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小企业服务券:走马观花英格兰——多佛【原创图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9:01:03

      我们走马观花游览了坎特伯雷,看看还有时间,就驱车直奔毗邻的多佛去,行车路程不过半个小时就到了。一般游人也都会这么安排行程的。

    多佛(Dover)本是英格兰东南角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海港城市距伦敦140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但由于它的独特地理位置,以及历史上与多次大战役扯不清的缘故而闻名遐迩。说它地理位置独特,是由于它是大不列颠岛距欧洲大陆最近的地方。多佛港湾和法国加莱(Calais,有的译为“迦莱”)以西的格里内角之间的海面,一般宽30~40公里,中段窄、两端宽, 最窄处仅28.8公里。海峡大部分水深35~55米,最深点64米。海底多石砾与砂子,少淤泥。若天气晴朗的话,站在陡峭的悬崖边,肉眼就可以望见海天尽头的欧洲陆地。通过望眼镜则可看清法国的加莱港。几百年来这里的航线一直是英国通往欧洲大陆的海上通道,素有“通往欧洲的门户”称谓。有的史学家则称之为“英格兰之匙”。另一方面多佛的名字,从古至今一直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古代罗马帝国(roman conquest)从这里打入英国,到最后被凯尔特人赶出英国(公元410年);9世纪初诺曼征服者威廉·奥伦治从这里登陆后挥戈直指伦敦,最终成为英王;二战时的敦刻尔克(The Battle of Dunkirk) 大撤退,在多佛港演绎了可歌可泣营救数十万法国将士的传奇;随后诺曼底登陆的几十万盟军则又从这里起航,最终将胜利的旗帜插在柏林。

 多佛东、西、北三面环山,为广袤原野和绿色丛林所环绕;南面临海,依偎着蜿蜒曲折犹如兰宝石般的多佛海湾。作为对法的战略要塞,当年为监控死对头法国人并防止其入侵而建的多佛古堡耸立在海滨乌尔顿山巅,昔日的大炮炮口依然虎视眈眈地对准多佛海峡。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辉煌的战争史篇章已经翻过,多佛上空战争的阴霾早已一扫而空,代之的以其绝妙的白色风景——白崖(White Cliffs)成为了英国人和外国游客的海边渡假胜地。每年有1300多万世界各地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美丽而繁忙的多佛港——通往欧洲的门户

 

 

 


 

  

       在多佛古城堡上俯瞰多佛小城。小城三面为丘陵环绕,建筑物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森林植被茂盛。另一面临海,依偎着蜿蜒曲折蓝如宝石般的多佛海湾。

 

整洁的海滨大道
    

  


  

 海岸悬崖上的撒克逊(Saxon)教堂   
      多佛白崖(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是多佛城市的天然地标,也是英伦的象征,假如你从欧洲大陆远眺英伦岛,首先映入眼帘的最显眼的就是这美丽的白崖_——如同戴在英格兰贵妇脖子上的一条银色项链。大部分船只进入英国的范围,也都会首先见到多佛白崖。在白悬崖上可极目英、法海峡一望无际的优美景色,日落之时,白崖在太阳余辉映照下,又化作一条熠熠闪光的金项链,如诗 如画,美不胜收。实际上,游人到多佛除了寻找昔日战争的痕迹外,就是来观赏这幅大自然的杰作。白崖是由细小的海洋微生物以每年0.015毫米的速度沉积而成,大自然这样的创作从白垩纪就开始了,至今足足花费了1亿3千万年,真可谓自然界的壮举。 

         闻名于世的白色峭壁(white cliffts)也正是从城堡脚下开始,一直延伸到Deal、Sandwich,长达32公里。被称为White Cliff Country。

 

 

  

 

           二战期间,有一首名字叫《多佛的白色峭壁》(white cliffs of Dover)的英国歌曲。歌中唱道“……青鸟将会回到多佛的白色峭壁,明天,你等着瞧吧。爱与笑声将会回到多佛的白色峭壁,还有和平……”。贴切体现了英国人民誓要扭转二战逆境的决心以及对和平的向往。人们第一次听到就会被这首歌中渴望和平的情调深深打动和征服,那种空旷辽阔,静美恬淡的意境,让人品尝出一股平淡中的绚烂,深远而温暖。从此记住了white cliffs of Dover.。现在我们就站在了海天之间,白色峭壁在我们身后蜿蜒延伸;海鸟在我们头顶尽情盘旋;海风轻抚我们的面庞。我们仿佛看到当年白崖的上空,正上演着一幕幕令人惊心动魄的钢铁殊死搏斗。战争的苦难,凝聚成热爱和平人们的坚强团结,包括热爱和平的多佛市民在内的正义一方终究战胜了邪恶的法西斯。 

 

 


 

  沿着蜿蜒的小路人们可登上白崖山顶渐渐上升的水汽,近乎海天一色,一片朦胧,白崖成为唯一的风景。    


  

        多佛另一个著名景点便是多佛古城堡(Dover Castle)了。它是是英国最大的城堡之一,耸立在海滨乌尔顿山上,居高临下,傲视大海,地势十分险要,城堡由巨石砌成,外有两道厚厚的围墙,每道围墙都有若干碉堡和古炮台。脚下便是蜿蜒绵长的白崖。城堡要塞的设立,在历次抵抗外敌中发挥里重要作用。尤其在二战中一度成了盟军敦刻尔克大撤退和诺曼底大反攻的指挥中心。直至上世纪80年代,城堡仍有被用作军事用途。

      1066年的黑斯廷斯战役(Battle of Hastings)中,诺曼人败英格兰人后,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即诺曼底公爵吉约姆二世)前往西敏寺加冕。威廉注意到了中世纪英国五港同盟(Cinque Ports's foundation)中多佛在军事上最为首要的重要性。当时,征服者威廉在多佛城堡的守军投降之时,焚毁了多佛城堡。不过数年之后由他又重新修复,当然给重建带来的是典型的诺曼城堡风格,motte-and-bailey的结构在多佛城堡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多佛城堡主要由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主持修建成现在的规模。所以在城堡里可以看到很多与亨利二世有关的事物。在16世纪初,英王亨利三世(Henry VIII)娶了一个西班牙阿拉贡地区(Aragon)的女子凯瑟琳(Catherine)为妻子,遂被罗马教廷逐出教会,于是爆发了法国,西班牙联合欲入侵英国的战争。亨利三世为加强城堡所构筑的防御链,视察了Dover castle、Deal Castle 和 Walmer Castle。并在城堡里居住了一段时间,所以在城堡里也有一些有关亨利三世的生活的有趣展览。

 

 

 

 

 

 

 


 

        海军上将伯特伦-拉姆齐爵士(Admiral Sir Bertram-Ramsay ,1885-1945)雕像,此人为二战时,敦克尔克大撤退(发电机计划)的执行司令。 

 

 城堡的入口

 

 亨利三世曾经在古城堡里住过的地方。
 

在古堡城垛上可眺望多佛海峡,远处来往于英格兰与欧洲大陆的一艘渡轮正向多佛港驶来,当然了上面载着不再是法国入侵者了。

 

 古代用于防御的投石机械

 

 MK3 3.7inch AA火炮剑指多佛海峡,把游人思绪拉回到那个战机轰鸣、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多佛古堡下有三条数千米长的地道。一条是与古堡一起修建的,另两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修建的,是当时英军秘密的指挥中心和医院,1996年才对外开放。二战时的整个敦克尔克大撤退计划就在多佛城堡的地下战时秘密隧道(Secret Underground Tunnels)里指挥着。当时在短短的9天内,动用上千条船只,拯救了即将被德国法西斯消灭的34万法军将士,也为将来的D-Day(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大反攻保存了有生力量。
      地下隧道分三层,其中包括地下医院的厨房,手术室,厕所和指挥中心的防空指挥部,电话中心等等。这个庞大的地下工事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整个多佛小镇在二战中被德国法西斯战机轰炸得满目创痍,而多佛城堡下的秘密隧道却安然无恙。


 

为抵御拿破仑入侵而修筑的古秘密隧道遗址,为城堡增添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