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喷淋头图例:人生法则——照镜子效应(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3:20:20

人生法则——照镜子效应


            关于照镜子


     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因为它直率
     甚至会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这是诗人艾青的一首哲理小诗,题为《镜子》。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镜子的诚实、正直、无私的可贵品质。在光怪陆离的世界,镜子从不虚伪媚俗,始终奉行客观公正的准则不管你是腰缠百万的富翁,还是一贫如洗的乞丐;不管你是头戴金冠的权贵,还是平头布衣的百姓……在它面前人人平等,从来不改变标准。正因为如此,有人从它身上找见了自己的美丽,从而喜欢它;有人不敢在它面前直视自己,躲避着自己的丑陋,甚至恼羞成怒,“恨不得把它打碎”。世界是复杂的,镜子也许太天真了,但它却是认真的,一丝不苟地照出人生的美丑。


    就这层哲学意味而言,镜子恐怕称得上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那么,由镜子引伸出来的“照镜子”——借他人、他事、他见以正己的方法,恐怕就更有裨益了。《韩非子·观行》云:“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对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此话足以说明照镜子的重要性,也足以解释清楚照镜子效应了。


    通过照镜子的反射功能,我们还可以推演出下面一个结论:


    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微笑;当我们皱眉时,镜子里面的人也皱眉;当我们大喊大叫时,镜子里面的人也大喊大叫……比如,教师如果能真心付出自己的爱,真心关心学生,就能让学生体味到被爱和被尊重,学生就能以同样的方式给于回报。


学会照镜子


    学会了照镜子,就不会犯自卑的人所犯的错误——用放大镜寻找自己的优点;学会了照镜子,也不会犯自傲的人所犯的错误——用显微镜寻找自己的优点;学会了照镜子,也就学会了剖析自己,就会让你觉得很踏实。这是照镜子的重要性。


    既然,照镜子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照镜子呢?首先要从出发点说起,出发点不同,照出来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红楼梦》里的贾瑞,因受凤姐戏弄,重病缠身,生命垂危。好在,有一“跛足道人”以“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的“风月宝鉴”相赠。贾瑞有救了。谁知贾瑞偏不听道人之言——“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而是专拣自己喜欢的那一面照,结果就呜呼哀哉、命归黄泉了。


    可见,照镜子不能只看自己喜欢看的而忽略了那些自己不喜欢看的、但对自己却极为重要的东西。


    不过,如果一味地只看缺点,不看优点,也是不科学的,因为那样很容易会使自己丧失信心。所以,有的时候采取逃避的手段也不是绝对不可取的。就像乌鸦一样,虽然它自己很黑,但是只要它不照镜子,它就可以快快乐乐地活着,继续着嘲笑黑猪的游戏。
    其实,对于乌鸦来说,照镜子也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要当事人能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大声地对镜子说:尽管不完美,但这并不妨碍自己爱不完美的自己。别忘了,别人其实并没有你自己那么在意你的缺陷,只要少想,自我感觉就会好很多。
    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不会照镜子的人,这种人站在“镜子”前面不但看不到优点,也看不到缺点,总之根本就看不见“真我”。之所以如此,揣摸起来大概是因为脸上的“脂粉”太厚了。这种人总是狂妄自大,自认为自己的脸蛋比镜子还光鲜。像这种目无“镜子”的人,当然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如何了。要么,就是故意把自己伪装起来。试想这种带着“假面具”的人,在“镜子”面前能找到“真我”吗?
    看来,要学会照镜子,态度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买镜子买了个铁圈子,光看见别人看不见自己”,这恐怕是愿不愿意照镜子问题,而不是会不会照的问题。
    另外,在投资或应对风险时,人们受到照镜子效应的影响,往往会有这样一种表现:在获利时,往往更理智、平静,于是总想回避掉风险;而在受损失、有亏空时,反而更愿意加大投资,愿再冒风险。这时该如何“照镜子”,恐怕就需要动一动脑筋了。


照镜子找回你自己


    毛泽东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喻为打扫灰尘、照镜子、洗脸——房子不打扫就会沾满灰尘,不照镜子就不知道自己的脸上有多脏、是否需要洗脸来改进。看到脸上有哪些地方脏了之后,最终的检验还得通过洗脸来完成。洗不洗,洗得干净与否,比起照镜子可能还要重要——如果天天照镜子,找了却不洗,这样的镜子照来何用?
    镜子照了,脸也洗了,下一步,就该看洗脸的成效——能否找回你自己了。下面的故事就是有关照镜子、洗脸的。


    有一天,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这时,进来一个因自己开办的企业倒闭、负债累累、离开妻女到处流浪的流浪者。那人手里拿着罗伯特许多年前写的《自信心》一书。他一进门就问:“请问,你是这本书的作者吗?”罗伯特说:“我是。”
    这个流浪者激动地说:“一定是命运之神在昨天下午把这本书放入我的口袋中的,因为我当时决定跳到密歇根湖,了此残生。我已经看破一切,认为一切已经无望,所有的人,包括上帝在内,已经抛弃了我。但还好,我看到了这本书,使我产生了新的看法,为我带来了勇气及希望,并支持我度过了昨天晚上。我已下定决心,只要我能见到这本书的作者,他一定能协助我再度站起来。现在,我来了,我想知道你能替我这样的人做些什么。”
    罗伯特一边听他说话,一边从头到脚打量着他。罗伯特发现这个流浪汉简直是没救了,因为他的眼神里充满了迷茫,他的皱纹里充满了沮丧,还有那十来天未刮的胡须和紧张的神态都让罗伯特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但罗伯特却没有说明,而是耐心地听他把自己的故事讲完。
    听完流浪汉的故事,罗伯特说:“我好像帮不上你什么忙,但我相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你,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
    “真的吗?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流浪汉急切地说。
    罗伯特带着他来到从事个性分析的心理实验室里,和他一起站在一面高大的镜子前。流浪汉透过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中的流浪汉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他能让你东山再起。”
    流浪汉有些生气了,“开什么玩笑!”
    罗伯特和气地说:“你必须重新、彻底地认识自己,否则,你只能跳进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做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一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流浪汉迟疑地朝镜子走了几步,他看清了镜子中的自己,他用手摸摸满是胡须的脸,然后低下头,哭了起来。等他哭了个够,罗伯特送他离开了这幢大楼。
    几天后,罗伯特又在街上碰到了那个流浪汉,但这次他已不再是流浪汉的打扮了,他的头抬得高高的,步伐轻快有力,原来那种不可救药的流浪汉的形象不见了。这个人对罗伯特说:“非常感谢你,罗伯特先生,是你让我找回自己。”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芝加哥的富翁。
    这位芝加哥的富翁镜子可是没白照,并且他洗脸的水平绝对是一流的。


别忘了你是谁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先认识外部世界,然后才开始认识自身,个体的自我意识是在青春期逐步确立和强化起来的。在此之前,他对自己即使不是浑然不知,也是懵懵懂懂,就好比一盏灯,它可以照亮周围的空间,却恰恰会留下灯下的黑暗。可见,“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很正常的,也是人类难以超越的人性的弱点。难怪古希腊戴尔菲城的神庙大门上会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警言。


    在中国,人们还给出了更好的方法:“镜作镜正衣冠,人为镜见心灵”。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最典型的主张“以人为镜”的人了。李世民就很懂得照镜子的作用,他把魏征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作“镜子”,不但随时对照,还总结出了“照镜子”的心得:“以铜为镜,可以正以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在中国古代,像这样会“照镜子”的人还有很多。战国时齐国宰相邹忌便是一个。齐臣邹忌欲于徐公比美,妻、妾、客都说他比徐公美,后来他会见徐公,有一照镜子,才知道不如徐公美,同时他也恍然大悟:老婆和客人说自己多么漂亮,不过是阿谀奉承罢了。他还把自己的感悟上升到了一个高度:生活中不照镜子可能会因为自己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而被欺骗,那么,处理国家大事不也是这个道理吗?有可能会因为不经常“照镜子”而蒙受更加严重的欺骗!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对齐威王说了。齐威王听了也觉得有理,就改变了自己以前不善于纳谏的作风。


    不过,史上也确有许多人不肯、不屑或不敢照镜子,比如,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那个自诩熟谙兵书、无所不能的马……他们都因不能正视自己而失却了许多大好的良机,造成了一个个人生悲剧,给后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人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很容易地就会陷入盲目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会“照镜子”,做到以人为镜、以古为镜,学会在人们的各种批评、意见中认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比较聪明、能干的人,就能做出一定的成就和贡献,从而获得成功。在这一点上,日本青年可谓勇气十足。他们为了发挥照镜子效应,已经开始花上一笔钱去调查所或侦探社,委托别人专门调查自己,然后让别人告诉自己是怎样的人,以便真正把握和确认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或是让情人和朋友了解自己。


    以人为鉴还可以解释为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缺点,但这却是最令自己感到生气的事。这个时候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就显得很重要了,因为当一个人照镜子时笑意盈盈,镜象中微笑的面容也将会回报给他一个开朗的心境;如果一个人以愤怒的脸色面对镜面,他将会看到同样的反映影像。也就是说,人们怎样对外部世界发生作用,外部世界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其施以反作用。如果你对众生充满挚爱,众生也会回报爱给你


    尤其是做父母的,更不能忘了自己是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记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

核心理念:借助他人、他事、他见来正己。
应用要诀:充分认识世界,深刻反省自己。
应用领域:社会生活、企业经营。



学习后可以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如下问题:

1、自负问题
2、自卑问题
3、认识自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