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鸿德国际酒店宴会:培训店员的四种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8:34:03

培训店员的四种方法

标签:

杂谈

“培训活动开展的不少,培训讲师聘请的也不错,培训费用投入的更不菲,为什么培训的效果总是不甚理想呢?”谈起当前终端销售人员培训所面临的瓶颈,那些培训管理人员也是无奈的苦笑,有苦说不出。

      为什么培训的效果总是不显著呢?其中销售人员反映最强烈的是培训方式层面:1、培训方式过于呆板、陈旧,多是讲师滔滔不绝、讲个不停,偶尔夹杂些互动成份在里面。学员总是处于被动接受过程,难以从收获永久珍藏培训记忆,和优越参与的满足感。

      如果想要培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培训就不能如走过场,单调无味的培训形式肯定会让店员们感到无趣和反感。好的培训方案只是初步的想法,要把想法落实,除了公司提供的培训之外,作为店长的日常性培训就更为重要。

 一对一店员教育

      很多企业培训都是以确定的主题,在会议室或教室进行讲解、讨论和分析。这种培训一般都是集体式培训,所有销售人员一起参加,培训形式刻板,内容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效果多只能停留在表层,不能深入和强化,不能充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所以,这种培训不具备针对生,比如说店里来了新店员,那样主题式的培训显然是不合适的,这样应该选择一对一沟通,避开营业高峰期利用休息间隙,对店员有针对性进行培训。

 

现场说法式培训

      该方式由店长或者促销组长在销售现场结合产品实例和客户实例进行现场示范,因人施教,手把手地进行实战演练,该培训方式针对性,与店员工作结合紧密,因而能进一步强化、深化效果,使店员的实战技能得到真正的提升,但往往因为人手不够或者思想上不重视而不能真正的实施。

 

餐桌交流式培训

      情绪比技能更重要。店员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而难免会有不良情绪,如何疏导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呢,就需要餐桌交流式的培训,经常来个小聚餐,借工作餐之时,进行情绪引导,提高其工作激情。有些主管一看销量下降就怪罪店员不用力却不知道如何给店员鼓劲,其实良好的情绪引导作用是非常大。

 

娱乐竞赛式培训

      团队文化是店员管理先进手段,以此增强店员的归属感、纪律感、协作意识及高度的责任感,因此在业余时间可以多进行一些娱乐性和实战性的团队竞赛式的培训,让枯燥的产品知识变成有趣的活动,使店员更主动、更乐意、更容易到达技能培训的效果。

 

随机创造式培训

      其实培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巧妙的策划,从而使效果更好。为了使一批的新入职店员迅速掌握产品销售技能,可以让这些店员冒充消费者,只要是有同类产品的卖场,就进去先听一下别人如何讲解,如何攻击我方产品,“多听多看,熟能生巧”,“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这样使这批店员就在很短时间就掌握了系列必备的知识与技能。

 

相互学习提高法

      这种培训方法要求店员在日常工作中,能相互学习与交流,扬长避短,提高店员的整体服务水平,从而提高销售业绩。这种培训工作可由店长组织,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不必专组织时间进行培训,平时多引导店员自发地成为一名知识型的销售顾问,不定期地对产品知识进行回顾和情景演练,多购买一些产品相关知识的书籍一起学习一起讨论。让店员具备强有力的推荐力的前提条件。另外,循循善诱地让她们对知识进行整理、串联。通过情景演练、活学活用的方式进行强化。从而让她们能够把各种知识运用自如。

 

实例分析法

      这种培训方法通常是利用拍摄手段,将店员一天的工作记录下来,然后店店员观看,发现不足的地方,并提出改善的措施。这种方法能让受训人员主动思考,寻找问题及答案,从而有效提高受训者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议法

      这是零售店管理人员培训店的一种常规技巧,店长可以利用一些日常销售会议及参观访问活动等对店员进行培训,这种培训方法比较经济,也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

      培训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怎么把学习的东西记住,并能够运用到实战中获得业绩的提升,才是培训的最终目的。而良好的培训方式便是提供给销售人员乐意学习、能够记住、通往实战的有效方法。

员工应该“放养”还是“圈养”

      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老板(这里指主管而非资产的所有者),有不同的管理手法。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坚持“效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狗是狼被“圈养”的结果野生放养的狼,其适应性、攻击性、敏感性、团结性、捕猎创意性(狼群以狈为策划总监和总司令,确保了捕猎每战必胜。实际上,狼狈为奸是“狼狈为胜”的误传),这是真正的物竟天择;狗的忠诚性、依赖性、怠惰性、分散性、循规蹈矩性,是人类训化的产物,是人为选择的“圈养”结果。如果企业要想打造“狼团队”,管理方式应该选择“放养”;如果企业要想打造“狗团队”,管理方式可以选择“圈养”。

      2.创意源于“放养”传媒、娱乐、出版等行业的员工,其创意性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是较强的。但对这些行业员工的管理也是较为宽松的,他们上班不打卡,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要求,也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化管理模式,使他们成为了真正的SOHO一族。尽管如此,在这些行业里,员工明星、企业天才、赚钱机器等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人材、人财”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宽松的管理环境,放飞了员工的创意灵感,其智慧有了势如破竹的发挥空间。国企的管理最为严密,模式也十分呆板,人才一大堆,但就是出不了“人材、人财”,最坏的结果是将人才变成了“人在、人灾”,核心原因就是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发挥,他们“圈养”了员工的身体,却“放养”了员工的思绪,精英员工频繁跳槽也成了国企的“企业文化”。

     3 .老板是泥瓦匠有一位企业老总说:“老板只做两件事,一是挖池塘,二是修庙子。”挖池塘的目的是养鱼,修庙子的目的是养和尚。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企业的鱼或和尚,老板的工作就是养人。据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晓“跳槽”产生的原理:当一条小鱼(新员工)在池塘(企业)里慢慢成长,逐渐长成大鱼甚至巨龙时,池塘还是原来的池塘,面积和体积并未随之增长,养小鱼的池塘怎么关得下巨龙呢?巨龙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大海,员工跳槽是自然而然的事;同理,小庙子养小和尚,大庙子养大和尚,释迦牟尼要普度众生,岂能踅居在寒山寺?所以,老板是泥瓦匠,应不断地扩挖池塘和扩修庙子。如果修造速度大于员工的成长速度,就把“圈养”变成了“放养”,员工在池塘里或庙子里就会乐在其中,岂有跳槽之想?

     4.员工是风筝没有创意的员工是僵尸,没有放飞的风筝是废纸。人之初,性本懒。“圈养”员工的目的不是要让他(她)变懒,而是要让他(她)放弃懒,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实现。“放养”员工的目的是要让他(她)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智慧,为个人、为企业均创造极限价值。不论员工成长多么迅速,成绩多么卓著,对企业来说,他(她)们始终是风筝,不管飞的多高多远,控制风筝的线永远掌握在企业的手中。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老板,均应大胆地“放养”员工。(来源:慧聪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