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给力音乐:台湾能打得起信息战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1:13:21

台湾情报中心——台湾能打得起信息战吗?

  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一种重要样式,其特点在“沙漠之狐”、科索沃等几场局部战争中已初现端倪。信息战在台湾被称为“资讯战”,也是台湾在进行战争准备时极为重视的一个环节。因此,台湾积极加强对信息战的研究和准备。

  1.高度重视 制订规划 确立原则

  台军认为,台湾的总体军事实力与大陆相比处于明显劣势,而对信息战的研发,因风险低、报酬高、投资小、效益大,应优先发展。台军方已经充分利用了西方发达国家几手所有的信息资源来构建自己的信息战理论;在1999年度已经成立信息战研究机构及制定信息战教育计划,结合军、政、学、研、产等各方力量,建立整体信息作战能力。

  目前台湾已经成立专门单位负责信息战准备工作,拟定信息战近、中、远三阶段发展计划。台军信息战策略规划与发展是:在近阶段先成立信息研究单位及制定信息战教育计划,并规划国防信息基础建设,研拟信息战纲要。进入中期阶段后,进行国防信息基础建设,成立信息战略研究所,并结合“中山科学研究院”的资源,研发信息战相关技术,在三军大学成立信息战术研究单位;积极完成联合情报资源处理系统,研拟信息战部队组织与指挥机制。远期阶段是预定在10年内建立专门的信息战部队与指挥机构。

  台湾“中山科学研究院”正在研制相关的信息战装备。目前已经着手研制电子攻击、电子防护和电子情报搜集设备,重点发展“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系统”,企图在信息战领域先走一步。台军方一方面要加强其信息系统在信息战中的抗破坏强度;另一方面按照在信息战中遭受第一次打击后可能产生的破坏程度来构建其军事信息系统。“国防部”已在今年编列了约一亿元的预算,打算推动一项“网安计划”,以提升台军的“网路安全防护系统”。台军各军事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资讯战”课程,其“国防大学中正理工学院”专设了资讯科学学系,2000年度在信息战相关专业共招收72名包括博士、硕士等各个层次的学员。

  确立原则台军方的指导原则是:如果忽视对己方各种计算机网络、电子通信、人造卫星、电力供应、金融、军事情报侦察搜集、空中交通管制等系统的保护,而花费巨额金钱去构建军备硬体,则无疑是在建造一条毫无作用的现代“马奇诺防线”。台湾已经认识到,信息战范畴并不局限于军事领域和传统战场。而且“纯粹防御等於坐以待毙”,因此一旦遭遇攻击,台军将会做出适度反应。台军方还强调要把快速扩张的民用通信系统作为军用信息系统的备份。台军方强调:军队信息系统应广泛利用开放的社会信息系统的各种资源,以强化军队在通信、导航、侦察、监视控制等方面的能力。

  2.建立体制 健全机构 编组部队

  建立机构为了加强对信息战的领导、计划和准备,台军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组建了相应的部队。

  根据台军“精实案”,其参谋本部鉴于未来信息战的重要性,新设“通信电子参谋次长室”。而且,已在1998年4月将参谋本部通信电子局与三军大学电脑兵棋中心合并,成立了“通信电子资讯局”,负责台军的通信、电子、信息战等政策与计划。而设在“国防部”的“资讯战策略规划委员会”,则负责研究整体资讯战战略。

  1994年8月,“行政院”成立“国家资讯通信基本建设推动小组”,负责资源规划、网络建设、应用技术及推广、人才培育及基础运用等。

  专门负责信息侦察的部队有:配置于金门岛的直属陆军司令部情报署第10侦察营;配置于金门岛和东引岛等7处的直属海军总司令部的战斗情报队和侦技小组;空军总司令部电信监察中心设在外岛的“监视分队”、“侦收台”和“测向台”等。

  台军方还认为:需要成立一联合各军兵种间的指挥管制中心,用于汇集、处理、分析、传递情报信息,并协调指挥各军兵种的作战。

  台军方把发展指挥自动系统,提升反导弹能力与信息战能力作为整军备战的当务之急,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三军C3I系统。目前台军共有4个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分别是台湾“国防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和空军的“强网”系统。在这4个C3I系统中,“强网”系统发展最快,具有对大陆内地进行中、远程探测的能力,是台湾三军中最先进的C3I系统。“强网”系统由地面雷达站、空中预警机、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等组成,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把雷达阵地、飞行基地、防空中心等作战要素相连接,构成一体化的防空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地下空中作战管制中心,进一步完善了与陆军、海军C3I系统的网络化建设,换装了先进的美制防空雷达,可对台岛空域和大陆沿海463公里内的所有空中目标进行临近,可同时显示600余批目标,并引导150批飞机实施拦截作战,实现了从目标判断到选择作战方案、下达作战命令、指挥引导拦截等防空作战过程的全自动化。该系统能与台“国防部”的“衡山”总体系统、陆军的“陆资”系统、海军的“大成”系统联网,简化了作战指挥程序,缩短了反应时间。

  “国防部”“衡山”战情资讯管理总体系统,设在台北“国防部”指挥所地下室内,是台军C3I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情报汇集中心和联合作战指挥中心,负责各军兵种和战区、防卫司令部的指挥与控制。该系统始建于80年代初期,1990年7月投入使用。它由作战、人事、后勤和各子系统组成。通过专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和显示设备,将参谋本部与各军兵种、各战区和防卫司令部等单位相连,实现了全台军信息传输与指挥协调自动化。

  陆军的“陆军战情资讯自动化系统”即“陆资”C3I系统,于1996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采取了统分结合的方式,以陆军总部、军团、防卫司令部为节点,已经沟通了陆军师、旅以上单位,实现了作战资料共享。目前,“陆资”系统尚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未来将向“决策支援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海军的“大成”系统即“海军自动化指管通情系统”,80年代初开始筹建,1990年5月进入使用阶段。其中心设在台北海军总部作战中心,主要由海情侦搜、指挥控制和通信传输三部分组成。

  为防范在信息战中被电脑病毒“软杀”和实体破坏“硬杀”方式瘫痪台湾指挥机制,台“国防部”制定了减少病毒侵入机会及加强长程预警能力的因应措施,对系统彩采用分散式设计方式,以避免系统装备因遭破坏而丧失指挥、控制能力。为防范黑客或病毒由因特网直接攻击台湾重要资讯设施,台湾军方网络已采用实体隔离方式作业。另外,台“国防部”正在筹建入侵侦测机制,以模拟黑客攻防及电脑病毒危机应变能力。

  3.基础脆弱 能力有限 作用不大

  台湾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高,是互联网络设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基础十分脆弱。台湾的WWW服务器超过6000台,其中商业网站就有三分之二。上网人数在200万人以上。互联网的应用涉及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网络已成为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如此,在信息攻击面前,将更显被动,稍有风吹草动,其整个经济、军事等均会大受影响。信息技术的发达意味着国家在经济、社会和军事等诸方面严重依赖于网络。这样,在信息攻击面前会有更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威胁

  台湾地域狭小,毫无回旋余地,抗打击能力薄弱。台湾全岛仅3.6万平方公里左右,台湾距大陆较近、防御纵深短浅、预警和反应时间短,地域的限制制约了IT工业和武器装备体系的抗打击能力。1999年9月,台湾发生地震,致使其IT工业受到极大影响,损失惨重,可见其脆弱。未来两岸一旦开战,不仅台湾的指挥中心、电厂、桥梁、机场、基地及各种雷达地面设施均在大陆导弹的覆盖范围内,台湾的高科技工业园区也将受到大陆的火力直接威胁,其从事信息战的物质基础将被动摇。其信息战所依赖的电子设备和大型天线大多部署在外岛和台岛西海岸,目标明显、暴露,位置相对固定且防护能力较弱,便于大陆利用导弹、飞机实施打击,或组织特种部队进行袭扰破坏。一旦这些设施被摧毁,其信息战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台湾的军事信息系统主要依赖进口,对外依赖过强。台军目前电子战的装备几乎全是美国货,从美国对台军售清单可以看出,包括先进计算机、高性能雷达、侦察与导航、通信联络、电子战、情报收集分析、夜视夜战设备、综合指挥管制系统等与信息战有关的海陆空三军装备是美国对台军售的常项。由于对外依赖程度高,战损后补充、修复困难,持续作战能力差。战时在长时间的海空火力打击下,其消耗的装备无法得到及时的补充,这是台军致命的、短期内无法克服的弱点。

   由于台湾的太空计划起步太晚、政策摇摆不定,其C3I系统主要由空中、海上、地面设施组成,缺少自己的空间资源的支持,处理能力极为有限。而在台湾防空识别区天顶所涵盖的外太空,至少需要10枚不同型号的在轨军用卫星,供应侦察、通信、气象、导航及目标跟踪信息,才算有效支撑。由于没有任何侦察卫星,其远程信息侦察能力非常薄弱,这将使台湾的信息战能力大打折扣。相反,大陆已拥有较为完善的卫星系统,其侦察卫星可以实时监视台湾所有的军舰、飞机甚至坦克车的位置,有的卫星甚至还具有探地功能,可测数米以下的地下建筑形状,使台湾的各种军事活动暴露无疑。

  台湾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虽然已经建成了4个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但其信息处理能力却十分有限。如其吹嘘的“强网”系统,仅能对台岛空域和大陆沿海400余公里内的目标进行侦察;“陆资”C3I系统,目前尚是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仅沟通了陆军师、旅以上单位,尚未形成“决策支援全自动化”的能力。

  由于台湾的空战、海战能力与大陆相比均处于明显劣势,所以其力量投送系统“鞭长莫及”,尚不足以对大陆严密防守的指挥、通信等信息战要害部位实施有效的火力打击。

  在未来进行信息战时,台湾可能利用其技术、人才优势进行网络战、病毒战,但由于大陆的信息化尚在起步阶段,目前整个社会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性并不强,所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的破坏程度是很有限的,况且大陆的关键计算机系统均采取“内外有别”、物理隔离的方式建设,所以其攻击最多只能到达少数外围的、非关键性的站点,而核心的、重要的系统和数据将不受其威胁。可见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综上所述,台湾在信息战方面虽然初步建立了相应的研究和领导机制,但其信息战的基础十分脆弱,获取信息的能力有限,采取信息战进攻行动的能力和效果不足,可见在未来的信息战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台湾网2004年05月7日

台湾军情:台“黑色计划”紧盯大陆导弹

    近日透露,在今年“汉光20”演习中,台军将验证专门用于监控大陆二炮部队导弹部署和发射的“黑色计划”进展情况。报道称该计划从1996年解放军向台湾基隆和高雄外海进行导弹试射时便开始执行,由于该计划保密级别很高,长期秘而不宣,因此被台军内部人士称为“黑色计划”。

  前后分成两大阶段

  据负责该计划总体规划的台“国防部”通信电子资讯参谋次长室官员透露,按照时间前后和性能高低,“黑色计划”分成“陨石计划”和“安邦计划”两个阶段。

  1996年3月解放军对台进行导弹演习期间,台“国防部”对解放军的演习十分紧张,因此立刻命令台军具备导弹侦测能力的“长白”相控阵雷达对解放军导弹试射区域全面监控,并要求“中山科学院”从“天弓”计划室、电子和导弹火箭研究所抽调顶级技术人员组成“陨石计划”专案小组。台军企图借助“长白”相控阵雷达的能力,利用从美国购入的“弹道数位模拟软件”,根据解放军导弹的飞行轨道和速度,逆向推算出导弹相应的发射地点。

  不过,由于“长白”雷达原本是用于侦测飞机的中程预警雷达,不能作用于弹道导弹这种高速高空的弹道目标,所以无法有效侦测解放军导弹的轨迹。虽然“中科院”事先将雷达软件加以修改,重新设定搜索模式,并加强其对目标信号的辨识功能,但由于“中科院”和台军方没有侦测弹道导弹的经验,因此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满天找导弹,根本无法预先设定高度和方位加以搜索。

  由于“长白”相控阵雷达的严重缺陷,台军在实施“陨石计划”后一直积极寻求远程预警雷达。正是基于此,台军在“陨石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安邦计划”’,即通过向美国购买两套美军现役“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的修改型,部署在台湾岛南、北两处阵地来达到先期预警目的。

 

  为接收美国雷达提前培训人员

 

  1999年11月1日,台“国防部”施政报告中正式将“构建远程预警雷达与低空反导系统”作为未来整军备战重点之一。经过台美双方反复讨价还价,2002年2月4日,台美达成意向性协议,美方原则同意出售该型雷达给台湾,这也是美国首次出售这种设备给国外。2004年3月31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决定将价值17.76亿美元的两套远程早期预警雷达及相关设备卖给台湾,于是,“安邦计划”正式上马。为此,台军从2000年开始组建和陆续培训近千名相关人员,并建立了独立的指挥体系,以利于战时情报信息可快速准确传达。

 

  美国卖给台湾的“铺路爪”雷达是美国侦测距离最大的预警雷达之一,主要部署在阿拉斯加、格陵兰和英国等地,以防御洲际弹道导弹的袭击。该雷达的探测距离一般为4800公里,对高弹道、雷达反射截面为10平方米的弹道导弹的探测距离达5550公里,同时还可探测、跟踪绕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不过,台湾购买的该型雷达的性能比美国自己使用的要低,其探测距离还不到2000公里,但仍是目前台湾现役雷达的3倍。“黑色计划”实际作用有限,虽然“黑色计划”发展到“安邦计划”阶段,台军对解放军导弹侦测能力将大大加强,但仍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首先,因为台湾岛狭长,东西最宽处约140多公里,南北延伸394公里,而海峡两岸距离极短,最窄处只有135公里,因此从军事角度分析,台湾岛本身几乎没有战略纵深可言,即使是被台湾视为天然屏障的台湾海峡,战机只需几分钟就可飞过,更何况高速飞行的导弹。据台湾军事专家分析,只要大陆的导弹在台湾对面的福建地区发射,纵使“铺路爪”能在第一时间作出预警,其反应时间也只有短短的几十秒,台军“爱国者”防空系统根本无法有效组织拦截。

 

  其次,海峡两岸一旦发生战事,台军的雷达系统必然是首要攻击目标。而“铺路爪”远程预警雷达的致命缺陷是体积庞大,目标明显(全套设备需要高达十多层的大楼来容纳),无法机动和快速转移。加之其功率大、辐射信号强,极易遭到对方飞机和反辐射导弹的攻击。

 

  第三,“铺路爪”主要针对远程弹道导弹,对近程导弹的作用十分有限。美在全球仅部署有限的几座,却要求台湾必须购买两套(而且不许讨价还价),使台军深感美方有强买强卖之嫌。

  

台湾《青年日报》 2004年05月09日

 

台海问题的最后阶段

 

 

  2004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属两个“台办”发表当前两岸关系声明。这是一项历史性举措,上接38年前周恩来总理对美政策四句话,显示中国解决台海问题的历程,正式进展到最后阶段。

 

  1966年5月10日,中国媒体刊出了周恩来对美政策四句话: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是做了准备的。战争打起来,就没有界限。

 

  整整38年又一星期之后,中国媒体刊出了台海问题两句终极断言:中国人民不怕鬼、不信邪。没有任何事比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更重要、更神圣。

 

  “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那时如何,这时如何,合上眼睛,稍微想想,来路去路,自可明白:“中国解决台海问题的历程,正式进展到最后阶段”,是一句不含主观成分的客观陈述。

 

  如果嫌38年太短,把镜头拉到底好了。从1841年1月26日,到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解决香港问题,用了156年6个月又一个星期。从1895年5月28日到今天,中国人民为了台海问题,已经用去108年又50个星期。

 

  历史的时钟,只会快不会慢,虽然台海问题远比香港问题来得深刻和复杂,也不需要156年那么长的时间,如今已过去108年,所以说已到最后阶段。

 

  今年台湾三二○大选前后,笔者几次在《早报》撰文指出,中国在台海问题上已经跨过长期以来和战两难的被动,跨进了和战两可的主动,基本上具备了用战争解题或者用和平解题的两种能力,从而开始有了客观的解题选择权。

 

昭告世界的政策声明

 

  中国当局做什么决策,当然有他们自己的思维。但是,就全局性观察而言,5月17日的两岸关系声明,可以这样理解:中国向台湾当局在内的全世界宣告,他们已经有这种选择权,并且开始正式使用这种选择权。

 

  从这角度去看声明内容,就会发现,这次声明和以往涉台声明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声明对象仍以台湾当局为主,但声明内容照顾到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以中国文化而言,当事情照顾到世界的方方面面时,就表示中国在某个问题上的历史,已经进展到最后阶段。

 

  所以,本文说来说去,还是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反正,鉴往知来,思来知往,就像邓小平所说“大家都应该想开点。我们已经想开了”。此时声明,看似针对五二○就职演说,其实并非一时的或者临时的,而是道地的“寂然凝虑,思接千载”。

 

台湾网2004-05-14

台海局势将充满对抗

 

  台湾总统陈水扁获得连任之后,北京对未来台海局势的不安和担忧,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看,要求以武力防独的呼声在大陆日益高涨,要求以强硬手段对付民进党政府的主张也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这些事态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南海决策层,北京的对台政策和策略将有可能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

 

  由于陈水扁决心继续推动制宪、修宪和实施新宪法,大陆当局对民进党政府已经彻底放弃希望。在这种前提下,北京今后的对台策略将继续保持“军事压住、经济拉住、美国管住”,但对陈水扁政府的态度将从过去的冷静观察和忍让,变得更加强悍和强硬。

 

  这种变化意味着,如果台北的立场没有任何实质性妥协,那么,两岸之间将不可能有任何政治接触和对话,敌意性的对抗态势将占主导地位,双方在政治、外交等领域的冲突也将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在台北方面逐步实施制宪目标的同时,北京为了对台独势力发出最后警告,将可能不得不以战术性军事冲突的途径,来化解全面爆发军事冲突的危险。可是,一旦局势失控,台海两岸势必就要承担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北京认定陈水扁的制宪时间表就是台独时间表,因此,未来的北京对台工作将有更明确的目标,更具针对性。北京既要从宏观着手,同时更会把宏观战略予以具体化,尤其会在各个环节全面做好防独大对决的准备。

 

  对北京而言,陈水扁提出制宪时间表,无异于在台独问题上提早摊牌。这对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固然不利,但在另一方面,大陆据此也摸清了对方的底牌,有了心理准备。而且,在作出最后的反应之前,北京还有一段缓冲和做准备的时间,所以并非完全是坏事。

 

  由于必须和时间赛跑,所以中南海今后的对台湾工作必须更加务实和现实。北京对民进党政府不存任何幻想,这是符合现实的判断,但除此之外,还有必要卸下过多寄望于台湾在野势力的思想包袱。

 

  过去,考虑到台湾的选举,大陆对陈水扁政府所采取的态度和措施,往往显得投鼠忌器,担心损害在野政党的政治利益。可是,从台湾政局的发展态势看,这种顾虑已经变得没有多大必要。

 

  在台海局势的演变过程中,美国因素的重要性是不能低估的,包括其积极作用。在台独势力日益坐大之后,两岸局势至今没有失控,原因是北京对华盛顿的积极干预依然存有希望。至于未来如何,关键还是要看美国的态度和作为。

 

  必须承认,三二○选举前后,美国对陈水扁当局的约束是有作用的,人们不能因为对美国的战略企图抱有疑虑,而放弃对美国因素的适当利用。

 

  但在同时,华盛顿当局也必须认识到,它在涉台事务中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敏感的台海局势。美国在两岸之间求取平衡,但这种平衡应该有利于台海地区的长期稳定。假若北京对美国也不抱任何希望,那么,台海局势的重大变故将无法避免。

 北京网2004-5-13

海峡两岸导弹实力分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导弹已从当初单一的地地导弹演变为地空、舰空、空地等许多类型导弹,射程也从几十公里发展到一万多公里。在现代战争中,不管战机或军舰技术多么先进,奔赴战场最前沿直接打击敌方的仍是这些由飞机或军舰发射的导弹。

 

大陆导弹:门类齐全,技术先进

 

  中国大陆的导弹研制工作起步比较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陆开发的导弹门类比较齐全,其中许多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导弹部队是大陆军队的一支威力巨大的尖兵。

 

  战略导弹:大陆一共发展了三代战略导弹。第一代战略导弹共6个类型,分别是:东风-1、东风-2、东风-3、东风-4、东风-5、巨浪-1;第二代战略导弹是:东风-21、东风-25、东风-31、东风-41、巨浪-2以及一个型号的中程巡航导弹;第三代战略导弹主要是在核弹头上的改进。

 

  在战略导弹的研制与部署上,大陆占了绝对的优势,保持了对台湾的强大压力。台湾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无法拥有战略导弹,在这方面谈不上对大陆的威胁。

 

  战术导弹:大陆的战术导弹可以分为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地地导弹以及反舰导弹等几种型号。

 

  大陆的地空导弹有红旗-1、红旗-2、红旗-3、红旗-7、红旗-61、KS(凯山)-1、红缨、前卫等。比较现代化的中高空防空导弹是KS-1;性能比较可靠的是红旗-2,曾经多次在U-2侦察机施放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将其击落;现代化和性能比较好的超低空防空导弹是红旗-7。

 

  大陆的空空导弹有霹雳-1、霹雳-2、霹雳-3、霹雳-5、霹雳-7、霹雳-9、霹雳-10。霹雳-10中程空空导弹是中国仿造意大利蝮蛇导弹研制而成,属于现代化的空空导弹,能够应付现代空战的需要。目前,霹雳-10是中国空军中程空空导弹的主要弹种。

 

  地地导弹主要是M-7、M-9、M-11和M-18。M-7射程200公里,弹头重量500公斤,使用履带车或者轮式汽车为运载发射工具,机动性好,适合于野战。M-9(东风-15)导弹射程600公里(增程型射程高达1200公里),弹头500公斤,采用了末端制导技术,命中精度极高,具有隐身功能,突防能力强。M-18导弹射程1000公里,弹头重量400-800公斤,可以携带常规弹头,也可以携带核弹头。

 

  大陆的反舰导弹有上游、海鹰、鹰击以及超音速反舰导弹四个系列,其中,海鹰-4、鹰击-8及其改进型、C-301超音速导弹(海鹰-3)战术性能较佳。C-101和C-301导弹飞行速度均超过音速两倍。这两种导弹在接近攻击目标时能够做出不规则飞行,导弹本身还有隐身功能,突防能力比较强,是大陆海军的利器。

 

  大陆的反坦克导弹已有三代,第一代为红箭-73,第二代为红箭-8,第三代为红箭-9。红箭-9于近期研制成功,是世界上威力最大、功能最全、技术非常先进的反坦克导弹系统之一。它的射程远,精度高,能机动作战,全天候使用。

 

台湾导弹:绝大部分从美国进口

 

  台湾的导弹绝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少部分来自法国或以色列,而且台湾拥有的导弹仅限于战术导弹,主要为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少量的地地导弹。

 

  地空导弹(防空导弹):这是台军各型导弹数量最多的,约50个防空导弹连,共有6000枚左右导弹。主要型号有“爱国者-2”、“天弓-1、2”、“霍克”、“小 树”、“麻雀”、“毒刺”、“西北风”等。除天弓是自行研制的外,其它导弹都是从美国或法国进口。

 

  “爱国者-2”(PAC-2)是美国研制的第三代全天候、多用途地空导弹。

 

  它能在电子干扰环境下拦截高、中、低空来袭的飞机或导弹。“爱国者”在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就多次击落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声名鹊起。

 

  它的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能同时掌握100多批目标并制导8枚导弹攻击多个目标。台湾耗资5.65亿美元向美国订购了3套PAC-2“爱国者”导弹系统,包括200枚导弹。到1999年初,3套“爱国者”导弹系统在大台北地区的部署工作已经完成。这3套“爱国者”导弹系统分布于6个阵地,即台北市天雕阵地、台北县金鹏阵地、五指山银鹏阵地、南港飞鹏阵地、新店神雕阵地以及台北县的另一阵地。1998年12月,台湾已试射了若干枚“爱国者”导弹。

 

  据报道,台湾所购买的PAC-2“爱国者”导弹是制导增强型,即PAC-ZGEM。

 

  在台湾自行研制的所有武器中,“天弓”防空导弹是台军的得意之作,部署于本岛的北、中、南地区及外岛的东引、澎湖等地,担负中高空防御任务。

 

  “天弓-1”在试射中曾击落了“霍克”导弹。“天弓-2”配备了台湾长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照射雷达系统,长白雷达与美“宙斯盾”系统上最先进的AN/SPY-1A雷达相近,作用距离超过500公里,可以同时跟踪、锁定20组以上的目标,并选择6个最具威胁的目标优先攻击。

 

  空空导弹:台湾目前装备的空空导弹有“天剑-1”、“天剑-2”、“米卡”(1200枚)、“魔术-2”(480枚)、“响尾蛇” AIM-9M/9P4/9S(其中AIM-gM为900枚)、“猎鹰”AIM-4D(400-500枚)、“麻雀”AIM-7M(600枚)。

 

  其中AIM-9M和AIM-7M是与F-16战斗机配套的,AIM-9P4、“天剑-1”和“天剑-2”用于装备台湾自行研制的IDF战斗机,而“米卡”和“魔术-2”是与“幻影”2000-5战斗机配套的。

 

  AIM-120(阿姆拉姆)是美军现役中最先进的中程空空导弹,其最大射程可达80公里,飞行速度接近4马赫。美国于2000年4月批准售台200枚此型武器。这也是台湾空军的王牌武器。

 

  “响尾蛇”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空空导弹之一,也是台湾军队装备的第一种导弹。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的F-15/16战斗机于1982年发射响尾蛇导弹击落多架米格-21/23型飞机。

 

  “天剑-1”目前已完成了战备生产,共生产了约300枚。“天剑-2”目前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预计总共将生产400枚以上。目前IDF战斗机所装备的“天剑-2”型空空导弹的最大有效射程已由原来的74.1公里提高到92.6公里。此外,中山科学研究院目前还正在进行“天剑-2”导弹的舰射型、陆射型及反辐射型的研制工作。

 

  反舰导弹:台湾的反舰导弹主要有“雄风—1”、“雄风—2”和“鱼叉”等型号。“雄风”导弹是台湾仿制以色列的“迦伯列—2”导弹研制而诚,是台湾海军驱逐舰、导弹快艇和岸基反舰导弹部队的主力反舰武器。“雄风—1”的弹道最低仅为2.5米,攻击的突然性比较好,误差不超过50米,射程约40公里。“雄风—2”在“雄风—1”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射程和射速都有较大提高,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鱼叉”反舰导弹是台湾租借美国的“诺克斯”级护卫舰的主要反舰导弹。它的射程约为110公里,抗干扰能力较强,单发命中率为95%。

 

  反坦克导弹:台湾的反坦克导弹有“陶式”、“地狱火”(海尔法)两种型号。“陶式”是一种管式发射、光学瞄准、红外跟踪、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台军于1976年开始从美国进口此型导弹,装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陶式”导弹在3000米内固定目标的命中率可高达90%,曾参加过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台湾于1992年向美国采购600枚“地狱火”反坦克导弹,装备在AH——1W武装直升机和OH——58D侦察直升机上。该导弹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抗干扰能力强,命中率达90%以上,破甲厚度达1400毫米。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阿帕奇”直升机共发射了2800余枚该型导弹,击毁伊军各类目标2100多个。

 

大陆占有绝对优势

 

  国际军事界普遍认为,在与台湾的军事角力中,大陆对台湾保持着两种军事优势,一种是潜艇,另一种就是导弹。

  (1)中国是导弹的主要研制国与生产国之一,在导弹领域很多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战略导弹的研制,起步较早,投入了数量惊人的人力物力,所以大陆的战略导弹性能还是比较优异的,例如东风—5、东风—31、东风—41、巨浪—2等战略导弹,可以携带分导式弹头,连美国都颇感头痛,对付台湾更是不在话下。

 

  在战术导弹方面,大陆有很多种类型的导弹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是大陆在关键时刻的“杀手锏”。大陆的M族导弹,尤其是M—9和M—18是世界一流的地地导弹。

 

  大陆近几年也从俄罗斯引进了不少世界一流的导弹。例如S—300(红旗15)、AA—12、Yakhont(红宝石)以及“日炙”反舰导弹等。S—300是国际上著名的防空导弹,能有效摧毁各类来袭的空中目标。该型导弹的引进,使大陆的防空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2000年8月,两架台军的“幻影战斗机从新竹机场起飞,在台湾海峡上空3万英尺高空执行侦察巡逻任务时,被大陆S—300防空导弹直接锁定,并在两架“幻影”采取战术回避动作后仍能牢牢将其咬住。像”红宝石”和“日炙”两种反舰导弹是专门用来攻击大型航母的,对付台湾各类军舰绰绰有余。

 

  大陆从俄罗斯引进的AA—12空空导弹,最大射程达90—100公里,性能在某些方面超过了美国新近卖给台湾的AIM—120空空导弹,这将结束台湾吹嘘的2005年之前保持台海上空制空权的大话。

 

  (2)尽管台湾拥有一些先进的导弹,但是这些导弹要么是从美国进口,要么是对它国产品加以仿制而成,其本身的研发能力有限。台湾导弹来源也多样化。而台军研制的导弹又自成系统,使得日常的维护和零配件等很多方面不能匹配。

 

  台湾引进的导弹也并不像外界传说的那样威力巨大。

 

  以台军目前最先进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为例,一套“爱国者”系统配备一部MPQ—53型相控阵雷达,虽然一次能跟踪90—125个来袭目标,引导8枚导弹,但只能对其中的3枚导弹进行未制导。目前台湾共有3套“爱国者”导弹系统,同一时间只能有9枚导弹实施拦截作战。这对大陆的大规模导弹袭击来说意义不是很大。

 

  (3)大陆在近几年,尤其在海湾战争后加快了导弹的研制与开发力度,巡航导弹的研制就是其中—例。有消息称,大陆巡航导弹业已研发“红鸟—1”和“红鸟—2”型,后者具有1500公里射程,以卫星定位系统制导,精密度可达5米范围,其改进型正向3000公里射程迈进。而台湾在导弹的研发前景上要比大陆黯淡得多,预计今后大陆对台湾的导弹研发差距会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