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众盈医疗解决方案:最新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20:11:12
摩尼教是典型的世界型二元论宗教。它发源于古代波斯的拜火教,并吸收了基督教和诺斯替教等宗教成分,(传入东方时也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因素),由巴比伦人摩尼建立起来。由于创始人摩尼自幼随父亲加入诺斯替教曼达派(曼达派是以施洗约翰为最大先知而否认耶稣权威的浸礼教团,不知阿拉伯人为何称他们为“拜星教”),摩尼教教义因此带上了非常浓重的诺斯替主义式的神秘色彩,故而摩尼教也被认为是诺斯替宗教的最典型代表。

一、摩尼生平和摩尼教的创立及传播

    摩尼(Mani,216—277),生卒年不详,一种说法是他于公元216年4月14日生于安息帝国巴比伦地区的马尔迪努(Mardinu)。摩尼的父亲名叫帕蒂克(Patik,汉译“跋帝”),母亲名叫玛利亚姆(Maryam,汉译“满艳”)。摩尼8岁时,也就是224年,波斯萨珊家族的首领阿尔达希尔(Ardashir,224—240年在位)推翻了安息王朝的异族统治,建立萨珊波斯王朝。摩尼自称在二十岁和二十四岁时曾分别两次受天使陶恩(Tavn/Tvin,又说为“神我”,即Syzygos)的启示,要他离开曼达教团,去宣传光明神的正道,使普天下的人都来归信。摩尼想要自立门户的想法自然不能为曼达派所容,可以说,如果不是父亲的保护,摩尼极有可能被杀。以后,他沿海路前往拜火教势力薄弱的土兰和信德一带(今伊朗东部及其以东)传教,在那里开始建立教团。大概两年以后,也就是242年,他返回波斯故土,此时统治波斯的是开国君主阿尔达希尔的儿子沙普尔一世(ShapurⅠ,240—270年在位)。在国王的兄弟、呼罗珊总督卑路斯(Peroz)王子的引荐下,摩尼才能在京城泰西封(Ctesiphon)觐见君王,并献上阐释教义的著作《沙普尔甘》(Shapurgan)。摩尼究竟对沙普尔一世说了什么呢?我想,看一看在我国吐鲁番出土的婆罗钵文残片中的摩尼语录就足够了:

    我已经选择的宗教比以往任何宗教胜十筹:其一,以往的宗教局限于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而我的宗教则不同,它将流行于每个国家,它将采用所有的语言,它将传遍天涯海角;其二,以往的宗教只有当其有纯洁的领袖时才得以存在,而一旦领袖去世,他们的宗教亦就陷入混乱之中,其戒律就遭到忽视,而(我的宗教)却由于有活的(经典),有教师、主教、选民和听者,由于智慧和著作,将永存到底。

    可以想象,如此豪情壮语怎能不打动沙普尔一世的君心呢?摩尼建立包容万教的普世性宗教的愿望,同沙普尔一世对外扩张、建立世界帝国的梦想是完全吻合的,因此自然得到后者的大加赞许。在萨珊王室的鼎力支持下,摩尼教在帝国境内广泛传播,进而一度取代拜火教的国教地位。其后,继位的霍尔穆兹德一世(HurmazdⅠ,270—271年在位)延续沙普尔一世扶持摩尼教的宗教政策。可惜好景不长,第四位王巴赫拉姆一世(BahramⅠ,271—274年在位)开始抑制发展势头看好的摩尼教。至第五位王巴赫拉姆二世(BahramⅡ,274—293年在位)上台后,受拜火教祭司贵族的唆使,诱骗摩尼进宫,将之投进监狱。巴赫拉姆二世这样谈及摩尼:“这个人在号召人们毁灭世界,我们必须在他的计划成功之前阻止他。” 277年2月26日,摩尼终于不堪凌辱被折磨致死。有人说,摩尼被枭首示众于城门之上,此门被后世称之为“摩尼门”。还有人说,摩尼像耶稣一样被钉在十字架上。

    摩尼死后,萨珊波斯帝国对摩尼教徒进行了无情地迫害和屠杀,并烧毁了许多摩尼教经典,广大信众被迫流亡世界各地。就在波斯境内的摩尼教销声匿迹之时,海外的传教活动却进行得如火如荼。教主摩尼过世的几百年间,摩尼教向西传入阿塞拜疆、小亚细亚、埃及、北非,甚至于欧洲各地。向东则传入中国和印度等地,如此便形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流传近千年的中古世界宗教。

摩尼教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独特境况和他的教义信条不无关系,而作为教理载体的宗教神话自是不能忽视的话题。接下来,我们将着重看看摩尼教通过文献为今人所知的那些神话故事。

二、二宗三际说与明尊“察宛”之名

    《摩尼光佛教法仪略》中说:

    初辨二宗:求出家者,须知明暗各宗,性情悬隔;若不辨识,何以修为?

    次明三际:一,初际;二,中际;三,后际。

    初际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诸所动静,无不相背。

    中际者,暗既侵明,恣情驰逐;明来入暗,委质推移。大患厌离于形,火宅愿求处于离。劳身救性,圣教固然。即妄为真,孰敢闻命?事须辨析,求解脱缘。

    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

    这一段引文点明了摩尼教教义和修行的出发点——“二宗三际说”。它表明善、恶或曰明、暗两种势力在不同时间范围内,互相斗争的力量对比的变化。尘世被创造之前,存在着两种永恒的力量——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此即是“二宗”,他们彼此互不干涉就是初际之时;当黑暗王国入侵光明王国之时,两者纠缠在一起,形成了善恶混合的现实世界,这就是中际;当光明王国战胜黑暗王国之后,两方势力恢复初际时代互不相交的原态,世界也就宣告终结,这就是后际。

    世界生成之前存在的两大本原——光明王国和黑暗王国领土之比为5:1,因为光明王国占据了北、东、西三个空间方位,剩下的南方空间也有三分之一不属于黑暗王国控制。

    摩尼教的光明主神在波斯语中被称作Zarvan或Zurvan,古代汉语最初音译为“察宛”,后来意译为“明尊”,也常被中国信徒称作“大明尊”、“明父”、“大慈父”、“无上明尊”等等。这位“察宛”在波斯语里的含义是“时间”,在拜火教典籍中常冠以“无限”(波斯语Akanarak)的修饰词,这样连起来就成为了“无限时间”,也就是“永恒”,这位时间神也时常和空间神成对出现。拜火教有一个重要异端扎尔万派曾崇奉此神为光明神霍尔莫兹德(Hormozd)和黑暗魔王阿赫里曼(Ahriman)之父,这样倒是解决了拜火教没有宇宙第一因的问题,却从根本上改变了拜火教二元论宗教的本质,同时使扎尔万的前定否定了拜火教的自由意志说,这是拜火教祭司集团所不能容忍的。不过曾经风靡罗马帝国的拜日教倒似乎是扎尔万派的延续,因为拜日教的宗教崇拜虽然以无敌太阳神密特拉(Mithra)为中心,但却以扎尔万为至上神。在希腊廊柱学派“万神归一”的指导下,扎尔万被等同于希腊时间神赫罗诺斯(Chronus),而他的儿子霍尔莫兹德则等同于青天大神宙斯(Zeus),密特拉却成为宙斯之子,他被等同于阿波罗(Apollo)或者赫尔墨斯(Hermes)。这位至上神的塑像造型非常奇特,居然是一头被蛇缠绕的狮头双翼兽。他一手持杖,代表威严统治;另一只手拿着开启天堂的钥匙;令人生畏地半张着嘴,比喻时间吞噬万物的残酷;舒展双翼,有行动迅捷之意;盘曲的蛇,代表太阳运行的轨迹;此外身上还镌刻着黄道带和季节更换的标志。

    显然,拜日教已经不属于二元论宗教类型了。尽管拜日教的至上神和摩尼教的同名,但摩尼教显然继承和发展了拜火教的二元论思想。判定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根本标志就是宗教哲学对宇宙起源的解释,如果宇宙起源于一就是一元论,如果起源于二就是二元论。二元论宗教形态是伊朗民族所独有的,几乎在全球其他地方都难觅踪迹。

谈了“察宛”一名的前世今生,我们回到摩尼教的话题上来。大明尊“唯有大圣,三界独尊,普是众生能救父,亦是三界大引导师,亦是含灵大医疗主”,他拥有清净、光明、大力(威力)、智慧四大品德,其中大明尊的清净是自身、大明尊的光明是日月、大明尊的威力是明使,大明尊的智慧是摩尼教,谓之“四寂法身”、“四面尊严”或“四位一体”。大明尊的每一面都居住的着四个神灵,四面一共十二位,合称“十二常住宝光王”。

    光明王国有“五重光明宝地”(又名“五大荣耀”),分别是“怜悯、诚信、具足、忍辱、智慧”五类明神,他们是大明尊五种圣洁的精神品质,分别代表大明尊的理智、思维、推理、意志和感觉。与光明王国圣洁的面貌相对的是黑暗王国的邪恶和愚痴。黑暗王国的主宰被称作Az,即拜火教的阿赫里曼,汉译“怨贪魔王”。黑暗王国有烟雾、熄火、恶风、浊力和暗力五城,居住着怨憎、嗔圭、淫欲、忿怒和愚痴诸魔,被称为“五类魔”,他们都是些长得奇形怪状的怪物,各类魔有雌雄两性,整天生活在情欲和争吵之中。摩尼教常常用树来比喻明暗二宗,一为光明活树,二位黑暗死树。活树又常常被称为生命树、甘树、善树、常荣宝树等,死树则被称为五毒死树等,且死树常常位于黑暗王国所在的南方。

三、黑暗势力的入侵和大明尊的三次召唤

    却说怨贪魔王发现了光明王国的美好之后,大起贪心,欲意据为己有。他统领众妖魔发动突袭,入侵光明王国。大明尊不愿五大荣耀出战,就急忙召唤出善母佛,善母在西方文献中被称为“生命之母”,波斯文献则称之为“霍尔莫兹德之母”。所谓的“召唤”,就是流溢,也就是召唤自身的流溢物化生成具有独立位格的神,所有的明神都不过是大明尊的化身而已。流溢说的出现,说明摩尼教教义的诺斯替成分。善母再召唤出先意佛,“先意”在西方文献被称为“初人”,波斯文献则称之为“霍尔穆兹德”。先意然后再召唤出五明子,即净气(亦称“清净气”)、妙火、妙风、妙水、妙明。

    不料黑暗势力来势汹汹,一时竟无法抵挡。先意败下阵来,昏倒在战场上,五明子则被众妖魔吞噬了。于是大明尊又进行了第二次召唤,这一次依次召唤出了明友(意即“光明之友”,汉译“乐明佛”)、大般(意思是“大建筑师”,汉译“造相佛”)与净风(西方文献称为“活灵”,波斯文转写Mehr Eyzed,Mehr即“密特拉”的现代波斯文拼写,Eyzed是“神”的意思),他们的英勇奋战终于阻止了恶魔的攻势。随后,净风又召唤出了持世明王(光辉卫士)、十天大王(尊贵之王)、降魔胜使(阿大姆斯)、地藏明使(持地者)、催光明使(荣耀之王)一起随行,这五位合称“净风五子”。净风来到魔窟外,大声呼唤先意的名字,先意应声回答,这一呼一应,产生了呼神(说听)和应神(唤应)。呼神象征大明尊对陷入魔窟的光明分子的挂念,应神代表这些光明分子对大明尊的向往。先意凭此二神之力得到了净风右手的驰援,于是得救。但是要救出那些被恶魔吞噬的五明子谈何容易,因为“其五类魔,粘五明身,如蝇著蜜,如鸟被(米离),如鱼吞钩”,极难解脱。但是这部分光明力量极为可贵,是明界不可分割、不可抛弃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不是所有的光明分子都被解救出来,而重新回归到大明尊的怀抱,那么就不能算是光明彻底战胜了黑暗。

    于是,净风为了搭救所有的光明分子,决定创造世界,作为囚禁魔鬼的牢狱,医疗五明子的药堂。他从战死的恶魔尸体中挤出光明分子出来,纯净的形成了日月,而受污染的则形成了星辰。不过波斯摩尼教却声称净风是用火创造了太阳,用气和水创造了月亮。这种情节上的差异实际上是由于摩尼教在不同地区吸收了当地的宗教因素后造成的。此后,净风用五类魔尸体的皮造成了天空,用暗魔的粪便创造了大地,不过波斯文献却说造大地的材料是恶魔的肉。这种尸体变成宇宙万物的说法,和巴比伦的马都克杀提阿玛特、北欧奥丁杀伊米尔、中国的盘古和印度的原人普鲁沙死后都化为宇宙万物的故事情节颇为雷同。

    净风造完世界后,把管理尘世的权力交给了净风五子:持世明王手提十一层天,使之层次分明;十大天王负责尽量收集微细的光明分子;降魔胜使继续追歼残敌;地藏明使托住八层地,免使坠落;催光明使维持日月星辰的运转。整个宇宙的十层天和八层地合称“十天八地”,波斯文献却说天有十一重,而大地的层数却和汉文资料完全相同。

    本来净风造日月明船渡善子回光明王国,恶魔王从中作梗,令雌雄二魔化作明船,诱惑光明分子上暗船送入地狱。应众神相请,大明尊第三次召唤出了第三使(Third Messenger,汉译“日光佛”),第三使是众明使之王,也即“明使长”,他有三身一体的法身——男相光明耶稣(汉译“夷数光明佛”,身为“大真知”)、女相惠明使(波斯文Raushan Shahr Eyzed)、灵体相大智甲(灵魂的接引者,与拜火教主神六位一体之第二位Bahram同名)。惠明使召唤出十二童女(Twelve Virgins,汉译“电光佛”)化作裸体美女,激发雄魔性欲,使他射出体内的精液,内中含有他们吞噬的光明分子,落到地上就变成了各类植物。雌魔看到这种情景,非常嫉妒,因愤怒而流产,内中包含的光明分子变成了各种动物,显然植物的光明分子的含量高于动物,所以摩尼教提倡素食,因为这样可以增加自身光明分子的成分。

    但是恶魔并不甘心失败,怨贪魔王为了阻止惠明使的计划,于是他命令一对雌雄暗魔拼命吞食那些雌雄恶魔体内泻出的秽物,然后生下了人类的始祖父母——亚当和夏娃(Adam and Eve)。光明耶稣是时点拔亚当食用了生命树(常荣宝树)上的真知果(和《圣经》里的禁果似乎有关联),从而获得了神秘灵智诺斯(Gnosis),了悟自己的本性和出身,亚当悔恨不已,说道:“愿灾难降于这些魔鬼!该死的,把我的灵魂囚禁在这浑浊的肉体当中!”可是后来,亚当还是禁不住魔鬼的诱惑,与夏娃结合生子赛特(Seth),人类就是赛特的后代。

    很奇怪的是其他的神话都说人是神造的,因而人是神完美的肖像。独有摩尼教认为人是魔鬼的子孙,这同摩尼教比拜火教更为彻底的二元论有关系,其教义理论将物质视为邪恶,将精神视为善良。善良的纯精神世界和邪恶的纯物质世界的混合才产生了尘世,因此人也如大宇宙般是一个小宇宙,同样是善恶混同的结合体,其精神来自光明王国,肉体来自黑暗王国。我国自古就有“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争论,而摩尼教却给出了一个各打五十大板的回答,既非本恶,亦非本善,乃是善恶兼具。这种说法可能渊源自古希腊的俄尔甫斯教(Orphism),该教称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前世是宙斯同自己的女儿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乱伦后生下的孩子扎格柔斯(Zagreus),天帝宙斯欲将宇宙统治权交给这个孩子,有名的妒妇天后赫拉(Hera)就引诱争权失利的提坦神(Titan)把扎格柔斯吃掉,只剩下心脏被雅典娜女神(Athena)抢回,宙斯就把这颗心脏放到情人、忒拜公主塞默勒的肚子里去怀孕,岂料赫拉又来引诱塞默勒的好奇心,叫她去看一看宙斯的真容。宙斯无法拒绝,因为他答应成全塞默勒的一切请求。身为雷电之神的宙斯终于现形,塞默勒作为凡人竟被烧死,她肚子里没有发育成形的胎儿被宙斯放进自己的大腿里,扎格柔斯终于以酒神狄俄尼索斯(名字的意思是“从宙斯大腿里出生”)的形象复活,于是他成为荣耀的天神之子和人类复活的救世主。俄尔甫斯教和拜日教一样同属于罗马帝国时代的秘仪宗教,它通过诺斯替宗教影响了摩尼教。

    好我们再次回到正题,现在,大明尊需要更多的帮手,于是光明耶稣先后降生为琐罗亚斯德(Zoroast)、佛陀(Buddah)、柏拉图(Plato)、弥赛亚耶稣(Messiah Jesus)和摩尼众先知协助众明使,引导众生皈依光明正道。摩尼因是光明耶稣最后也是最完美的化身,而被称为“真正的耶稣”和“最后的先知”,这也许同伊斯兰教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封印使者的教义有一定联系吧。

    第三使以风、水、火三轮将人类的灵魂在朔月中经过光耀柱(波斯语为Sotun e Nurani,即“银河”)运送到月宫(那里居住着光明耶稣、先意佛、惠明使),在望月中运送到日宫(那里居住着第三使、善母佛、净风王),再由此进入大般建造的新乐园,汉语中称为“卢舍那佛境”。

四、小宇宙明暗二性相争

    前面我们提到人类自身的小宇宙和整个大宇宙一样,既是明暗二性斗争的结果,又是明暗二性继续斗争的场所。这也就是说大宇宙的明暗二性相争,扩展到了人的内心。第三使或惠明使是大明尊委托统治世界的“断事官”,他与前面提及的先意、净风各五子,呼应二神组成囚禁恶魔势力的“十三光明大力”,与之对应的是“十三无明暗力”(骨、筋、肉、脉、皮和怨、嗔、淫、忿、愚以及贪、馋、饥火)。前述五明子分别被囚禁于烟雾(骨城)、熄火(筋城)、恶风(肉城)、浊力(脉城)和暗力(皮城),这就说作为象征人类精神的“气、火、风、水、明”五明子受到了躯体的污染。明力和暗力互相争斗,彼此制约,力量此消彼长。惠明使“分判二力,不令杂乱”,“贪欲二魔,禁于其中,饥毒猛火,放令自在”,意思是个人欲增加体内之明性,非借助“饥毒猛火”,像五明子那样经受住烈火考验,才能获得解脱,所以对之需“放令自在”,但是对欲望却必须要“禁于其中”才行,即严于律己,刻苦修炼。

    而具体的修炼方法则是“五体化五施”,“五体”就是“相、心、念、思、意”。这五体有明暗之分,于明性谓之“明性五种净体”,即“善相、善心、善念、善思、善意”;于暗性谓之“暗性五种秽体”,即“暗相、暗心、暗念、暗思、暗意”。此外,“五施”就是大明尊五大光明品性——“怜悯、诚信、具足、忍辱、智慧”。“五体化五施”便是说,以五种光明品性使五秽体化成五净体。只有如此“穴身相战”,加强精神修养,“命终以后……当即惠明引明军,清净眷属,直至明界,究竟无畏,常受快乐”,否则“无明暗力,坠入地狱,无有出期”。

    《摩尼教残卷一》曾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此一教义,所谓暗魔于“五重无明暗坑“(即骨、筋、肉、脉、皮五城)栽种”五毒死树”,以五种恶劣的品质作为此五树的根茎等部,为观看方便,列成下表:

 

树名 根名 茎名 枝名 叶名 果名 味名 色名

暗相 怨憎 刚强  嗔   恨  分拆 淡泊 讥谦

暗心 无信  忘  谄情 刚强 烦扰 贪欲 拒讳

暗念 淫欲 怠惰 刚强 增上 讥诮 贪嗜 爱欲

暗思 忿怒 愚痴 无信 拙钝 轻蔑 贡高 轻他

暗意 愚痴 无记 钝 顾影 越众爱乐 贪嗜

 

    对此五种毒树,惠明使使用“智慧快利(金矍)斧,次第伐诛”,使五种净体逐渐畅通,然后“以己五种清净光明宝树,于本性地而栽种之;于其宝树灌甘露水,生成仙果”,这五种宝树也列成如下表所见:

 

树名 根名 茎名 枝名 叶名 果名 味名 色名

相  怜悯 快乐 欢喜 美众 安泰 敬慎 坚固

心  诚信 见信 怕惧 警觉 勤学 读诵 安乐

念  具足 好意 威仪  ①   ②   ③   ④

思  忍辱 安泰 忍受 戒律 斋赞 勤修 精进

意  智慧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① 真实庄严诸行    ② 实言无虚妄语

③ 说清净正法      ④ 爱乐相见

⑤ 了二宗义        ⑥ 明法辩才

⑦ 权变知机,能摧异学,崇建正法

⑧ 能巧问答,随机善说

⑨ 善能譬喻,令人领悟

⑩ 柔濡美辞,所成悦人

 

    诸德之中以怜悯为王,以诚信为后,宣称“有怜悯者,则有善法。若无怜悯,修诸功德,皆不成就。缘此事故,故称为王”,又说“其怜悯中复有诚信者。其诚信者,即是诸善之母”。所以常又将“怜悯”喻为“朗日”、“满月”、“国王花冠”、“素盐”、“王玺”、“明月宝珠”、“胶清”、“石灰”等,将“诚信”比作“王妃”、“火力”、“日月”等。怜悯与诚信合称“明因基址,通观妙门”,可“得生净土,究竟无畏,常乐安静”。摩尼教以此将善男信女日常的修身养性同最高的宗教目标——“扶明克暗”的信念相联系,实乃其耳提面命的意旨所在。

五、世界末日大审判

    摩尼教同拜日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其他宗教一样继承了拜火教的世界末日大审判的教义。在世界末日来临之前有一场自有时间以来从未有过的规模如此巨大的战争——世界末日善恶大决战。无论如何,大决战都是以正义战胜邪恶而宣告终结的,摩尼教也同样如此。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一神教不同的是,对邪恶的战胜并不意味着消灭邪恶,而只是对邪恶的禁锢,使它永远无法作恶,宇宙起源于二,又复归于二,这才是彻头彻尾、有始有终的二元论。

    当大部分人都归信摩尼教时,光明分子解脱的时机也就成熟了。那时,光明耶稣或智慧世界之神(汉译“具智法王”)将降临世界,以审判官(汉译“平等王”)的身份主持末日审判(在拜火教和拜日教中密特拉是末日大审判的主持,而伊斯兰教则是真主,他的前驱是马赫迪和六大先知)。善良义人的灵魂是纯洁的光明分子,可以回归明父的怀抱享受永福。而作恶的坏人他们的灵魂因污染而堕落为邪恶因子,不能把他们收进光明王国污染明子,只能被抛弃由恶魔拉入地狱受苦。支撑世界的神灵们——光耀柱和净风五子撤去了对天地的支撑,天地随之崩塌而燃烧起一千六百四十八年的大火,将宇宙毁灭。随着烈焰的升腾,世上一切光明分子将浮升至新乐园“卢舍那佛境”。黑暗王国将被巨石紧封,从此灾难和不幸永远与光明告别。新乐园最后并入光明王国,一切都恢复了欢乐和谐的原貌。

六、摩尼教教阶教规简述

    摩尼教团内部分为五个等级:十二慕阇,意译承法教道者,相当于基督教的十二使徒;七十二萨波塞,又译拂多诞,意译持法者,相当于主教;三百六十默奚悉德,意译法堂主,是为长老;电那勿,意译一切纯善人,为选民或僧侣;耨沙彦,一切净信听者,为在俗信徒。摩尼设十二个使徒的做法,显然模仿耶稣十二使徒的制度。将信徒分为僧尼和一般在俗信徒,可能是受佛教影响而形成的。

    摩尼教的基本教义是三封、十诫。三封即口印、手印和胸印,十戒是不拜偶像、不妄语、不贪欲、不杀生、不奸淫、不偷盗、不欺诈、不行巫术、不二见(怀疑宗教)、不怠惰。三封是对十诫的概括,比如口印包含不妄语等戒律,手印包含不杀生等戒律,胸印包含不奸淫等戒律,等等。

    摩尼教最大的宗教节日是庇麻节(Festival of Bema),以纪念摩尼受难。庇麻意为祭坛,虚位以待摩尼的降临。从表现庇麻节的细密画中可以看到,庇麻节大概要举行类似于基督教圣餐礼的一种仪式。

七 摩尼教在西方传播的历史

    摩尼教在公元300年左右,已在埃及声势日隆,埃及是希腊化时代地中海文化的中心,借助埃及广泛的文化辐射力,摩尼教得以深入欧洲腹地,远达西班牙。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于297年发布诏书,命令非洲总督严厉镇压摩尼教徒。基督教虽然也受到迫害,但不久在君士坦丁大帝的扶持下取得事实上的国教地位,遂将摩尼教是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拉丁教父圣奥古斯丁在接受洗礼前就是一位摩尼教徒,后来他接受了母亲的信仰成为基督徒,与摩尼教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和抨击。

    欧洲中世纪出现过所谓新摩尼教,比如,7世纪亚美尼亚的保罗派(Paulicians)、10世纪保加利亚的鲍格米勒派(Bogomilists)、和12世纪法国南部的阿尔比派(Albigensians),都有类似摩尼教之处,可能曾受其影响,被称为“摩尼教的复活”。

    受到迫害的波斯摩尼教逐渐将主要力量转移到中亚河中地区,并曾一度同巴比伦领袖决裂。在西亚,阿拉伯帝国在初期采取保护一切宗教信仰的政策,摩尼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阿巴斯王朝取代倭马亚王朝以后,恢复萨珊王朝反对摩尼教的做法。

    大约在11世纪左右欧洲和中东的摩尼教活动都已经近乎灭绝了。

八 摩尼教在中国传播的历史

    话说摩尼教在唐朝初年就已经传入中国,与景教(基督教涅斯托利异端)、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并称为“三夷教”。摩尼教后来改称明教,因为教主摩尼的名字在波斯语中恰好是“光明”的意思。其实,流行在中国的摩尼教以明教的面貌出现,其实是信仰不纯洁的产物。所谓信仰不纯,是指吸收其他宗教违背本教的根本大忌——不得崇拜偶像。不过这也情有可原,比如佛教在中国的成功和它的本地化不无关系,佛教也反对偶像,但不也一样同流合污了吗?

    唐高宗年间(650—683年),摩尼教就可能已经传入中国。武则天延载(694年)有摩尼教主教持《二宗经》来到中国。开元七年(719年),吐火罗王上表献知晓天文的摩尼教使徒,请求设置法堂。开元二十年(732年),唐明皇禁止汉人信教,只准许胡人继续信仰。

    代宗宝应二年(762年)回纥牟羽可汗应唐军之请,助剿安史叛军之余孽史朝义,攻克洛阳大行劫掠,并将睿息等四位摩尼教僧人带回回纥。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辩论,牟羽可汗最终决定接受摩尼教信仰,远在巴比伦的摩尼教教主派遣高级僧侣度化牟羽可汗。回纥(回鹘)因此成为唯一个长期将摩尼教立为国教的国家,于是“熏血异俗化为茹饭之乡,宰杀之邦变为劝善之国”。但是随着开成五年(847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灭,明教失去了其生存发展的最稳固的政治基础。西迁后的高昌回鹘仍以摩尼教为国教,但其国教地位已不稳固。随着佛教的逐渐兴盛,等到西辽立国以后,佛教已完全取代了摩尼教。

    唐朝中后期,朝廷为拉拢回鹘而允许摩尼教在内地传播。但回鹘亡国后,唐朝立即改变对摩尼教的态度,会昌三年(843年),摩尼教被取缔,势力一蹶不振。此后,摩尼教不得不依附于佛道二教而取得合法存在。

    北宋末年,浙江方腊起义就以明教为旗号反抗宋朝统治。元末红巾起义以白莲教为宗教旗帜,“弥勒降世,明王出世”成为激励人心的战斗口号,起义军首领也以“小明王”为称号。在这里白莲教是个大杂糅,混合了佛教、道教、明教甚至景教等诸多教义,“小明王”的称号和佛教、明教都有关系。甚至明朝的“明”,其国号缘由也多少可以涉及到明教,然而这却成为明教“冒犯国号”的一个借口。

    但是,明教这种对现行统治的危害性,使既得统治权者必然望而生畏。面对不友好的外部环境明教徒只能行事诡秘、事事小心,这样反而加大了社会对明教的误解,使明教变得越来越神秘。统治者借机污蔑明教为“吃菜事魔”的“邪教”。明教的生存环境就更加危险了。

    虽然在流行千年的时间广度上,摩尼教发展到了欧亚非三大洲,但是由于其光明战胜黑暗的口号比较激进,成为被压迫阶级拿起武器反抗暴政的宗教武器,因此很难得到统治者的见容。而缺乏世界帝国的有力支持,也是它发展成现代宗教的致命障碍。随着时间的流逝,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最终消逝在中国的泉州(17世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