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卖卡话术: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02:23
词其实也是诗,是诗的别体。它起源于民间。隋唐时已有许多曲子词,就是词的雏型。后来经文人整理、发展、创作,晚唐、五代时基本定型。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被认为是词的鼻祖,到宋代词的创作形成了一个高峰,与诗并存发展。沈谦在“填词杂说”中说“承诗启曲者词也,上不可似诗,下不可似曲。”所谓承诗就是继承了诗的许多特点,又冲破了某些束缚;所谓启曲是指曲在词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比词更自由了。

  

  词还有其他称谓:如“诗余”“乐府”“长短句”“曲子词”“歌曲”“琴趣”“乐章”“语业”等等。但都不能概括它的特点和摆正它的位置,还是“承诗启曲”这句话道出了它的本质。

  

  词本来是按一定乐谱演奏的歌词,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宋代以后,乐谱逐渐失传,词就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

  

  (一)词调词牌:

  

  什么是词调?就是每一首词都有与其相配合的乐调,相当于我们现在每支歌中与歌词相配合的曲谱。有些曲谱很流行,后人就利用这个曲谱填制新的文词,这就叫“按谱填词”,这个词调就成为一种格式。传下来的词调格式很多,清代的《钦定词谱》共收826调2306体。今人姚普的《新编规范词谱》收了400调480体。这么多词调,为了使用方便,得给它们起个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词牌是词调的名称,也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一般来说,一个词调有一个词牌,但不少词调(格式)也有几个词牌的,这是由于各家叫法不同,叫做“同体异名”。如《十六字令》又名《归字谣》、《苍梧谣》;《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百字令》;《相见欢》又名《上西楼》、《乌夜啼》、《秋夜月》。反过来,一个词牌一般是代表一个词调(格式)的,但有时一个词牌也有几种格式,叫做“同名异体”。如《南乡子》五代时27字,二平韵三仄韵,到了南唐,变成了56字,上下两片各四平韵。在《唐宋词格律》和《新编规范词谱》中,还例举了一个词牌有好几种变格的。

  

  (二)词调分类:

  

  第一种分类是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清人毛先舒把58字以内的词划为小令,59-90字的词划为中调;90字以上的词划分长调。

  

  第二种分类是按分片划类,词与诗不同,诗一般不分段,词就有分段的问题,一个词牌,限用几段是有规定的,可划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四类。“单调”就是全词只有一段,大都属于小令,字数最少的只有16字(十六字令)。“双调”就是全词分两段,术语称上下片或上下阕,双调词占词的大多数,字数最少的34字,字数最多的140字,所以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三叠”指的是全词分三段,其中也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双拽头”,即前两段字数、句式平仄相同,第三段不同,且字数较多,前两段像两个“头”,第三长段像个“身”,如《瑞龙吟》。另一种叫“非拽头”,三段长短差不多,但句式、平仄、押韵位置各不相同,如《兰陵王》。“四叠”就是全词分四段。这类词很少,词律以吴文英的《莺啼序》作为定格。还有一种“四叠”是把双调词依照原格式再填一遍,叫“叠韵”,填制的人也不多。

  

  (三)词的句式:

  

  律诗和绝句只有五言、七言之分,而词则除了极少数如《生查子》、《浣溪沙》、《玉楼春》等句式整齐外,其他则从一字句到十一字句不等。一字、二字、三字句,统称为短句;八字以上的句称为长句。

  

  《一七令》这个词牌,从一个字一句到七个字一句的句式都有。

  

  “诗。绮 美,瑰 奇。明 月 夜,落花 时。能 助 欢 笑,亦 伤 别 离。

  

  —。— |, — —。— — |, | — —。— — — |, | — | —。

  

  调 清 金 石 怨,吟 苦 鬼神 悲。天 下 只 应 我 爱,世 间 谁 有 君

  

  — — — | |,| | | — —。| | — — | |。— — | | —

  

  知,自 从 都 尉 别 苏 句,便到 司 空 送 白 辞。”(白居易)

  

  —,— — | | — — |,| | — — — | |。

  

  (1)一字句:多用于开头或叠句,如张孝祥的《十六字令》“归!猎猎西风卷绣旗”;陆游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2)一字逗:(或称一字领)这是词中的“领”字,一般不用标点,读时略作停顿,成为一个节奏。一字领多为虚词,习惯上用去声,它能使词上下连贯。如:李清照的《念奴娇》“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辛弃疾的《贺新郎》“更长门翠辇辞金阙”,司马光的《锦堂春慢》“叹孤零宦路,荏苒年华”。

  

  (3)二字句:一般用于起头,或下片起头,也有用于句中的。

  

  用于起头的如韦应物的《调笑令》“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用于下片起头的如秦观的《满庭芳》“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用于句中的如赵佶的《宴山亭》“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二字句也有二字领的如:试问、好是、正是、却是、却又、恰似……

  

  (4)三字句:一般为二一式或一二式,还有常用“三字逗”。

  

  如毛泽东的《十六字令》“惊回首”、“奔腾急”,前句为一二式,后句为二一式。

  

  “三字逗”常见的有:又岂料、空留得、枉教人、到如今、更那堪、君知否、君不见、当此际、待从头、似这般、都付与……

  

  (5)四字句:是词的基本句法之一,常为七言律句前四字格式。一般是二、二式,也有一三式或三一式的。

  

  二二式的如:陆游的《钗头凤》“一怀愁绪,几年离索”,毛泽东的《沁园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一三式的如辛弃疾《水龙吟》“揾英雄泪”。

  

  三一式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尚能饭否”。

  

  (6)五字句:一般为五言律句。

  

  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帘幕无重数”。

  

  也有一些是非律句的,如姜夔的《暗香》“算几番照我”,再如王沂孙的《眉妩》“渐新痕悬柳”。

  

  (7)六字句:有一二二式、二四式、四二式、三三式几种。

  

  二二二式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二四式的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

  

  四二式的如陈亮的《水龙吟》“闹花深处层楼”。

  

  三三式的如司马光的《锦堂春慢》“怎不教人易老”。

  

  但常见为二个三字句,如温庭筠的《酒泉子》“芳草歇、柳花红”。

  

  (8)七字句:多为七言律句。但有少数非律句的如刘过的《二郎神》“便欲访骑马山翁”(此为三四式,也有四三式或二五式的)。

  

  (9)八字以上的句子在词中较少见。

  

  八字句往往是两个四字句或三五字二句合成,如毛泽东的沁园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贺铸的《天香》“赖明月,曾知旧游处”。

  

  (10)九字句:多由四、五字二句,二、七字二句,六、三字二句合成。

  

  五四式的如李煜的《一斛珠》“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二七式的如吕本中的《南歌子》“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六三式的如李煜的《相见欢》“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1)十字句:一般由四、六字二句或三七字二句组成。

  

  四六式如李清照的《念奴娇》“日高烟歇,更看今日晴未”。

  

  三七式如辛弃疾的《摸鱼儿》“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12)十一字句有的书有提到,有的不列入,一般也是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的复合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