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人员考核办法:惩戒需要“四问” - 中国教师报(http://www.chinateacher.com....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7:55:03
惩戒需要“四问”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者:赵雪峰 添加时间:2009-1-19 15:46:00     最近,“杨不管”、“杀师案”在报刊、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今天的教育,教师对违纪的学生有没有处罚权?对问题学生该不该惩戒?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更不应该谈“惩”色变。笔者认为,适当的惩戒是达成秩序的途径,它应该像“赏识教育”一样,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工具。但教师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惩戒之前,先要冷静地问自己4个问题。
    一问惩戒是什么
    惩戒前,教师要问问自己:什么是惩戒?200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说:“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讲:“惩戒,给予惩罚,使人警诫。”网上有专家解释:“惩戒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笔者认为三种说法一个意思,惩是手段,戒是目的。惩戒教育,就是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告诫、惩罚等手段教育学生,使之达到纠错改正的目的。一讲到惩戒,人们就很容易想到体罚。其实,二者绝不是一码事。体罚学生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惩戒与体罚在理论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体罚是给予学生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它包括体罚和变相体罚,即“体”罚与“心”罚。而惩戒教育,是惩而戒之的教育,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
    二问为什么惩戒
    实施惩戒的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们体验犯错误后应该受到惩罚,真正认识到犯错误后应该承担的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这样一个故事:法国人拉纳的儿子十分淘气,他用石头砸教授家窗户玻璃,拉纳夫妇并没有因此来道歉,而是让小拉纳自己抱着一块玻璃去承认错误:“爸爸妈妈说,自己干了坏事,自己去接受别人的训斥吧!”面对这个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可怜模样,教授摸摸他的头,真不忍心训斥他,结果还给他一些点心带回家去。事后,拉纳先生对教授非常不满。对此,教授很不理解。拉纳先生说:“您这样对待孩子,使我们很为难,本应受到训斥的孩子,却反而受到您的抚慰,希望您考虑一下这对孩子将来的影响。请您给他以严厉的管教吧!”
    如果拉纳先生不去教育惩戒,简单地赔偿教授的损失了事,可以预见,下次石头将会落到教授的头上。家长的担保降低了孩子做错事的成本,鼓励了孩子的冒险行为。拉纳先生正是深知惩戒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他对教授的谈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学生犯了错误就应该受到惩戒。吃一堑,长一智。人的一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惩戒,人只有在一定的挫折和惩戒中,才能得到磨炼和提高。
    三问怎样惩戒
    惩戒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手段。“惩戒过于软弱,就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惩戒过于严厉,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特别要掌握惩戒的“度”,合理的惩戒是教育,不合理的惩戒就是体罚。超越一定的“度”,合理的惩戒也会变成体罚。“惩戒重在对整个事件的真实把握,不夸大、不缩小、不渲染、不曲解;惩戒重在公正,对事不对人,公正是惩戒的灵魂;惩戒要换位思考,要坚决和斥责、侮辱等词语画上不等号,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见,惩戒需要实事求是,需要讲究方法,需要适可而止。
    教育专家魏书生不仅擅长赏识教育,对惩戒教育也有很深的研究。探索出了犯错误写说明书,写心理病历、唱歌、做好事等惩戒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有一位老师曾经遇到过一个严重违纪的学生,苦口婆心地说教就是不见成效。于是,就请校长出面帮忙。这位校长很有办法,他先让这位学生在学校的荣誉室里熟悉学校获得过的所有荣誉,并让他写出感受,然后罚他去劳动——擦校牌,这位校长的用意就在于让他用自己的行动擦亮校牌。
    四问惩戒效果如何
    惩戒效果会如何?是否能够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惩戒的措施及其可能引起的后果具有清晰的意识和准确的预见,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地运用这种特殊的教育手段。一位学生逃避了一天扫地,没有履行值日的职责,教师让他罚扫教室二天和罚扫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试想,这两种惩戒效果会如何?显而易见,前者是合理的惩戒,会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后者却属于体罚,会给学生造成身心伤害。
    其实,只要我们教师心中充满爱,以人为本,以法为纲,在惩戒犯错的学生时做到“四问”,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