罗姆对人性的分析没有抓住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条件这一关键,而是更多地强调异化的心理根源,没能从阶级根源和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一社会根源去寻找,认为“人之所以沦为奴隶,不是被资本家所奴役,而是人(包括工人和资本家)被他们自己的物和环境所奴役。”(7)从而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对商品经济持敌视态度。这就使他的“异化论”舍本逐末,不是把产生异化的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作为批判的主要对象,而仅仅从抽象的人道主义出发,批判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本身也就找不到消除这个社会人性异化的正确途径。他认为,要消除异化,只有用精神分析方法激发人的自我意识,使人知道自己是自己行动的主宰者,建立一个人道主义的公有制社会,才能恢复人性。因此,他反对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异化的前提条件的理论,这就使他的批判和揭露越发显得软弱无力了。

 

 

 

注:

(1):弗罗姆《寻找自我》第46页。

(2)(3)(4):弗罗姆《健全的社会》第23页,第23页,第18页。

(5):弗罗姆《资本主义下的异化问题》,参见《哲学译丛》1981年第4期。

(6):弗罗姆《人之心》第140页。

(7):弗罗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第49页。

 

 

摘自《福建学刊》19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