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ppt前言怎么写: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怕老婆军团”是怎样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09:31

  
  
王熙凤说过一句话,“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句话可以用在国际政治领域,也可以用来形容夫妻间的矛盾冲突。夫妻的冲突可大可小,既有着人性激烈和斗争的一面,也有包容和宽恕的一面,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丈夫妻子总会有个地位问题,男人怕老婆,文雅一点的称呼是“惧内”,“惧内”在中国已经有数百年的传统了,它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窗口,透过窗口可以一窥古人生活的无限趣味。
    
  
明朝时候,中国人的生活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政府的家庭婚姻政策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两个进步的标志:
  
  1,国家法律禁止指腹为婚。明太祖
朱元璋执政,规定结婚年龄,男孩子必须年满15岁,女孩子必须年满14岁,严禁“指腹结襟”。当然,“指腹为婚”是中国民间的一种陋习,并非一项法令在朝夕之间就能禁止,或贪图一方家财,或攀附一方势力,人们往往在杯酒谈笑之间轻易许聘。“指腹结襟”作为习俗难以一时革除,但是,步入明代中期之后,它的约束能力已经逐渐大打折扣,《明世宗实录》记“成婚以后,或发现对方有疾,或贫富悬殊,多有匹配不宜,无奈之下,只好悔约,甚至告官。”到了明世宗时期,"指腹为婚"已成强弩之末,一方身有残疾,或者两家贫富差距悬殊,双方便不惜撕破脸面,告官来解除婚约。
  
  2,法律对女性权利逐渐开始保障。在
《大明律》中,政府对女性在婚姻里的权利做了一定的保障,比如“三不去”法条,“三不去”是说在三种情况下,丈夫不能轻易休妻,三种情况是:1 “与更三年丧”;2“前贫贱后富贵”;3“有所娶无所归”。在这三条中,比较特别的是第二条,夫妻两人结婚的时候,丈夫贫贱,婚后,家庭由贫转富,发财之后,丈夫是不能轻易休妻的。这一条纯粹是民间道德的规定上升到法律,是国家最大限度地保障“糟糠之妻不下堂”。
  
  3,国家开始干预离婚。明朝以前,丈夫离婚非常容易,“轻出其妻”,随意休妻成为一时的恶俗。但是到了明朝,政府规定除非有了大的变故,或者是舅姑之命,向官府陈告,履行
法律程序才能解除婚姻关系,否则,国家不允许夫妻离婚,“出其妻”。这是我国历史上,法律介入婚姻关系的一个进步,虽然,对女性的婚内权利保护还是有限的,但是,确实有效打击了“轻出其妻”这种婚姻恶俗。在“轻出其妻”的社会生活里,夫妻间谈不上什么感情,恩情淡薄,在婚姻开始享有法律的保障的时候,夫妻间的感情也就开始变得浓厚,婚姻质量才开始有了提升和改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明朝是中国人走向婚姻幸福的起点
  
  美的标准:“才、色、德”三者并列
  
  
冯梦龙破天荒地提出了女子如果无才,就不能成全妇德,也就是女性没有才华,也就不是一个道德完整的人
  
  国家法律对女性的权利开始作了一些保障,明朝时期的社会思潮也为女性权利的保障提供了不小的帮助,首先是大思想家
李贽,他大力赞美有“言语”和“文学”的女性,也就是他强烈赞美有才的女子,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陋观。其次,是大文学家冯梦龙,破天荒地提出了女子如果无才,就不能成全妇德,也就是女性没有才华,也就不是一个道德完整的人,把“妇才”和“妇德”并列起来,等量齐观。最令人震惊的是,大文学家叶绍袁把“才”“色”“德”三者并列,称之为女性的“三不朽”。其实,叶绍袁的这个女性“三不朽”已经和评价男性的标准混同为一了,评价男孩子的标准大体也是“德、才、貌”,男人容貌威严端正,在封建官场中颇为重要,当然,在老丈人挑女婿的过程中,相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叶绍袁的“三不朽”说,在很大程度上,平等了男性和女性,清朝出现的《红楼梦》,宝钗黛玉湘云这些杰出的女性人物,都是符合“三不朽”标准的年轻女孩,所以,叶绍袁的思想是具有很强启蒙意义的。
  
  明朝中期以后,女性的生活态度逐渐“德、才”并重,明代
吕坤所记,说女子们大多“弄柔翰,逞骚才,拨俗弦,歌艳语”,写书法,吟诗作词,弹琴,唱歌,多才多艺,成了普通市民家庭中女子的日常生活,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女性启蒙的时代,没有这个时代,就没有《红楼梦》,没有思想家们对“女才”的尊重和赞美,没有明代中期以后女性生活的改变,就没有林黛玉和大观园的一干儿女。多才多艺、灿烂如花,是明朝女性最鲜明的个性,撩开了情怀,走入了婚姻,嫁作人妇,明朝女性的特点就又多了四个字:敢爱敢恨。
  
敢爱敢恨:
舍生忘死与恶妇大闹
  
明朝女孩敢爱:到而今着了迷,舍生忘死只是为你
  
说起明朝女孩子敢爱,有曲为证:
    
【时调·劈破玉】
俏冤家★我咬你个牙厮★对,
平空里撞着你,
引的我魂飞,
无颠无倒★,
如痴如醉。
往常时心似铁,
到而今着了迷。
舍生忘死只是为你。
  
★俏冤家:昵称
★我咬你个牙厮:我和你对面相逢
★无颠无倒:神魂颠倒
这首曲有着明曲“通俗易懂”的特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女性主动的热情和爱恋刻画到了极致,所谓“舍生忘死只是为你”,“舍生忘死”这个词应用到爱情,真是
石破天惊。女孩子被男孩吸引,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大胆而又淳朴。这个女孩平时是个冷美人,平时看似无情,心似铁,铁石心肠也被爱情所融化了,最后,这个冷美人也会为男朋友“舍生忘死”,这是怎样一个洒脱的女孩子啊!
  
  爱得舍生忘死,女孩的爱多么激烈,多么充沛,可是不要以为她们是爱的动物,被爱所驱使,被爱所
拘役,不,她们敢爱,也敢恨,爱得稀里哗啦,恨得人仰马翻,有曲为证:
  
【双调·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俺也曾娇滴滴徘徊在兰麝房,
俺也曾香馥馥绸缪在鲛绡帐,
俺也曾颤巍巍擎他在手掌儿中,
俺也曾意悬悬阁他在心窝儿上。
  
谁承望,
忽喇喇金弹打鸳鸯,
直楞楞瑶琴别
凤凰
我这里冷清清独守莺花寨,
他那里
笑吟吟相和鱼水乡。
难当,
小贱才假莺莺的娇模样;
休忙,
老虔婆恶狠狠做一场!
  开始,曲作者黄娥从一位妻子的角度,描写一对年轻夫妻的甜蜜生活,兰麝房里的娇滴滴,鲛绡帐中的香馥馥,手掌中的颤巍巍,心窝上的意悬悬,恩爱夫妻的浪漫柔情莫过如此。可是好景不长,丈夫有了外遇,心有旁鸳,妻子蒙受奇耻大辱,不禁怒火中生,这位女性没有选择沉默,也没有
哑忍,更没有逆来顺受,而是准备 “恶狠狠做一场”,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这种思想观念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极其少见的,绝
  
  大多数“
怨妇”的诗词曲赋,基本是以泪洗面,或者哀婉凄绝,很少有这首明曲一般的“恶狠狠”,没有这里面的女性刚毅挺拔,奋然自护的积极态度。作者黄娥,是明朝著名的女作家,是赫赫有名的明曲大师,黄娥的这首明曲敢爱敢恨,爱得如痴如醉,恨得又痛快淋漓,这种懂得快乐,懂得恨的女生,是明朝女性生活的一个缩影。
  
  明朝男人多惧内
  
  堪称国家万里长城的
戚继光,也是怕老婆的一个模范
  
   明朝女性敢爱敢恨,多才多艺,在家庭里的地位自然大大提升了不少,也许是这个原因吧,根据明代史书记载,怕老婆的男人大
大超过了宋元,大量的名人都是惧内的模范,史书都作了相应的记载,看看大明朝的怕老婆军团的阵容,简直让你大吃一惊,一位大哲学家王阳明,两任内阁总理申时行王锡爵,他俩都是内阁首辅,位极人臣,还有一位大文学家汪道昆,最让人困惑不解的是,戚继光也是明史中最为显赫的惧内之人。时人评价他们这几个人“令不行于阃内,胆常落于女戎,甘心以百炼之刚化作绕指也。”
  
  说起文人,官员在家怕老婆或许有情可原,可是,戚继光不是一般人,他在浙闽粤三省领兵抗倭10年,一举荡平倭患;然后驻守蓟北,抵抗蒙古部落保证大明朝数十年的
平安无事,时人评价他“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这么一位万里长城的人物,竟然也甘为“绕指柔”,让人错愕不已。
  
  说起戚继光的婚姻,十分耐人寻味,他13 岁
定亲, 18 岁娶妻“万户南溪王将军栋女”王氏,这位王氏非常贤惠,自己吃鱼头和鱼尾,把鱼身留给丈夫戚继光。台州战时,王氏与“戚家军”亲属居新河所城,守军很少,这时大批倭寇来犯,情势危急,王氏说服守城官兵,动员城中妇孺,穿上“戚家军”服装列于城上,倭寇一见城中有戚家军的主力,便立刻扭头撤退,所以,王氏上演了一部现实版的“空城计”,足见这位女性有勇有谋。王氏既贤惠又勇敢,但就是有一个问题:不育,无法为戚继光生养。于是,戚继光在36 岁、37岁、48岁先后娶了三个妾沈氏、陈氏、杨氏。由此,戚继光和王氏的情感也就急转直下,王氏不惜“日操白刃,愿得少保而甘心”,每天拿着一把刀,打算杀了戚继光解恨,恰如“老虔婆恶狠狠做一场!”,戚继光平常就惧内,如今又自知理亏,便想尽办法和夫人和好,结果,王氏过继了妾陈氏所生的一个儿子戚安国。后来,安国早夭,王氏难以接受妻妾相处的生活,根据《孟诸戚公墓志铭》记,最后,王氏在晚年“囊括其所蓄,辇而归诸王”,也就是和戚继光分手,一拍两散,自己回娘家了。
  
  丈夫被时人称做”万里长城”,到了家里,面对王氏,依然不得不“百炼之刚化作绕指”,压服戚继光这样的一代名帅,最后,不愿意沉沦在死亡婚姻,选择离婚分手,我们不能不
叹服王氏生活的艺术和勇气。她不是悍妇,她让夫君吃鱼身被传作历史的美谈;也不是弱女子,她能够上演空城计,吓退日本军队;更不是小女人,随丈夫领军辗转全国,南平倭寇,北拒蒙古,一个小女人焉能吃得消?王氏贤惠,也刚毅,还聪明,更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妻妾家庭中,最后选择分手归家,说明她真正是“敢恨敢爱”!  
  
  明代,敢恨敢爱的女性很多,她们演绎了一段女性
启蒙主义的绚烂的历史,四百多年过去了,她们不应该湮没于历史的尘埃里,今人需要发现她们,发现了明代女性的生活史,也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思想的窗,推开窗,去品味历史智慧的阳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