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诚信:走进学生的心灵:班主任工作案例新编-第五章 绵绵爱心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46:09
第五章

五、绵绵爱心篇

 

爱是温馨,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和管理;没有爱,也说不上什么成功的教育和管理;没有爱,也不会有教育的硕果--桃李芬芳满天下。爱是班集体建设的基础、支柱、精神、灵魂。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天职,是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表现,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重要标志。

爱是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博大的爱心如绵绵春雨,滋润着一代新人在成长。

 

渴望的爱

 

中午,政教处通知我去一趟。才到政教处门,一股酒气扑鼻而来。一进门,又看到了那张熟悉的脸--一头时髦的短发,一身'大大的运动服,眼睛血红,脚下还留着一滩馊气冲鼻的呕吐物。

"又是你班的莉!"政教处主任冲着我说。"你看看,她这样子还像是一个学生吗?"接下去又是一套套的诉说。

入学不到几个月,这孩子就三次进了政教处,这次还喝醉了酒!平日里,我没少找她谈话,好话不知讲了多少遍,就是不管用。

"你到政教处几次了?""你为什么喝酒?"

"你哑巴了?""你真没家教!""我没家教!我没家教!"听了这话,莉忽然像疯子一样猛扯自

己的头发大喊大叫,泪流满面。我赶紧上前好言相劝。过了一段时间,她才慢慢地平静下来。这时,我轻轻指指她的头:"看看,看看,你的脸有多脏。先回寝室去洗一洗,晚上我们再谈谈好吗?"她用衣袖用力擦了一把眼泪就跑开了。

回到办公室,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对这个孩子多次教育都不奏效。是她改变不了?还是我没找到走进她心灵的途径?我忽然想起刚才政教处主任斥责她没家教时,.这个15岁的孩子竟会变得如此敏感,如此暴躁。我想起开学那天的一个细节:帮她提行李的中年人打开书包想找什么,她忙奔过去大喊:"别动我的东西!"这孩子的表现是否与她的家庭有关?我决定不惊动她,下午单独到她家里去看看。

下午,我根据学生登记表的地址,来到了她的家。这是小区里是第三幢房子。我按图索骥,终于找到了她的家,连按了四五次门铃,始终没有人回话。于是我到了小区管委会的负责人问起了她家的情况。从管委会负责人的话中,我知道了莉的父母都在深圳工作,一走已有十余年了,现在莉寄养在奶奶家里,并告诉我她奶奶住的地方。我一进门就看见不大的房间里有一张小圆矮桌,围坐着几个年龄不足七岁的小孩,叽叽喳喳地说话,听不懂在说什么。从老太太的诉说中,才知道:原来她的几个儿子、媳妇都南下去深圳和珠海了,几个小孩因带往那里不方便,所以一并寄养在奶奶家里。听她奶奶说,莉从小脾气就倔得很,她身边有这么多小孩子也管不上了她。有时,她还得帮奶奶带带那几个小孩,和他们一起玩。她爸妈去了这么多年也不回来看看女儿,只知道寄些钱回来。莉七八岁了,和这些弟弟妹妹又合不来,所以她总是一声不响,独来独往,现在脾气更坏了。

告别了老太太,我觉得心里沉甸甸的,匆匆回到学校。来到办公室,在我的桌上有一封信,正是莉写的:

张老师,您好!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也是第一次给老师写信,如果有些冒失,还请见谅。或许在您的眼里我不是一个好学生。喝酒、吵闹,违反纪律,坏事我也干得差不多了。即使是这样,我也要对您说,您几次找我谈话,我都没有理您。这次我犯了错您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叫我先回去洗脸,我去寝室里哭了很久,这样贴心的话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过去从来没有人关心过我。父母在我身边的时间十多年合起来还不足一年,听奶奶说,我在一岁时,就寄养在她家。虽然奶奶疼我,但当我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多么羡慕,就觉得自己是个野孩子。前年爸爸回来,给我带来一套衣服。可悲啊!到现在,他们连我的身高都不知道,你看我穿的这套大大的运动衣。去年家里装上电话了,我很开心,因为从今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在电话里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但是,他们很少来电话。如果来电话问的就是钱有没有用完。钱!钱!难道他们眼里我只缺钱吗?

老师,我喝酒不对,我知道我错了,谢谢您的帮助......

不知读到哪里,我眼眶里湿了。孩子,除了批评,我给了你什么?孩子,我到现在才了解你的情况,这是我当老师的失责。最后我决定也回她一封信,信里最后的一句话我是这样写的:"让我做你的朋友,让我成为你的亲人好吗?"

自从这事情以后,莉有了很大的转变,平时也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参加活动,还常常借问问题来到我的办公室,有事没事找我说话。听她说话那种亲昵的语调,我这才发现,莉是一位多么可亲可爱的女孩子。

是啊,女孩子多么渴望父母的爱,可是没有,而作为她的老师尽管不是她的父母,难道就不可能多给她一点爱?

班主任老师除了管理好班级之外,还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校不仅仅是传递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班主任则是促进学生人格养成的关键。当我们看到学生在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格也逐渐健全与发展完善起来,伴随着他们不断地成长。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而这一切的工作,首先要有班主任爱心的浇灌。

 

只为一份责任

 

一次家访的启示我担任高一(2)班的班主任工作,一学期快结束了倒也顺心;然而就在这一学期将近结束时,发生了让我最为棘手的事情--预收下学期的学费。

在农村中学,学生交学费是最难的事情了,我根本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大的难度。校长为此开了三次动员会议,起初我没当一回事,但直到有个学生向我诉说交不起学费欲求退学时,我才感到问题的严重性。我觉得我有·份责任,应该去看一看情况。我当即带着班长,骑上摩托车,循着开学初学生为我留的地址,开始了家访。去的第一家是最早跟我说不想上学的,一个文静、内向的女生的家。现在的农村交通好多了,到村头都有用石子铺的路;但通向村子的路真是泥泞不堪。问了大约十来个人,终于找到了她家。这是一座农村最为典型的简陋的砖房,三间堂屋,三间偏屋,外加一个门楼。院内只有用石板铺的中堂。推开门,才发现屋里是那么的破旧,房檐上几处瓦片已经脱落,屋内唯一的家用电器也许就是14寸的黑白电视机了,天线是铁丝绕着的。我的这个学生见到我有点不知所措,但很有礼貌地搬出一个板凳让我坐。看到这样的家庭,我反而感觉在农村算不上贫困,不可能是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要退学。在谈话中了解到她姐弟两人,弟弟在读初三,母亲在外打工,父亲在当地的纸板厂做工,还有一个年迈的奶奶,所以生活很拮据。直觉告诉我这不是她想辍学的主要原因。从她闪烁其词的话语中,我感觉到主要原因是她发现自从上了高中后自己的成绩老是上不去。当她说到此时,眼里流露着无奈与自责。也许是内心埋藏着太多的委屈吧,她自言自语道:"我何尝不想上学,可是这样的成绩,三年以后还是回家,与其浪费三年时光,不如现在不上。看着父母含辛茹苦地培养我,我心里真的不舒服。"这时她的脸上两行热泪已滚落下来。我深深被她的懂事给打动了,多么单纯的一种想法啊,有了这份懂事我觉得她应该继续读下去。我平静地看着这个17岁的小姑娘,说道,一个学期就能感到学不好了,似乎有点太武断了吧,在自己还未努力的情况下就给自己定位在学不好,太不应该了,她应该知道"坚持就是胜利"。假期里对有些基础不太扎实的几门功课,.

安排时间补一下,有什么困难尽管和老师说,我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她补上课,好吗?此时,我发现她的眉宇间又燃起了希望,我及时地说,开学时我在校f1口等她,不见不散。在我起身欲走时,她流露出一丝的恋恋不舍。走出家门,她送得老远,我想开学后我一定能见到她。

后来我陆续又去了几个学生的家,情况大体相当。回来的路上;冷风吹在脸上,回想刚才的情况,我想农村的孩子上学太不容易了。如今"只有考上大学才叫上学有用"的思想太深入人心了,他们背着这么沉重的包袱,顶着这么沉重的压力,在学习上太容易被绊倒了。为人师的我应该让他们摒弃世俗,坚强地学下去,只为一份责任。开学了,我终于迎来了我们班所有的学生,没有丢下一个。

农村里非重点高中的学生比起重点高中的学生思想负担还重了许多。在当前农村经济条件还不是十分富裕的情况下,他们要努力去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力争在高考时考上一个较好的高校,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这成了他们奋斗的目标;也意味着他们在努力构筑未来的人生蓝图。然而在他们努力学习的同时,还要承担着一时沉重的经济重担。他们在学习上一旦遭受困难,就会产生弃学的念头。对这些学生的关注本身就是一份责任,因为,他们将托起未来农村经济腾飞的重任。班主任老师不但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要鼓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自信与自强。

 

唤醒了的自尊

 

去年,我接任高二(1)班班主任。班上有一位女同学,上课时常常用一头秀发遮住半边脸,下课走路时也总是低着头,生怕与人对视。我想,这位女同学生性内向吧。第二周,当我检查语文周记本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位女同学有非常好的写作习惯和极富才气的文笔。她总是坚持每两天写一篇习作,体裁主要以散文和诗歌为主。她的习作往往能从最平常的生活小事中咀嚼其蕴涵的深意,能在极其普通的事物上寄托自己最真挚的情怀。其中有一首名为《我·你·笛》的小诗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这样写道:"孤苦的是笛/清高的是你/孤苦的笛怎能为清高的你奏曲/清高的是你/哀怨的是我/清高的你怎能跟哀怨的我在一起/哀怨的是我/孤苦的是笛/哀怨的我怎能不喜欢孤苦的笛/于是那支被清高的你抛弃的孤苦的笛/被哀怨的我收起/在每一个凄清的日子里/与我相偎相依"。

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还是她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若是后者,我这个做班主任的可就要留点神了

过了几天,在一次十分偶然的机会,我看见她的左脸上有一个一分硬币大小的疤痕,这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岂不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后来,我了解到,她与班里的女同学几乎没有什么交往,显得孤高自傲。男同学中也只有那位爱好文学的班长能和她说上几句话。同学们告诉我,其实多数情况下是她主动找班长的。我想,恐怕她并非性格内向,估计是她面部的缺憾使她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自卑感,由于这个原因,阻碍了她与同学间的沟通与交往。该如何调整她的心态呢?

一个月后,班干部改选。之前,我找她谈了一次话,肯定了她的写作能力,并希望她能竞选语文课代表或宣传委员。对于我这个建议,她似乎出乎意料之外的惊讶!用近乎自言自语的声音说:"我能参加竞选?"我告诉她:"肯定能行,因为你有特长,你的竞选演说一定会让全班同学折服。"然后,我又指出,她的文笔虽然不错,但大多数习作色调灰暗,内容大多是个人愁怨。今后应当更多地去捕捉人生的亮色,对己对人都具有一种积极的作用。果然不出我所料,站在讲台上,她一改往Et的羞涩,引用简·爱的话说:"人们总得有行动,即使找不到行动,也得创造行动。"她的演说非常精彩,在最后的投票中,她被同学们一致选为语文课代表。看到竞选结果,她的眼睛湿润了,只说了两个字:"谢谢!"泪水便淌了下来。

在语文课代表这个岗位上,她的才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词朗诵,歌词赏析,成语竞赛,小辩论,自拟座右铭......在她的主持下,语文课课堂充满了活力。她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不久,学校组建了文学社,安排我主编社刊。她给我送来了一大叠稿件,微笑着说:"算是我对您的一种支持吧。"我满怀感激地读着她的习作,惊奇地发现,她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和细腻的描写抒发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一把黑伞、一包烟钱、一罐泡菜,让人领悟到深沉的父爱和最慷慨的亲情;一抹新绿、一场夜雨,给人以生命的震撼。我大胆地作出决定,在第一期社刊给她发一个个人专辑,名日:"璀璨星座",并在文后加上评语:"'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隋动于中而形于言'。只要我们以热爱生活的态度去观察生活,就不难从中感悟到生活的哲理和人生的真谛,也就自然有了歌以咏志的欲望与冲动。冲破个人愁怨的羁绊.捕捉生活的亮色,歌唱生活,放飞理想,及至'指点江山',应当成为我们中学生的旗帜与方向。"看了我的评语,她很不好意思地问我:"老师,您把我的那几篇文章放在'璀璨星座'这个栏目里,难道我也算得上一颗星吗?"我看着她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一颗星,只不过星光有明有暗,就看你把自己摆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后来,《语文》杂志社组织"圣陶杯"作文竞赛,我又大力鼓励她参加,结果她的文章以别具一格的构思获省级二等奖。当捧起奖状的那一刻,她灿烂地笑了。久久被掩盖的自尊终于在她的脸上展现了。

教育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

关系的状况。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首先必须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在上述案例中,那位女同学因面

部的缺憾而导致内心深处的自卑。其外在表现是对其他女同学的有潜意识的敌意,和班长的交往也非真诚的同学友谊,具有一定的早恋苗头,若不及时予以矫正,后果将很难预料。对此,教师没有进行正面说教,而是采取扬长避短的方法,通过保护这位女同学的自尊心和激发自信心的方式来逐步消除其自卑心理,进而治疗其心灵的创伤。

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了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而要去发现和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这就需要教师奉献无私的爱。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用爱和信任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幼小的心灵也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

所以,班主任的任务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分析每个学生的特殊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显其能,各展其才;而这一切,都是以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为前提,对那些有自卑心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应尽责任去唤醒他们的自尊。

 

请给我一个面子

 

国庆节前夕,学校正在举行运动会,我站在学生队伍里为运动员呐喊加油,忽然广播里通知我去校长办公室。一进门,校长就递给我一份学生处理意见书,是关于对我班学

生辉的处分。我一看那上面写着的"开除学籍"四个字,心里就咯噔一下。校长说,这是学校的初步意见,现在征求我这个班主任的看法。

我一时无语。说实话,对于学校作出这样的决定我并不觉得突然。一个星期前,我刚接任这个班的班主任,原班主任向我介绍班里情况时就特别提到辉。说这个学生调皮顽劣,不守纪律,学习成绩落后,身上沾染了不少恶习,多次打架斗殴,今年暑期还与人打群架尚未处理。按照校纪校规,他早已够开除的条件了。我想我才在这个班级担任班主任不久,就以开除学生作为对学生的警告,会给同学们造成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为今后开展班级工作带来阻碍。我从教以来,对任何学生不拘成见,我总认为每个学生不会是天生好或天生坏。优秀的不一定永远优秀,后进生未必永远后进,关键在于教育和引导。

校长见我忧虑重重,就让我考虑一天再作决定。此时,我忽然想起前几天辉给我说起他过去的一些事情,我就果断地与校长说:"给我一个面子吧,暂时不要宣布对他的处分。"校长迟疑了一会,会意地说:"那个面子就得看你了。"

在别人眼里是"害群之马"的辉,在我的观察了解中却也有着不少"亮点",比如,他乐于助人,重情义,集体荣誉感强,在体育方面有专长。几天前我找他谈话时,他曾坦诚地对我说:"其实我很想做一个好学生。以前我读初中时,本来学习很好,进了重点班,在班里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后来交了一些爱玩的朋友,玩来玩去就掉队了,弄得现在老师讨厌我,同学看不起我,父母也骂我。所以我既不喜欢上学,也不愿待在家里。"能够这样认识自己,说明他还有上进心的。我一直试图努力帮助他。

我心情沉重地走出校长办公室,广播里传来辉夺得100米短跑冠军的消息。我心里为之一振。如果我是这个学生的家长,我一定不愿让他离开学校,现在我是他的老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和我的做

人原则都在要求我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他从危险边缘拉回来。

当晚,我来到辉家里进行家访,辉一家热情地接待了我,他父母还说孩子曾高兴地跟他们谈过新班主任。这个消息更让我增强了帮他改错的信心。当我大致说明来意后,还未说出"开除"的字眼儿,这一家三口就猜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全家气氛陡变,犹如平地起风波,大人骂,孩子哭,我劝了好半天才让他们安静F来。大家开始冷静地面对现实。辉父唉声叹气道:"孩子不争气,学校不要了,我们不怨老师和学校,只怪自己没管好。可是孩子还没学到技术,出门打工都困难,怎么办呢?"我问辉有什么想法,他只是摇头落泪,茫然无策。我知道他心里一定舍不得离开学校,就启发他:"你有很多朋友,朋友对你好吗?""挺好的。""怎个好法?举个例子看。""我想玩游戏机又没有钱,他们就会出钱请客让我玩。""你明知道跟他们玩多了会影响学习,可为什么总是随叫随到?""我不去就是不给他们面子,也就算不上朋友了。""你觉得世上的人谁对你最好?""当然是父母。""你是最讲面子的,也知道世上只有父母对你最好,可你为什么单给朋友面子却不给父母面子,让他们因为你的学习落后、不守纪律而在人前失掉做人的面子?为什么不给自己面子,好好地做个人人称赞的学生?你知道自己的弱点和缺点,也有上进心,就是缺乏改正的决心和行动。现在学校就要对你作出处分的决定了,如果你不放弃进取,也许这是一个机会。"过了一会儿,我又补上一句:"有个朋友想帮助你战胜困难,但她怕你知错不改,不给她面子,让她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没面子。你若给她面子,就先写份保证书,从今天开始就按你保证的去做,好吗?"辉愣了一会儿醒悟过来,他一边找纸一边激动地说:"我一定做到,我要给自己挣回面子。"

家访后第二天,我带着辉的保证书与校长进行了一次长谈。最后,把对他的"开除"改为"留校察看"。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用电话跟辉家长联系一次,得知他按时回家,我才放心。很快,辉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性格.越来越沉静,学习越来越进步了。我终于可以放松对他的"警惕"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我走进教室上课,忽然发现辉的座位空着。我全身神经一下就绷紧了,难道他又旧病复发,去外面惹是生非了?我立刻打电话到他家,没人接,辉的妈妈打来电话,告诉我辉的头上身上伤痕累累。我还未开口,辉就急忙说:"老师.我没有惹事,您放心,这是我以前那些朋友干的,他们又拉我去打架,我不去,他们就打我。他们说了,我挨了这顿揍,与他们的关系就一了百了,以后他们再不会来找我了。"听了这些话,我流下了高兴的泪水。今天这件事对他来说虽然是坏事,却又是一件好事,他终于经受住了考验,战胜了过去,也战胜了自己的弱点。

一晃两年过去了,学生们毕业了。社会上有许多企业来我校招工,第一批学生经过挑选进了一家市里很有名气的民营企业,辉也在其中。在毕业典礼上辉紧紧握着我的手说:"老师,去年您完全可以不留我,因为您留下了我,我才有今天,我也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明天。我望着充满他自信的双眼说:"我相信你!"

时隔几年,辉在企业里成了一个业务能手,不久还升职做了业务主管。

十七八岁的职高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危险期,最需要周围人给以正确的教育和帮助,这时候拉他一把或是甩手不管,对他的一生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老师在面对这类学生时,往往会处在两难境地:拉他一把,老师就得承担一些风险,谁能保证他能迷途知返,不再惹是生非?而班主任老师也有可能会因失败而受到别人的嘲笑,甚至受到其他学生和家长的责怪。

然而挽救一个失足的学生,这是班主任老师的应承职责,也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辉的转变与成功正是班主任的高度教育责任与教育机智之所然。

 

竹子的故事

 

在我调入一个新学校的开学第一堂课时,我正让学生们上台作自我介绍,一个瘦小的身影在教室门外迅速地闪过,我下意识地到门外去瞧了瞧,只见一个大约五六岁模样的小女孩傻傻地靠在墙边,身体很瘦且略向前倾,用一双大眼睛怯怯地看着我。我心头莫名地生出些同情来,说:"小朋友,怎么不回家?""我......","快回家吧","我是这个班的学生。"当小女孩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不禁吃了一惊,一时不知说些什么。

"你是我们班的学生?小朋友,这里可是五年级呀。"我说。"我是这班的学生。校长让我来这里的。"小女孩有点委屈地说。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小女孩叫方竹,大家习惯地叫她竹子。竹子从小得了侏儒症,虽然13岁了,可身高只有98厘米。她没有父母,现在跟爷爷过日子。这时,我感到,这是个十分需要被别人关心的孩子。

竹子很内向,她没有同龄孩子的活泼天真。悲惨的遭遇使这个年幼的孩子在心灵上背负着沉重的自卑,她的脸上总流露出与这个年纪不相符的老成。每天,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地走进教室,走出校门;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认真地听课;看同学们嬉戏玩耍,而她始终是一名观众。我知道,要打开她的心扉,驱逐在她心里积压多年的自卑,唯一的方法就是爱。

在平常的FI子里,除了一个老师所应给予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之外,我还格外留意她在生活和学习上的细节。她的鞋子或者衣服破了,我让班干部修好补好后,悄悄地送去。遇到刮风下雨回不了家,我就让她住在我的宿舍里。看到她有时吃着干瘪的面包或者冷菜时,我就在食堂里盛一碗菜让学生送去。

我的细心和关心感化了她,这个内心孤独、不爱说笑的孩子逐渐变得开朗起来。有时我也能看到她与同学们一起玩耍的身影,听到她与同学们说笑的声音。我不仅成了她心目中最好的老师,也成了她最知心的朋友。

一天下午放学后,竹子仰着脸郑重其事地问我:"老师,我有个心事,不知道你能不能帮我解答。""什么呢?说出来让我听听。"我笑着回答。"我不知道我长大了能做什么,像我这样的人以后有用吗?"竹子的脸上掠过一丝悲伤。

望着竹子这双充满忧郁的眼睛。我一时语塞,我该怎么说呢?此时我明白,身残的竹子,她需要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关心,更需要的是精神上鼓励与支持。于是我向她讲述了张海迪战胜病魔、刻苦奋发,双目失明的海伦奋斗成为作家的故事。竹子听后,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兴奋。看得出,她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柱。

后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我惊奇地发现,其实生理残疾的竹子在音乐上有一种特别的天赋。她每拿到一首歌,都能够独自哼唱乐谱,并很快地学会,而且她的声音也清脆悦耳。我想,若能好好培养她,她肯定是一个有出息的人。

竹子告诉我,她从小喜欢唱歌,只是由于自卑一直不敢在别人面前大声地唱。听了我给她讲的故事后,她说她增添了信心,她要像张海迪、海伦一样坚强,成为像郑智化那样的歌手。我说,你能有这样的理想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于是,在每个清晨和黄昏,我总能听到从校园或教室的某个角落传来一阵阵清亮的歌声,我知道,那是竹子在练唱。她悦耳的歌声,就像山泉一样清澈、明亮。

转眼快到元旦了,学校举行文艺会演,每个班可以报一个节目,我第一个想到就是竹子,想让竹子表演独唱。当我把我的想法告诉竹子时,竹子的眼里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芒,她歪着头问我:"老师,你说我能行吗?""肯定能行的,为什么不行?''我抚摸着她的头鼓励她。

当我向全班同学征求意见时,大家也异口同声赞同我的意见。如果竹子真能在元旦文艺汇演上成功地表演节目,我想这对她今后的成长无疑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鞭策。

竹子自己选了一首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这是女声独唱曲,我一开始担心这首高难度的歌曲竹子会唱不好,但当她试唱给我听后,我才知道为何她这么自信。她唱得很好,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我欣喜万分地答应了,并且决定演出时弹钢琴为她伴奏。

那晚,当我和竹子并排走上舞台的时候,台下先是一阵哗然,接着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包含着同学们对竹子的支持与鼓励。竹子唱得非常好,她不仅感动了台下所有的观众,也感动了为她伴奏的我。特别是当唱到"哦,妈妈,烛光里的妈妈,你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哦,妈妈,儿女已长大,愿牵着你的衣襟,走过春秋冬夏......"的时候,我分明看见了灯光下竹子眼角边那颗闪烁的泪滴。不知何时,我的眼眶也湿润了,我仿佛看见了家中日渐憔悴的妈妈,正在灯光下为女儿缝补着什么......

歌声停止,当我和竹子谢幕时,台下顿时掌声如雷。我清楚地看见坐在前排的校长第一个从座位上站起来,紧跟着,全场所有的师生都站了起来,经久不息的掌声在大礼堂回荡着。此时,竹子已经满脸是泪,这是幸福的泪啊!

给一个残疾孩子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会给她今后的人生途中留下一个永远都无法抹去的印记,甚至还会影响到她的一生。我比学校里的任何一个老师都要了解这个残疾孩子的内心,她需要别人的关心与爱护,需要别人的喜欢与支持,更需要一种坚强的自信心去与无法驱逐的自卑作斗争。而她的自卑感恰恰又来自他人的歧视。作为她的老师和长者,我们给予她的是自信还是自卑呢?答案应该是正面的!

在她以后的一篇作文里,她写道:"那是我这一生最难忘、最幸·福的时刻,我真想在舞台上紧紧地抱住李老师,并大声地喊一声:'妈妈!'真想大声地喊一声:'我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小女孩!'我会永远地记着敬爱的李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是你们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教会我生活,教会我学习,教会我如何去奋斗、去攀登!是你们给了我这一次永生难忘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她能使人精神愉悦,给人以温暖和动力。竹子的故事,不就真真切切地说明了这一点吗?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而我想说的是:只要我们人民教师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给我们的学生,给我们的教育事业,我们的教育将充满无限牛机!

 

愿您多一点微笑

 

早读课上。

"老师来了!"随几个同学的尖叫声,热闹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快步走到教室门口。用严厉的眼神扫视了所有同学一遍,只

想把那些还没进入"状态"的同学抓出来批评一顿。情况好极了,全班同学因早有警报都肃然端坐,顿时,我心里升腾起一种成就感。然而一种异样的感觉也突然涌上我的心头--隐隐约约觉得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那句"老师来了"仿佛就像"狼来了"一样惊响于我耳际......

第二天,我批改学生的周记,在小丽的周记中出现了这样一段文字:"老师,我们都知道您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就是有点严肃。您知道吗?我们好喜欢看您笑啊!因为您笑起来好美,我们多想每天看到您多一点微笑!"

面对这篇周记,我的心是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了。是啊!谁不爱笑呢?为什么在学生面前要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我成了什么?我到底是谁?是检货员,专门挑产品的毛病?是一名警察,整天关注罪犯的一举一动?是一只得意的猫,在骄傲地观赏着自己的战利品--心惊肉跳的老鼠?我是48个学生的班主任啊!我要同这一群学生共同相处三年,为什么要把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搞得那样紧张?看似平常的几句话,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为了改变这一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我又详细地阅读了这班学生过去的资料,我惊喜地发现,这班学生不乏出众的人才。

于是,我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为此还深思熟虑地准备了一次活动,决定在一个周末的下午,邀请班级中的文化人才参加我班的班委会工作会,请他们为我们班的全学期班工作计划出谋划策。商讨会上你一言我一语,出乎我意料的活跃。最后我提议,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全由班委会自己去决定,而且还特别强调一句,要以活跃班级文化生活为前提,把学校提出的工作要求充分与我们班的预期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制定一个令全班同学都乐于参与的、人人满意的班工作计划。

才过了两天,星期一上午班长就把他们拟定的班级工作计划草

案递给了我,我粗粗浏览了一遍,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不错的计划。同学们很聪明,充分把我的想法全部体现在班工作计划之中,尤其是安排了几次以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班会,更令我暗暗高兴。我正在找与同学们密切关系的切入点,顺便也能表现我擅长歌舞的特长;而这个计划刚巧为我搭建了一个表现的平台,我出自内心地说,真要谢谢同学们。

班级活动一一如期进行,班级面貌生机勃勃,我感到在与同学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之中,慢慢地缩短了与他们的情感距离,以前那种肃然端坐的局面被热情洋溢的歌声所替代,我为看到同学们一张张漾着笑靥的脸而感到欣慰。此时,我又想起了小丽周记中的一句话:"我们好喜欢看您笑啊!因为您笑起来好美,我们多想每天看到您多一点微笑!"我终于用我的"微笑"拆除了构筑在我与学生之间的一堵墙。

认识到自己的举动与科学的教育原则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悖时,教师应当机立断,毅然决然地进行深深的反思,努力拆除完全是因为自身的教育不当而构筑的一堵"墙"。学生成天在教室里守着各种各样的规范与纪律,气氛是多么的压抑,他们放弃了很多的自主、独立和天真,而进入一个规范圈,而我此时还要为这个圈加一把锁,这对学生实在是一种粗暴的侵犯,他们简直成了一群待宰的羔羊,在我制造的暴风雨中浑身瑟缩。我还想到,学生不是产品,不是机器,作为老师,绝不能让学生适应老师的错误,只能自己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否则我们将剥夺学生快乐的童年,这就好比园艺工人种的花木,剪枝后,整齐划一确实美观,但要说出每株植物的独特之处可就难了。想到这里,我反而轻松了许多,因为我知道了只有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意识,一个班集体才会有真正的灵动。

 

鼓起风帆远航

 

连续八个"教师节",我都能收到一封来自美国西雅图的贺卡,每次的贺卡中,总附带着一个俊秀的男生的照片。每次看到他的照片,总会把我的记忆带回那年的初三课堂。他是我所带的第二届学生徐明,他原本有着一个十分幸福的家庭,父母亲都在一家效益非常好的国有企业工作。

小徐是个聪明、自信、要求上进的学生。成绩总在班级前五名,综合素质也非常不错。他还是校篮球队的队员,多次参加校际比赛。可是,初三上学期,这个原本一脸自信、一脸阳光的男生变得寡言少语,郁郁寡欢了。以前的英语课,他发言总是很积极的,但现在却经常一脸茫然呆坐着。其他任课老师也都陆续向我反映他的变化。最为严重的是,数学老师说小徐这段时间经常不交或少交作业,提醒他多次,他都无动于衷。有一次他问题回答得不好,老师批评他几旬,他还差点在课堂上和老师吵架。看来,小徐一定遇到什么问题了。

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先找了几个平时和小徐比较要好的同学了解情况,同学们普遍反映小徐和以前判若两人,现在几乎不参加什么活动,整天在教室里发呆,还曾经向好友说自己太不幸了,不再想念书了。一位同学说这一切可能是他父母离婚造成的。了解到这个情况以后,我决定找小徐谈谈,小徐把所有的"不幸"都告诉了我。半年前,他父母由于一些性格上的原因,离了婚,他跟了他的父亲。他经受了家庭破裂的打击。可是,更大的不幸接踵而来,他父亲的单位进行人事改革,父亲下岗了,一直享受惯"铁饭碗"的父亲下岗之后,不可能再找到新的工作,原本温和的父亲变得粗暴了,经常在外酗酒,稍一不顺心就摔东西......小徐哭诉着他的不,幸,他说幸福为何去得如此快,他从此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在何处,他不想再上学了。我急忙安慰他,举了很多名人如何面对挫折的故事。可是,小徐似乎反应并不大,还说,"老师,我知道你是好心,但对我来说什么安慰都是多余的,我的不幸你是不会明白的"。俨然一副"哀莫大于心死"的表情。

我知道简单的安慰的确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想到了另一种解决方法,决定利用班会课,对小徐进行教育和感化。于是,我和几位班干部精心策划了一次"如何面对挫折"的主题班会。班队会上,我向同学们讲了许多名人坚强面对挫折的故事。同学们也各抒己见,大谈自己对"挫折"的理解,表示要向"张海迪",向"海伦·凯勒"学习,要勇敢面对挫折,要在逆境中学会生存。唯独小徐一言不发,看不出有丝毫感触。看来,这场热情激烈的班会并没达到我的预期效果。

课后,我作了一次反思,对于小徐,他和海伦·凯勒的境况不同,和张海迪的遭遇不同,这些"名人"的挫折似乎离他太遥远。这种"说教式"的启发对他而言根本是无效的,应该利用他身边的熟悉的人和事去感化他。

我突然想起前不久冯老师班夏欣荣同学因家里失火,不仅经济上损失惨重,而且父亲被活活烧死,自己也受了重伤,有可能造成

严重残疾。但小夏每天都盼望着奇迹的发生,他坚信自己会好起来,渴望重新返回课堂。这位同学原来也是校篮球队的,小徐应该认识。于是,我带着小徐去医院看望他。看着昔日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队友躺在病床上,连端杯水也要别人帮忙,小徐的脸上明显滑过一丝遗憾和怜悯。小夏说,他每天都为自己祈祷,唯一的愿望就是能重返课堂,如果还有机会,他一定会倍加珍惜在校园里学习的时光,小徐听得很认真。那天下午,他们谈了很久很久。

回来的路上,小徐终于和我谈开了:"老师,我一直接受不了家里突然发生的变故,我害怕老师、同学从此看不起我,疏远我,我觉得世上没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了。今天我才明白,无论是谁,都有可能突然遭受这样那样的不幸。和小夏相比,我已经是非常幸运了。"我及时接过话来:"是呀,其实是我们一直生活得太幸福,而根本不知道'不幸'是什么,当遇到一点点挫折时,就完全丧失了对生活和前途的信心。其实你们应多想想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他们能如此坚强,你为何不能呢?"

随后几天,我观察到小徐的学习热情有点起色了。又一次班会课,我组织全班同学去敬老院,去孤儿院做好事。做好事是一方面,其实我主要是想让小徐和那些没经历过挫折的孩子看看还有许多比他们更不幸的人,用他们的亲眼所见教育他们该如何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过了几天,小徐主动到办公室找我,真诚地向我道歉,说他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以后会振作起精神,努力学习。我很欣慰自己的用心起到了效果,顺手从抽屉里拿出梁启超写的一篇文言文《论毅力》让小徐回去好好看看,并写一篇读后感。小徐第二天就交了读后感,写得很真切,很深刻。那一刻,久违了的"自信"和"阳光"重新浮现在他脸上,那一刻,为人师者的快乐和满足涌动在我心里。一个学期后小徐以十分出色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后经校方推荐,到美国公费读研究生。远在大洋彼岸的他,每逢教师节、圣诞节、新春佳节,总不忘给我一声祝福。此时,我感到当老师的幸福。

这一事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有爱心,只有爱才会全身心地付出,才会去花时间研究、分析每一位学生的个案,才会用心灵去体贴、感化自己的学生;也只有付出了爱,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通过这件事,还使我感到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效果,与前期基础工作的细致程度密切相关,只有真正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对症下药";然而,要真正处理好一件事,尤其是棘手的事情一定要有耐心。作为班主任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管理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最容易缺少的就是耐心,而调适学生的心态,解决思想矛盾,又最需要"润物细无声"。只要自己从心底里相信他们,热爱他们,用爱心让他们鼓起风帆远航,我想每个学生都一定能够成才。

 

把责备隐藏在玩笑背后

 

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叫张可可,长得漂漂亮亮,却有一个坏习惯,做事总是马马虎虎。连写自己的名字也常会漏掉中间一个字,常把它写成张可。许多任课老师也常常向我谈起这件事。我想,虽然现在是二年级,小女孩心里也许在想少写一个字省事,但这种行为多少有点不严肃,而且长此以往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一天,上美术课,我做了一些指导以后,就让全班小朋友照着黑板上的示范画学着画。快下课了,同学们都把画好的画交了上来。我故意把张可可的画抽了出来进行讲评。"这幅画画得真棒!"接着又说,"请张可同学站起来。"只见张可可喜滋滋地站了起来,看她满脸高兴的样子,等待老师的表扬。没想到我说:"张可可,你怎么站起来了?""张可就是我呀,老师。"我笑容满面地说:"张可可就是张可可,张可就是张可,你可不要冒名顶替呀,希望你好好学习张可的画。"全班哄堂大笑......

下课后,我又特地把张可可叫到身边说:"可可啊,多好听的名字,你怎么老是把它丢了一个'可'字呢?"可可听了我的话说,"今后,我不再粗心了,老师。"我说,"这才是听话的好孩子。"

自从这次事情过后,张可可马虎的毛病改了不少。我想,有时开个玩笑,也会有很大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小朋友。

可可再也没有犯此类错误,不难看出,老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细细想来,老师的这个玩笑不仅能诱发学生通过自省认识自己的过错,完成自我教育,而且不丢学生的面子,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种批评方法幽默、风趣,它把责备隐藏在玩笑背后,使学生在甜甜蜜蜜中接受批评,解决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个好的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他也时时记着:不能让孩子那种'成为好人,的愿望火花熄灭,而应充满情和爱"。

当然,玩笑的程度要适可而止,批评不能太重,不能使学生感到太刺激、太过分,否则会引起逆反心理,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反而容易把事情弄糟。

 

爱的魔方

 

新学期才一个月不到,班级里渐渐冒出了一个不和谐音--一个名叫童的小男孩,特别调皮捣蛋,常常迟到,害得班级被扣了好几分;跟同学打架,影响了班级同学问的团结;午问活动还拉坏了学校大铁门的一根铁条,父母说他在家里和幼儿园时也这样。总是好打打闹闹的,但静下来后,什么都不跟别人说,也不跟别的孩子交流。

有一天,童拿了作业来让我改,我发现有一个造句做得挺不错,高兴之下就扬起手,想摸摸他的头夸奖几句,没想到童把头一偏,我的手落了空。我一怔:童在躲我?他以为我要打他?我不自然地缩回手,笑了笑,说:"你这个句子造得很好,把本子拿回去吧。"童伸手接过本子时,我从他的眼神里读出了某种惶惑不安,而不是像其他学生受到表扬充满了兴奋和喜悦。

以后几天,我常常想起童,想起他偏头的动作,想起他惶惑不安的眼神。我很想直接问问童他为什么怕老师?可我不敢问,我怕童会说"因为我不喜欢老师",更怕他会说"因为老师不喜欢我"。我扪心自问,我喜欢童吗?我有像爱班上其他学生那样爱童吗?我不得不承认,我在不知不觉中因为童的不守纪律以及怪异的性格而逐渐放弃了对他的关心。我对他的忽略,以及我对他简单化的批评,已经在童那敏感而纤弱的内心世界里留下了一道伤痕。

接下来的日子里,当我进教室时,总不忘摸摸童的头,向他问好;当童穿了新衣服或刚理了发,我都及时予以夸奖;上课时,如果童举手,就尽量让他发言;课间和学生一起谈天说地,也不忘拉童到身边,让他参加谈话;做作业时记得问童有没有带本子,如果没有,就主动把新本子借给他用。

有一次数学课教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好多学生都带来了魔方。活动课时,我就教学生玩魔方。我问:"谁愿意把魔方借给老师当示范品?"小手纷纷举了起来。我微笑着看童,只见他一手紧握魔方,一脚跨在桌外。童发现了我的目光,他犹豫了一下,慢慢地举起了空着的那只手。"童,请把你的魔方借给老师好吗?"童开心地笑着,奔跑着把魔方送了上来。当大家一起玩魔方时,我对学生们说:"小朋友,今天我们要谢谢童,谢谢他把自己的魔方借给大家当

示范品。"孩子们都热情地鼓掌,童红着脸笑了。第二天一早,我一进教室,童就跑了过来:"老师,昨天我把魔方带回去,爸爸、妈妈、爷爷都不会翻呢。老师,您再给我翻翻好吗?""好啊。"我拿起魔方,手把手地教童翻。看着他一t2,满意足地离去,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因为这是童第一次主动找我说话呀!

转眼一年多过去了,童有了一些变化。他不再孤僻,有事能跟老师说,有困难能开口请别人帮助,也能把自己的铅笔、橡皮借给同学,他的玩伴也越来越多。虽然童仍然有很多缺点,但童真正的变了。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持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老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即使是最"差"的孩子,也应该给予最大、最多的爱心。而像童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老师从心底去爱,真心诚意地去关心。

有时候觉得爱真像一只变幻莫测的魔方,不经意问的一次小小转动,就会产生千百种意想不到的结果。愿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爱的魔方。

 

关注学困生那颗敏感的心

 

期末考试后,学生A给我递上一张纸条"......徐老师,我觉得你不喜欢我,讨厌我。有两次,我和陈(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一起,你看我时眼神很冷淡,不像看他那么亲切柔和......"我的心

不禁一颤。自从初一年级接班一学期来,A给我的印象确实不好:无上进心,课堂表现无精打采,下课却很精神,特别是午间和下午放学后打起球来更有劲,有几次都是在放学一个多小时后才被我从球场"赶"回家。平时作业马虎应付,错误一大堆,又从不订正。个别谈话几次,不见效果。联系家长,家长表示很着急,却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教育和转变他,似乎已经丧失了信心。即使如此,我还是本着老师的责任,从没有在A面前流露出对他的轻视,但他还是从我不经意的眼神中读出......看来,A对老师的态度太敏感了。回想期中的一次谈话时,听到他冒出了一句"反正有人瞧不起我",我心里一怔。事后经了解得知,原来是一位任课教师在就其作业问题交流时说话语气较重,伤了他的自尊心。从此后,他对每一位老师都产生了戒心,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很反感,近乎到了对老师封闭的程度。

新学期一开学,针对这种情况,在一次放学后,我找他单独交流,他承认我对他有要求是为他着想,现在的任课老师对他也挺关心的,觉得老师没有放弃他。但又觉得自己落下的功课实在太多,不知从何下手了。我就用他在球场上生龙活虎的例子来劝他,鼓励他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信心和决心。我顺势和他商量,每天他向学习最困难的数学、英语两科老师各问一个问题。为了督促他落实,我要求每天问过的问题由老师签名。在A的纸条上,我在后面附了一段话:老师是相信行动的,只要你能坚持下去,老师一定相信你。第二学期过了一个月,我发现夹在他的作业中有一张条子,条子用毕恭毕敬的字体书写,谈到他已开始每天坚持向数学、英语老师问问题,但没有看到我鼓励性的反应,再加上平时成绩很差,因此怀疑老师对他又失去信心了。看到条子当天,我心里不由得一亮,在条子的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个后进生急于进步的信心。我于是就安排他的一位球友跟他一块向老师问问题,并于第二天在他问问题前,我又向老师说明,他们两位同学近来非常努力,请老师多加关注。一周之后,我在想,如何让他知道老师在背后关注着他的学习与进

步?如何让他知道老师又在为他的转变而高兴呢?于是给他的家长写了一封贺信,讲明A近来学习非常主动、认真,并让A把这贺信捎回家。第二天,A带回家长的回执,看到家长为孩子的转变感到高兴时,我故意问A:昨晚多吃了一碗饭了吧?,A说,五年级以来,昨晚第一次看到妈妈在饭桌上笑了。这之后,能看到A在课堂上认真听课,敢于发言了,作业上的错误也减少了许多,连数学这门过去从来不肯问一个问题的学科,也能每天主动订正错误,再把作业给老师批改,直到正确为止。

A的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需要理解和肯定,每个学生更是需要理解和肯定。每个人都是敏感的,不管年龄大小,中学生也是一样,而学困生的心更是敏感。学困生既在乎老师的关注和态度,也在乎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学困生渴望的是听到来自同学、老师和家长那久违的表扬和赞许。学困生戒心很强。轻易学进不去,轻易读不懂。老师应该本着慈母的心肠,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有时可能遇到怀疑甚至是敌意的眼神。转变学困生是决定教育成功的关键。要让学困生感觉到,自己的转变会带给老师、同学和家长快乐,自己也能从被肯定中获得快乐。关注学困生必须从细微处着手,从一点一滴抓起,从具体的小事抓起,要有耐心,要狠抓落实。

 

一个装着青蛙的礼品盒

 

上课了,我按习惯走进教室,登上讲台,猛然看见讲台上放着一个礼品盒,上面写着"赠给×老师"字样。我很高兴,当众打开礼品盒。突然,从盒里跳出一只青蛙,一动不动地蹲在讲桌上--原来是场恶作剧!这时,一双双眼睛全都盯着我,看我如何处理这一突发事件......教室里一片寂静。

我吃了一惊,这是淮捣的鬼?但我立刻又冷静下来,镇静地咳了一声,微笑着面对全班学生,没有露出丝毫责怪学生的表情,而是借题发挥,调整了教学内容。

"同学们,今天不知是哪位同学为我今天这堂课提供了这么好的活教具。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初夏时节,由蝌蚪变过来的小青蛙早已长大了,今天我就拿同学提供的活青蛙上一节说明文写作指导课。"边说我顺手麻利地抓住青蛙。讲起了青蛙的外表、生活习性及作用、功能,并拿着青蛙让学生一一观察;还结合说明文的教学,安排了介绍青蛙的课外练笔;最后还感谢了为这一堂课提供礼物的同学。

事情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从这以后,我似乎发觉教室里少了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多了几双认真听课的眼睛。

大约过了一个星期,班级中最调皮的8和其他几个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老师,这件事是我们干的,请老师处理我们,我们以后决不做坏事了......"说完,这几位学生还向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后来在其中的一位学生的日记中还写道:"我做了一件错事,老师不仅没有当场批评我,还感谢我,真使我羞愧难当。我感谢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还让我们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尊重人。"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爱动的年龄,没有恶意,只是调皮。学生犯错误,多数是调皮,他们不像我们一些老师说的是意识坏,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意识还正需要我们去帮助确立。不可否认,确有个别学生有过失,但这是不是与我们缺乏关爱的冷漠、粗暴、残忍有关呢?作为教育者,我们是不是认真地反思过呢?

当代教师要有容纳全体学生的胸怀,对幼稚的学生要学会原谅,不要过分指责;对犯错的要学会包容,不要过分揭短;对冒犯的要学会宽容,不要过分惩罚。要知道,容纳、呵护本身是一种教育。一个孩子,在充满斥责挑剔的环境里生活,他(她)将学会粗野;在一个充满宽容的环境里成长,他(她)会懂得关爱。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教师要十分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喝彩,给他们激励,点燃他们成功的希望。

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涛,男,小学五年级学生,与父母同住,独生子女。学龄前,父母上班时无暇照顾孩子,涛常常是独自被反锁在家中。没有上幼儿园、学前班的经历。一年级时胆小,不敢与同学玩;二年级开始表现出和同学不能友好相处。三年级我开始担任涛的班主任,发现他与同学不能很好地交往,语言表达能力差,情绪容易激动,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打架。

涛的父亲,高中毕业,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无不良嗜好。涛的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学校的联系者,高中毕业,有明显的语言表达障碍,和我沟通时情绪紧张,甚至出汗。受性格局限,涛的父母也很少与邻居交往。涛幼儿时期经常受到邻居家孩子甚至大人的欺负。

我认为,涛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除受其父母先天遗传因素及,后天社交技能缺陷的影响外,主要是由于在幼儿时期缺乏与他人正常交往的经历,没有上过幼儿园、学前班,因而进入小学后对学校的集体生活很不适应。

具体说,涛在上学前经历的冷漠、孤独与不公平的处境,造成了他不良的情绪性疑虑,致使他上学后,在呆些方面产生了与所在群体的对立情绪。同时,由于涛在家庭中缺乏关爱,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于是产生了参与班级群体并得到补偿的意向和愿望。但是,由于他不善表达,缺乏自信,就使得这一愿望不能实现,从而导致情绪的波动和行为过激,又加剧了对立与参与的心理矛盾。

根据以上分析,我判断这是一例由于幼儿时期所处环境不良,造成情商低下而导致的交往问题。

我认为,涛的问题需要采用综合性的辅导对策来解决,即综合1采用"调整认知,调控情绪,指导行为"的策略。"调整认知"就是通过改善涛与所处环境的关系,满足其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帮助其建立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提高交往自信。"调控情绪"就是帮助涛及时觉察、妥善处理,有效消除自己的负面情绪,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指导行为",就是以明示、暗示、奖励等手段对涛的交往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

提高涛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学会自觉控制并合理宣泄自己的过激情绪;鼓励他积极融人到集体中,并和周围的人群有较好的交往。

涛把自己座位的边界视为不可侵犯的"疆域",当同学的胳膊不小心越过"边界线",或者后排同学的脚碰到他的椅子时,涛就会"大打出手"。一次,涛又因为这种情况与同学打起来了。我待他情绪平复之后,邀他到办公室进行交谈。在听涛倾诉时,我发现他总认为别的同学是在故意欺负自己。于是,我帮助涛澄清了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打人的方法对付这种"欺负",虽然痛快,但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快乐;第二,自己如果能和周围同学友好相处,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第三,改善和其他同学的关系应采取语言沟通等文明的方式。事后证明这样做十分有效地转变了涛的坏习惯。

又有一次下课了,值日的同学在擦黑板。涛看到粉笔末落到值日生的衣服上,出于好意,他拍打了值日生的后背。值H生误认为涛打自己,于是两人就在讲台上扭打起来。事后,我再次把涛请到办公室进行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我向涛分析以了下几点:

第一,涛产生了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动机和行动,这是可喜的进步;第二,单纯的动作表现容易引起同学的误解;第三,语言沟通十分重要,因此要锻炼语言沟通的能力。

为了改变涛对班级的整体认知,促进他与所在群体的交往,我鼓励涛积极参加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捐助等爱心教育活动,培养合作精神的趣味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使涛感到了融入班集体的快乐与温暖,与此同时,其认知结构也得到了积极的转变。

一次自习课,涛的同桌不小心碰到涛的胳膊肘,涛抬手又要打同桌,这时周围的同学马上劝告他,"人家又不是故意的。""为这点小事发火,值得吗?......"在同学们的劝说下,涛放下了举起的手,安静地坐了下来。事后我找涛谈话,通过交谈他意识到,虽然这次接受了同学的劝阻,没有打人,可是发火还是不对的。为了制止涛的错误做法,我从指导他的行为出发,及时做了工作。

我和涛约定,对他实行"奖牌制"。为此,我制作了金、银、铜三种奖牌。奖牌的实施办法是,在他与同学交往和参与集体活动时,每有一次进步,可以获得一枚铜牌;五枚铜牌可以兑换一枚银牌;五枚银牌可以兑换一枚金牌。有突出表现可以直接获得银牌甚至金牌。反之,如果有一次打人或企图打人,视情节轻重没收奖牌。另外,为使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建立积极的自我评价体系,我在执行奖罚时总是要提出"你认为应该得到什么奖牌呢?""你说是不是应该没收一面奖牌呢?"等问题。在与涛进行交谈后,再把奖牌发给他。

我还利用星期日的休息时间,组织包括涛在内的十几个同学游.览花卉园。我把钱交给涛由他买票,并让他请求售票员阿姨给予优

惠。经过涛的努力,我们终于享受了优惠。在游览过程中,涛和同学们一起观赏花卉,一起欢笑嬉戏,一起拍照留念,不仅锻炼了自己的交往能力,而且享受到参与集体活动的喜悦。涛为此还获得了一枚铜牌。

在涛过生日时,我把他请到家中,并让他邀请同学。整个生日的庆祝过程全由他自己设计,我和其他同学积极配合,生日过得十分快乐。这是涛自己组织的一次成功活动,他为此获得了一枚银牌。事后与涛再次交谈,交谈中气氛融洽、热烈。通过交谈我与涛达成以下共识:第一,和同学们友好相处能够给自己带来温暖与快乐;第二,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和同学们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通过长期的跟踪辅导,涛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在本班组织的真心相处主题中队会上,涛积极举手发言。他说:"我原来和同学们相处得不好,可是你们没有因此不和我玩儿,老师反而对我更加关心,我看到了大家的一片真心,以后我更要和大家真心相处。"

爱,是人际沟通的纽带。教师只有拥有一片爱心,才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拥护。实际上学生性格差异,但还是有共性的,譬如991"爱心"活动,通过生动活泼的娱乐活动,从中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小学生虽然年纪尚小,但也应知道及如何处理一种人际关系。可以说,获得欣赏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需要。尊重学生,给学生以爱心,更多地去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是后进生取得成功的秘诀。

 

我帮学生撒了谎

 

每逢听到学生撒谎,我这个做老师的就会怒火中烧。可今日何故帮着学生撒谎?那一天,班级里出现了小小的失窃事件,数额一元九角,外加一个漂亮的皮夹子。据学生所说,在第一节课之前还拿过。我想此时"小偷"插翅也难逃,就暗示此人跟我联络。谁知其心存侥幸,迟迟不肯出来。学生们一致要求捉贼拿赃。短短两分钟皮夹子出现了,钱却不翼而飞。教室里一下子像炸开了锅。那个被查到拿皮夹子的学生矢口否认。

见机不妙,我赶紧带着这个学生离开了教室,来到了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

沉默,很长时间的沉默。我埋头批改着作业,她眨巴着无神的眼睛。我突然说:"你用钱买了什么好东西?"她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说出了实情。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我缓和了语气说:"在这之前班上少东西时,我就曾暗示过,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错不改。听其他人说几天前你一天就用去了20元钱,钱从哪里来的?"一连串的事实击垮了她的心理防线,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她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一改往日的无动于衷:"请你不要告诉我妈,她为我已经气得生病了......"我的气全消了,我觉得已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便答应了她。

这次失窃事件怎样向学生交代呢?跟她讨论之后,我决定拿出一元九角钱垫付给失窃者,并以美丽的谎言瞒过所有的人,让她有信心重新做人。不知是真情感动了她,还是美丽的谎言感动了她?突然,只听到"扑通"一声,她跪在我面前......

从教十多年,我第一次受学生这样的"厚礼"。当时,师生二人都泪眼朦胧。以前我只是在书上读到过、在电视上看到过。如今这感人的一幕就在眼前,我怎能不为之动容?从这以后,她一次也没有拿过同学的东西。听她妈妈说,她在家里也听话了,还常帮着妈妈干家务,她懂事了。

教育的方式有很多,但教育只有在达到内心深处的影响后,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如果一味地以说教为主,缺少人情味,缺少一片爱心,学生迫于压力,也许能作出一些让教师相信的反应,但却不能真正起到教育作用。即使有教育效果,也是短时间的。反之,我们应以信任和关爱来感动她,促使她在通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找到改正的途径,坚定她改正错误的信心。这样的教育效果才可能会持久。

 

五彩的黑板五彩的爱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孩子们开始热衷于黑板上发表自己的大作。

写的写,画的画,上课的老师走进教室大半天了,也丝毫不能消减他们的热情。我在班会上反复强调也不见成效,后来干脆派两个同学负责监督,谁知其他同学却和他俩打了起来,弄得我狼狈不堪地给他们收拾"战后的残局"。

我想既然制止不了,干脆让他们写个够,画个够。于是,我把教室后面的黑板刷洗了一下,开辟为同学们的创作"阵地",还给它起了好听的名字"创新园地"。这下子可热闹了,课间同学们把黑板围得水泄不通;放学后,也有不少同学忙着作画、写字。有时,他们还自发评选最佳"小画家"、"小书法家"。最后,他们干脆分组办起了"擂台赛"。仅仅一星期时间,这里就成了我们班的特色舞台,引得不少外班同学竞相参观,而我也有了了解学生的另一条渠道。看到孩子们这么认真的样子,我想干脆把他们的兴趣引到更好的路子上来:我就顺着他们的爱好先后举办了三次比赛。由易到难,由零到整,举办"粉笔书法比赛"、"粉笔画比赛"、"小小黑板报设计比赛"。出乎我意料之外,这几项比赛居然都十分成功,还引来同一年级其他班老师和学生的注意。后来校大队辅导员把我们班的做法给全校各班作了介绍,还举行了几期全校性的比赛。我真是受宠若惊,我想原来是我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却得到了那么意想不到的收获,当然高兴得不得了。更使我吃惊的是,经过一这段时间以来,孩子们不再有乱涂黑板的现象发生。

孩子们有旺盛的精力,也有各种各样的兴趣,如果教师引导得正确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大禹治水,禹治水成功的最重要一点就是抓住了水的本质,变以堵为主为以疏为主。我们的教育不是也该如此吗?

 

多给孩子爱的教育

 

一天中午吃完饭,我回到办公室刚坐下,班上的小朋友就来报告乐老师,乐老师,不好了,小燕和亭亭吵起来了,还把小辉的,汤盒打翻了!"亭亭是个挺乖巧、懂事的女孩子,又是班干部,平时很少与人争吵,怎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我赶紧到班上查看情况。一调查,原来是两个小姑娘吃完饭,互相挠痒痒逗着玩,玩到兴头上撞翻了还在吃饭的小辉的汤盒,搞得满桌子、满地都是。眼见闯祸了,两个小姑娘互相指责,推卸自己的责任,.于是就吵闹起来。

原来是这样,于是我将她们叫到身边说:"老师知道你们不是故意的,但这件事的发生你们两个人都有一定的责任,现在老师也不责怪你们了。希望你们一起把教室打扫干净,好吗?"

处理完这件事,我又回到了办公室。可没多久,小朋友又火急火燎地来报告:乐老师,你快来,小燕要用剪子戳人了!""什么!"一听这话,着实让我吓了一大跳。

我急急地跑到教室,只见教室里乱哄哄的,小燕一手拿着剪子,趴在桌子上哭,同学们见我来了,七嘴八舌地将事情经过告诉了我。原来,当亭亭去拿拖把、抹布打扫卫生的时候,小燕却一动不动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周围的同学看不过去指责了她几句,小燕一怒之下,拔出了剪刀相威胁,万幸的是没有伤到人。怎么可以这样!我跟孩子们都惊呆了,当然我很生气,发生这么大的事,作为班主任,我一定得跟小燕的父母联系。

小燕的爸爸接到电话,赶来了,我想双方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事情解决好,可接下来的一幕更让我瞠目结舌。还没等我将事情讲完,小燕的爸爸抡起大大的巴掌,"啪"地一声打在女儿的脸上,小燕的脸上立刻出现了深红的五指山,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哭什么哭,不许哭!""还哭!说着一把抓起女儿的头发就要往外甩。"乐老师,快救救我!"小燕一把抓住了我,这时我才回过神来。"小燕爸爸,别这样,有话我们坐下来好好跟她......""乐老师,你松手,这小娘一定要给她点颜色瞧瞧!"看着他那要将小燕往死里打的架势,我哪敢松手,只能一边护住小燕,一边劝他,有几次连我都几乎被他撂倒。好不容易,不打了,开始问情况了,一听说有同学指责小燕,立刻又变了脸,冲着女儿骂道:"你给我听清楚,在学校不许给我打人,如果再打人,回家我打死你;如果别人欺负你,你就给我往死里打他,打死了你阿爸给你负责!!!你给我记牢了!!!我走了!!!"说完拂袖而去,剩下哭泣的小燕跟目瞪呆的我和学生。

小燕泪流满面地对我说:"乐老师,我晚上不墩回家,回到家,爸爸一定会打死我的!"我嘴上安慰她"别怕,别怕,他是你爸爸呀,刚才是在气头上,气消了就好了!"可是,内心我还是很替她担心的,这么个火暴性子的父亲,怎么一点都不顾忌自己给孩子带来的恶劣影响呢。现在我也似乎明白了小燕为什么会拿出剪刀来解决问题了。更让我担忧的是他最后的那一番话会教给孩子怎样的做人道理,一定要把这种处事方式纠正过来,这时我真后悔叫来了她的爸爸,我想现在唯一能让他们父女好好平静下来沟通的人只有她妈妈了。在征得小燕的同意后,小燕的妈妈来了。她妈妈在听完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她跟她爸的脾气一个样。"说着又对小燕说:"妈妈跟你讲了多少次,要你改改自己的臭脾气,可你总改不了,今天胆子还越来越大了,看看被打疼了吧。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爸,自己还那么不懂事。你呀......你也不用怕了,以后长点记性。"之后,我又花了很长时间,告诉了小燕怎样用合理的方法去处理事情,用暴力解决会有怎样的后果,总算让小燕明白了道理。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着教育。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从他(她)一落地教育就开始了。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是教育,生活中点滴也是教育,而且是更为重要的教育,它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的孩子今后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为人父母的家长朋友们,请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多给孩子爱的教育吧,因为你们是他们的榜样.

 

以童真育童心

 

A是班上一名聪明的男生,但与同龄人相比较,却又显得稚嫩些,虽然已步入三年级,但学习自理能力依旧很差,常常不是忘了带这个,就是忘了带那个。好几次,我上午刚提醒他下午别忘记带东西,吃过中饭他还依然忘记了。他的一篇日记《倒霉的一天》我至今记忆犹深,日记中讲述了有一天,因为他忘记带数学作业本,结果数学老师将他父亲"请"到了学校。恰巧,下午母亲来校接他,被语文老师弹到又告了他一状,结果回家后他受尽了皮肉之苦。

这件事使我感受很深,我时常思考怎样才能不伤害他,又能帮他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呢?经过我再三思考,我终于找到了帮助他的良方。我为他设计了许多张精美的备忘录,名片大小,画上他喜爱的图案,勾上彩色的边框,然后写上提示性的话。他拿到后爱不释手,这一来他忘记带学习用具的现象渐渐改变了。以后,我又指导他自己为自己设计备忘录。说起来也真奇怪,这办法倒真是灵验。小A的坏习惯在我的魔法下居然很快地改变了。一段时间过去,竞有效地帮助他克服了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上述事例使我感触深刻。同样的教育意图,换一种方式、口吻得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其实,许多道理学生都明白,而很多时候我们做老师的却仍然津津乐道。最终导致学生反感,师生关系僵化。曾经听一位心理专家说过,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处理才是真正的问题。作为师长,我们对待学生的行为问题不该是居高临下的批评、指责,更多的时候应该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去体验他们的感觉,做他们的朋友,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法,以童真育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