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全席电影百度网盘:《论父母的改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7:06:09
《论父母的 《论父母的改变》

 

      改变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重新再造的过程,改变表面的观念相对而言还比较容易(郑委老师:很多家长在改变的过程中,嘴上说着观念改变,其实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改变,这类的现象很多),从现象的因果关系和事物发生发展的逻辑关系很容易认同更符合规律的观念,但对任何观念真正认同到心里还需有个改变好的行为做为后盾,行为改变定性以后,对新观念的接受才能是真的,否则,失去行为改变的观念改变,便失去了改变的根本,便也失去了建立起新观念后的内心感受——也是新观念改变以后带给自己长期的享受,一个人无论是改变观念、改变行为,都是为了改变现有的感受,追求所有改变以后给自己带来的享受。

 

    观念改变相对是容易的,只要从逻辑推理出和现象观察到,甚至干脆对某领域权威的认可后毫无怀疑的接受了新的观念,观念改变是一个人改变的第一步,观念改变就会在内心中会产生出一些好感受,但这些好感受是少量的、不稳定的、时间短暂的;但要想让这些好的感受变成大量的、稳定的、长时间的,必须要进行行为的再造过程——即行为的改变。(郑委老师:这就是为什么上完课之后,我们还要对家长训练42天的核心原因,只有去做,去坚持做,才会达到效果和稳定,即使42天,也有很多家长学习之后发生反复,不过,只要你不放手,我们就会永远拉着你的手向前走

 

    所有的行为改变都是从“痛苦”开始。每个人所处的当时现状都是相对稳定和舒适的,这些现状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会产生出相对舒适的感觉,就是乞讨、赌博、吸毒…..的行为也给当事人一种舒适的感觉,为什么连这种公认不好的行为也会产生相对舒适的感觉,就是那些人适应了不好的行为,只要是适应了的行为(无论好坏)只要改变就是从“痛苦”开始,因为改变产生了不适应。一个人其实最为固执的是他们的性格、行为习惯,我们都知道的性格决定命运的一段话“小心你的思想它会影响你的行为;请小心你的行为,它会影响你的习惯;请小心你的习惯,它会影响你的性格;请小心你的性格,它会影响你的命运。”这段话是有一定道理的。社会认可一个人是从一个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评价的,其他人对一个人的活动结果预判是通过这个人的行为习惯(做事方式)和能力判断的,习惯包括对行为结果的态度(积极、消极、乐观、悲观)、行为时的状态(认真、马虎)、行为情绪的控制、行为的习惯顺序等…(郑委老师:家长改变自己,其实就是一次人生的蜕变,虽然从痛苦开始,但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坚持,最终结果是达到再次的稳定和舒适,这种舒适是更加愉悦和满足的,因为它包含“真爱和幸福”。)

 

    一个人要寻求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现在已经感受到、察觉到现在有一定的痛苦,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以后更多更大痛苦的预期越来越强烈,非得现在改变不可,而且是“刻不容缓”。

 

    自己改变其实已经是很难的了,要经历过一段时间,要经历一系列的不舒适,从新构建自己内心的平衡,经历一次改变过程就像蛇蜕皮一样难受,经历一次有意义的改变,人会获得更长更好的感觉。(郑委老师:自己改变很难,学习的家长们请记住“法财侣地”原则,这四个字就是解决“自己改变很难”的法宝。)

 

    在亲子教育中,“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当发现孩子出现问题了,而且预计到随着时间发展,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首先知道这本质是家长的问题。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一起面对一起改变这个问题才会得到很好解决,这需要改变的对象是双方——父母和孩子,甚至是三方——父、母和孩子。

 

     以简单的双方改变为例——父母已经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改变孩子。

 

    父母和孩子共同改变过程中,父母控制着改变的方向、程度、进度,父母改变是主动的,而孩子的改变却是被动的。改变是需要“承受一定痛苦的”,如何降低改变的痛苦,这就涉及到改变的方向,如果改变是道德的、积极的——其实是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改变会有着一种“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会降低因改变而产生的不适感觉,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对这种内驱力所引起的改变是有着良好适应力的

 

    父母改变要从树立培养孩子正确的目的、目标开始,认识常用错误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生活中做到“宽严有度”——宽要求、严德行,按照如下顺序培养孩子:先成人、再成才最后成功,树立:有德的孩子必有才,有德的孩子必成功的观念。(郑委老师:李波同学的学习非常有成效,能把课程的精髓总结出来,让我做老师的也很佩服。)

 

   其次,德行的培养改变的成功方法是:上行下效,这样做同样产生出一定的“内驱力”,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父母做得有德行,才很容易让孩子不知不觉内化的改变,这种改变会大大降低因为改变而引起孩子的种种不适。

 

    再次,对孩子不断改变并符合道德的行为多去观察、多去肯定、多有耐心,这样孩子改变痛苦会“微乎其微”,在生活中越来越有自信,对改变越来越认可,越来越享受这种改变

 

    最后,认准符合道德的改变以后,持续不断、永不再变,之所以我们发现孩子培养已经出现一次非改不可的问题了,这已经证明父母对孩子德行培养已经欠缺了,所谓父母的改变,也是以德行改变为主(郑委老师:说到了点子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孩子就是教育自己做人的过程”),这次提到父母改变孩子改变,这个改变的方向只此一次——就是按照道德的方向去改变,因为我们的传统道德已经承载数千年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文化,方向正确的多次改变对孩子而言是容易适应的,否则,对方向有翻来覆去的改变,说明父母很不成熟,就容易造成孩子的混乱,产生很大不适应,对于思想还不够成熟的父母的改变,改变的结果常常是“徒劳无益”的。

 

     感谢郑委老师提出改变的思路,一些自己学习感受,请多指导!

 

   

                                                                               李波

                                                                             2011-7-5

 

   郑委老师:李波同学写的这篇学习感受让我感到“很专业”,“很有深度”,值得我们很多学习过的家长思考和学习。在此,我代表学员们谢谢李波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