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互助平台:小议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1:20:56
吴宏斌
2011-05-03 07:11:38 来源:国防报
【 字号:大中小 】 【我要打印 】 【我要纠错 】 【 Email推荐: 】
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正在引发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变,也使战斗力生成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
由基于数量的外延式生成模式向基于结构的内涵式生成模式转变。在传统作战中,作战力量以单兵或单个平台为独立作战单元,彼此联系松散,战斗力主要取决于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数量,是典型的基于数量规模型的外延式生成模式,兰彻斯特方程就充分反映了该模式下兵员数量与作战胜负的关系。在信息化作战中,战场信息系统将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联结为作战系统,作战系统则被集成为作战体系,战斗力结构发生根本性的质变。系统论认为,结构决定功能。在战斗力的消长中,一方面,信息赋能、功能耦合、结构优化成为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基本路径;另一方面,精打要害、结构破坏、体系瘫痪则成为削弱对方战斗力的基本思路,体系对抗充分反映了基于结构的内涵式战斗力生成模式。
由基于能量的粗放式生成模式向基于信息的精确性生成模式转变。杀伤力是战斗力的基本要素之一。为提高杀伤力,经历了从体能到化学能再到核能的发展过程,释放的能量不断膨胀,但命中精度始终有限,杀伤威力主要靠提高能量释放的量级来实现,也造就了基于能量的粗放式战斗力生成模式。随着精确制导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火力打击的命中精度显著提高,并成为增强杀伤力的重要途径。美军在模拟核爆炸实验中发现,当TNT当量提高到8倍时,毁伤力增加到4倍;当命中精度提高到8倍时,毁伤力则提高到原来的64倍。正是命中精度对杀伤力所起的巨大的倍增作用,使基于信息的精确性战斗力生成模式取代基于能量的粗放式模式。
由基于平台的线性生成模式向基于网络的非线性生成模式转变。在机械化战场上,主要以平台为基本作战单元,采取线式作战,彼此之间由于缺乏有效联通而成为信息孤岛,作战平台相对独立,战斗力的生成表现为线性,满足叠加原理,总战斗力等于各单元战斗力的加和,即1+1+1=3。在信息化战场上,各平台虽然仍是基本作战单元,但被信息网络联为一个整体,彼此紧密联系,有机融合,协同作战,使战斗力的生成表现为非线性。根据麦特卡尔夫定律:网络的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也就是说,N个联结创造出N×N的效益。可见,在非线性条件下,战斗力的生成满足指数增长原理,即1+1+1>3,而且作战单元的数量越大,战斗力的倍增效应越明显。信息网络的全域覆盖彻底颠覆了战斗力生成的线性模式,代之以非线性生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