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县卖皮女:海星一样的互联网 (评论: 海星模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4:25:36
(一)
  
   很多时候,比喻是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会使陌生的事物看起来熟悉、亲切,便于理解和沟通。即使是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也没有关系。因为,如果有很多个盲人来一起摸,把摸着的部分摆放在一起,总还是有机会一步步靠近一头大象的真相或者轮廓。
  
   这是人类认知未知世界的屡试不爽的基本方式:我们感觉、触摸、交谈,最后拼接出心目中完整的图像。
  
   所以,当我认识互联网这头大象的时候,也借鉴了这个方法。我所使用的几个盲人是:《长尾理论》、《维基经济学》、《世界是平的》,还有就是《海星模式》。
  
   《长尾理论》把互联网新经济比作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的左边高高翘起,表示市场其价值不菲的部分不仅在于20%的头部(80/20规则),过了20%后,剩下的80%鸡肋部分,也就是尾巴无限延续的右边,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使得尾巴永远不可能截断或为零。所有的利基市场成为了可以选择的肥肉。稀缺性的经济学,转化为了丰饶的经济学。
  
   而《维基经济学》则隆重地用维基百科的示例暗示了互联网的基础:开放、对等、共享和全球化。从组织的观点出发,它指出了以维基为范本的产消者社区的价值,有点类似共产主义的理想。
  
   美国的弗里德曼则看见大量的服务正从美国迁徙到印度,他以无比的爱美国主义的热忱,天才般煽情的文字描绘,大声疾呼:《世界是平的》!
  
   《海星模式》则认同了上面所有的一切,它以辩证法的思维,讨论了互联网的专制和分权问题。它又打了一个比喻:说传统的组织就象蜘蛛一样,属于中央集权;而互联网的组织更象海星,那是一种切成两半后,马上就可以自动复制和恢复的生物。
  
   《海星模式》谈到了一种互联网上的博弈:专制和分权该如何PK呢?在列举了N多的示例后,它给出了一种古老而熟悉的问题:在互联网时代,该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呢?
  
   总的说来,盲人的思路一般是这样的: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一直还没有回过味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些把玩的机会。所以,我们要以观看外星人的热情追随它,思考它:
  
   【1】互联网时代颠覆或晃动了哪些传统的规则?
  
   【2】互联网已经或将如何影响商业和组织的行为?
  
   【3】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
  
  
  (二)
  
   如今,互联网已经晃动了一些看似天经地义的事情:
  
   【1】人做任何事情主要是为了赚钱。
  
   在传统的观念中,人做任何工作主要是为了赚钱。传统的经济链条,能很好地控制金钱的投入和产出。
  
   如果没有金钱,那工作还有什么劲?所以,金钱是衡量成功的主要依据。
  
   而新观念对此颇有异议:人除了付费的工作,也有归属的追求,有倾诉和认同的需求。更加重要的是基于信任的价值观,释放了被金钱腐蚀的创造力。
  
   也就是说:自主而免费的劳动是可能的,人有时需要的不一定是金钱衡量的报酬。
  
   相信钱,但不全相信钱,反而会带来更大的财富:这使得工作成为了价值和意义的载体,变得富有精神意味和生命力。
  
  
   【2】知识产权保护是人类创新的动力
  
   保守的知识产权策略会越来越不适合大众的口味,无论你用什么政策和手段,也不可能回到过去那样严格意义上的专制福利时代。
  
   知识产权保护是人类创新的动力,但它也可能是创新的阻力和成本。
  
   专利和版权保护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来平衡开放和限制:应该针对不同的应用方式和渠道制定不同的策略。
  
   知识当然可以用来积累财富,但从更广阔的发展来看,要适可而止,因为分享和传承,同样重要。
  
   【3】业余等于肤浅
  
   类似的结论还有:热门=成功,大成功=等于成功。
  
   互联网的多样性,提供上述理念的反例。
  
   麦克卢汉说:信息及媒介。意思是说:媒介并非只是一个容器。它本身即是形式,也是内容的方向。其自身也指出了相匹配的内容或行为模式。
  
   互联网打开了一扇门,让专家和政客头痛不已。一个被恶搞的馒头、一张打死了也不认的虎照。新的渠道,新的呈现方式,使得传统的渠道显得狭隘和难堪。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渠道,但不仅仅是渠道。
  
   【4】组织的职能就是要认真规划、精确控制
  
   问题的关键不是:需不需要规划和控制的问题。而是是否需要一直控制的问题。
  
   传统的组织是控制者和领导者,他们收集信息,判断信息,做出选择,客户的意见是重要的,但必须经过事先过滤,组织者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产品和服务。组织者控制一切。
  
   新的组织要求客户的深度参与,组织者从一开始就让客户参与到需求、设计和改进中。组织者开始的时候,只是提供一些简单架构,然后,其产品或内容的发展就由用户来推动。组织者平衡协调其运作,提供自定义工具,恰如其分地释放其控制力。
  
   新经济下理想的控制模式是:产消合一的社区驱动其自然生长。
  
  (三)
  
   《长尾理论》和《维基经济学》有点理想主义的色彩,对新经济大唱赞歌,有点报喜不报忧的感觉。而《海星模式》则采取了比较务实、中庸的做法:它提出最好的组织模式还是要变成蜘蛛和海星的混合体。
  
   考虑去到互联网的理想国的进化阶段,我们有必要看到一些现实的问题:
  
   【1】知识是爆炸了,还是稀释了?
  
   互联网把大家的热情都调动起来了,该裸的裸,该骂的骂。该跳的跳。声音多了。知识也肯定多了?
  
   即便是天生我才没发现的人很多,我还是怀疑,知识更多的是被稀释了,而非真正的爆炸式增长。或者增长的未必都是知识,还有口水。
  
   选择多是好事,但带来了第二个问题。
  
   【2】信息生产的成本降低了,但选择的成本在增加
  
   信息垃圾该如何去除?去除垃圾信息的成本,又做何计算呢?
  
   生产的稀缺性被多样性代替了,但随之带来的是信息的过载。
  
   在这个问题上,信息过滤器的作用,还是非常明显。即使是在产消合一的社区里,意见领袖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3】互联网的进化基础
  
   现在人们都大致同意这样的观点:互联网时代取代了PC时代。
  
   其实,这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说法。如果没有PC的普及,就没有互联网时代普及的基础(事实也是如此,互联网的核心理念是在PC成熟前很久以前就存在)。没有大家前仆后继,风投疯狂的烧钱建立网站。也就没有搜索引擎发展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的发展、web 2.0的发展、网络视频的发展,不管它现在看起来赚钱渺茫,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为下一个互联网阶段垫底。每一轮炮灰都是有价值的。
  
   我猜测的话:或许就是真正电子商务时代的前哨战。那些打不死的,熬过冬天的人,有可能能看到互联网理想国的前夜。
  
   所以说,思维的速度再快,但互联网的进化基础是有限制的:
  
   其一,设备的限制。最成熟的还是PC,数量最大的是手机。但应用来看,手机的应用还有距离;
  
   其二,内容和文化的限制。一个纯粹的娱乐的文化,不会在极短的时间里改变的。这跟哪个年代的人是使用电脑的主流有关。这样的话,业务的选择和发展就极其重要。
  
  
  (四)
  
   《海星模式》关于“触媒式人物”的描述,也就是我们说的“意见领袖”,是与众不同的。这成为该书值得一读的理由。
  
   通过对4个盲人的阅读,我们大致有了一些感触:我们正在经历着一个非凡的时代。有可能就像当初电刚发明后的一段时间,我们感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知道电可能改变世界。同样,我们也知道互联网会改变我们的未来:商业模式、组织形式、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成长的方式,但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会变成什么,怎么变,到底要影响我们多远。
  
   但我们心怀好奇和激动,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相信那种神奇的感觉会引领着我们前进,一直到永远。
  
  
  首发:喷嚏网 www.dapent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