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推送收费标准:《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如何到达“新欧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38:05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如何到达“新欧洲”?

                                                   作者:马馨空(媒体人,香港) 时间:2011年06月01日

 

《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金雁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48.00元。
    编者按:前苏联、东欧地区的转型,是全世界都关注的大事,对多个地区的现实都有巨大的借鉴意义。上期“南方阅读”A03版以对谈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了金雁的《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一书。今天再次刊发书评,以向读者表示隆重推荐此书之意。

    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二十年剧变,前苏联、东欧地区情况到底怎样?这并非出于单纯的好奇。

    但奇怪的是,当剧变之初,前苏东遭遇太多坎坷时,我们关于坎坷的报道不绝如缕。而当二十年后的今天,前苏东动向却几乎从媒体上消失殆尽。正因为如此,秦晖、金雁夫妇最近推出的新著《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就显得特别稀缺和珍贵了。

    这本书,是他们夫妇七年前联手推出的《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的续篇。写作《十年沧桑》时,前苏东转型还余痛未消,前景并不十分明朗。而现在则整个尘埃落定,“东欧”各国奔向欧洲成为“新欧洲”的大势已不可阻挡。这种背景下,对前苏东转型做系统回顾和总结,显然更当其时。

    前苏东转型在当下的升级,应带来认识上的升级。《从“东欧”到“新欧洲”:20年转轨再回首》则是升级的结晶。但它给人的收获,又岂止是对前苏东转型的新认识,更重要的是,那些似是而非的流俗说法,竟可以被作者那样层层剥茧抽丝,令其荒诞不经暴露得纤毫毕现。有如华山论剑,其精准的逻辑和强大的思辨力、冲击力让人沉醉,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尤其是智力上的愉悦。

    更彻底地融入“欧洲一体化”

    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的第一个印象,是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剑客为代表的前独联体国家,跟以波兰、捷克、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各国,其转型进程和社会发展水平所呈现的强烈对比。当然,如果是纵向比较,则几乎所有前苏东国家,现在的日子几乎都比转型之前好太多。但就横向比较来说,他们之间仍有明显落差,后者大大超越前者,即后者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欧洲而且越来越快地追赶老欧洲,前者则长期处于低谷和阵痛之中。

    两种转型国家之间的这种巨大落差,说到底,是转型战略的落差及转型战略背后的价值观落差所致。即,谁融入“欧洲一体化”进程更彻底,谁就转型更顺利;谁割断前体制脐带更彻底,谁就转型更顺利。前独联体三剑客对欧洲不可能不深怀疑惧,要他们拥抱“欧洲一体化”,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文化的、心理的传统障碍也更强悍,这就注定他们必然左顾右盼,拖泥带水。其转型也就往往夹生,四不像。

    最严重的问题,则是作为前苏东的心脏地区,旧的力量过于强大,转型中的利益分配因此不得不更多偏向权贵,一定程度的权贵主导就构成其转型特色,尤其在国有资产处置问题上,掌勺人分大锅饭的现象相对严重,从而形成了相对强大的寡头。俄罗斯的寡头态势世人皆知,始有后来普京与寡头之战。白俄罗斯和乌克兰,也都好不到哪里去。

    分家不民主,分家不透明,导致分家相对不公正,为后来的转型埋下了地雷,导致前独联体三剑客后来震荡不断。而波兰、捷克、匈牙利所代表的“东欧”国家,则没有那样的历史包袱。他们原本就属于欧洲,所以他们向着欧洲的整个回归过程,就是一个如鱼得水的过程,单纯而明快。极端者如匈牙利,甚至国有资产全部卖给外资也在所不惜,而没有所谓丧权辱国之虑。向着欧洲飞奔,当然首先是在文明上向着欧洲飞奔。欧洲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对“东欧”国家的体制塑造因此起着决定作用,开放、透明、民主、公正,就成了支配整个转型进程尤其是私有化进程的核心价值观。其转型进程尤其是私有化进程,就公正得多因而平稳得多。

    尊重公民交易权利,尊重自然博弈

    第二个大开眼界的印象,是本书作者对交易成本的独到分析。在我们这里,交易成本通常被定义为转型的包袱、转型的阻力。既然是包袱是阻力,当然不要最好。通过限制交易成本来走上转型捷径,走上转型快车道,在我们这里就成了主流精英的共识。相应地,就有一整套的理论,一整套的意识形态,以及对应的一整套体制,来限制转型中的自发博弈。

    但是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崭新的认识工具,指出所谓交易成本不只是经济学上的成本问题,更是社会学、政治学、法学意义上的权利问题。作为全民所有制的主人,每个公民都有参与转型博弈,尤其是参与国有资产重新分配的神圣权利。权利是不可剥夺的,节省交易成本不能构成剥夺公民交易权利的理由。而事实上,尊重公民的交易权利,即参与转型博弈的权利,从短期来看固然可能增大转型的摩擦系数,似乎多了种种麻烦。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那些摩擦系数,那些所谓的麻烦,其实是必要代价,是转型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平衡不可或缺的元素。

    转型最成功的“东欧”国家,正好就是最尊重公民交易权利的国家,最尊重自然博弈的国家。比如波兰的几个大型国企,由于工会力量过于强大,转制谈判极其艰难,有的拖了十多年都谈不下来,以至于原来好端端的企业因谈判受阻多次错过转制良机,企业资产像夏天的冰棍那样最终化掉了,没有了,纵然如此,也没有哪级政府哪个政治强人,敢去阻挠艰难的转制谈判,敢用行政力量强迫企业和工人按照自己设计的整套方案转制。看不惯也得看,忍不住也得忍。转制中的微观干预几乎就不起作用。

    从根本上说,当局的这种审慎和克制得益于宪政体制。宪政体制之下,政府不可能不承认必须以人的权利和公民权利为本。而只要是属于人的权利和公民权利,就必然对社会发展起到正面作用。权利之间的正常博弈,会最大限度释放转型中的矛盾和问题,并相应发展出一整套社会机制尤其是法制体系,来保证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以通过正常程序,以各方多赢、至少是各方都能容忍的方式解决。即便像波兰那样因转制谈判中工会方要价过高导致企业破产,破产企业的工人也都愿赌服输。从权利的正常博弈中生长出的是正常的社会生态,尤其是正常的价值观。相反,如果限制人的权利和公民权利的正常发挥,限制转型中的自然博弈,完全用人工取代天演,完全靠强人意志、行政强制来设计和主导转型进程,则必然付出代价,导致转型的畸形。一时的凯歌行进的背后,可能积聚着长久的震荡与风暴。

    更市场经济,也更社会主义

    第三个大开眼界的印象,是波、捷、匈等转型成功国家对左与右的超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通常认为是一对矛盾,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尤其是经济刚刚起飞,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的国家。但其实不然,波、捷、匈等转型成功国家恰恰是更市场经济,但同时更社会主义。融入“欧洲一体化”,从经济体制上讲,当然意味着更彻底地融入市场经济。因此在前苏东国家中,波、捷、匈等转型成功国家可以说是市场经济程度最高的国家。

    但奇怪的是,这几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程度同时也最高。当然这里的社会主义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主要指北欧国家实行的更多劳动保护、更多社会福利,总之是更多社会公平公正的一整套社会政策。一是因为在宪政条件下,人民既要自由最大化,但也要福利最大化,政府不可能不尽其全力满足人民的这个胃口;而同样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要融入“欧洲一体化”,就必须接受欧盟设置的极高的社会福利门槛、社会公平公正门槛。否则,他们以血汗工厂类型的坏资本主义来加入欧盟,既是在价值观上对欧洲文明的侮辱,更是在自由市场上跟欧洲传统的福利国家不平等竞争。欧洲传统的福利国家当然断断不能容忍。

    压力就是动力。为了通过欧盟的大考,尽快融入“欧洲一体化”,波、捷、匈等转型成功国家不得不大力提升劳工保护、社会福利,总之是社会公平公正水平。向欧洲回归,向欧洲看齐,就这样让他们在经济上和文明程度上实现了双丰收。但是,哪来那么多社会财富用于福利体制呢?其实也好理解,更市场经济,即意味着人民可以更自由地创造财富,也意味着更小更节能即更少消耗社会财富的瘦身型政府,等于用于福利渠道的社会财富可以更充分地涌流。事实上,波、捷、匈等“新欧洲”国家的社会福利体制,的确也是以比老欧洲更繁荣的经济、更快增长的经济来支撑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就这样非但没有太多排斥反而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了。

    真渐进,真稳健

    最后一个大开眼界的印象,是作者对到底谁是激进改革谁是渐进改革的厘清。通常认为,中国是渐进改革的典型,中国改革的成功乃至所谓中国奇迹,都可归因于这种渐进,这种渐进即等于稳健,甚至等于智慧。前苏东之所以困难多多,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我们稳健和智慧,改革太急躁太激进,最典型的就是所谓休克疗法。但是作者告诉我们,真相并非如此。就分家的不顾一切、不计后果而言,其实我们才是真激进,真休克,譬如山东诸城的全卖光,原来江苏宿迁的全卖光。明明是全民资产,地方官脑袋一拍说卖就卖,说怎么卖就怎么卖。全民资产的主人即每个公民根本就无权置喙,而这些居然被推崇为改革的样板。人家的改革恰恰相反,每一步都要公开,都经过反复争论、反复博弈,一点暧昧都难有,那才叫一个真渐进,真稳健。

    固然,一旦放开博弈,则博弈最集中的时候,往往就是转型最艰难的时候,但那是必须翻过的大山,只要翻过去,后面就会一马平川,现在,波、捷、匈等“新欧洲”国家就正享受猛虎下山后驰骋于一马平川的乐趣。

    转型就是建立新的利益格局,就是利益再分配。这中间每个国民都是当事人,都是利益主体,都有参与利益再分配进程即参与博弈进程的神圣权利。让这种权利的正面作用充分发挥,以之推动转型推动历史,那么我们就不难像波、捷、匈等“新欧洲”国家那样,通过自然博弈实现经济、社会和人文形态的自我修复,而少走如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三剑客代表的前独联体国家已经走过的弯路。尊重社会,尊重权利,对开放博弈后的转型进程充满信心,这应该是我们从前苏东国家二十年转型风云中得出的主要结论,也应该是秦晖、金雁这本新书给我们的核心启示。

延伸阅读
《十年沧桑——— 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与思想变迁》,金雁、秦晖著,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8月版,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