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中医骨伤联合医院:步虚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3:34:34

步虚词

 

步虚词,又称步虚辞、步虚洞章、步虚歌、步虚声、步虚子,简称“步虚”,是道家斋醮时娱神的乐章。
《步虚词》是典型的道教文学,并与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要求念唱、步法、道具之和谐统一。道教仪式里运用的步虚词,给艺术创造留出的空间是相当狭小的。
步虚词包含1.道教唱经礼赞之词。2.乐府杂曲歌名。3.词牌名。即《西江月》。

一)什么叫步虚?

《乐府诗集·杂曲歌辞十八·步虚词》 郭茂倩题解引 唐 吴兢 《乐府解题》:“《步虚词》,道家曲也。备言众仙缥缈轻举之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其章皆高仙上圣朝玄都玉京,飞巡虚空所讽咏,故曰步虚”。步虚犹言飞升,道家指神仙飘渺虚步轻举之状。步虚词所配乐曲,由模拟仙人步行虚空诵经声而来。
步虚词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游仙诗,出现于东晋,大盛于唐宋时期。步虚词流行于社会,也被文人当作创作题材。作为典型的道教文学体裁的游仙诗和步虚词,在观念、题材、意象、语言、思维方式、表现技巧等诸多方面,都对一般文学创作造成了广泛、深刻的影响。
南北朝时期,道教科仪制度不断地丰富、完善起来。“步虚”就是舞乐形式的科仪斋法之一。陈国符指出:“虚声,谓无实字,虚声吟咏耳。”“步虚声,当用于吟咏步虚辞。” [15步虚词随着道教科仪的发展而出现,从一定意义说乃是特殊体裁的游仙诗。

二)起源与发展

今存关于步虚的最早记载见于《太极真人敷灵宝斋威仪诸经要诀》,该经为东晋安帝时期(397-418)葛巢甫所撰。
步虚词的起源据《山堂考肆·征四》引《吴苑》:“陈思王(曹植)游鱼山,忽闻崖里有诵经声,清远寥亮,因使解音者写之,为神仙之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这种声曲为汉魏乃至唐乐府所采纳。据《崇文总目》四“道家类一”列《灵宝步虚辞》一卷、《步虚洞章》,其中的《步虚词》为东晋道士陆修静所撰。署名陆修静所撰的《太上洞玄灵宝授受》,也收录此《步虚辞》,故有人据此认为《步虚词》成于东晋时期。
《道臧》洞玄部赞颂类收有《玉音法事》(此书编纂于北宋时期)三卷(第333册)卷上、卷中收有以曲线记谱的步虚词,每字下便注有音符腔调。曲线记谱是一种古老的记谱方式,《汉书艺文志》称其“声曲折”,一唱三叹,衬词较多,具有南曲风格。后世道士斋醮,散花烧香、绕坛吟诵的多是步虚词章。步虚词为道教重要声乐之一,据任半塘考证:它在最初它曾吸收一部分佛曲,后演化为独立的声乐系统。道教创始时,诵经形式都是直诵,到北魏寇谦之创立北天师道,才改直诵为音诵,在他的《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中,吸收了步虚韵。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步虚韵对寇谦之改直诵为音诵这一创举不无影响。南朝道士陆修静,用尽毕生精力,研究和改进道教仪规及音乐,参照儒家礼法,整理甄别道教经典仪范,进一步规范了道教各种仪规及所用音乐,集“三洞经”1000余卷,还编撰斋戒仪范100余卷,制《升元步虚词》、《灵宝步虚词》、《步虚洞章》各1卷,模仿佛教仪节将祝香、诵经、唸咒、存思都纳入道教各种仪式规范之中。由于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使道教各种仪规及其音乐初具规模,并为道教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会要》于林钟宫(即道调)列《步虚》宫调之所属显然为道曲者,不下二十曲。其声一部分仿梵呗,用云璈、笙、磬诸器,以缥缈清远、纡徐寥亮为主,有别于一般俗乐。然歌者由道士而女冠,而女伎,则仍然与俗乐混。
唐代道教因皇室的重视,道教音乐诗歌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唐代,道教斋醮里的步虚声韵特别受到人们欣赏。在朝堂上《步虚词》已被当做欣赏对象,纳入朝廷的燕乐系统之中,作为一种乐调而流行。唐玄宗曾令宫内乐工以及道士、大臣作道曲与歌词,如令太常卿纬绦制《景云》、《九真》、《紫极》、《承天》、《顺天乐》、《小长寿》六曲等;他自己也亲创道曲并教授于乐工、道士。《册府元龟》卷五十四载:(天宝十年)“四月,帝于道场亲教诸道士步虚声韵。”由于他的努力,使《步虚词》“平上去入,则备体于正声;吟讽抑扬,则宛仍于旧韵。使咏之者审分明之旨,闻之者无伪舛之嫌。”(元辨:《谢亲教道士步虚声韵表》,见《全唐文》卷九二七)步虚声首先作为宫廷乐曲之一,渐遍及当时全国的道观,而后则及女冠、女伎,普及民间成为俗唱。据刘复辑《敦煌缀琐》记载:唐时“观内有妇人,号名为女冠。朝朝步虚赞,道教数千般”。薛涛也在《试新服裁制初成》中说:“长裾本是上青仪,曾逐群仙把玉芝。每到宫中歌舞会,折腰齐唱步虚词。”足见《步虚词》到了薛涛之时,《步虚词》演唱时还伴有舞蹈。在唐代,唱《步虚词》时,能以辨别平上去入为“正声”。
《步虚词》作为一种诗体在唐代已基本形成。道士所用的《步虚词》基本上是较成熟的五古形式。从六朝的庾信开始,到唐宋,《步虚词》的作者由道士扩展到帝王与诗人。文人参与创作《步虚词》,对于它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品出自修养有素的文人之手,巧妙地借鉴了道教《步虚词》的语言、意象,文字典雅,音韵和谐,使典用事严整精确,意境创造相当鲜明。与道教典籍里那些作品比起来,显出了脱胎换骨功夫。隋炀帝杨广作过《步虚词二首》、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都亲制《步虚词十首》,宋人张商英编辑《金箓三洞赞咏仪》时,将其收录,宋徽宗的《步虚词十首》配有乐谱收录《玉音法事》卷下,一直为后世道教举行斋醮仪式时所用。刘师培在《读道臧札记》中,指出,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所制道教赞颂词章:“虽系道场所讽,然词藻雅丽,于宋诗尚称嘉什。”
除帝王外,道人吴筠、杜光庭,僧人皎然、文人刘禹锡、白居易、顾况、陈羽、韦牟渠、高骈、陈陶等,都曾写作过《步虚词》。这就促使《步虚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诗体。
唐代“步虚词”虽配乐歌唱,但尚属乐府而非曲子词。唐五代词曲兴起后,《唐词纪》已将苏郁、刘禹锡、施肩吾、高骈、司空图的《步虚词》收录为“唐词”。任半塘在《唐声诗》下编第十三章中说:“自唐代道家与俗家竞唱《步虚》后,其辞乃由齐言渐入杂言,此项杂言调在唐仍曰《步虚歌》,在宋已另创《步虚子令》,并曾流入高丽,亦有入《望江南》或《西江月》等调者。”由齐言变为杂言,始于唐李德裕。
元代道教分为全真、正一两派,道曲音乐风格稍有不同。明代道教经过整饬,斋醮科仪逐渐规范,清代沿袭明代旧制。但道乐与地方民间声曲相融合。《步虚词》一是尊用规范旧制,另一方面则与词曲相结合。宋以后道观斋醮一般都尊用《玉音法事》中的《步虚词》,文人所作《步虚词》。其体式不超过诗与词曲两种,如金元好问《步虚词三首》是七言绝句。元代虞集、韩明善、马虚中刘汝弼等人的《步虚词》皆为五言体,而张献的《效吕洞宾步虚词》、袁桷的《迎真送真词》却为七言绝句或七古体式。明宋濂《步虚词五首》是五古,而刘基的是五言排律体。其他也有以《西江月》词体出现。
道教徒在做斋蘸时,在不同的科仪中使用不同的步虚词。例如:在做祝寿、庆贺、玉皇朝科、三清朝科等阳事道场中大多用“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行溢三千数,时订四万年。丹台开宝岌,金口永流传。”在做摄召、祭孤、施食等阴事道场中大多用召“大道洞云虚,有念无不契。炼质入仙真,遂成金刚体。超度三界难,地狱五苦解。悉归太上经,静念稽首礼。”在做三元朝科中则用“赤脚朝帝所,青女设案斋。桂枝香花散,赐福永消灾。”在做扬幡科仪中则用“真文焕碧霄,流景飞云忙。天光开皇道,凌霄礼虚皇。”这种对不同科仪所拜的不同神使用不同的赞颂和祈求之词,使得步虚韵更能体现出较为具体而又深邃的意境,从而更能渲染各种不同道场的不同气氛。
《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中曾对步虚韵的妙用作了如下论述——“升玄是妙觉之通名,步虚是神造之员极;升则证实不差,玄则冥同至道;步是通涉之名,虚是纵绝之称。又云章者,焕辉敞露,赞法体之滂流,乃有玄音才吐,而八表咸和;神韵再敷,则才华竞集。旋玄都以掷灵,蹑云纲而携契信。是怡神涤志之法场,解形隳心之妙处也。故曰升玄步虚章。”这一段高度抽象的论述,让人感到步虚的妙用,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拨开层层云雾,透过云层深处,仍可对步虚的妙用窥见一斑,归纳起来,主要是涤虑合神,启智通神。

三)步虚词的形式

1 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的《步虚词》,都是齐言体。即每句五言,而每首句数则多少不定。或四句、八句、十二句不等。有的以组诗形式,一组十首。如北朝庾信所作《步虚词十首》为最早,也最有名。他的《步虚词》也是一组十首,每句为五言,而每首句数多寡不定。南朝梁陈时的《洞玄灵宝玉京步虚经》收有《洞玄步虚吟十首》(又称《灵宝步虚》)也如此。唐敦煌道教斋醮的文献里的《神咒步虚咏八首》,八首四十八句,每首六句;《云笈七籤》卷九十九所载的《步虚词》五首,每句五言,每首八句,共四十句。
2 七言句式在唐代才出现,如刘禹锡的《步虚词》每首四句;陈陶所写为七言八句。
3 ?由于诗人也参与写作《步虚词》,遂使这种诗体更加讲究修辞与表现手法,使其向格律化靠拢。《步虚词》出现了乐府歌行体以及五古(如皎然、吴筠)、七古(如陈陶)、五律(隋炀帝所做已近五律、此外唐顾况、韦牟渠之作)、七绝(刘禹锡、苏郁、陈羽、高骈)诸体。另外,庾信的《步虚词》已为排律。
4 长短句的出现。 唐代“步虚词”虽配乐歌唱,但尚属乐府而非曲子词。唐五代词曲兴起后,《唐词纪》已将苏郁、刘禹锡、施肩吾、高骈、司空图的《步虚词》收录为“唐词”。任半塘在《唐声诗》下编第十三章中说:“自唐代道家与俗家竞唱《步虚》后,其辞乃由齐言渐入杂言,此项杂言调在唐仍曰《步虚歌》,在宋已另创《步虚子令》,并曾流入高丽,亦有入《望江南》或《西江月》等调者。”由齐言变为杂言,始于唐李德裕。五代鹿虔扆有《女冠子二首》(其二)已明显是词体。
万树《词律》卷六说:“《西江月》又名《步虚词》。” 《钦定词谱》说:“《西江月》,唐教坊曲名。《乐章集》注‘中吕宫’。欧阳炯有‘两岸蘋香暗起’,名《白蘋香》。程珌名《步虚词》。” 《忆江南》又名《步虚声》。又有《步虚子令》, 调见《高丽史·乐志》。定格双调,五十七字。前段六句,四平韵;后段七句,三平韵。●○○●●○○(韵)○●●○○(韵)●○○●(句)●○○●○○(韵)●●●(句)●○○(韵)
●○●●○○●(句)○●●(句)●○○(韵)●○●●(句)●○○●○○(韵)●●●(句)●○○(韵)。 例:

碧云笼晓海波闲,江上数峰寒。佩环声里,异香飘落人间。弭绛节,五云端。
宛然共指嘉禾瑞,开一笑,破朱颜。九重晓关,望中三祝高天。万万载,对南山。

《步虚词》自唐进入教坊曲,逐渐演变为长短句的词曲,于是同《西江月》、《望江南》有某种渊源。宋代诗人作《步虚词》,或以诗的形式,如范仲淹、范成大、朱熹、陆游、翁卷等,或以词体形式,以《西江月》出之,如晏几道、苏轼、李之仪、辛弃疾等。

《洞玄灵宝玉京步虚经》步虛吟

脩靈寶洞玄齋,誦空洞步虛章。先叩齒三通,咽口夜三過。心存日月在己面上,光芒灌鼻。日從鼻左入,月從鼻右入,入金華宮。光明出須後,煥然作九色圓象,溥入玉枕,徹照十方,隨我繞經,旋迴而行。畢,又叩齒三通,咽液三過,存三素元君在金華宮,如嬰兒之狀。真人齋皆如威儀法,唯不用啟事、出吏兵一節耳。其餘顧念禮拜,悉依大法。建齋初一過出吏兵,非授經法及教外人,不須出吏兵。太極真人寶貴此經,宿無仙真之名,不令見也。

洞玄步虛吟十首(选一)

稽首禮太上,燒香歸虛無。
流明隨我迴,法輪亦三周。

 

道士步虚词十首(选一) 北周 庾信

浑成空教立。元始正图开。
赤玉灵文下。朱陵真气来。
中天九龙馆。倒景八风台。
云度弦歌响。星移空殿回。
青衣上少室。童子向蓬莱。
逍遥闻四会。倐忽度三灾。

杂歌谣辞·步虚词?? 皎然

予因览真诀,遂感西域君。
玉笙下青冥,人间未曾闻。
日华炼魂魄,皎皎无垢氛。
谓我有仙骨,且令饵氤氲。
俯仰愧灵颜,愿随鸾鹤群。
俄然动风驭,缥眇归青云。

步虚词? 唐? 李德裕

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寒吹玉笙。
曲终却从仙官去,万户千门空月明。
河汉女,玉錬颜。云軿往往到人间。
九霄有路去无迹,袅袅天风吹珮环。

步虚词?? 唐? 苏郁

十二楼藏玉堞中,凤凰双宿碧芙蓉。
流霞浅酌谁同醉,今夜笙歌第几重。

步虚歌? 宋? 陈清(陈仁玉)

仙之来兮驾五龙,霓旌绛节冷然风。
谁欤擘脯金盘供,垂要绿发颜如童。
五百余载一瞬中,蓬莱水浅来何从。
蔡翁得鞭与道通,云间遗臼堕半空。
九井丹液藏甘潼,赤明浩劫传无穷。
坐阅成坏此故宫,宫前山色知仙踪。
月明笙鹤归长松,修身洁行傥可逢。
屑然为我达帝聪,流杯□□袪盲聋。
卿云甘露常岁丰,神仙岂必私此躬,
八荒寿域仙之功。

步虚? 陆游

曩者过洛阳,宫阙侵云起。
今者过洛阳,萧然但荒垒。
铜驼卧深棘,使我恻怆多。
可怜陌上人,亦复笑且歌。
世事茫茫几成坏,万人看花身独在。
北邙秋风吹野蒿,古塚渐平新塚高。

步虚词? 宋? 翁卷

玄根布灵叶,妙化无常人。
结兹清阳气,挺我空洞神。
炼度得长生,列籍齐众真。
登宾玉皇家,执侍罗星嫔。
欻往宴十洲,飞客成相亲。
茫茫尘中区,荒秽何足邻。

宋词中的《西江月》,程珌直接名之为《步虚词·寿张门司》:

休怪频年司钥,仙官长守仙宫。东风未肯到凡红。先舞云韶彩凤。
都是一团和气,故教上苑春浓。群仙拍手过江东。高唱紫芝新颂。

作室为焚修之所拟步虚词? 朱熹

归命仰璇极,寥阳太帝居。
翛翛列羽幢,八景腾飞舆。
愿倾无极光,回驾俯尘区。
受我焚香礼,同彼浮黎都。

步虚词三首后二首三乡时作? 金? 元好问

阆苑仙人白锦袍,海山宫阙醉蟠桃。
三更月底鸾声急,万里风头鹤背高。

万神朝罢出通明,和气欢声满玉京。
见说人间有新异,绿章封事谢升平。

琪树明霞碧落宫,歌音袅袅度泠风。
人间听得《霓裳》惯,犹恐《钧天》是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