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员团队简介怎么写:阴极电子学与气体放电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9:49:17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一篇 阴极电子学
引言
第一章 金属的自由电子模型和固体的能带理论
§1.1 金属的自由电子模型
1.1.1 金属的索末菲自由电子模型
1.1.2 金属内自由电子的状态
1.1.3 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统计分布
1.1.4 金属中电子的费米能级
§1.2 金属的内电位、表面势垒和逸出功
§1.3 金属的接触电位差
§1.4 固体的能带理论
1.4.1 固体的周期场模型
1.4.2 固体能带形成的定性说明
1.4.3 周期场里电子的波函数
1.4.4 克龙尼格-潘宁模型
1.4.5 电子在周期场里的运动 有效质量(m*)
第二章 半导体物理基础
§2.1 半导体的基本性质
2.1.1 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
2.1.2 半导体中电子的统计分布
2.1.3 半导体的电导率和迁移率
2.1.4 半导体中的光吸收
2.1.5 半导体的光电导现象(内光电效应)
§2.2 固体的接触
2.2.1 金属-半导体接触
2.2.2 半导体p-n结
2.2.3 半导体异质结
§2.3 固体的界面(表面)效应
2.3.1 半导体的表面态
2.3.2 表面态对半导体能带的影响――表面势
2.3.3 表面吸附和脱附
2.3.4 表面吸附对逸出功的影响
第三章 纯金属及原子薄膜阴极
§3.1 热阴极的基本参量
§3.2 纯金属的热电子发射
3.2.1 纯金属的热电子发射现象
3.2.2 纯金属的热电子发射公式
3.2.3 热电子初速与电子冷却效应
3.2.4 实用纯金属阴极
§3.3 电场作用下热电子发射电流的流通规律
3.3.1 理想二极管的全伏安特性和极间电位分布
3.3.2 拒斥场下的阳极电流
3.3.3 加速场下的阳极电流――肖特基效应
3.3.4 空间电荷限制下的阳极电流――3/2次方定律
§3.4 原子薄膜阴极
3.4.1 敷钍钨薄膜阴极
3.4.2 非正常肖特基效应和“斑点”理论
3.4 碳化敷钍钨阴极
3.4.4 钍铼钨阴极和铈钨阴极
第四章 氧化物阴极
§4.1 氧化物阴极的材料和工艺
4.1.1 氧化物阴极的材料和结构
4.1.2 氧化物阴极的分解和激活
§4.2 氧化物阴极的发射模型及逸出功
§4.3 氧化物阴极的脉冲发射特性
4.3.1 氧化物阴极的脉冲发射衰减
4.3.2 氧化物阴极脉冲发射与脉冲工作比的关系
4.3.3 氧化物阴极的火花现象
§4.4 环境气体对氧化物阴极发射的影响
§4.5 氧化物阴极的蒸发与寿命
§4.6 改进型氧化物阴极
第五章 储备式阴极及其它类型热阴极
§5.1 储备式阴极
5.1.1 铝酸盐钡钨阴极
5.1.2 钨酸盐钡钨阴极
5.1.3 钡钨阴极的蒸发
5.1.4 储备式阴极的新发展
5.1.5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钡钨阴极
§5.2 其它类型热阴极
5.2.1 硼化物阴极
5.2.2 氧化钍及稀土氧化物阴极
5.2.3 金属陶瓷阴极
5.2.4 碳化物阴极
§5.3 热阴极在器件中的应用
5.3.1 电真空器件对热阴极的要求
5.3.2 气体放电器件对热阴极的要求
第六章 场致发射
§6.1 引言
§6.2 金属场致发射理论
6.2.1 经典理论的矛盾
6.2.2 场致发射量子理论的定性说明
6.2.3 用量子力学分析场致发射
6.2.4 绝对零度时的场致发射
6.2.5 温度对场致发射的影响 热场致发射
§6.3 金属场致发射公式的实验验证
6.3.1 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
6.3.2 空间电荷对场发射电流的影响
6.3.3 真空电弧
§6.4 场致发射的稳定性和场致发射阴极的寿命
§6.5 “热”场致发射
§6.6 多尖端场致发射阴极及其应用
§6.7 等离子体场发射(爆发式电子发射)
§6.8 场发射显微镜
6.8.1 场发射显微镜成像原理
6.8.2 场发射显微镜的分辨率
6.8.3 场发射显微镜的应用
§6.9 场离子发射、场电离和场离子显微镜
6.9.1 场解吸和场蒸发
6.9.2 场电离
6.9.3 场离子显微镜
§6.10 半导体的场致发射
§6.11 小功率冷阴极
6.11.1 钼锥薄膜场发射阴极
6.11.2 薄膜冷阴极
6.11.3 半导体过热电子发射的冷阴极
6.11.4 金属(半导体)-介质-金属结构的冷阴极
第七章 光电子发射
§7.1 光电发射的基本规律
§7.2 光电发射的理论解释
§7.3 半导体的光电发射
§7.4 获得高量子产额光电阴极的条件
7.4.1 增加光吸收
7.4.2 改善能带结构
7.4.3 降低表面势垒
§7.5 实用光电阴极
7.5.1 锑铯光电阴极
7.5.2 多碱光电阴极
7.5.3 银氧铯光电阴极
7.5.4 铋银氧铯光电阴极
§7.6 光电阴极的新发展
7.6.1 负电子亲合势(NEA)阴极
7.6.2 紫外光电阴极
7.6.3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光电阴极
§7.7 光电发射的测试
7.7.1 光电子的能量分布及光电发射阈的确定
7.7.2 光谱特性曲线的测定
第八章 次级电子发射
§8.1 次级电子发射现象
8.1.1 纯金属的次级电子发射
8.1.2 半导体、绝缘体的次级电子发射
§8.2 关于次级电子发射的理论解释
8.2.1 次级电子发射的物理过程
8.2.2 次级电子发射过程的定性解释
8.2.3 次级电子发射比的定量计算
§8.3 实用次级电子发射体
8.3.1 常用次级电子发射体
8.3.2 具有负电子亲合势的次级发射体
8.3.3 通道式电子倍增器和微通道板
§8.4 次级电子能量分布
8.4.1 次级电子能量分布曲线
8.4 俄歇电子的产生和应用
§8.5 离子轰击引起的次级发射
§8.6 次级发射的实验方法
8.6.1 金属次级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
8.6.2 绝缘体和半导体次级电子发射系数的测量
第九章 阴极温度量测原理
§9.1 物体热辐射的基本规律
9.1.1 热辐射、辐射本领、吸收系数和反射系数
9.1.2 基尔霍夫定律 物体的辐射系数
9.1.3 绝对黑体的辐射定律
§9.2 利用热辐射规律确定物体的温度
9.2.1 能量温度
9.2.2 亮度温度
9.2.3 比色温度
9.2.4 光学高温计
9.2.5 光谱辐射系数的测定
9.2.6 用光学高温计测量温度的准确度
9.2.7 红外测温仪
§9.3 利用热电偶测量物体温度
9.3.1 热电偶的测温原理
9.3.2 热电偶中加入第三根导体后的情况
9.3.3 用热电偶测量阴极温度的方法
§9.4 制成管中阴极温度的量测
9.4.1 电阻法
9.4.2 谱波分量法
第十章 阴极发射与蒸发量测原理
§10.1 热阴极发射量测
10.1.1 热阴极实验“理想二极管”
10.1.2 阴极发射本领的测量原理
10.1.3 二极管伏安特性的量测
§10.2 阴极活性鉴定
10.2.1 阴极降落测试
10.2.2 阴极噪声测试
10.2.3 阴极图象观察
§10.3 逸出功的测量
10.3.1 李查生方法
10.3.2 量热法
10.3.3 接触电位差法
§10.4 热阴极蒸发的量测
10.4.1 贝克法原理
10.4.2 拒斥场法原理
10.4.3 蒸发速率的估算
10.4.4 蒸发能He的计算
附录Ⅰ 热能-电能直接转换器
附录Ⅱ 热阴极噪声
附录Ⅲ 常用基本物理常数
附录Ⅳ 几个物理量的单位换算
第二篇 气体放电原理
引言
第十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
§11.1 带电粒子的产生
11.1.1 原子的能级
11.1.2 原子光谱
11.1.3 粒子碰撞的基本规律
11.1.4 电子与气体原子碰撞时所引起的激发和电离
11.1.5 激发几率和电离几率
11.1.6 亚稳态、累积电离及第二类非弹性碰撞
11.1.7 其他形式的激发和电离
§11.2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运动
11.2.1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热运动
11.2.2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迁移运动
11.2.3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的扩散
11.2.4 带电粒子在气体中运动的近似处理
§11.3 带电粒子的转化及其消失
11.3.1 带电粒子的转化
11.3.2 带电粒子的消失
第十二章 气体放电的各种形式与着火过程
§12.1 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
§12.2 暗放电
12.2.1 电子繁流理论
12.2.2 α系数和γ系数
12.2.3 气体放电的着火过程
12.2.4 影响着火电压的其他因素
12.2.5 罗果夫斯基(Роговский)的放电理论
§12.3 辉光放电
12.3.1 正常辉光放电
12.3.2 辉光放电阴极位降区的理论分析
12.3.3 正常辉光放电的正柱区
12.3.4 异常辉光放电和阴极溅射
12.3.5 空心阴极辉光放电
§12.4 弧光放电
12.4.1 概述
12.4.2 弧光放电的电位分布和伏安特性
12.4.3 高气压和超高气压弧光放电
§12.5 其他类型气体放电
12.5.1 电晕放电
12.5.2 火花放电
12.5.3 脉冲放电
12.5.4 高频放电
§12.6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
12.6.1 概述
12.6.2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参量的实验测定
12.6.3 气体放电等离子体理论
12.6.4 等离子体的电振荡
第十三章 气体放电的应用
§13.1 离子管
13.1.1 闸流管
13.1.2 辉光放电稳压管
§13.2 气体放电光源
13.2.1 高压水银荧光灯
13.2.2 钠铊铟灯
§13.3 气体激光器
13.3.1 激光原理
13.3.2 氦-氖激光器
§13.4 气体显示器件
13.4.1 等离子显示板
13.4.2 平面多位辉光放电数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