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一下纳什均衡:红色帝国公主走完悲剧人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8:02:04

红色帝国公主走完悲剧人生

本文来源于财新《新世纪》 2011年第48期 出版日期2011年12月12日     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1926-2011)斯大林的女儿 段宇宏
拉娜一生都是父亲名字的囚徒。

  在西方世界,斯维特兰娜·阿利卢耶娃(Svetlana Alliluyeva)以“拉娜·彼得斯”(Lana Peters)而著名,这名字来自她的第四任丈夫威廉·彼得斯。但她的成名并非因为丈夫,而是她有一位举世闻名的父亲——斯大林。

  拉娜2011年11月22日因直肠癌在美国威斯康星去世,享年85岁,身边没有一位亲人。欧美记者的报道中,都称“前大独裁者(暴君)斯大林女儿辞世”,拉娜一生都是父亲名字的囚徒。

  她的大哥雅科夫(斯大林前妻所生)36岁死于德国集中营,同母的二哥瓦西里在父亲去世后坐牢八年,出狱两年后离奇死亡。拉娜是斯大林最小的孩子,也是活在世上的最后一位子女。拉娜以高寿善终可称为幸事,但她的人生仍具有斯大林子女的共性——悲剧。

  关于斯大林家庭的离奇传闻非常多。据说雅科夫被德军逮捕后,希特勒想用他来换取被俘的德军元帅保卢斯,斯大林回答,“我没有叫雅科夫的儿子??我不会用元帅换士兵”;加之雅科夫自小备受父亲冷落责骂,在这种环境下出于绝望,扑到电网上自杀身亡。亦说拉娜日后叛逃,源自暴君从小虐待。赫鲁晓夫曾回忆,拉娜成年后,一次聚会上,疲惫不堪的她被醉熏熏的斯大林拽着头发强行要求跳舞,拉娜两眼含着泪水。

  全家的悲剧可否简单归结于对妻女毫无人性?可惜前述传闻皆与事实有出入,斯大林对妻儿不是无爱,而是这种爱无法超越他对政治的爱,并要服从于他的绝对意志。他表达爱的方式常常粗鲁严酷,其粗暴无礼众所周知,并不只针对妻女。他曾用脏话辱骂过列宁妻子,列宁差点要与之绝交。

  斯大林主要精力用于政治斗争,甚少与妻儿共享人伦,推动集体化和历次清洗造成数百万的家破人亡,他两任妻子的亲属和儿女亲家亦遭不幸。随着斯大林日益走上神坛,家庭矛盾更加突出。学界一般认为,对婚姻和政治的极度失望,导致其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自杀。

  拉娜曾被贴上过各种标签:逃离铁幕的公主、背叛暴君父亲的女性、极权主义的批评者、追求爱情的勇者??毕竟,1967年斯大林女儿叛逃至美国,是“冷战”时代震动全球的新闻。然而单从某个标签解读拉娜,容易被蒙蔽。

  17岁那年,拉娜与大她13岁的犹太裔电影制片人卡普勒相爱。此事被斯大林知晓,首次给了她两记耳光,并以“间谍罪”把卡普勒投入集中营。大学时代拉娜想选文学专业,遭到父亲干涉,她转而就读历史系。兴许是出于报复,拉娜答应了犹太学生莫洛佐夫的求婚。斯大林未予阻拦,但绝不与新郎见面。这段婚姻维持了三年,拉娜生下儿子约瑟夫。

  出于向父亲“赎罪”的心态,她与斯大林的意识形态总管日丹诺夫的儿子结婚,生下一女后,婚姻亦告破裂。直到1963年她在医院治病时,偶遇来自印度的共产主义者辛格,再次点燃爱情之火。三年后辛格病逝,拉娜申请送他的骨灰到印度撒在恒河,借此机会,逃到美国驻印使馆申请政治避难,顿时轰动全球。从印度到美国,她开始攻击苏联社会,批评父亲:“有次我家里被盗,当局知道我是斯大林的女儿,要加倍严惩盗窃者,这能是法治国家吗?”“斯大林是一个道德和精神上的魔鬼。”她声称,苏联当局不同意她与辛格结婚是出逃的重要动机。

  她出版了两本畅销书:《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仅仅一年》,崇拜者络绎不绝,鲜花和信件雪片般飞来。在美国建筑大师怀特遗孀的撮合下,她与怀特的助理彼得斯成婚,生下女儿奥尔佳。拉娜很快又对婚姻和美国生活不满,接下来的两本书受到冷遇,最终只能到印度出版。人们的注意力已转到更多新叛逃者身上。

  1984年她与彼得斯离婚,返回苏联。当局宽容地接纳了她,给予特权和优待。拉娜在苏联发表诸多抨击西方的言论:“以前我受到假民主的欺骗??那些叛逃到国外想追求自由的人,我可以告诉你们,你们被骗了。”

  她要到老家格鲁吉亚定居,当局提供了一切便利。但不久她就与所有亲戚朋友成了仇敌。拉娜给侄儿朱佳什维利的领导写信告黑状,称他生活奢华,收入来源可疑,要求开除他党籍,把他发配库页岛。经过上级核查,纯属诬陷。她还挑拨(侄)儿女们的家庭关系,劝他们离婚,连憨实善良的儿子约瑟夫亦不能容忍,被她赶走。最后,这位老年“女版斯大林”再次申请出国,走时留下一句话:“我讨厌跟这些野人们一起生活。”

  再度返美后,她继续着自相矛盾的言行,表达对苏联和斯大林的憎恶,说自己此前选择回去是为了女儿,因为钱花光了,苏联有免费教育。她给来访记者留下的印象是喜怒无常,一会笑,一会哭。拉娜亦语出惊人,称那些说她母亲不幸福的传闻纯属谎言,因为母亲是女权主义者,想工作,想离婚,不愿受支配,这是导致父母感情破裂的根本因素。

  研究斯大林家族的学者科列斯尼克认为,拉娜多次变节的动机十分复杂。第一次叛逃到美国,婚姻不顺的怨愤以及不满苏联现状只是原因之一。随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化运动的展开,她从当年的众星捧月状态跌落到四处遭人冷视的境地,尽管物质待遇未变。

  撕掉各种标签看拉娜,她这辈子的折腾好像什么都在追求,而什么都未得到。终其一生,亲情、友情、爱情一无所获,性格造就了她的命运,还是命运打造了她的性格,值得探究。曾经的红色帝国公主,像人海中漂泊的孤舟,从未找到过方向,在安息那一刻可能才正式抵岸。

  作者为媒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