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启辰r50质量怎么样:安徽省大鲵资源初步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8:38:58
(2008-07-24 23:08:00)转载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俗称娃娃鱼、鲵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世界上一种珍贵的两栖动物。它不仅在物种分类和进化上地位显著,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及观赏价值。
1、调查目的
我省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山势险峻,溪流密布,水质清新,植被繁茂,气候温凉湿润,雨量充沛,自然环境优越,是大鲵的良好栖息、繁衍地,大鲵分布广泛,资源量丰富。然而近年来由于大鲵的栖息、繁衍生态环境屡遭破坏,人为过度捕杀,造成大鲵生存分布区域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尤其是繁殖群体数量减少,导致大鲵资源严重衰退。
为掌握全省大鲵资源现状,进一步加强大鲵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今后合理开发、利用大鲵资源,1994年我局开展了全省大鲵资源调查工作。
2、调查方法、时间和地点
采用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的常用方法是随机抽样实地调查与分布区访点普查相结合。资源量的评估是在大鲵片状重点分布区中随机取样,通过实地调查,计算得出样地内的资源数量和分布密度,然后乘以片状分布区内适宜的溪流总长度,得出资源量,再累加上点状分布区的资源估计值,得出全省资源总量。
自1994年3月至1994年11月间,我局组织大鲵分布的四个地(市)(黄山市、安庆市、六安地区、宣城地区)成立调查组,调查人员40余人对栖息于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的大鲵资源作了全面调查,包括对重点分布区的样地调查和整个分布区的访问普查,调查涉及休宁、祁门、岳西、金寨、黄山区、霍山、歙县、宁国等8个县(区)的39个乡镇。
3、调查结果
3.1、资源分布
根据面上调查的结果,可将全省大鲵分布区分为点状分布区和有一定面积与数量的片状分布区两类:
3.1.1、片状分布区:全省大鲵成片的重点分布区是在皖南山区、休宁、祁门两县交界地,位于率水河源头,其界限为:北起流经金字牌、凫峰的梅溪河;南至冯村、汪村海拔1000米以下山脉;东抵休宁碜溪河;北至祁门、休宁的头号尖、阴公山、栗树尖一线,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重点分布的乡镇有凫峰、流口、汪村、冯村、山后、鹤城等,核心区位于流口——鹤城大源河,流口——汪村的小源和上。
3.1.2、点状分布区:全省大鲵的点状分布区较多,分别位于皖南、大别山的许多乡镇,且都有一定的资源量。据统计,基本上分布在歙县(绍濂、小川、小洲)、黄山区(潭家桥)、祁门县(胥岭、洪村)、休宁县(璜兴、白际、板桥、花桥、源芳、小溪),金寨县(长岭、燕子河、)、霍山县(太阳乡漫水河、)岳西县(包家乡、美丽、和平、凉亭、青天、头陀)等7个县(区)22个乡镇。
3.2、资源量
3.2.1、片状分布区资源量
样地选择在休宁县茗州村干、支流9公里,干流选取茗州村碜坑源4.2公里(实测1公里)。依据有两点:其一,样地位于片状分布区的位置适中,能较准确地反映整个河段大鲵分布区状况,其主河段曲折多弯,植被良好,海拔高度适中约350——500米,干、支流河道坡降分别为1.7‰和14‰,在整个分布区的干、支流中具有普遍代表性;其二,支流碜坑源交通闭塞,人烟稀少,自然环境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少,有利于河段实地调查,调查结果也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野生大鲵资源的现状。
资源量评估:分布区内主要河流12条,干流总长70公里,适宜支流总长243.2公里。样地调查测算结果,干流的单位总量为30.2——50公斤/公里,支流的单位总量为25——35公斤/公里,将适宜的干、支流长度分别乘以单位干、支流资源量并相加,得出片状分布区大鲵资源量约8.2——12吨,分布的密度约在31.5——46.2公斤/平方公里。
3.2.2、点状分布区的资源量
大鲵点状黄分布区相对分散,由于条件有限难以对每点都进行抽样测算,从大鲵点状分布区的抽样调查结果来看,各点都具有一定的资源量,有的地点还比较丰富,如岳西鹞落坪自然保护区。鉴于以上情况,在资源评估上采用有经验人员的评估值和用访问中获得的数字进行修正的办法,估算出点状分布区的资源总量约在5——10吨。
3.3、大鲵资源破坏现状
有关史料记载和前人的调查资料表明,我省早就有大鲵分布,并为广布种,资源丰富。在这次调查中,我们看到大鲵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衰减,原史料记载的大鲵分布地黄山市的黟县,宣城地区的宁国县,现已基本绝迹;原大鲵重要天然基本繁殖地休宁县流口大、小源河,过去随处可见,现在数量下降严重,造成大鲵资源衰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因山场开发和森林砍伐造成水土流失,大鲵自然栖息环境缩小。
②山区一些大、中型水利设施的建设,直接或间接改变了水体重多的生态因子。加上化肥、农药大量使用以及矿产开采污染了山溪水体造成大鲵生态环境恶劣,食物匮乏。
③滥捕也是资源遭破坏的主要原因,大鲵的分布地都是地处偏僻、贫困的山区,且现在多为“返贫”的山区乡镇,山民多把贩卖大鲵当作副业和致富的“捷径”,加上近年大鲵的黑市收购价格猛涨,进一步促使对大鲵的滥捕和贩卖。
黄山市休宁流口、祁门凫峰大鲵黑市收购价
年 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私贩收购价格(元) 5-10 15-20 40-60 70-120 120-130
私贩收购规格(尾/斤) 1.5-2 1-2.5 0.7-4 0.5-1 不论多大
从上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1990年以前私贩对收购价格较低,规格较严;1991-1992年为捕捉贩卖大鲵的高峰期,随着收购价格的上扬,处于性成熟的亲体大鲵(0.5—2.5公斤)遭到大肆捕捉,也就是说1991—1992年自然繁殖量甚微,幸存的主要是幼鲵;1993—1994年收购进一步抬高,更促使了滥捕。
对大鲵的捕捉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由过去单一手捉,发展到现在的春钓、夏电、秋掏、冬挖甚至采用毒捕,只要发现大鲵所在,不惜挖堤拆坎.在黄山市重点分布区的调查中,到处可以看到由此造成水利设施和田堤倒塌的痕迹,在调查中了解到主要分布区的流口、凫峰、鹤城等乡镇,1992-1993年间被捕捉贩卖的大鲵数量约3000公斤,且大部分是规格在1-3公斤的亲本,严重地破坏了自然资源。
3.4、养殖状况
目前全省大鲵的人工养殖情况可分为两类:即合法养殖和私自养殖。
3.4.1、合法养殖
以科学研究、物种保护、合理开发为目的,经考察论证,得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的批准,领取驯养繁殖许可证进行大鲵的人工养殖、繁殖的全省现有两个单位,即祁门县蛇伤研究所休宁县流口镇大鲵研究所,共养殖大鲵176条,重150多公斤,现基本上处于试养阶段,人工繁殖有过试验但没有成功,总体养殖情况良好.
3.4.2、私自养殖
大鲵产地的一些单位或个人因大鲵具有很高的销售利润,因而采用收购、捕捉等办法获取大鲵进行暂养,用于倒卖、获”├,这种现象尤以近十年比较普遍。总的估算全省私自养殖户约10家,养殖量约在200—250公斤。
4、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建议如下:
4.1、建议大鲵自然保护区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岳西鹞落平自然保护区和金寨县天堂寨森林公园,在保护区内基本控制了大鲵资源进一步衰减,而且资源有恢复的迹象。为此,当务之急是在黄山市祁门、休宁两县交界的大鲵重点分布区建立大鲵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加强管理,使物种得以保存,资源得以恢复。
4.2、加强大鲵资源的保护和宣传
①加强《野生动物法》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宣传。尤其是在大鲵分布区,既要宣传法律又要宣传保护大鲵的深远意义,依靠民众,共同来保护大鲵这珍贵的物种资源。
②在大鲵主要分布区建立大鲵资源保护站,依法打击捕杀,贩卖活动。
③建立大鲵养殖繁殖基地,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人工繁殖,争取早日实现人繁成功,为利用和开发大鲵资源创造条件。
我村在90年代也有大多大鲵被捕捉现在几乎很少见到。那时我还是学生时每月都有关于捕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