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宗林所有歌曲大全:懂些管理学的东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34:08


“墨菲法则”、“派金森定理”和“彼得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中最杰出的三大发现
一 墨菲定理
墨菲定律(英文名:Murphy's Law),亦称莫非定律、莫非定理、或摩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什么是墨菲定理?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一名工程师,他曾参加美国空军于 1949年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并被那个受试者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
这句话迅速流传。经过多年,这一“定律”逐渐进入习语范畴,其内涵被赋予无穷的创意,出现了众多的变体,“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If any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会出错的,终将会出错)”、“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东西越好,越不中用”、“别试图教猪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猪不高兴!”
墨菲定理的原句是这样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以上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理”: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理告诉我们,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论科技多发达,事故都会发生。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所以,我们在事前应该是尽可能想得周到、全面一些,如果真的发生不幸或者损失,就笑着应对吧,关键在于总结所犯的错误,而不是企图掩盖它。
墨菲定理并不是一种强调人为错误的概率性定理,而是阐述了一种偶然中的必然性。
二 帕金森定律
百科名片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背景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分析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定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不称职的行政首长一旦占据领导岗位,庞杂的机构和过多的冗便不可避免,庸人占据着高位的现象也不可避免,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就会形成恶性膨胀,陷入难以自拔的泥潭。这样就会在官场中形成类似的“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鲜花就好比是那些公司中的领导职位,牛粪就是那些公司中平庸的领导者,而这种“鲜花”插在“牛粪”上的危害是极其大的。
三 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
的。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认为,由于彼得原理的推出,使他“无意间”创设了一门新的科学——层级组织学(Hierarchiolgy)。该科学是解开所有阶层制度之谜的钥匙,因此也是了解整个文明结构的关键所在。凡是置身于商业、工业、政治、行政、军事、宗教、教育各界的每个人都和层级组织息息相关,亦都受彼得原理的控制。当然,原理的假设条件是:时间足够长,五层级组织里有足够的阶层。彼得原理被认为是同帕金森定律有联系的。
爬不完的晋升梯子
现代的层级组织制度,总是从下面来补充由晋升、辞职、退休、解雇和死亡带来的空缺。人们一直把层级组织中的晋升看作是“攀登成功之梯”或“爬上权力之梯”。
层级组织通常被比喻为梯子,因为梯子和层级组织确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让人向上爬的,而且年利越高,危险越大。
一个收入固定的人,平时能合理地掌握他的钱财。可一旦当他继承了一笔巨额财产后,他的理财能力就会变得无法胜任。
在军队或政府层级组织中,一个称职的随从晋升为领导时,也会突然不称职。称职的科学家当被提升为研究院院长时,也可能会变成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以上各类晋升,之所以不胜任,是因为它需要被提升者具备他以前所在职位所不需要的新能力。
一个一向负责质量工作的雇员,可能会被提升到一个他比较胜任的督监之职。然后,他或许还能升任管理方面的领导,虽然干起来有点吃力,但是他努力工作,如果层级组织的其它条件有利的话,他还可能达到一种不称职状态──做个部门经理,这可能是他所能爬上的最高一层阶梯了。  
这时,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做日常工作。如果有一群称职能干的下属的支持和帮助,他还可以勉强完成工作。由于他看起来还算称职,加上领导者的威望,他也许会进一步得到晋升,即升任总经理──他现在已经达到了最大不称职状态。
作为一名总经理,他的主要责任是制定与公司目标和政策紧密相关的决策,从负责质量工作到应付长远的目标和更抽象的观念,他越来越感到力所难及,不仅给公司带来损失,而且给他个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某些人很理智地观察到了这种事实,就可能会决定退出这种剧烈竞争,开始一种全新的、更有价值的生活。
今天,许多人已经开始怀疑这种“爬不完的梯子”的游戏。他们把老一辈人视为彼得原理的受害者,他们不再热衷于建立层级组织,而试着发迹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幸的是,大多数的人并没有付诸行动,而是乐此不疲。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懂些管理学的东西
【蝴蝶效应】【青蛙现象】【鳄鱼法则】      【鲇鱼效应】  【羊群效应】    【刺猬法则】    【手表定律】
【破窗理论】【二八定律】【木桶理论】      【马太效应】  【鸟笼逻辑】    【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
【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虚假同感偏差】
-----------------------------------------------------------------------------------------------------
【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名叫洛伦兹的气象学家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是说,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有些小事可以糊涂,有些小事如经系统放大,则对一个组织、一个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就不能糊涂。
今天的企业,其命运同样受“蝴蝶效应”的影响。消费者越来越相信感觉,所以品牌消费、购物环境、服务态度……这些无形的价值都会成为他们选择的因素。所以只要稍加留意,我们就不难看到,一些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公司在他们的公司理念中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
“在你的统计中,对待100名客户里,只有一位不满意,因此你可骄称只有1%的不合格,但对于该客户而言,他得到的却是100%的不满意。”
“你一朝对客户不善,公司就需要10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去补救。”
“在客户眼里,你代表公司”。
今天,能够让企业命运发生改变的“蝴蝶”已远不止“计划之手”,随着中国联通加入电信竞争,私营企业承包铁路专列、南京市外资企业参与公交车竞争等新闻的出现,企业坐而无忧的垄断地位日渐势微,开放式的竞争让企业不得不考虑各种影响发展的潜在因素。
精简机构、官员下岗、取消福利房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传统的保障,随之而来的是依靠自己来决定命运。而组织和个人自由组合的结果就是:谁能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谁就不会被社会抛弃。
----------------------------------------------------------------------------------------------------
【青蛙现象】
青蛙现象: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地加温,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水温逐渐提高的最终结局是青蛙被煮死了,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它已经来不及、或者说是没有能力跳出锅外了。
青蛙现象告诉我们,一些突变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没有清醒的察觉。
启示之一是:我们的组织和社会生存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突如其来的事件,而是由缓慢渐进而无法察觉的过程形成。人们目光短浅,只看到局部,而无法纵观全局,对于突如其来的变化,可以从容面对,对于悄悄发生的大的变化,而无法察觉,最终会带给我们更加严重的危害!~
启示之二是:青蛙,就好象是我们生活中的芸芸众生,我们要着眼未来,勤于思考新的问题,勤于学习新的知识,不能过“今日有酒,今日醉”和“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醉生梦死的生活,到头来将是非常可悲的!
启示之三是: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日新月异的时代,知识也需要不断更新,所以我们不要一味的沉迷于现状、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样下去的话,肯定会被时代所淘汰,也会有面临失业的危险!
启示之四是:我们不要单纯的,只能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而忽视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因为,那种缓慢而又微小甚微的危险,才是最可怕的!
-----------------------------------------------------------------------------------------------------
【鳄鱼法则】
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
【鲇鱼效应】
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成活率很低。后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鲇鱼,情况却有所改观,成活率会大大提高。这是何故呢?
原来鲇鱼在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后,就会“性情急躁”,四处乱游,这对于大量好静的沙丁鱼来说,无疑起到了搅拌作用;而沙丁鱼发现多了这样一个“异已分子”,自然也很紧张,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于鲶鱼效应的应用,目前已有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领导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但笔者认为鲶鱼效应的分析和应用远不止这些。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
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
领导者即影响他人完成任务的个体或者集体,在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箱内,沙丁鱼就象征着一批同质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整个机构是一种臃肿不堪的状态,而鲶鱼领导者的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逐渐组织的经营有了起色,成本减下来了,臃肿的机构简化了,无能的沙丁鱼被吃了、赶走了,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了正面的激励,这样整个机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鲶鱼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占领市场、保有市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鲶鱼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特质:
1-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说话算话、强势作风:科学地决策,并能够监督决策的执行,及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3-倡导创新、结果导向:提倡创新,塑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业务流程、工作设计、人员招聘与配置、薪酬设计和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思想,体现创新的利。
4-成就需求、前瞻视野: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能够预见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及现存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够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裁减掉不适合组织发展的拖后腿人员。
5-系统视角、敢于变革:能够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既要把自己当作组织的一部分(相对于渔夫,鲶鱼领导者本身也是沙丁鱼,渔夫才是领导者),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队伍打开局面、打破常规,取得良好效益。
对于在领导者领导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职工群体而言,如果领导者有鲶鱼特性,那么要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激发自己的能量,至少要和鲶鱼同步速度,并且要保证同一方向(企业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被鲶鱼追上吃掉,或者被其他沙丁鱼挤到最后憋死。
其次,如果鲶鱼代表团队中一员。
那么它就意味着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为的不同、习惯的迥异,正因为不同,才会激发智慧,一个团队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工作经历的人加盟,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员工,那么这个团队产生奇思妙想、产生高绩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注重团队建设、致力团队沟通的今天,适当地吸引一些鲶鱼加入团队,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活泼的工作气氛,带来创新,带来多赢。但是鲶鱼的数量应当加以控制,全是鲶鱼的话,整个团队就会出现“个个是英雄、整体是狗熊”的现象,因为个个鲶鱼都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合作和沟通就不存在了,整个团队就乌烟瘴气了,所以日本有些企业信奉“一流管理者、二流员工”的用人信条,既然一条鲶鱼能够带动一群鱼翻腾搅动,那就没有必要再放第二条了,一山不容二虎也是这样的道理。从这个角度看,团队中的鲶鱼分子应注重良性沟通、影响力的塑造,其他员工对待团队中的鲶鱼,也应该在工作的基础上与其加强合作。
再次,如果鲶鱼代表让人来劲的工作内容。
现在在很多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依然成为流程改造的一大课题,不合理、枯燥无味、没有前景、单调无聊的工作内容让人们感觉像一桶拥挤的沙丁鱼一样没有激情,不愿意在岗位上多思考多改进,以致慢慢地形成了集体惰性。如果能够把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的鲶鱼效应应用到工作设计(Jobdesigning)上,那对组织的财务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把好动、充满激情的鲶鱼放到一潭死水的工作中呢?这又是一门棘手的学问,有人主张从横向和纵向扩大工作范围、深化工作内容,让员工们体验丰富的工作活动,感受努力工作的成就,让他们体现面对挑战性、来劲性工作时的激动与欲望;有人主张运用轮岗的方式增长员工的才干,让他们工作中的鲶鱼越游越欢;笔者则主张在应用以上措施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与岗位性格的匹配,鲶鱼就要做鲶鱼的事情,沙丁鱼就要做沙丁鱼的事情,岗位中既要有鲶鱼性工作内容也要有沙丁鱼性工作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员工的偏好,看那些工作能够让他们产生鲶鱼的动力与激情,只有匹配了之后,鲶鱼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不然虽然设置了鲶鱼性工作内容,却发现这种工作根本不能让员工为之动容、为之奋斗,那么这条鲶鱼就成了死鱼了。
从这个角度看,工作中的鲶鱼代表着丰富的工作内容、令人来劲的责权利、充满挑战的工作期望、新鲜的其他岗位体验等等。对于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是否要在工作中设置鲶鱼工作、在什么层次上设置鲶鱼工作,都将是一个组织的战略问题。
综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从业者,领导可能是鲶鱼,那么你的努力最好和组织保持同方向,不要往后游,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永远充满激情地向上游,也许某一天你也变成了鲶鱼,赶着一群沙丁鱼向上奋斗;你的同事也可能是鲶鱼,那就和他比拼比拼,看谁翻腾的能量更大;你的下级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在激励下属成长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充充电,保持强劲的势头发展,否则你也有被下属吃掉的危险;你的工作中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分清主次,让鲶鱼工作越游越欢,最好能到上一层工作岗位上去搅动一番。
-----------------------------------------------------------------------------------------------------
【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
羊群效应最早是股票投资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是指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存在学习与模仿现象,“有样学样”,盲目效仿别人,从而导致他们在某段时期内买卖相同的股票。
羊群效应理论(The Effect of Sheep Flock)
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第一只羊跳了过去,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也称“从众心理”。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它是指由于对信息不充分的和缺乏了解,投资者很难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作出合理的预期,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大致相同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的从众行为。“羊群效应”是由个人理性行为导致的集体的非理性行为的一种非线性机制。
羊群行为是行为金融学领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现象,主流金融理论无法对之解释。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羊群效应的出现一般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上,而且这个行业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去哪里“淘金”。
-----------------------------------------------------------------------------------------------------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领导干部下水,后果是很危险的。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体力行刺猬理论,尤其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但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在上,也不会使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
【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手表定律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使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在企业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猴子与表的故事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 “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只或更多的表,却无法确定几点。更多钟表并不能告诉人们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手表定律带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
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人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的行为将陷于混乱。
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个企业,更是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无法发展。
在这方面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就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美国在线是一个年轻的互联网公司,企业文化强调操作灵活、决策迅速,要求一切为快速抢占市场的目标服务。时代华纳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强调诚信之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
两家企业合并后,企业高级管理层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两种价值标准的冲突,导致员工完全搞不清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最终,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世纪联姻以失败告终。这也充分说明,要搞清楚时间,一块走时准确的表就足够了。
只选择你认为正确的
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量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
尼采有一句名言:“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要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会更容易些。”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力交瘁,不知自己该信哪一个。
还有人在环境或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并因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两门选修课都是你所感兴趣的,但是授课时间重合,而且你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学好两门课程,这个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在面对两个同样优秀、同样倾心于你的男孩子时,你也一定会苦恼许久,不知该如何做出决断。
择业时,地点、待遇不分伯仲的两家单位,你将何去何从?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在面对矛盾选择的时候,我们推荐使用“模糊心理”。所谓“模糊心理”,就是在一个很难决策的情况下,以潜意识的心理为主要基调,做出符合潜意识心理的选择。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糊心理”实际上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的一种心理沉积。也许你并不能说出一条明确的原因,但是通过心理的潜意识,一般情况下可以做出最符合个体心理需求的决定。这里说的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模糊心理”在矛盾选择面前,能够提供给我们最安全的心理保护,因而是值得提倡的。
核心理念:更多选择、更多标准会让人无所适从。
应用要诀:明确目标、不受干扰;懂得取舍,该放则放。
-----------------------------------------------------------------------------------------------------
【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
破窗理论1
也称“破窗谬论”,源于一个叫黑兹利特的学者在一本小册子中的一个譬喻(也有人认为这一理论是法国19世纪经济学家巴斯夏作为批评的靶子而总结出来的,见其著名文章《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这位黑兹利特说,假如小孩打破了窗户,必将导致破窗人更换玻璃,这样就会使安装玻璃的人和生产玻璃的人开工,从而推动社会就业。
在这里,学者是为了说明孩童的行为与政府的行为所能产生的后果,从而彻底地否定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政策。“破窗理论”就是典型的“破坏创造财富”。把这样的谬论放之于洪灾,放之于地震,放之于战争,好像都很合适。
破窗理论2
也叫 破窗效应一扇窗户被打破,如果没有修复,将会导致更多的窗户被打破,甚至整栋楼被拆毁。由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观察总结的“破窗理论”指出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
【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巴莱多定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的经济学家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社会约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而80%的人只拥有20%的社会财富。这种统计的不平衡性在社会、经济及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就是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告诉我们,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企业经营和管理中要抓住关键的少数;要找出那些能给企业带来80%利润、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客户,加强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企业领导人要对工作认真分类分析,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解决主要问题、抓主要项目上。
20%的人成功------------------80%的人不成功
20%的人用脖子以上赚钱--------80%的人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正面思考--------------80%的人负面思考
20%的人买时间----------------80%的人卖时间
20%的人找一个好员工----------80%的人找一份好工作
20%的人支配别人--------------80%的人受人支配
20%的人做事业----------------80%的人做事情
20%的人重视经验--------------80%的人重视学历
20%的人认为行动才有结果------80%的人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20%的人我要怎么做才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怎么做
20%的人爱投资----------------80%的人爱购物
20%的人有目标----------------80%的人爱瞎想
20%的人在问题中找答案--------80%的人在答案中找问题
20%的人在放眼长远------------80%的人只顾眼前
20%的人把握机会--------------80%的人错失机会
20%的人计划未来--------------80%的人早上起来才想今天干嘛
20%的人按成功经验行事--------80%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0%的人做简单的事情----------80%的人不愿意做简单的事情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20%的人如何能办到------------80%的人不可能办到
20%的人记笔记----------------80%的人忘性好
20%的人受成功的人影响--------80%的人受失败人的影响
20%的人状态很好--------------80%的人态度不好
20%的人相信自己会成功--------------80%的人不愿改变环境
20%的人永远赞美、鼓励--------------80%的人永远漫骂、批评
20%的人会坚持--------------80%的人会放弃
-----------------------------------------------------------------------------------------------------
【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水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是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水桶短板管理理论,所谓“水桶理论”也即“水桶定律”,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其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有相类之处,是十分重要的自然法则。
-----------------------------------------------------------------------------------------------------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
【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
【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
【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
【证人的记忆】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
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
【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想走仕途的年青人必须研读的“官经”
靳鲁一夫按:现任山西省阳泉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的王敬瑞,曾是党的十四大代表,全国十大“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他现分管农业、林业、水利、城建、规划、公安、司法等工作,是一位老资历的副市长。他在区(县)任职时的以所感所悟,撰写了一本《芝麻官悟语》。该书给为公众提供了了解现在官场的一种可能,且多是官场真实景象的描述。该书语言平实,文风平易。既没有对现实矛盾的回避,也没有空话连篇的说教。但能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理的同时,做到妙喻连珠不断,警言慧语迭出。该书可以视为一本领导管理学的“通俗读本”,也可以作为年青人阅世历事的参考指南。现将该书有“书眼”之味的《为官杂谈》转录于后,以飨有兴趣者焉。
为官杂谈
领导者应多读书,勤实践,肯思索,善总结。工作和生活中只要用心体会,随时都会有所感悟。
用心实践人生,用心感悟人生,用心总结人生。
○感悟做官
○感悟做事
○感悟做人
感悟做官
领导者成长有规律
有只看不见的手在支配着领导者的一切行为。你走对了,它往前送你一程;你走错了,它往后拉你一步。这只无形的手,就是我们所探索的领导规律。
“挑”起矛盾,打破平衡,引起竞争
上级领导要善于“挑”起矛盾,打破平衡,引起竞争,这是领导的重要方法。有势能、有落差,才有动力。正方体不能做轮子是因为四平八稳。车轮可以滚动是因为圆与地面切点有落差,不断满足,不断出现落差,才产生了前进。
如何调动下级的积极性
领导者调动下级积极性的主要方法是抓心、攻心。攻心的办法主要有三条:一是“给面子”,即表扬嘉奖;二是“给位子”,即提职升迁;三是“给票子”,即晋级重奖。反之,抓典型“丢面子”、“撤位子”、“扣票子”的惩罚,也是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勤政、廉政、主政
老百姓看干部,主要看三条:一看工作作风,干不干;二看生活作风,廉不廉;三看工作能力,强不强。也就是说,是否勤政、廉政和有能力主政。
有权就会鬼跟来
有权就会鬼跟来。权力后面跟着名利,跟着拥戴,但也跟着贿赂,跟着美色。意志不坚定,经不起诱惑要犯错误。人常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半夜不怕鬼叫门。只有身正才不怕鬼跟来。
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滑倒爬起来都难。
权力四周有小人
权力有强大的吸引力,君子向你靠拢,小人也向你靠拢。我们办任何事情都要多一个心眼,谨防小人。在有些情况下,小人比君子靠得权力更近。
我们要特别警惕官不大却特能办事的人,挣钱不多却特能花钱的人,不太熟悉却特能套近乎的人。
用人*是“烂心”的*
看一个领导是否公道正派,只看他一条,就是看他用的人是否公道正派。最大的*莫过于用人*。用人*是“烂心”的*。白菜烂皮可以一层一层剥掉,但烂了心就得整个扔掉。
受贿一万,用错一人,害了一地,毁了一方。
谨防身边的“刺、刀、毒”
金钱贪多便是“刺”,美色贪多便是“刀”,厚味贪多便是“毒”。
不是正道来的钱过手太多,就像一根又一根刺,刺满你的双手,久而久之,难以自拔。
色字头上一把刀。芍药红妆,乃是杀人利刀。如不节制,害人败家。
美酒佳肴,山珍海味,恭维声声,杯盘交错,许多领导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频频光顾各种应酬。时间一长,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冠心病随之而来。
“贪”近似“贫”
人的欲望与生俱来,无可非议,但无止境的欲望比万丈深渊还可怕。“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极为深刻的人生哲理。
“贪”字形状近似“贫”字,其中有深刻的含义:贪得无厌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一贫如洗。要知道最好的东西,贪的过多就变成最坏的东西。
车怕快,人怕坏。车快出事故,人坏“天网”缚。
从社交圈里透视干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评价一个干部是否廉洁勤政,请到他的生活圈、社交圈、工作圈里去透视。
事事把住底线
古人说,成功于惧,失败于忽。时时小心谨慎,事事把住底线。只要自己不腐,就不怕任何敌手。
一把手决定一方风气
一个好班长,能带出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一地好风气。如果一地的风气不好,不用问,主要是一把手不行。
无能的官,无为的吏,占了一些重要位,导向作用太可怕,混日子的悄悄排成队。
无用的话,无用的会,使人感到特别累,无奈应酬跟着转,工作忙碌无效率。
无用的事,无用的忙,无头苍蝇乱碰墙,工作重点抓不住,抓住的都是面面光。
天不下雨地之过
天旱地涝、洪水暴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其成因主要是人们长期砍树毁林、垦荒种地、胡挖乱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的。天不下雨地之过,人不进步己之过。一个干部如果长期得不到组织的提拔重用,应多从自身找原因。
你的命运你决定
起步早,进步慢,必定中间有磕绊,其中道理很简单,不是客观是主观。
埋怨毫无意义。埋怨客观,首先应该反省自己为何不改变自己以适应客观。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能改变自己;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打败你,打败你的也只有你自己。
你说你行你就行。如果心里先认定自己不行,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成功的欲望是成就事业的动力和源泉。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事在人为,路在脚下。你不比别人差,你会赶上别人和超过他人,不要迷信他人身上笼罩的光环,任何人都有强项和弱点。只要自己善于扬长避短,你就会走在他人前面。
领导时间由三部分组成
领导的工作时间分三部分:主动工作时间、被动工作时间、机动工作时间。
主动工作就是主动干自己想干的份内工作;被动工作就是自己不愿干但必须干的工作,比如有的会议和各种应酬;机动工作就是在办公室处理日常事务、会客及外出学习参观等。实践证明:主动工作时间占到全部工作时间的50%以上,工作就有成效,如果被动工作时间和机动工作时间加起来超过70%,看起来忙忙碌碌,而实际上是杂务缠身,劳而无功。
装大众,谋大事,做大我
装大众、谋大事,才能做大我。只有心中装着百姓,为百姓谋大事、办实事,这才是真正的大我。
当官应愁百姓事
对领导干部来讲,党给的待遇很厚,吃、穿、住、行都不愁,最愁的应是为老百姓多办实事,为地方发展多做贡献。如果做官感觉不到这种压力,就是太平官。
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体验到:车不好坐,饭不好吃,觉不好睡,官不好当。体会不到这四条,可能是个平庸的官。
公仆形象:一心为公,两袖清风,三餐不定,四季奔波,五体不安,六亲难近,妻儿不顾,八方开拓,久经风雨,十分辛苦。
当领导什么最难
当领导什么最难?最难的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符合变化着的情况,符合最现实的要求,符合最基层的意见。但实事求是不一定符合某些滞后的政策,不一定符合某些领导的意图。所以,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事物是多变的,但政策往往滞后,要结合实际,做到实事求是,就难免闯政策的红灯,难免遇到麻烦。
要做到实事求是,有些事能干不能说,有些事能说不能干。
领导干部有两种关系最不好处理:一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二是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解放思想首先要实事求是,对上负责首先要对下负责。坚持后者在某些时候可能要承担一定责任和冒一定风险。
政绩是领导者的动力
政绩应该主要看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挣钱工程,而不能单看修路、修桥、修楼的花钱工程。有钱谁都会花,但挣钱的事不一定谁都能干。挣钱的政绩工程见效慢,而花钱的政绩工程见效快。有些领导急于出政绩,往往忽略见效慢的政绩工程。领导者的政绩观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
公正是领导者的形象
公正是一个领导者的形象。一个领导者失去公正,就会失去人心,失去尊敬,失去威信。维护公正是领导者死守的原则底线。
上级不一定完全了解下级
上级不一定完全了解下级,最了解的实际上还是百姓。看一个领导好不好主要应看政绩、听民意。政绩是一个领导者才干的显露,民意是领导者作风、德行的反映。真正的民意来自领导周围知情者和基层群众不受任何干预的发自内心的客观评价。但这种评价,由于种种原因,上级不可能完全掌握。
百姓是人间公正之神
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下有多少眼睛,不要小看百姓,百姓是人间公正之神。有些人自作聪明,干了不少坏事,自以为别人不知。事实上,骗了天上的星星,骗不了地上的眼睛。
好干部群众拥护,但上司不一定喜欢
好干部群众拥护,但上司不一定喜欢,因为好干部一是能力强易产生傲气,二是工作忙没时间亲近上司。
人与人的精力一般都差不多:工作能做到位的,一般精力多忙于下层;工作做不到位的,一般精力多忙于上层。
看得起你,才批评你
批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关心,是一种情谊。人常说,看得起你才批评你。听不到批评意见,并不是一件好事。一般来说,批评对象是事而不是人。如果因批评得罪了人,不是批评错位就是批评过分,不是场合不对就是方法不当。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上上下下就数面子值钱。如果由于差错而必须批评的话,请你最好单独地找他面谈。绝大多数人都很忌讳在自己同事面前受到上司的训斥或不公正的指责,使自己失掉面子,这样的批评效果较差。
勇于认错的人有人格魅力
人经常不知不觉地在错。错,不可怕;不认错,可笑又可怕。勇于认错的人有人格魅力,知错改错的是明白人,重复犯错的是糊涂蛋。
一个领导是难免犯错误的。有错误自己不说,别人也会说;当面不说,背后也会说;今天不说,明天也会说。与其别人说,不如自己说;与其让人背后说,不如让人当面说;与其明天也得说,不如趁早今天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领导者的高尚情操。
失败后,知道为什么失败不算失败;弄不清或不承认自己失败的原因,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多数人的意见有可能是一边倒
如果会上有人对某一重要问题表示强烈的不同意见,即使多数人都站在你一边,也应该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意见。有时最完美、最正确的意见掌握在有头脑、有实践的少数人手中。如果你总是采纳多数人的意见,也难免会出现失误。
三分钟把话说完
提纲挈领,把十句话的意思,在必要时总结为一句话说出来,这一句话表达的效果,比十句话要强得多。
语言越简明通俗,给人留下的印象越深。
人们讨厌交谈说长话,无论怎样复杂的事情,尽量概括为几句话,把意思很快表达清楚。最好一分钟进入主题,三分钟把话说完。
千万不要讲长话,要知道:台下参会的希望台上讲话的不讲长话,台上讲话的希望台下参会的不说小话。
开会人最不爱听哪些话
一是不爱听重复的旧话。一个意思,你说我说反复说。二是不爱听脱离实际的空话。高调子,大理论,人们听了无法操作。三是不爱听履行公务的套话。低着头,念稿子,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的语言。四是不爱听不着边际的废话。远离主题,东拉西扯,胡凑乱侃。反之,人们开会爱听真话、实话、新话,尤其爱听管用的短话。
讲话要有质量、有份量、有胆量
讲话要有质量、要有份量、要有胆量。没有质量的话多是废话,没有份量的话多是空话,没有胆量的话多是假话。
扇子离人太远,再扇也感觉不到凉快;话题离人太远,再讲也吸引不住听众。讲话要想扣住听众的心,就必须贴近实际,激起人的兴奋点,这样,才有“煽情”效果。
会议上一般不要多说,要说就说准说深。没有份量的话不如不说,说多了久而久之反把自己的水平说低了。
人有话,在关键场合要说出来;别人认识你,往往在你凿凿有力的语言中。
初来乍到少说为妙
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千万少说话,少表态。即使说话,也不说长话,非表态不可时也要尽量留有余地。要认真调查,吃透情况,逐步深入。有了充分准备,然后一炮打响。
无私说真话
官场上恭维话多,真话少,因为说真话会带来麻烦,会影响自己的利益。所以,真话多在百姓中。
人们听腻了假话,真话就十分感染人。从心底深处发出的声音,必然是富有感染力的音乐般的语言。
与部下开玩笑要注意分寸
领导者在同下级交往中最好少开玩笑,因为下级出于某种考虑无法用同样的方式来回敬你。
上下级相处要把握分寸,过远会脱离群众,过近会显得庸俗。“近则庸,疏则威”,“仆人眼里无将军”,“阎王爷不跟小鬼称兄道弟”。
开会时主要领导一般不要离场
召开座谈会、汇报会,主要领导一般不要轻易离场。一离场不仅对发言者不尊重,而且会严重影响发言者的情绪和思路。发言期间主要领导应不断与发言者用眼神或语言进行交流,这样,发言者的发言效果才会更好。
多听一句话,就会少点怨恨
查处下级和部属过失时,在采取某些措施之前,要尽量耐心地听取过错人的解释。多听一句话,就会少点怨恨。
没有个性不能当领导
一个领导必须有个性,不能软绵绵的,什么都好说。有时发脾气也是一个领导者权威的显示。
唱戏要叫起板来,赶车要叫起套来,打夯要叫起号来,当领导要叫起劲来。叫不起劲的领导,一是方法问题,二是能力问题。
管理就是管你
有人说,管理管理,不管就不理。这话固然不全面,但有一条可以肯定,管理主要是管人。
人的管理,说起来复杂,其实也简单。说复杂就是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说简单只有两个字,就是“走人”。一个和尚担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就是管理问题。
过分奉承你的人必有私心
那些过分恭维你、奉承你的人,不见得对你诚心,而一定抱有私心。你一定要头脑清醒,把握分寸。如果不注意这种人,会把事情搞坏。
那些不卑不亢,既不愿多在领导面前晃来晃去,又不愿多说漂亮话的人,也可能是你最靠得住的人。对这种人你应心中有数,要善待他们。
“三拍”干部不能重用
我们要特别注意那种只说不干的“三拍”干部:一拍脑门,主观臆断,轻率决策;二拍胸脯,夸下海口,随意承诺;三拍屁股,最后兑现不了,溜之大吉。
怕惹人的领导挺不起脊梁
不要怕得罪人。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照顾了东,照顾不了西。老天爷都照顾不了“小两口”:男人在场上打谷嫌风小,老婆在家里糊窗嫌风大。
当领导最怕得的病是“软骨”病,病症就是怕惹人。这种领导硬不起来,立不起来,挺不起脊梁骨,弯着腰走路,人们最看不起。不吃苦、不吃亏、不惹人的干部什么都干不成。
评价干部最重要的一条是让人民满意。当然,满意不等于“满票”。领导干部企盼“满票”的愿望是好的,然而不可能。有90%以上的赞成票就可以了。
团结、斗争、表扬、批评的学问
团结讲原则,不讲原则易庸俗;斗争讲策略,不讲策略太危险;表扬讲平衡,不讲平衡致矛盾;批评讲分寸,不讲分寸伤感情。
下级喜欢撑腰做主的领导
当下级因维护正义受到非议、诬陷、落后势力排挤时,上级要敢于站出来为其做主,这样下级一辈子都感激你。反之,一辈子都怨恨你。
下级敬佩能理解人的领导
基层工作的同志对上级领导并无奢求,只要领导知道他们的工作用心和操劳事业的甘苦,给予理解和支持就行。下级敬佩那些礼贤下士、和蔼可近、宽厚知人、理解助人的领导。
一头是待遇,一头是责任
领导者的权力,实际上是一种责任。当领导如果不负责任,等于自动放弃权力。
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首先应该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名声负责,对自己的形象负责,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甘蔗没有两头甜,领导者一头是待遇,一头是责任。
把做官作为做事的杠杆
我们要把做官作为做事的杠杆,而不能作为享受的资本。有能力没权力不能做事。既然手中有权,就要掌好权,多为百姓做些实事、做些好事。这实际上就是做官的价值。
官大官小不由己,如何做官却由你。既然如此,你就应珍惜这个位子,勤政廉政做个人民爱戴的好官。
领导应具有的性格
给了你权力,更多的是给了你责任。不服输、争一流,标准高、力度大,认真干、求实抓,这是领导应具有的性格。
事情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出成效。这就叫:看不准,不动手;看准了,不松手;干不成,不放手。
工作认真体现在细节上
工作力度体现在奖惩上,工作魄力体现在手腕上,工作创新体现在胆识上,工作认真体现在细节上,工作作风体现在实干上,工作能力体现在政绩上,工作评价体现在口碑上。
无为就是错,无功就是过
要为社会进步聚心、聚力。不争论、不埋怨,结果第一、理由第二,无为就是错、无功就是过。
平衡出和谐
和谐就是讲平衡。任何事情只要平衡了就和谐了。如班子和谐就需要平衡班子成员之间的各种关系和利益。平衡搞好了,就会是一个团结和谐的班子。
什么是水平?水平体现在平衡上,平衡好一切关系就是水平。
副职要做到三条
副职要做到三条:“说了动,挡得住,受得下。”说了动,就是一把手安排的工作要雷厉风行地干起来,主动配合不越位,勤奋工作不说累;挡得住,就是独立工作能力强,能独挡一面,把自己所分管的工作搞好;受得下,就是受得下苦,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还能受得下气。
做一个真正的顶天立地者
我们头上顶着一层“天”,那就是上级党组织;脚下拥有一方“地”,那就是人民群众。上对“天”负责,下对“地”负责。“天”上支持,“地”下拥护,我们才是真正的“顶天立地”者。
以权消怨
冤仇宜解不宜结。掌权之后,利用权力化解过去的恩怨是智者,利用权力打击报复是愚者。前者的路越走越宽,后者的路障碍重重。
掌声代表心声
掌声就是心声。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就是人们内心强烈的呼喊。掌声中喊出了认同、赞赏,喊出了支持、信任。一般礼节性鼓掌,掌声节拍超不过五下。
看一个人忠诚与否,不要只听其表态,还要静观其表情。表态不一定是真心话,但掩饰不住的表情却是内心的真实流露。
掌声代表心声,眼神流露心音,握手紧表示真诚。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下级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样需要尊重。放下架子,与下级交朋友,你的威信会更高。人常说,官架是臭架。既然是臭架,就会发出臭味,所以人们离得他老远老远。
人对人的尊敬不在嘴上和脸上,而在心中,心中的尊敬会体现在行动上。
权威来自“三气”
大文学家文怀沙曾说,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家尚和气。一个领导者要树立正气,修炼清气,营造和气。自身有“三气”,肯定有权威。
成功需要“四人”帮
高人指点,明方向;贵人相助,抓机遇;小人监督,防陷阱;个人努力,上台阶。
成功须有三股劲
一个人成功必须有三股劲:一是思想解放,有敢想、敢试、敢冒、敢为天下先的闯劲;二是坚持原则,有不怕惹人,敢于同错误行为作斗争的冲劲;三是认准的事,有坚忍不拔,不屈不挠,一抓到底的拼劲。
世上三种人最厉害
世上三种人最厉害:一是做事特别有心的人;二是办事特别认真的人;三是处事特别公正的人。
成就事业必须具备三条
一个人成就事业必须具备三条:认真,干每件事都不凑付;敬业,干什么事都当回事;执著,认准的事做不成不罢休。
不要把自己的名利太当回事,但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都当回事,因为我们所做的事都是涉及到百姓的事,百姓的事无小事。
有作为者必有其独到之处
干大事业的人,要具备见识、才干和耐力。没有见识就不能预料事变,没有才干就没有成就大业的能力,没有耐力干什么都不会坚持到底。
人民群众满意就是最高奖赏
人民群众满意就是最高奖赏,人民群众拥护就是最高荣誉。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知足者常乐。一个领导者在一个地方能得到人们的尊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能为社会和老百姓办几件实事,能得到群众的赞成和拥护,这一辈子就算十分有意义了。
感悟做事
谋事干事就会成事
不要一门心思谋官,而要一门心思谋事。集中精力谋事,脚踏实地干事,久而久之就会成事。人找官,官离人越远;官找人,人离官越近。
天天走旧路,一定没进步
昨天这么干,今天这么干,明天还这么干,天天走旧路,一定没进步。
要胖、要瘦都必须打破常规进食。超常规,是进步的秘诀。按部就班,不是退步就是原地踏步。
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
为明天做好准备的最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所有的精力把今天的工作尽可能地做得尽善尽美。
人生只有三天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逝去,永不复返;明天正在走来,且不可琢磨;只有今天在你身边,要紧紧地把握今天,这样才能赢得明天。
人与人差在八小时以外
有志者取得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别人沉浸在甜美的梦乡时,他却在深夜的孤灯下苦苦耕耘。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差在八小时以外。
时间就是生活成本,浪费时间就是浪费金钱,就是浪费生命。人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赛跑,跑在前面的就是胜者。
想做的事,不要说没时间
一天二十四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吃饭三小时,还剩五小时。想干的事,不要说没时间。
回避有时是一种成熟
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不该说话时,不说话是一种城府。该干时,出手是一种能力;不该干时,回避是一种成熟。该靠前时,靠前是一种魄力;不该靠前时,不靠前是一种修养。
心力专注,必有所成
要干成一项事业,就必须把自己的智力、心力、精力都长久专注于这一点,这样体内就有了足够的能动力和创造力。
什么叫不容易?容易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容易。什么叫不简单?简单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简单。什么叫不平凡?平凡的事坚持做下去并把它做好,就叫不平凡。
一个人用力工作充其量只能把工作完成,而用心工作却会创造性地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成于一,败于二三。惟一惟精,全神贯注办一件事大都能成功;而三心二意、办事不专注的人往往会失败。
冷静处理群体事件
处理群体突发性事件最棘手。矛盾到了群情激愤的程度,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要记住,在此情况下不能采取强制措施,因众怒不可犯。千万不能火上加油,激化矛盾,更不能以权压势,而应十分冷静,顺势安民。可以放一放,冷一冷,然后认真调查,吃透情况,“找到症结,狠下猛药”,平息事端。
拖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沉默,也是一种态度;拖,也是一种工作方法。
处理棘手事不能性急,“热”的时候,要冷一冷再处理,能放的要暂时放一放,拖一拖就可能有了解决问题的更好办法。
性急人遇事慢下手
处理问题应当深思熟虑慢下手。深思熟虑,可以了解掌握真实情况,认真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得失;慢下手,就可能把问题处理得恰如其分。
前进的时候应该想到后退的路子,这样方可避免撞墙伤身;下手做事时先考虑一下放手问题,这样才可避免陷入骑虎难下的窘境。
处理难事好比整理乱线缠丝,宜耐心地慢慢解析,寻找并理顺线头,如果着急乱扯,就会使线头结死。
欲速则不达
在一定范围内,宁愿绕道赶绿灯,不走近路碰红灯。
成事一件,困难一片
认准的事,要想方设法办成。要知道,成事一件,困难一片。克服困难一片,才能成事一件。
藐视困难,就能表现出一种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就能闯出一条路。眼里尽困难,瞻前顾后,就寸步难行,什么事也办不成。
工作就像球赛
我们的工作就像球赛。大家都跑起来,抢起来,这样“进球”才有可能。对不出力的“运动员”,“教练”应要求换人;对违规的“运动员”,“裁判”应鸣哨示警。 “运动员”在场上要奋勇拼搏、争先夺魁。现在的问题是,竞赛有规则,“教练”、“裁判”却不严格。
强者都有一部奋斗史
成功需要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在竞争中,我们不仅是在拼智力,更是在拼意志。一生中,智力和意志始终是铸造成功的一对兄弟。
在实践中观察表明,最有成就和最无成就的人,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差别不在于智慧,而在于意志、进取心、修养等非智力因素。
人生就像爬坡,出力流汗,不能退却;人生就像踢足球,出力不少,进球不多。
强者就像马家军跑10000米那样,在400米跑道上跑25圈,憋足劲一圈一圈地跑,每圈都不能松劲。吃大苦,流大汗,使拼劲,最后才能达到辉煌。
想有为,就得承受责难
办大事做好事都可能会惹出麻烦,这似乎是常事。干事就“有事”,不干就“没事”。想要有作为,宁可“有事”去干事,也不“没事”不干事。
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只要你自己认定是对的就行。办一件事往往会引起各种议论,你没有必要多做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检验,非议自然消失。
想成功,就得承受痛苦
“十月怀胎,降生无疑,弄璋虽喜,腹痛无奈。”这是大喜前的阵痛。没有阵痛就没有新生命的诞生。想要成就事业,就要敢于选择痛苦,没有痛苦就没有成功。
一个人要创辉煌,必然要经历困难、痛苦的奋斗过程。不经历这个过程,就不可能做出辉煌的业绩。
权力的光环背后肯定是艰辛和痛苦。
失败的教训是经验
怕犯错误的人永远不会成功。成功来自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积累。原子弹、氢弹的试验成功,就是无数次失败换来的。
成功,包含着若干个失败。每一个失败,都是心血凝成的台阶。有为的人,就是踏着这台阶走向了成功。
领导者应是实干家
领导的作风主要体现在实干上,实干才能办实事。要说成名成家的话,领导干部应该成为一个实干家。
整天谋官的,干事必然不专心,是典型的政治投机家;整天谋事的,跑官肯定不在意,是真正的事业实干家。实干家类似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理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尤其应该得到上级的重视。
百姓摇头的事,需要派有魄力的人去干。
有的人官很大,但人们想不起他
有的人官很大,但人们想不起他;有的人官不大,但人们常常提起他。领导者的价值不在官位,而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领导者的职务是一种“符号”。一开始人很注重你这个“符号”,但时间长了,人们更注重“符号”后的“内容”。
水平高的领导,抓大事,忙正事;水平低的领导,抓小事,忙琐事。
说着容易做着难
工作落到实处应做到:针落听到音,脚过留下坑。
下一沓文件,不如办一件实事。说一堆套话,不如研究一件具体事情。
撒上一把土,夯实以后再撒一把土。撒一层,夯一层,把基础做实,万丈高楼才能拔地而起。工作也是一样,做实一件,再做实一件,一件一件做实,事业才能成功。
地基实在,楼房不坏;做人实在,好人常在;做官实在,进步就快。
世界上相距最远的两点就是:说与做。领导者的重要工作应是想尽办法拉进说与做的距离。
落实不是就讲话落实讲话,不是就会议落实会议。落实的功夫在六个字:深入、具体、碰硬。实践证明,不管多难的工作,一深入就落实,一具体就落实,一碰硬就落实。因为,深入了能掌握实情,下级不敢骗哄;具体了便于操作,下级容易执行;碰硬了奖惩严明,下级怕追查责任。
承诺了就要兑现
信用是道德的崇高境界。言必行,行必果。承诺了的东西就要兑现。承诺虽不是法律,但应有法律的价值。
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定一条,算一条,条条兑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先人一着,是进步绝招
先人一手,先人一着,并且不停止这一手、这一着,就是进步的绝招。即使他人奋起直追,你也总是处于领先位置。要想永远领先,就得不停地争先。
原则不是圆木,但也不是方木
原则不是圆木,不能到处随便滚动;但也不是方木,放在一处就不能挪动。这就是原则性中的灵活性。
当领导最忌“三不”
当领导最忌“三不”:工作不下辛苦,做事不讲原则,做人不守信用。
照抄照搬是消极怠工
不折不扣地按上级指示办事,上下一般“粗”,照抄照搬,不结合实际创造性工作,这其实是消极怠工。
既要学习别人的东西博采众长,更要重视自己的东西不断创新。创造奇迹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创造奇迹,正像做梦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梦一样。
干到十分,只说八分
说得小点,干得稳点。干到十分,只说八分,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一开始咋咋唬唬,干一段就蔫了,不是把式。
一顿吃伤,三顿喝汤
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最重要。能吃半斤,吃六两还可以,吃一斤就麻烦了。一顿吃伤,三顿喝汤。
德能勤绩
爱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本领使在会干事上,把精力放在多干事上,把目标定在干成事上。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会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多干事的人有待遇,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领导工作的全过程
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就是领导工作的全过程。
干成一件大事的必要程序
一是调查研究,敏锐地发现影响全局发展的主要问题,且死死咬住不放;二是广泛听取意见,千方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且出台解决问题的得力措施;三是组织一切力量,付诸实施,且超脱事务,亲自出马狠抓落实,攻克一个一个难题,最后实现自己锁定的目标。
没思路时,请走下基层
不调查研究,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一结合实际,往往行不通;即使暂时行通了,结果也往往不理想。
当你没有新思路、新套数的时候,请你下基层去看一看,听一听,下一步棋怎么走,或许你就有谱了。
当你遇到难题不好解决的时候,请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问题怎么解决,或许你就有办法了。
新官上任“三把火”,要把火烧旺,关键在多拾柴。调查研究就是一个拾柴的过程。第一手资料掌握得多,工作才能抓得准、事情才能办得好。
领导者不妨挤点时间,不要讲究身份、面子,有选择地到一些地方微服私访。这样就能真实地体察民情,了解实情,掌握可贵的第一手资料。
实践是知识的源头活水
社会就是一所大学,生活就是一本教材,人民群众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解决一个又一个重要问题,就好比在攻读一门又一门课程。在每个阶段取得的一项又一项成功,就好比每门功课考试取得的优秀成绩。
实践出真知。基层工作最能锻炼人。一个领导要有所成就,必须先到基层锻炼成长。
做思想工作的原则
做思想工作有一条原则:你必须先说服自己。只有说服自己,才能说服别人。
谈判的艺术
代表一方利益同另一方谈判时应把握的艺术:一是坚持;二是坚持;三再让步。
你哄它的地皮,它哄你的肚皮
天道酬勤。任何人的成功都离不开勤奋。想成才,学习要勤奋;想成事,工作要勤奋;想丰收,劳动要勤奋。庄稼人说过,你哄它的地皮,它哄你的肚皮。
能做到没想到最遗憾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人的宝贵财富。只有想不到的东西,没有做不到的事情。敢想,是敢干的前提。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能够做到而没有想到。
成功三分险
没有人能舒舒服服成功,成功三分险。想成功就必须敢想、敢干,敢干就有一定风险。
过程不可忽视
重用一个人,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认识、了解、熟悉、信任。缺乏了解而盲目重用,就难免会出问题。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做事要等待时机成熟,功到自然成。欲速则不达,性急吃不得热馒头。
结果最重要
有些事过程可能很糟糕,但没有糟的过程,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当人们还看不到好的结果时,对无序的过程可能会有各种非议,一旦结果被人们接受,就会充分理解过程。
解决问题要对症下药
中医治病,遵循“泻则实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领导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同样是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找薄弱环节下手
我们知道,最软的一个铁环,决定整条铁链的强度;最短的一块木板,决定整个木桶的水平。抓工作要找薄弱环节下手。这样工作才能统筹发展,整体推进。
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带着责任工作
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带着责任去关心弱势群体。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人。困难时的援助之手,是最有力、最温暖的手。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有意义。
不可忽视两个结合
领导干部应做到两个结合:一是劳逸结合,二是动静结合。一些领导干部,常常注重“劳”而忽视“逸”,注重“动”而难以做到“静”。殊不知,长期做不到“两个结合”,自己的体能和智能都会严重“亏电”。
感悟做人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官前官后都是民,做官先做人。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当官心里无百姓,身后必定落骂名。
为官者,只有在履行职责时是官,而且应当有官威。如果在一切场合都显示自己的官派,其失落是必然的。
做官先做人,做人对得起三种人:一是对得起亲人;二是对得起恩人;三是对得起好人。
忘我才有我
遇事先考虑别人的利益,有好处先留给别人。忘我才有我,别人有了,自己自然也就有了。
人一生“选择”最重要
人一生“选择”最重要。重大选择对一个人的一生没有几次。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有可能造就成功的一生;而选择一条错误或弯曲的路,则有可能延缓成功甚至毁掉人的一生。选择就是定位,就是驾驭机遇。
人在年轻的时候,要紧处只有几步,能否抓住重要机遇,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
不争是争
有些事,不争是争;争,不如不争。争反而失去了,不争反而得到了。
人实际上在追求差别
人们奋斗进取,实际上是在追求差别。人与人如果没有差别,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正由于差别对人的刺激,社会才不断发展。
不求名,不求利,干什么都没动力;只图名,只图利,迟早一天要倒霉。
没有个性就没有自我
没有自己的强项,就没有自己的特色。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无须按照他人的标准评判或约束自己,也无须效仿他人。保持自我本色,是非常重要的。
感情是工作的基础
感情是工作的基础,人与人之间感情很重要。感情融洽,难办的事也设法去办;心理对抗,好办的事也不愿去办。对人有感情,对工作才有热情。
感情是做人的基础,感情是工作的基础,感情是成功的基础。感情需要培养,感情需要投入。
上帝叫你灭亡,首先让你猖狂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上帝叫你灭亡,首先让你猖狂。有成绩、有贡献也不要傲气十足,要记住清代廉吏于成龙的一句话:尽心尽力未能十分尽职,任劳任怨不敢半点任功。
善于表现自己
学会表现自己、包装自己、推销自己,这对一个人的成功非常重要。表现自己就不要在乎别人嫉妒,有人嫉妒并非坏事。庸者没人嫉妒,弱者没人嫉妒,有人嫉妒说明自己比别人强。
表现自己,要掌握分寸,不能过分显露和张扬。有的人喜欢自我炫耀,自我陶醉,有一点小成绩便沾沾自喜,大肆宣扬,这其实不讨人喜欢,是种不成熟的表现。
留心别人就是关注自己
仔细留心别人,等于认真关注自己。别人的优点自己是否也具有,没有就要认真向别人学习;别人的缺点自己是否也存在,存在就要及时加以纠正。
窗户纸不宜捅破
一些宜模糊的事就不要弄得太清楚。正如窗户的作用,宜明则明,宜暗则暗。窗户纸捅破容易,但捅破了可能会惹来许多麻烦。
以平常心对待一切
人在得意时,要头脑清醒,戒骄戒满,严格要求,谨慎从事;人在失意时,要挺起腰杆,抖起精神,平衡心理,调整心态。
成功者的人生之路是一条由“得失、毁誉、褒贬、苦乐”组成的弯曲路。任何人成功都得踏着这条路前进。
知足者常乐。往前看稀稀拉拉,往后看密密麻麻。在一定范围内,比咱好的不多,不如咱的许多。
开心钥匙是语言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乐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名也看淡,利也看淡;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若要打开心头锁,开心钥匙是语言。
有争议者往往是人才
庸才无恩无怨无争议,而人才往往有恩有怨有争议。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明显,有高峰必有深谷。
凡大有作为者,多有不尽人意之处。
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
有傲骨才能有傲绩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傲骨,才能做出傲绩。
越是自己的教训,越能教育自己
交了学费、付出代价得来的教训,是一笔宝贵财富。它是自己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己的教训,往往越能教育自己,越能为自己提供真正的经验。
难以酬谢的情感不宜接受
难以消化的食物不要多吃,难以酬谢的情感不宜接受,难以长处的朋友不可深交,难以说清的诽谤不必辩白。
人要输得起
没有不输的人。输了要沉住气,总结经验教训,想尽办法再赢回来,人要输得起,怕输就不会赢。
从脚下能走到天下
从脚下走到天下。人最可贵的精神是不管遇到什么阻力都不停脚地往前走。脚比路长,只要坚持走下去,就有希望到达目的地。
当你发火时,请忍耐十分钟
当你发火时,请你忍耐十分钟。千万沉住气把火压住,待十分钟过后再说怎么办。要说时间宝贵,这十分钟最宝贵。人往往火气一来,缺乏冷静,最易做出过激反应,最易惹出麻烦事情。
不要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自己和周围人不愉快。一个人为多大的事情而发怒,其心胸也就是多大。
耐不得麻烦,就干不成事业;忍不得气受,就成不了大事。
上司发脾气,下级不发脾气,上司不会再发脾气。上司发脾气,下级也发脾气,上司必定会发更大的脾气。胳膊扭不过大腿,该放弃的适时放弃才是明智之举。
人不磨砺不成熟
刀不磨砺不锋利,但磨刀时,刀会“难受”,你听那刺耳的声音;人不磨砺不成熟,但要磨砺同样也会难受,你看那寝食不安的样子。
生活就像一桌菜
生活就像一桌菜,酸甜苦辣都存在。吃饭不能光吃甜,要想有味须加盐。
认定追求不放弃
认定追求不放弃。当付出很多,一时得不到回报时,决不中途放弃。成功往往在于艰难中的再努力、再坚持。
信念、追求、境界、修炼是一个成功者不懈奋斗的源头活水和动力势能。
有人遇到挫折后就会垂头丧气,一蹶不振。事实上,只要经得起挫折,咬紧牙关挺过去就会迎来新的变化,要知道,冬天过去就是春。
干部队伍中有两只“狼”
干部队伍中有两只“狼”,一只是“中山狼”,一只是“白眼狼”。
“中山狼”式的干部:在不得势时,装得十分谦虚,对他的上级投其所好,点头哈腰,阿谀奉承,唯命是从,想尽办法取得上司的信任。一旦得志,就把过去上司对他的支持、帮助忘得一干二净,挺着肚,叉着腰,迈着八字步,神气十足,甚至不看他的上司一眼。真是“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白眼狼”式的干部:长着一双势利眼,你有权有势时,他靠得你很近很近,并且常是你的家中客,但当你退休或没有用的时候,他一反常态、翻脸不认人,忘恩负义,知恩不报,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
不必为一件小事惹下一个好人
“你对不起我,我就对不起你。”做人不要这样斤斤计较。不必因一件小事好端端惹下一个好人。
同事之间,要讲气度。气度小,只能记下那些恩恩怨怨;气度大,才能增进理解和信任。小事不计较,大事共商量,彼此间没有妒心,即使有时多吃了一些亏,多受了一些罪,也不要放在心上。
捣鬼成不了大事
常搞小圈子、常做小动作、常使小心眼的人,最后吃亏的常是自己。这种人终究成不了大事。正如鲁迅讲的,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领导者无论如何不要搞“小圈子”,划圈的结果,只能是自己的圈子越划越小。
宽容是一种忘却
宽容是一种忘却,忘记过去别人曾对你的指责和误会。古训说:“仁者无敌。”对人做到:念人之功,容人之过,扬人之长,避人之短,就具有了一种善解人意的崇高心灵。
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肚量。工作中要有宽容之心。同志之间相处,要和和睦睦、不埋怨、不妒嫉,更不要记恨人,而要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
对人不能太严
人常说,清水里没有大鱼,上头太苛刻,底下的人就会心生怨恨。要抓大事,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多管,对别人的小过错,不妨宽容点。
交朋友的学问
假如碰上一个过于深沉的人,切不要把内心的秘密向他倾谈。假如碰上那种对人忿恨不已而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就更应该注意紧闭自己的嘴巴。
你的朋友,不一定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也不一定是你的朋友;但不能因为你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不是你的朋友,我们之间就不能交朋友。
人心不要轻易失去
世上最难得、最宝贵的就是人心。人心靠上级封不来,靠权力压不来,靠自己吹不来,靠小聪明骗不来,靠金钱买不来,唯有严己宽人,以心换心,才能赢得人心。
人心难得,好不容易得到了,不要随便失去。原谅人的小过错,他的心就会跟随你。
人更相信背后的称赞声
当面赞扬不如背后赞扬使人信服,离任后的称赞比在任时的称赞更真实。听到别人背后赞扬自己,或者离任以后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内心的感受会更深。
“吹牛鬼”都是骗子
有的人喜欢吹牛,这是人性弱点。一般情况下,牛吹得越大,成事的概率越小。判断是不是吹牛,要注意对方话中的破绽,善于发现疑点,才能不被那些所谓的好事所骗。
吃亏是在沾便宜
“三八二十三,人人说我憨,我的卖完了,你的往回担”。说的是一个精明的小商贩在街上卖韭菜,一斤八分,二斤一毛六,三斤两毛三,就这一分让利,他每天的生意很好。我们为人做事应从中得到启示。
烦恼是想出来的
健康是走出来的,疾病是吃出来的,烦恼是想出来的,事端是说出来的。
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和尚,他养的一条狗叫“放下”。有人问他为何叫这样一个怪名?和尚说,人世间的事很麻烦,我每逢吃饭、睡觉时喊一声“放下”,实际上是提醒自己把烦恼事放下。
世上许多烦事,多是因为想不开。生活往往是无数烦恼串起来的,懂得这点才能找到快乐。快乐往往是一种“角度”,善于换角度去看才会找到;幸福往往是一种感觉,善于从知足中去想才会感到。
拿得起容易,放得下难
一个领导应做到两条,一是拿得起,二是放得下。拿得起,往往容易做到,但做到放得下较难。放得下,就是放得下名利,放得下架子,放得下脸面,放得下恩怨,放得下烦恼。
人品比水平重要
人品好的人,朋友多、敌人少。朋友多的人,肚量大、计较少。
有水平的人不一定有人品,有人品的人也不一定有水平,但人品比水平重要。
做官关键是人品好。让品德写出自己的尊严,让才能写出自己的威严。
当领导脾气不好不要紧,关键是心眼要好。训人不整人,是领导的人品。
官位不是自己的,再大的官总有一天要离位;人品却永远属于自己,并伴随自己一生。高尚的人品是损失自身利益换来的。
人不求人一般高。别人对你的尊敬,主要是尊重你的人品和能力,并不完全是尊重你的权位。


【全国天气】
【在线字典】
【中国地图】
【法律法规】
【法治在线】
【世界地图】
【违章查询】
【在线书架】
【电脑报价】
【电视查询】
【影视娱乐】
【免费算命】
【理财工具】
【存款利率】
【医疗查询】

【博客展示】

【在线翻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