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自然学生图画:郑金兰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地质矿产开发局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3:10:01

深入推进资源山东建设为实现
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地矿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2010年5月29日)
郑金兰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局胜利走过五十多年光辉历程,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必将对山东地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大力推进资源山东建设,着力构建富强文明和谐的山东新地矿,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动地矿事业加快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五十年的光辉历程

1958年,山东省地矿局成立。半个世纪以来,局历届班子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充分发挥地质找矿主力军和经济建设先锋队的作用,锐意进取,艰苦创业,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过去的五十年,是功勋卓著的五十年。一代一代山东地矿人顽强拼搏,找矿立功,用双脚踏遍了齐鲁大地。探明了一处处宝藏,使山东成为全国闻名的资源大省和矿业大省,从而建起一处处大型矿山,一个个现代化企业,一座座美丽富饶的城市,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五十年,是找矿成果丰硕的五十年。发现各类矿产150余种,探明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黄金储量;在莱芜、淄博、枣庄、济宁、泰安、聊城等地找到了一批大煤矿和大铁矿;发现了全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和全国最大的蓝宝石矿;找到了一大批多金属和非金属矿;提交了上百亿吨卤水资源等,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过去的五十年,是地质服务不断加强的五十年。承担了我省绝大部分基础性地质工作;探明了全省97%的大中型地下水供水水源地,确保了济南、青岛、烟台等32个主要城市和几十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用水;勘查提交了一批地热田,建立了覆盖全省的地下水和地质环境监测网;承担了省内外机场、港口、桥梁、水库、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的工勘施工,完成了全国主要载人索道的测绘工作,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地质服务和技术支撑。

──过去的五十年,是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的五十年。地矿队伍从最初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14000多人;找矿设备从十几台钻机,发展到拥有2500多台(套)大型或先进的钻探、物探、采矿等设备;办公环境和设施条件明显改善;职工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全局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

(二)资源山东建设谱新篇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我们从2007年开始,提出并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着力破解全省资源瓶颈制约难题,力争用五年时间再找一个矿产资源新山东,推动地矿事业加快发展。三年来,坚持“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推行探采治一体化,拓展大地质服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地质找矿捷报频传,提前两年完成了五年的任务目标;地矿经济一年一大步,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跨入了全国领先行列;拥有了一大批优质矿权、矿业项目、生产基地,大大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可以说,这几年是全局找矿成果多、经济发展快、干部职工受益大的最好历史时期之一,开创了山东地矿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一是,地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9年总收入比2006年增长129%,经营收入增长158%,生产增加值增长175%。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合理,运行质量显著提高,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地质找矿实现历史性突破。省内,金矿,在胶东半岛连续发现和提交了三个深部特大型金矿,创造了我国找金史上的奇迹。还在招远、莱州等地探明了一批大中型金矿。铁矿,破解了济宁强磁异常,已提交和控制资源量14亿吨以上,成为全省发现的最大铁矿床。另外,在汶上、苍山、沂水、莱芜、淄博等地也发现了一批大中型铁矿。煤矿,在阳谷、茌平、广饶、齐河、龙口、泰安等地提交了一批煤矿。多金属矿,在五莲七宝山、烟台福山、栖霞等地发现了几个铅锌、铜、钼矿。非金属矿,探明了一批特大型石膏、石英砂和玉石矿等。这一系列找矿成果,标志着我局省内攻深找盲走在了全国前列。省外,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在新疆、内蒙、青海、西藏等10多个省区开展了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已完成找矿项目150多个,提交了一批煤炭、铁矿、多金属矿、贵金属矿等。新疆,取得煤炭及多金属矿一批。内蒙古,提交了一处锡多金属矿和钼矿。青海,提交了一处大型锑金矿。西藏,承担了罗布莎国家科学钻探项目。在山西、安徽、陕西、四川、甘肃、云南、广西等省区取得了一批铁矿、多金属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境外,在10个国家开展了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勘查面积33639平方公里。主要有铝土矿、铁矿、铜矿、钾盐、铬铁矿、锆英石、金矿等。特别是我们在“走出去”方面的做法,被称为“山东模式”。

三是,探采治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围绕增强发展后劲,下大气力抓矿业开发,开创了自己拥有大型矿山的先河。目前,已建成山西娄烦铁矿、安徽徐楼铁矿、昌邑南任铁矿、海阳鑫泰金矿4座矿山。平度新河铁矿、内蒙古小孤山锡多金属矿、青海同德锑金矿、印尼苏拉威西铬铁矿、秘鲁邦沟铁矿、淄博东召口铁矿、五莲七宝山铅锌矿、莱州深部金矿、沂源铁矿、内蒙古独龙包钼矿等项目正在建设或筹建中。还承担了一批废弃矿山复垦和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至此,采矿业已成为我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四是,工勘施工和大地质服务领域不断拓展。⑴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地质工作成效显著,承担了济南燕翅山破损山体治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开发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济南都市经济圈生态环境地质调查等一批社会关注的重大项目。⑵城市地质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济南市轨道交通建设泉水保护专题研究、济南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等一批大项目。⑶地热能开发利用取得新进展,成立了山东省浅层地热能研究推广中心,在临沂、菏泽、淄博、潍坊等传统地热资源盲区成功实施了多眼地热井,在河北打出华北地区水温最高的地热井。⑷水文地质工作富有成效,提交了一批优质水源地和应急水源地,为一批缺水地区打出了优质水井,被评为我省“让百姓喝上放心水”样板工程。⑸工勘施工作业地域实现了省内全覆盖,并延伸到全国20多个省市区和10多个国家,承担了青海格尔木高原钻探、菲律宾铁路桩基工程等一批大项目。农业地质、海洋地质、医学地质、旅游地质等工作都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多种经营和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地质机械制造业经济效益居全国同行业前列,研发的全液压动力头岩心钻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省内在8个市地新组建了地质勘查院,地勘单位实现了全省覆盖,并设立了3个省外办事处。宾馆旅游业大幅度增长。建成了地矿大厦、地矿家园、地矿科技馆等一批功能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树立了山东地矿的良好形象。

(三)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局历届班子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有力地推动了地矿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全局已拥有19个基层党委、15个党总支、242个党支部、3500多名党员,在山东地矿事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近年来,我们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及“学先模、比贡献、促发展”等活动,使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培养提拔、交流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干部,为各专业队充实了一批地质找矿人才,进一步优化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0余名。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局先后荣获全国先进离退休党组织、全省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全省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卓有成效。五十多年创业拼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铸就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和“艰苦创业、坚韧不拔,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勇于创新、赶超一流”为主要内容的地矿精神,成为全局攻坚克难、不断实现地质找矿新突破的重要法宝。地矿文化日益繁荣,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干部职工素质和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各级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有力地强化了思想政治工作。我局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奖集体奖、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7个地勘单位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和省直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三是,和谐地矿建设取得显著成绩。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干部职工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指数明显提升。2009年全局职工人均工资比2006年增长67%。职工居住条件有了大幅度改善,绝大多数职工都有了成套住房。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取暖费、医疗费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信访和离退休工作,全局呈现出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好局面。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中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局历届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局党委,向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山东地矿事业发展的领导和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地感谢!

二、基本发展经验

建局五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不仅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也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纵观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找矿突破,每一阶段的改革发展,无一不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结果。这几年我局之所以取得了辉煌业绩,关键得益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把地矿工作纳入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准确定位,创新思路,提出并实施了资源山东建设战略,坚持“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地质找矿实现历史性突破,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从而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形成了省直部门和市地积极支持参与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已成为全局改革发展的总抓手,为山东地矿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发展道路和空间。

二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几年,围绕国家加快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我们组织了各地勘单位几千名职工奔赴西部省区,开展地质找矿和工勘施工,取得了丰硕成果。2007年,我们到非洲开展了地质勘查。2008年,面对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双重风险,局党委果断组团“走出去”。正是这一次次抢抓机遇,才使我们实现了一个个零的突破,经营收入大幅度提高,地矿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三是,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我们始终坚持不断改革体制,转换运行机制,增强了发展动力,激发了内在活力。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对地勘单位经营者实行业绩考核制度,收入分配向贡献大的倾斜、向地质工作一线倾斜,充分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努力争取财政资金;积极融通银行资金,灵活运用企业资金,为找大矿、找好矿积聚了充裕的财力。在机构改革方面,对测绘院和地矿医院、探矿机械厂和地矿技校进行了内部整合;在省内空白市地和国内外重点区域设立了勘查分院和办事机构,更好地适应了全局业务迅速拓展、战线越拉越长的形势需要。

四是,依靠科技,用好人才。做好地质工作,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作用至关重要。我们大胆提拔、放手使用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加快培养锻炼年轻技术人员,注重调动离退休老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在全局营造了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先后创造了“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理论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培育出了全国探矿状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和山东工程勘察大师等一大批拔尖人才。正是有了这些科技成果和大批业务骨干,我们才探明了一个个大矿山,刷新了一项项生产纪录,山东地矿才成为全国科技含量高、技术过硬的著名品牌。

五是,优化环境,形成合力。政策就是效益,环境就是生产力。这几年,温家宝总理,国土资源部领导,李建国、姜异康、姜大明、刘伟、才利民等省领导相继对我局工作作出批示,予以肯定和鼓励。国土资源厅在矿权配置、土地利用等方面积极支持,实现了厅、局一家,良性互动;财政厅加大了对重点项目、技术装备和“走出去”风险勘查的支持;发改委、商务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外办、国资委等省直单位和各市政府对资源山东建设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我们还与新疆、内蒙、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政府部门和有关国家政府部门、大使馆、社会团体建立了良好关系。国内的一些金融机构和大企业集团也纷纷上门寻求合作。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极大限度地营造了政策优、人气旺、干劲足、事业兴的可喜局面。

六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波澜壮阔,造就了这支功勋卓著、可歌可泣的地质队伍:他们是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山东地矿人,始终坦然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断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上高原、进荒漠、出国门,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山东地矿;哪里有山东地矿,哪里就有大矿、好矿。他们是技术精湛、追求卓越的山东地矿人,个个身怀绝技,都能点石成金,不断演绎着传奇,创造了一个个找矿奇迹,始终保持和刷新着多项全国纪录,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成果奖,在全国同行业打出了品牌。他们是敢打硬拼、开拓创新的山东地矿人,善于攻坚破难,特别能战斗。近三年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超过300万米,在国内遥遥领先。顺应时代潮流,更能与时俱进。不仅能找矿,还在开矿和经营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不仅为国家工业化体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立下了新功。他们是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山东地矿人,胸怀理想,始终不渝,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地质工作,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先后涌现出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和5个部级找矿功勋单位,涌现出一批推进资源山东建设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英雄的山东地矿人,以自己的拼搏和豪迈,向世人表明了什么是以苦为乐,什么是钢筋铁骨,什么是开天辟地,什么是愚公移山!在此,让我们向心系地矿、情洒地矿、献身地矿而前赴后继、无怨无悔的前辈和英模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三、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

我们已站在资源山东建设再创辉煌的新起点上。今后五年正是山东地矿夯实基础、增强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上看,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走向历史发展新阶段的山东地矿充满着光明和希望。

应当看到,我们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正在经历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和矿业市场的重新洗牌。世界经济复苏和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对矿产资源需求日益旺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潮流。我省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重民生,加快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济南、鲁南临港产业带等重点区域发展。这些宏观政策和重大举措,对拉动资源需求提供了良好机遇。应当看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资源安全和地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多次强调加强地质工作,要求努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国家继续大幅度增加地质投入,启动了资源保障工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资源山东建设工作,正在与国土资源部协商重大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合作事宜;筹备召开资源山东建设工作会议,出台进一步推进资源山东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应当看到,我局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条件。人才、技术和资质、装备水平全国一流,积累了较为雄厚的物质基础,关键是我们找到了一大批金、铁、煤、多金属等大矿、好矿,建成和正在建设着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矿山,更重要的是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山东地矿发展的成功之路,这就是实施资源山东建设战略。我们尽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优势和条件,但还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加清醒地看到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均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更加准确地把握资源竞争日益加剧的发展趋势,切实增强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山东地矿事业发展的实际,今后五年全局工作总的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资源山东建设战略的总体部署,坚持“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创新科技、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大地质、工勘施工、多种经营新突破,确保地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构建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地矿,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服务。

根据以上总体要求,今后五年经济和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经营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5%;经营利润率和年净资产增值率有较大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地质勘查实现新突破。新发现矿产地60处以上。提交金、铁、煤、铝土、钾盐、铜及多金属等,从根本上缓解我省主要矿产资源紧缺的问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巩固发展地勘业,加快发展采矿业,稳步发展工勘施工业,大力提升大地质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业,全面推进基地建设,形成探采治一体化和“大地质”服务格局。

──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地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工资福利待遇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生产和住房条件得到更大改善,全体职工过上富足、殷实的生活。

──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按照企业化经营的总体要求,加快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做大做强矿山企业,在国内外拥有控股上市公司。加大融资和投入力度,搞活工资、分配、用人机制,增添发展活力。  

──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力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建设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院务公开民主化管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活动富有成效。全局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项目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

四、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要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全局上下必须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突出重点,实现整体推进。

(一)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地矿经济 

一是,加快发展地勘主业。继续坚持“省内、省外、境外”三线联动,以省内紧缺的重要矿产资源为主攻矿种,立足省内,拓展省外,强化境外,千方百计快找矿、找大矿、找好矿,努力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地勘主业在全局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省内,重点在攻深找盲上下功夫,围绕重点成矿区带,组织精干力量开展矿产资源整装勘查,力争在金、铁、煤等重点矿种找矿上再实现更大突破。省外,以新疆、内蒙、青海、西藏、甘肃等西部省区为重点区域,加快推进重点找矿项目,争取早出成果。围绕国家重要成矿区带和整装勘查项目,积极开拓新省区。国外,加快推进一批勘查项目,积极引进企业合作开发,搞好资本运作。

二是,大力推行探采治一体化。继续加大矿业开发步伐。已经建成的矿山要在管理和建设二期工程上下功夫,多出矿、快出矿;在建矿山要加快进度,争取早日达产,早见成效;拟建项目要抓紧操作,完善手续,尽快动工。同时,积极筛选论证新的矿权项目,做到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力争到2015年全局建成10座以上大型矿山,形成一批铁矿、金矿、多金属矿生产基地。

三是,全面提升大地质服务功能。坚持立足省内,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和重点工程。服务重点区域建设。围绕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等重点区域,切实做好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海洋矿产资源勘查、海岸带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服务新能源开发。围绕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开展地热、浅层地热能等新能源的勘查评价,搞好浅层地热能的示范推广。服务生态省建设。进一步做好地质环境治理特别是地质灾害防治、破损山体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做好地下水污染调查和地质环境监测。服务城市建设。在全省重点城市开展地质调查,建立城市三维地质模型,为城市建设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同时,进一步做好水文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工作。

四是,稳步发展工勘施工业。在承揽与合作大项目和好项目上下功夫,努力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经济效益。加强队伍和资质建设,购置一批先进的钻探设备,强化质量和项目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与大企业的合作,力争每个地勘单位与1~2个大企业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五是,因地制宜推进基地建设和多种经营。加快推进基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完成张夏地质公园和济南、泰安、青岛、日照等基地建设。机械制造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快研制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宾馆旅游业要充分利用基地改造成果,整合资源,提升档次,努力实现集团化、产业化。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要深化改革。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改革体制,转换机制,加快实施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步伐,切实增强地勘单位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完善分配制度。继续向一线倾斜、向贡献大的倾斜,继续实行绩效工资,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形成科学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大机构整合力度。结合各单位实际,按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二级实体,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逐步建立健全分支机构。按照全面覆盖、完善功能的要求,建立健全以局、院、分院、办事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构体系,更好地服务“三线”联动。

二要加强管理。加强经营管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挥好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建立健全重大投资、经营事项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加强财务管理。着眼地矿经济发展新要求,加强对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更好地适应事、企分开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全局资金的宏观管控,加强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加强品牌管理。依靠高精尖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和过硬的作风,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三要科技创新。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加强对省内、省外、境外基地的重要成矿区带和新类型矿床的研究,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推出一批一流的地质科技成果。积极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锻炼;充分发挥地矿技校的作用,加大钻探技术人员的培养,争取尽快建成培养探矿人才的教育基地;积极鼓励支持老科协和广大离退休老专家投身资源山东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引进一批亟需的高层次人才。重奖科技成果。每年评选一次科技创新奖,开展成果展评活动,调动干部职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四要加大投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充分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对地勘单位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项目资金、装备资金和“走出去”资金等。大力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正确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加强局内部资金统一管理,开展单位之间的合作,集中力量推进大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银行和社会资金。加强与中央地勘基金的联系,加强与大企业、银行的合作,实现互利双赢。争取上市融资。要围绕加快实现资源的资本化,认真研究对策,加快运作步伐,争取尽快在国内、国外上市。

(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筑和谐地矿

一要更加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这支队伍,千方百计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努力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让每一个地矿人都能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形成“学先进、比贡献、促发展”团结和谐的生动局面。二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稳定。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扎扎实实将各项防范措施落实到生产一线,确保广大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及时解决和消除各种矛盾,确保全局职工队伍稳定。三要营造良好环境。积极主动地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厅汇报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领导和支持。加强与财政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地党委、政府的联系沟通,营造有利于山东地矿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五、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以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山东地矿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思想建设。一要强化理论武装。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思想上、政治上与中央、省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局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二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发挥宣传、引导、教育作用,建设特色鲜明的地矿文化。大力弘扬地矿精神,让干部职工的人生价值与地矿事业紧紧相连,形成推进资源山东建设的强大凝聚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加强文化、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道德建设年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诚实守信、知足感恩、与人为善、遵纪守法,倡树新风正气,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加强组织建设。建设新地矿,关键在于造就一支领导和驾驭能力强、作风过硬、经得起各种考验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一要建设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重点工程和干部任免,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按照《党章》和《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要求,认真做好局属单位的党委换届工作。坚持年度考察和经常性考察相结合,及时了解各级班子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重大任务、应对复杂局面的现实表现,形成科学高效的考核机制。二要抓好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选拔一批优秀年轻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女干部,发挥好不同年龄段干部的作用,特别是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力度。把教育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处级干部五年内轮训一遍。三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按照“五个好”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突出加强局机关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决策指挥、业务指导、协调各方、服务基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离退休支部建设,更好地发挥老同志作用。全面落实党建精神文明建设重点项目责任书确定的各项任务。

(三)加强作风建设。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建设新地矿的繁重任务,必须把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密切联系群众。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各级工会组织要在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协调劳动关系等方面发挥好主体作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团组织和妇女组织建设。要求真务实。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把党委的决策贯彻到实践中。要围绕贯彻落实局党委战略部署,健全工作责任制,完善业绩考核机制,全面推进重大项目、重点工程进展。要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永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旗帜鲜明、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好。一要加强廉政教育。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广泛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和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家庭助廉、廉政文化、警示教育等经验做法,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坚持依法办事,守住党的纪律的底线。二要加强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禁止利用工作和交往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反腐倡廉制度。特别是对矿权转让、资产处置、基地建设、投融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严格按照制度和程序运作,真正实现靠制度管人、管事。三要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党内和群众监督,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述学、经济责任审计、廉政谈话等制度,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个人收入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一岗双责,带头廉洁自律,以实际行动赢得职工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同志们,回顾五十多年的历程,我们欢欣鼓舞;展望未来美好前景,我们信心百倍。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大力推进资源山东建设,为实现富强文明和谐的新地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