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训练营心得体会:浅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6:43:42

浅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口语交际目标也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有较大随意性,方法、方式比较简单,口语交际教学缺少评价体系等。这些问题都应想法解决,本文从当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和应对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希望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口语交际    培养策略

 

当今的社会通讯全球化、交际全球化的特点越来越明显,我们的地球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大大地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社会的发展要求现代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当今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离不开口语交际。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从理论到实践做出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并不让人乐观,仍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口语交际教学的随意性,方法、方式的简单化,评价口语交际教学的体系还没有形成等。这都会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所以,寻找切实可行的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很有现实意义。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的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正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人们的社交活动日益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很难想象,一个不会听、不会说、不会口语交际的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怎么能够生存下去。新课标适应这个变化,把听和说整合为一个整体,使听和说的目的性更强,并落到口语交际上。从以上的总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和习惯:

1、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了解主要内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有表达的信心,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用语言打动人。

4、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可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口语交际的目标定位是由易至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积极架构小学生口语交际的新领域,为促进口语交际教学铺平了道路,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健康发展。

二、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浅析

1.缺少相应的评价体系,导致课堂教学的随意性。目前,在农村,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都没有对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进行评估,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导致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原浙教版教材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情景式的话题,建议40分钟完成,实际上却往往被其它的教学内容所“侵占”,这种情况直到实施新课程的今天也尚未改变。造成教师不重视口语交际教学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你考什么,我教什么。单元、期中、期末的各项考试,都很难涉及到口语交际的内容。最终导致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不够重视,课堂教学随意性很大,教师之间用时不平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很不平衡。

2.口语交际教学缺乏互动性。在农村小学常见的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为:教师读话题——学生思考——指名说——教师总结。不难看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如果有,也只是浮光掠影。课堂是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只有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乃至心灵与心灵的撞击,都会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在农村小学,“互动”不起来主要原因有:教师把“宝贵的时间”挤出来用于教学语文、数学等所谓的主科;学生知识面不够丰富,思维不够活跃等。

3.口语交际教学途径的单一性。中国有句谚语:“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驾驶。”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的形式比较单一,只依靠每个单元教材中仅有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在校内外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生活是交际的内容”。这种脱离了生活的单一性教学,必然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学生口语交际环境基础较差。农村小学地处偏僻,学生的语言环境不尽人意,调查观察发现,大多数同学能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但发音、口齿、仪态存在问题。好多学生平时说话声音低,口齿不清,条理不清,受方言影响明显,必须靠模仿,交际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看,学生期待平等交流,不喜欢空洞的说教的比例占60%以上。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习惯普通话交流占60%。不能够准确辨析别人的说话,对感兴趣、初次接触的内容和交际的愿望强烈,其余的反应冷淡。由于接触外面世界的机会较少,说话普遍缺乏自信心,往往拘束不安,很难做到大方得体。

三、农村小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口语交际教学的评估体系。

只有建立口语交际的评价体系,才能引起一线教师对口语教学的关注,才能克服口语交际的随意性。目前,依据《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对“教师教的效果”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估体系的研究还处在探索阶段。单纯依据试卷或“创新试题”形式,是很难达到评价的效果。有人提出把对口语交际的考察放在试卷,根据话题写出想要说的话,岂不是考察了学生的协作能力?这肯定是行不通的。口语交际教学是“实践性的,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产生碰撞的火花”。对它进行考察与评价也“只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把握到她的脉搏”。

(二)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1)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木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中,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学生才能产生对话的灵光。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人际交往彼此应处于一个衔接平台上,双方地位平等,才容易对接、交流,如果一高一低,就失去了畅通的交流渠道。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和孩子相似,要蹲下来和孩子相处,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2)以积极的心态、自主的意识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实现生生之间的互动,关键是教师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参与权教给学生,教师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自然地介入,用自己的话语进行引导,穿针引线,搭桥铺路,通过多个回合的交流,一步一步地双向互动,使学生的交际由比较简单、肤浅到交际得丰富、深入,从而提高交际的质量。

(三)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

1.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如组织“钉扣子”等比赛。然后按先后顺序说说活动的经过、结果及自己的感受。组织手工剪、贴、画活动。由教师提供几个简单的图形或符号,让学生通过手工剪、贴、画后,再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完成的过程及其内容。活动是口语交际的载体。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活动的次数明显不足。所以,农村小学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也很有必要。 

2.在操作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可能仅停留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白与简单表达中,更应注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增强口语交际的操作性,以强化训练效果。在《做简易洒水壶》一课中,让学生现场做洒水壶,并向教师和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洒水壶的制作过程、特点,随时接受教师及同学们的质疑。 
   3.在课余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 。如果说课堂是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么家庭则是孩子生命中的另一部分。鲁迅曾经说过:“小孩子往往喜欢听人谈天,更喜欢陪客,那达目的,固然在于一同吃点心,但也为了爱热闹,尤其是在研究别人的言语,看有什么对于自己有关系——能懂、该问,或可取的。”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提醒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家长忙里偷闲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可以让孩子把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说来听,内容不限,形式不拘。学生是最愿意和自己的亲人交谈的,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这是语言训练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家长及时纠正孩子口语中的毛病,在与孩子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送给孩子最好的赞美、家长本人更应当善于倾听并有良好的习惯。二是设计一些口语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模拟家里有客人的场景,提供给孩子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在家庭中多交流、多表达,注意运用礼貌用语,久而久之,他们便会性格开朗,语言流畅,有自己的见解。

(四)去“粗”取精,不断规范学生的语言行为。

农村学生说话方言味太重,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广泛交流,会使人与人在交流中产生尴尬,有时显得对听话方不礼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逐步规范,在小学生中开展方言整理活动,每人搜集方言若干句,教师给予归纳,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讲解规范,在规范过程中,应大力推广普通话,把推广普通话贯穿日常教学的始终。

在农村,不文明语言时常在小学生之间出现,甚至在一些学校比较泛滥,不文明语言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是最忌讳的事情,不文明语言有它的土壤,主要来自家庭。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低,家长之间的不文明语言是学生活生生的“教材”,学校要大力宣传讲不文明话的危害,发宣传材料,召开家长座谈会,消灭脏活滋生的土壤。组织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活动,引导小学生说普通话、文明话,不说方言和脏话,组织学生互相指出同学之间的不文明语言,做到随时随地消灭脏话,促进语言向健康方向发展。

(五)努力培养学生的交际自信心。 

自信心是走向成功的基础。农村学生由于接触外面的世界机会少,自信心普遍缺乏。“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要求教师要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学生,激励每个学生交际的信心,具体作到:欣赏成功的学生,让他们感受成功。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学生,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们保住尊严。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出现这种问题,教师要微笑着走到学生面前,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以鼓励,唤醒自卑的学生,使他们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事物总是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针对这部分学生,要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即使回答不够完美,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不失时机地专门为他们讲述大师的成长故事,从而唤醒学生的自信心。

总而言之,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纷呈的社会,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人们不仅要有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本领,还要有善于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才能。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发展的需要,祖国建设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的高度去认识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要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重点在引导,关键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采用多种形式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创造宽松、愉悦的交际环境,才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更好地激起他们交际的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国家教育部     2002年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国家教育部    2002年

【3】费蔚《口语交际理论与示例》  2006年5月

4】《小学生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