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金井怎么样:谈谈三野和四野的军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4:44:05
三野和四野是中国陆军中最大的两支主力,遗憾的是现在三野经过历次裁军保留的很少,只有一个27军是绝对主力而被保留。四野比较幸运些,在历次裁军中保留了最多的部队,其中38、39、54军是中国陆军的绝对主力。
  
  其实,最开始四野的基础并不是很多人设想的那样是最好的,按照中共公开文献,到了1945年8月份,八路军山东军区有5个二级军区,分别由悍将许世友、杨得志、王建安等人担任分区司令,主力部队有:8个师、12个警备旅、4个独立旅共27万人,罗荣桓带到东北去的约6万人;新四军主力北移山东,新四军主力当时7个师(当然花架子很多,如第6、7师)约30万人,除去第5师约6万人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仍有20余万人(当然包含军区部队),其中原属于八路军系统的第3师约3.5万人由黄克诚带到东北。这是东北部队最大的两支,再加上冀东部队共约11万人,先到的曾克林、李运昌扩军数万,武器装备很好但是成分极坏后来大部哗变,可以说不能算是主力;延安派去的359旅一部并不是359旅精锐,长期不被林彪看好,到了1947年8月份才升级为10纵28师。
  
  四野融汇的山头之多是罕见的,不仅部队成分、隶属关系复杂,而且各路将领也来自五湖四海,一、二、四方面军、原陕北系统的都有,而且最要命的是东北没有根据地(一度有七无)、政治形势极为复杂、林彪长达近8年离开抗日战场,对各路将领和各部队都不熟悉。所以一味提什么东北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是没有意义的,很多资源并不能为我所用,而且缺乏整合,并不能形成比较优势。
  
  相比较而言,华东情况初期的战争条件应该好一些,山东军区是中共最大、最巩固的根据地,国民党在山东的势力在抗战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后来部分伪军被收编并且抢占了一些地盘,但是这些部队战斗力并不强。战争初期,由于粟裕指挥有方,苏中苏北部队北移山东后山东军力急剧增强,像1946年底-1947年初的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动辄集中五、六十个团集中作战,1947年初山东部队整编为9个纵队27万人,加上后来的几个二流纵队约32万人,再加上军区部队约60万人,三野此时的军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固然有粟裕统军有方的缘故,同时也有三野军力非常强大的缘故。
  
  同期,四野的日子就难过多了,政治形势本来就很复杂,毛泽东偏要来个四平保卫战、化四平为马德里(二战四平),当时很多部队已经被林彪派下去分散建立根据地了,又不得不汇集起来。二战四平以双方伤亡而论国共打了个平手,但是四野伤亡的都是老骨头,而且在撤退途中损失很大。二战四平时四野尚未整合,番号五花八门,各部队战斗力参差不齐,当时整整一个第3纵队竟然挡不住新6军的一个团。
  好在林彪机警,及时撤过了松花江,后来有了个七七决议,林彪坐上了东北的头号交椅,他及时布置了土改、整军、剿匪几项工作。1946年10月南北满遭遇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恶战,但是四野只有5个主力纵队和几个独立师约10余万人。到了1947年5月东北部队率先展开了进攻作战,按照林彪的提法是“变两个拳头打人为一个拳头打人”,当时北满部队1、2、6纵加上几个独立师约10余万人,南满部队仍然是3纵、4纵,夏季攻势期间四野军力仍然不如三野。
三野军力下滑和四野军力上升、三四野名次易位的分界点是1947年6-8月,原因在于:1、林彪在筹划一个新的建军模式:组建二线兵团来扩军,华东乃至其他地方扩军往往采取从俘虏中直接补充或者地方部队升级的方式,林彪觉得问题都很多,他采取了一种新的扩军模式,这是一个重大创造,维持了四野兵员和主力纵队的坚强的战斗力;2、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逐渐在各纵队中实施,缩小了各纵队的差距,四野各部队战斗力比较均衡,这一点三野就差一些,三野很多部队有特色,如粟裕嫡系的1、4、6纵擅长野战,原山东八路军系统的3、8纵擅长攻坚、9纵后来居上攻防并举,其余的部队就不行;3、三野七月分兵损失过大,可以说各个战场的进攻作战损失都很大,但是唯有东北战场军力在上升,刘邓、陈粟的军力损失(包括兵员损失和重武器损失)都很大,“七月分兵”三野可谓元气大伤;4、中央在当时把冀热辽划给东北,到了1947年8月四野整编的时候增加了两个纵队数万人(即8、9纵,但是这是冀东的二流部队)。1947年8月四野主力纵队有9个近30万人,跃居全军第一。

总之,后来三野与四野的军力越拉越大,到了1948年四野的军力包括兵员和装备已经超过了其他野战军的总和,上升为绝对的第一主力。

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粟裕在具体战役指挥,如运动战的战场选择、战机把握和掌握战局的节奏已经接近林彪,但是在扩军方面似乎非其所长,四野军力跃居第一有其客观条件,如东北的粮食供给能够保证其强大的养兵能力、东北军区雄厚的经济基础使四野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但是林彪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四野刚开始的基础并不如三野,一直到夏季攻势结束还是比不上三野,林彪的部队编制都很大,他不搞花架子,一个师基本能保证1万余人,他非常重视师长的运用,他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这样四野的战斗力一直很巩固,不仅老部队的1、2、6、3、4纵非常出色,后来陆续编进来的主力纵队7、8、9、10纵乃至5、11、12纵都有上乘表现,到了大决战的前期,四野12个纵队的战斗力已经非常均衡,这是其他野战军所做不到的。四野大军入关后,每个纵队近6万人,装备精良,几乎顶得上某些野战军的一个小兵团。

粟裕将军百战百胜,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军神,他与林彪一南一北交相辉映,可谓共和国的双子星座,不过我个人认为林彪的综合能力还是突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