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成功不是偶然:黄埔军校1――6期学生名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4:41:09
黄埔一期学生
黄埔军校一期,1924年5月入学499人,11月底毕业,及格者456人。由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军校的158人及四川送来的20余人编成的第6队学生也归入第一期,因此毕业生实际为645人。组成学生总队,邓演达为总队长,后严重接任。全部分为4个队,均为步兵科。除部分留军校外,大多数分配到新成立的教导团,其余派往海军、空军、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任军事教官或从事政治工作。在这一期里,有入学试和毕业试都考第一名的蒋先云,还有后来成为共和国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在北伐中终以舍生忘死取义实践了“誓以我血浇灌革命之花”誓言的曹渊。目前黄埔军校一期已经没有任何人在世了。缅怀中国历史上第一批真正的新式军人。他们毕业时是五百同窗,如今只剩下历史的背影。
孙元良
仝  仁
罗  奇
左  权
关麟征
文起代
石美麟
龙慕韩
贺光谦
王敬久
王逸常
王泰吉
王锡钧
宋希濂
苏文钦
石祖德
赵云鹏
王廷柱
王叔铭
王  雄
王文彦
彭明治
尹荣光
严祟师
马励武
王  毅
王劲修
王  祈
王尔琢
洪剑雄
朱元竹
朱孝义
卢  盛
王  梦
王副乾
王万龄
王连庆
叶  谟
伍诚仁
江镇寰
卢志模
王  振
王认曲
王治岐
王仲廉
伍  翔
伍文生
伍文涛
马步益
徐向前
荣耀先
黄  鹤
何学成
何文鼎
陈文山
陈牧农
马师恭
蒋先云
酆  悌
何章杰
何绍周
何光宇
陈泰运
陈纯道
马志超
贺衷寒
蔡光举
黄奋锐
何昆雄
何  清
陈  烈
陈谦贞
周士第
阎揆要
许继慎
黄  维
邓经儒
严沛霖
陈家炳
陈  铁
周振强
余程万
冷  欣
黄  雍
邓文仪
范汉杰
陈  武
陈  沛
袁守谦
丁炳权
丁德隆
黄  杰
邓经儒
方日英
陈  劼
陈  琪
袁  朴
白海凤
冯圣法
黄  鳌
邓子超
贾韫山
陈  纲
陈  赓
袁仲贤
尤  崧
傅正模
黄锦辉
邓毓玫
宣铁吾
陈大庆
陈明仁
袁涤清
丘宗武
丘士发
黄梅兴
彭干臣
宣侠父
陈启科
陈德法
杨溥泉
徐会之
汤季楠
焦达梯
项传远
傅维钰
陈应龙
梁华盛
唐  澍
孔昭林
蔡申熙
蓝运东
冯达飞
张鼎铭
张德容
梁汉明
郑洞国
郑作民
郑炳庚
桂永清
任宏毅
张本仁
张际鹏
粱固荣
李楚瀛
李自迷
李树森
余剑光
陆汝畴
张世希
张伟民
梁广烈
李伯颜
李延年
李强之
刘  铭
肖  洪
张君嵩
张坤生
梁冠那
李良荣
李国干
李昭良
刘  夷
肖  洒
张  颖
张弥川
曹  渊
李禹祥
李奇中
李靖难
刘  璠
肖  乾
张良莘
张子清
曹利生
李默庵
李禹祥
刘味书
刘子俊
肖赞育
张其雄
张  镇
侯又生
李仙洲
李之龙
刘国勋
刘汉珍
凌拔雄
张雁南
张隐韬
侯克圣
李光韶
李  强
刘  戡
刘希程
霍揆彰
张树华
张耀明
侯镜如
李士奇
李  文
刘畴西
刘铸军
邹公瓒
张雪中
钟  彬
林  英
李及兰
李  杲
刘詠尧
刘岳耀
蔡炳炎
张禅林
钟焕全
林芝云
李正韬
李  洁
刘明夏
刘  进
甘丽初
吴  展
吴迺宪
林斧荆
李  园
李  模
刘嘉树
刘镇国
甘清池
吴  斌
顾希平
杜从戎
李汉藩
李  谦
刘焦元
刘鸿勋
甘竟生
吴  瑶
郭济川
杜心树
白海风
史书元
刘梓馨
刘静山
范振亚
郑  坡
凌光亚
杜聿明
饶崇诗
史仲鱼
刘  云
罗  群
欧阳瞳
郑炳庚
俞济时
杨  显
傅鲲翼
史宏烈
蒋孝先
贺声洋
易珍瑞
郑燕飞
俞  墉
杨  良
游步瀛
冯  毅
蒋铁铸
顾  浚
赵定昌
唐云山
周天健
杨光钰
游逸鲲
冯士英
蒋国涛
郭礼伯
丘飞龙
唐继盛
周士冕
杨步飞
曾广武
冯春申
蒋超雄
郭树棫
胡  信
胡宗南
徐石麟
杨润身
曾扩情
申茂生
董  煜
夏楚中
胡  素
胡焕文
徐中岳
杨溥泉
曾昭镜
韩名涵
董  钊
段重智
胡栋臣
孙常钧
徐克铭
杨其纲
曾潜英
粱锡古
董  朗
石祖德
胡琪三
孙德清
徐经济
杨  耀
韩  浚
黄珍吾
刘柏心
曹日晖
周鸿恩
周建陶
詹赓陶
程邦昌
李安定
黄振常
刘保定
谢永平
周振强
蔡昆明
蔡凤翁
谢翰周
容有略
温  忠
黄再新
彭继儒
彭戢光
蔡任民
谭其镜
谢任雄
潘佑强
魏炳文
潘德立
彭宝经
彭华兴
薛蔚英
廖子明
谢远灏
戴  文
颜逍鹏
韩云超
彭杰如
彭  善
樊秉礼
廖运泽
穆鼎丞
熊肇勋
熊绶云
楼景越
颜  浚
黎曙东
潘国聪
黄埔二期
黄埔军校二期,1924年8月、10月、11月分批入学,1925年9月6日毕业,毕业生450名,由严重任总队长,张治中为副总队长。分为五个队:步兵科两个队,炮兵、工科,辎重科个一个队。学习期间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的战斗,毕业后部分派往第一军。
郑介民
吴继光
姚中英
肖人鹄
邱清泉
覃异之
熊仁彦
黄文超
刘世焱
冯尔骏
王广熙
周逸群
卢德铭
胡靖安
王梦尧
陈  恭
彭  熙
余洒度
黄寄野
邓士富
王家槐
蒋友谅
方  天
丘  誉
雷  震
丁润生
陈公培
吴振民
陈集辉
洪宗扬
邝  鄘
李劳工
唐  克
罗厉戎
李以劻
李友邦
刘凤鸣
罗  英
宛旦平
杨文泉
袁也烈
李  忠
聂绀弩
黄埔三期
戴安澜
高致嵩
朱  赤
王润波
贺光耀
胡义宾
王诗萱
刘宗宽
熊绶春
石  觉
李明铨
倪志亮
黄仲翔
龙其伍
刘安祺
易安华
廖  慷
黄泳瓒
柴意新
熊受暄
叶  成
黄锡章
黄公略
王  竣
张本禹
方先觉
陈东日
祝夏年
李韵涛
黄格君
周  复
陈奇涵
皮亚无
张守谦
马耐园
常乾坤
王禹九
黄  铮
郭化若
李干清
王耀武
曹素民
韩宪元
刘国用
陈采夫
谢升标
康  泽
王  仁
朱云卿
吴光浩
姜镜堂
段炎华
毕士梯
曾泽生
邓毅刚
刘铁超
姜镜堂
符  节
黄文杰
高文华
徐百川
黄  刚
萧  方
唐赤英
段玉林
萧  韶
谷黎光
龚贤湘
陈嘘云
彭子言
杨  立
丁立群
曹素民
袁显扬
朱  岳
黄埔四期
黄埔军校四期,1925年7月至1926年1月,分7批入校,1926年9月毕业,加上潮洲分校同时毕业的2期学生,共2654人。方鼎英任总队长。本期入伍生设1、2、3团,后转为正式生,设炮兵、工兵、政治、经理4科。
1926年5月改编为步兵军官团一团、二团两个团。部分驻扎在黄埔岛对岸鱼珠炮台和深坑一带,以后又迁到陈家祠,政治科先在沙河营房后搬迁到黄埔岛的蝴蝶岗炮台校舍。学生毕业后选派参加北伐。
1926年秋,北伐军出师获捷,北定武汉三镇,东逼苏杭宁沪,声威大震,如日中天,但前线此时也急需补充大批中下级军官。在此形势下,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毕业了。
1926年10月4日,毕业典礼在广州郊区瘦狗岭沙河广场举行,前来观礼的宾客不下万人。学员方队列队经过检阅台,高声朗诵四期学员誓词:
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遵守遗嘱,立定脚跟。为主义奋斗,为主义而牺牲。
继承先烈生命,发扬黄埔精神。以达国民革命之目的,以求世界革命之完成。
谢晋元
张灵甫
胡 琏
李 弥
胡长青
刘玉章
潘朔瑞
赖传湘
林 彪
罗 列
高吉人
彭士量
韩应斌
高魁元
杨 杰
郑 尚
马步融
宫慧民
李友梅
路景荣
文 强
洪 水
陈毅安
李振西
雍济时
邓定远
高 鹏
钟 纪
刘演竞
唐天际
黄卓球
郭天民
曾中生
林伟俦
刘志丹
伍中豪
唐生明
邱维达
张世光
丁 一
苏文标
江澄清
李克毅
卢碧湖
王联升
丁 昌
方成德
喻利群
马威龙
刘其宽
刘 实
邓 谠
刘 炜
郝标文
李鸣珂
李天柱
李 谦
袁国平
华品章
潘裕昆
文绍珍
段德昌
白 鑫
常乾坤
李运昌
曹广化
刘士魁
胡睦修
龙云骧
龙腾骧
夏楚中
周庆祥
阙汉骞
曾光汉
沈泽民
李振西
侯 声
艾 叆
黄华国
严 明
宋志文
黄埔五期
黄埔军校五期,1926年3月,把第四期中未能升学的入伍生编为第五期入伍生第一团,月至7月分别招生1000余人,编为入伍生第二团。9月,入伍生升为学生队,分步、炮、工、政治、经理五科。组成6个大队、17个中队、53个区队。11月15日开学,1927年8月毕业,毕业生2418人。1926年底至1927年初,政治、炮兵、工兵共1700人,先后从广州和南昌迁到武汉分校,并于1927年5月和7月先后毕业,恽代英主持毕业典礼。留在黄埔岛的步兵、经理科约1400人,由广州开赴南京,于8月15日毕业,何应钦主持毕业典礼。至此,标志着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两党合作的黄埔军校的结束。
唐守治
王剑岳
卜懋民
刘眉生
陈文杞
吕旃蒙
梁希贤
彭孟缉
黄  红
杨家骝
谭希林
许光达
潘子仰
廖以义
黄  超
杨志成
赵尚志
劳冠英
陶  铸
宋时轮
李  鸿
单心舆
陈有维
甘  霖
杨元森
杨至成
郭汝瑰
黄振权
赵守信
郑庭笈
汪毅夫
姜弼武
廖 昂
廖运周
郑全山
孙进贤
王 良
朱耀章
黄永淮
黄埔六期
黄埔军校六期,1926年7月至10月入学,1929年2月毕业,共718人,分步、炮、工科。
姚子青
毛岱钧
戴 笠
萧平波
耿光翟
虞晓冰
孙明瑾
吴家让
刘放吾
胡献群
王天祥
魏中天
熊笑三
易安华
雷 忠
蔡庆华
陈静轩
赵子立
廖耀湘
林责夫
萧大鹏
王 诤
金定洲
吴光朝
吕公良
陈中柱
周 兼
王大权
皮宣猷
李苍霞
周大根
张宗逊
曾 振
喻梦希
姚幼民
吴锡照
彭止戈
凌则民
唐 纵
李崇诗
刘国运
章 杰
叶公武
皮宗敢
吉 猛
任盛濂
陈道政
史 说
张练庵
曹 艺
朱道南
王 良
龚 楷
杜 鼎
段玉林
莫文骅
周文在
冉少波
左曙萍
任盛濂
郭志雄
杨廷英
武汉分校
程子华
罗瑞卿
陈伯钧
刘 型
邓 萍
周维炯
宋绮云
张赤男
臧克家
朱 程
南宁分校
唐 竣
何 莽
陈可福
黄埔六期女生队
黄埔军校自1924年成立至1949年迁往台湾。25年间黄埔师生精英辈出,诞生了中国现代史上许多叱咤风云、赫赫有名的人物。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黄埔军校在大陆总共招收的23期学员中还包括了四届女生,她们分别是1926年北伐战争时期的黄埔武汉分校(第五期),1938年抗战时期的黄埔第七分校(第十五期),1939年黄埔第三分校(第十六期),1940年黄埔成都本校第十八期2总队(驻苏干部培训班),四期毕业的女学员总数约为800人。
1926年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校址设在武昌长街两湖书院旧址(现解放七道中段)。招收的女学员是18至20岁的中学生。1927年2月入学,共200人。编成1个大队,3个中队。在这一期的学生中,涌现出了两位一文一武著名的人物。文有知名于海内外的女作家谢冰莹,在《中央日报》上发表《从军日记》使她名噪一时。武的是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浴血奋战而壮烈牺牲的抗日英雄赵一曼。正是在军校求学时,赵一曼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投身于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其他女学员中还包括徐向前元帅的夫人黄杰,聂荣臻元帅的夫人张瑞华等人,她们都是同期毕业的。
十五期的女生,是1938年二三月间分两批考入的,共两百多人,编入黄埔军校(当时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2总队特科大队女生队,在陕西凤翔县受训,1939年4月全队奉命转入西安战时工作干训团第四团,同年五月毕业后分配到各部队工作;十六期的女生于1939年初在江西吉安入伍,随第三分校辗转迁移到后方才正式开学,男女合校共3000人,其中女生300多人,经过短期培训后于1939年冬毕业;十八期的女生,是1940年初招收的,共60余人,编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八期2总队,1940年2月在江苏东台县入学,由第三分校十六期毕业的张祖年担任女生队长,1940年毕业时还剩有24人。
黄埔女生们考入军校时,正是风华正茂,年轻有为之时,她们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由衷的报国之心,毅然投笔从戎。尤其是抗战中的三期女生,一毕业即开赴前线与日寇作战,此情此景,令人可敬可佩。
赵一曼
谢冰莹
胡 筠
黄 杰
胡兰畦
黄静汶
游曦
张瑞华
曾宪植
何柏华
盛业煌
廖德璋
郑梅仙
邓 苏
王也华
危拱之
李蕴瑞
陈觉吾
郑奠邦
杨伯珩
张麟书
彭漪兰
钟复光
唐维淑
邱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