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信宝的信息可靠吗:家庭教育集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2:43:15

家庭教育集锦   

 

家庭教育的20条金科玉律
                              

一: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一定要记住情感教育永远都大于道理教育。

二:学前教育更要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永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是怎样的更为重要。

四: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的资本,会不断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它的利息。

五:一个行为的反复养成习惯,习惯反复形成品质,品质改变命运。

六:只有父母与教师养成了良好的教育习惯,您的孩子或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七: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八:爱孩子并不意味着一定理解孩子,要和孩子成为朋友教育才能发挥作用。

九: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对错误的方向给予引导,对于正确的方向给予鼓励。

十:父母在自己担任家庭教育前最好是自己先学习教。

十一:中国年轻的父母会花数千元学开车或给自己孩子送到幼儿园,却鲜有自己参加家庭教育培训。

十二:父母不应把所有的教育都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因为孩子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十三:孩子坏习惯80%都是在家形成的。

十四:父母不要万事代劳,剥夺孩子的生活自立能力。

十五:父母要想培养孩子一个健康的人格,就一定要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家庭。

十六:孩子挑食是从父母谈哪一个不好吃开始的。

十七:打骂不能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只能宣泄父母的急躁情绪。

十八:父母要准备一个记事本,记录和孩子在一起发生的事情,或者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记录本身就是在反省自己。

十九:在平时的家里,父母和孩子尽量保持平等的地位,遇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

二十:父母遇到教育困惑时尽量请教老师、邻居或是教育专家。


如何做个成熟的家长?
 

第一、学会冷静地等待,选择恰当时机与孩子交流关于好友退学的看法;

  现实中,一感到孩子有问题,很多家长立刻火烧眉毛一样急于出手,不会等待、不能等待!总想着对孩子的管教越快越好,似乎这样就可以立竿见影!但是,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不论青红皂白地一通批评或者指教,也不管孩子当时的心情如何、接受程度如何,当然,更谈不上考虑谈话时机、内容、方式是否合适了。这种家长首先是有些自私的,只顾着自己的情绪宣泄。同时,也缺乏教育的智慧,效果不会理想,尤其对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那么,对于这件事情而言,什么时候是最佳时机呢?最好是等到孩子和好友见面或电话、QQ聊天后有点消极情绪或者平静反思的时候。这需要你细心的观察!当然,可能有的家长问,如果没有怎么办呢?其实,家长可以稍作引导,“哎,好久没见到某某了,你怎么也不给他打个电话啊,问问他最近怎么样?”这时,时机也就不远了。

第二、时机成熟时,要注意和孩子交流的角度;

  很多家长容易犯一个错误,自己对某件事情有了观点和看法就忍不住,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想要告诉孩子。但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是很糟糕的!往往会被孩子们视为唠叨,直接从心理上屏蔽掉。因此,一定要调整和孩子交流的角度。最好先问问孩子好友们最近的情况,听听孩子的看法和思考,不要流露出自己对孩子的退学担忧,也不要表示这些孩子将来就完了之类的言语,而要让孩子自己下这样的结论。呵呵,当然,你可以引导!例如:“某某原来不是要学建筑吗?他画的图多好啊!”这时,孩子可能会随口说,“现在他也能搞建筑啊,不过要直接垒墙了,哈哈。”但是,孩子心理的潜意识层面可能已经产生了变化。

第三、要及早与孩子改善关系,这是正常交流的前提;

  要完成以上沟通交流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保持平时和孩子的融洽关系。很多情况下,家长和孩子交流不畅的原因,在于亲子冲突或者关系紧张。这种情况下,也就谈不上教育和引导孩子了。

  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家庭环境和每个成员间关系等各个方面,其中,家长自身的成熟很重要。学会等待、学会选择时机、学会寻找合适的角度,正是一个成功家长的必经之路。祝福各位朋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心态平和、心情愉快!

  家长必读:成功父母“三无”教子秘诀

       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成功的父母在教育幼儿时使用的教育方式和原则与不成功的父母是不同的,成功父母更多地倾向于使用无错、无批评、无压力三大原则。

  “无错”原则

  当孩子发生淘气、打架、损坏物品等行为时,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孩子犯错误了,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说服教育甚至打骂。其实这是孩子对客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行为,在他们自己的意识中,并不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千万不要因此而认为他是一个故意惹人生气的讨厌孩子。

  “无批评”原则

  一些父母在日常家庭教育中,一旦孩子出现不能令人满意的行为,就对其大声呵斥、批评或表露出十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十分不妥的,会使孩子不知该怎么去做,自信心大大受挫,于是只会什么也不做,丧失应有的自我行为主动性,长大后会表现出退缩、自卑,缺乏主动性等个性问题。

  对0岁-3岁的孩子来说,进行理性批评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并不能完全听懂。因此,应教给他们正确的行为方式,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无压力”原则

  一点儿压力也不给孩子,让他们在一种极为顺利的环境中成长,那么孩子长大后,遇到困难很容易手足无措。事实上,无压力原则并不是这样理解的。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一个只有在平等尊重的情境下才能产生合理、创新的思维。

  有些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盲目运用自己的权威地位,使孩子内心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和紧张。

  “你要是做不好,长大只能要饭了”!

  “再不好好做,就把你关进小黑屋”!

  此类语言或者做法,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恐惧,使孩子失去对自己的肯定和勇气。孩子在恐惧和紧张情况下,往往产生被动、退缩、怯懦等行为和心理状态。

自以为是的爱 家长十个坏习惯毁掉孩子一生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

  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

  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鹏宇老师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本文来自新浪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