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科软件怎么样:人在旅途·懂得感恩,从孝敬父母做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0:48:59

人在旅途·懂得感恩,从孝敬父母做起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深深地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

唐朝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所以千古传唱,就因为他写出了普天下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写出了普天下父母对子女天高地厚的深恩,以及子女应该孝敬双亲,永生报答父母的道理。孟武伯曾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做父母的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 乍一看来,孔予的回答真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的味道。人家问什么是孝。他却回答说父母一心为儿女的疾病担忧。但我们稍加体会,就会发现圣人真是和平常人不一般,他的回答实际上非常深刻而精妙,依然是微言大义,他的意思是说 “你要问什么是孝吗,想一想你生病时父母为你担忧的那种心情吧!这样你就会知道怎样尽孝道了。”说穿了,所谓孝不外乎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生病时父母是如何的焦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待父母,这就是孝。这种心情,这种幼时躺在病床上望着爸爸妈妈满怀爱怜地为自己喂汤喂药的温馨体验,不是时常在我们的脑际紫回,在文学家的笔端流淌吗?

那么,是不是能够赡养父母,给父母提供一定的物质条件,就算是孝敬父母了呢?再听听孔子是怎么说的: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回答自己的学生子游的话的意思是 “现在人们所说的孝,往往是指能够赡养父母。其实就连狗马之类都能够得到人的饲养。如果没有恭敬之心,赡养父母与饲养狗马之类有什么区别呢。看来,孝敬父母的根本不在于赡养父母,而在于要有孝心。没有孝心,仅仅是无可奈何地尽责任,那所谓的赡养就与饲养家禽牲畜没有什么区别了。当今社会,经济发达,吃穿方面的赡养问题日益退居次要地住,老父老母所期望于子女的,更是心到而已。另一方面,宠猫宠狗之风盛行,视猫儿狗儿重于先人老子的也大有人在。如此看来,圣人之论还正有现实意义哩。               

其实,许多子女不要说对父母有孝心,连上面说的赡养父母都做不到。在电视节目中经常看到不赡养父母的不肖子孙,以至对簿公堂经法院判决,才无可奈何地交一点点生活费给父母。我老家本村有一个老太太,70多岁了,双目失明,他的五个儿子轮流管饭,一轮一个月,轮到谁家管饭,老太太就到谁家去,但是儿子们不让住在自己家中,要母亲来回跑。75年的冬天下大雪,天寒地冻,老太太住的房子四面透风。有天晚上,老太太没有去儿子家吃饭,这个儿子也没有去请他母亲,一连两天,总不见母亲来家,她的这个儿子还没事人一样不管不问。一直到第三天晚上,有人发现他母亲已经冻饿而死。像这样不孝敬父母的子女绝不是仅有,而这个例子也并不典型,虐待父母甚至害死父母的大有人在。而不孝敬父母最常见的还是在对父母的态度方面。子夏曾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最难能可贵,有事情晚辈出力,有酒莱长辈吃喝,这难道就是孝了吗?”孔子在这里说的就是对父母的态度问题。孝心和态度其实是一个问题的里外两面。《礼记·祭义篇》说:“孝乎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孔子回答子游和子夏的两段话实际上是同样的意思。无论你是否为老人做事,也无论你是否拿好吃的给老人吃,只要你内心不恭敬,态度不好,脸色难看,就是失去了孝道的根本。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注意。

做人要学会感恩,首先要知道报父母之恩。常言道,百善孝为先。大千世界,虫鱼鸟兽,上苍使我们有幸伦为“人”,这值得庆幸和感恩。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这恩比天高比海深,无论怎么回报都是应该的。其次,师长、亲朋、同学、领导、部属、社会、政府等等,只要对我们有滴水之恩,我们都应该涌泉相报。回报父母之恩,是因为他(她)们让我们有机会来到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成为一个人;回报师长之恩,是因为他们传授我们知识,教会我们如何做人。回报企业组织之恩,是因为企业组织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机会;回报领导之恩,是因为各级领导的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才使我们健康的成长进步;回报同事之恩,是因为大家相互关心、爱护、鼓励、鞭策,才使得我们生活有趣味,工作有动力;回报社会之恩,是因为社会给我们创造了施展个人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因此,懂得感恩,永怀之心,是人生旅途上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懂得感恩不仅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人必备的优秀品质之一,是其他优秀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生活中最大的智慧。常怀感恩之心,就会对他人、对单位群体、对社会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同时感恩之心也使我们为自己的过错或缺点发自内心自责并主动接受批评;良好的感恩之心还能很好的稀释内心的狭隘、积怨和郁闷,减少或缓解可能产生的矛盾和误解。从另一方面讲,常怀感恩之心,还能够使人们原谅那些曾和你有过结怨甚至触及你心灵痛伤的那些人。因此说常怀感恩之心,就能使我们能心胸广阔,宽容豁达,对生活充满爱和向往。

201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