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嘉逸升有限公司:改革管理模式 推进区域化党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3:07:28
主题设计:

  中央要求,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更加注重强化基层”,“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落实“三有一化”,打牢党在城市工作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流动人口不断涌入,贵阳市城区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急剧增加,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面临许多着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与原有的城市基层管理模式密切相关。在原有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管理体制下,街道办事处以抓经济工作为主,职能“错位”,对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力无心”。居委会职能“越位”,“行政化”倾向严重,每年承担大量行政工作任务,“自治”功能严重弱化,对区域化党建工作“有心无力”。同时,受到党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政府对党建工作的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城市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够强,对社区党员和群众缺乏吸引力;党建资源不足,对区域内其他党组织缺乏影响力、辐射力,工作表面上热闹,实际上战斗力不强;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不够广,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够有力,严重影响了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贵阳市委立足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把中央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围绕“精简管理层级,实行区域化管理,优化整合资源,建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思路,在全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了适合城市基层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规范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系。市、区(市、县)、社区三级党委乘改革的东风,通过改革原有的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好城市社区建设的“三有”问题,大力夯实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基础,以“十化”纵深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考察小河区瑞华社区时,对贵阳市建立新型社区、直接服务群众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主要做法:

  一、精简管理层级,实现领导体制扁平化。撤销街道党工委和街道办事处,建立由区直属的社区党委和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平台,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由“区直管社区”。社区服务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不承担上级下达的经济任务,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把原来由街道办事处承担的各类事务性社会管理职能划转到社区服务中心,直接面向居民开展服务。凡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部门,全部重心下移、精力下沉、投入下倾,让资源就在社区居民身边,离老百姓更近,让公共管理服务从上往下“一竿子插到底”。改革试点撤销了街道办事处,减少了中间管理层级,触及到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在改革上更加彻底,在管理服务群众上更直接,推动了领导体制扁平化。目前,全市共撤销10个街道办事处,成立了31个新型社区,共涉及居民群众90余万人。

  二、搭建治理架构,推进运行机制规范化。推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党委、居民议事会、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治理模式,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区域化工作支撑体系,实现社区党的领导、政府公共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社区党委为社区的领导核心,直接受区委的领导,对辖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实施统一领导。社区党委书记和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全部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选举产生。居民议事会为社区党委领导下的议事协商机构,实行“三会一评”(意见收集会广听民声、议题讨论会汇聚民智、议事决策会兑现民愿、述职评议接受民评),以最直接、最有效、易操作的方式,引导居民积极有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实现了城市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目前,全市新成立的社区均按此模式规范运作。

  三、抓覆盖建网格,推进党组织设置网格化。按照区域化党建的要求,通过纵向建、横向联和实行网格管理,努力构筑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党组织工作体系。社区党委组建后,积极调整组织设置,完善组织网络。采取单独组建、行业(协会)联建、挂靠组建等方式,把党组织建在楼栋、居民小区、行业协会和符合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及新社会组织,不留“空白点”。并以社区党委为纽带,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积极开展“共驻共建”,为不同隶属关系的党组织协商决策社区事务搭建沟通平台,为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不同单位党组织的资源搭建开放平台,为区域内党组织共同推进社区建设搭建共治平台,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区覆盖,统筹推进社区党建工作。同时,根据社区党员和社区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党建工作责任网块,责任到人,党建工作从“垂直”管理转变为“网格”管理,形成以社区党委为龙头,下辖若干个党支部、党小组的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如,云岩区中华社区党委成立后,新建了1个非公党总支、66个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支部、3个院落党支部,并将辖区党组织划为三级53个网格,明确各自网格开展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既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又形成了三级联动、多格互动的网络构架。

  四、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党组织活动多样化。市委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创先争优”、“四帮四促”、“服务基层先锋行”等活动,在全市广泛开展“我是共产党员?我为贵阳增光”、“ 争做好党员?向党的生日献礼”等活动,以党组织、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社区各类组织、各行各业创先争优。社区党委结合自身实际,注意考虑党员的兴趣爱好,考虑党员的实际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活动吸引力,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带动社区居民以创先争优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学习、对待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争当先进、创造优秀。如,云岩区中华社区开展了“三进三服务”、“双岗双责”、“投身志愿行动,争当服务先锋”等活动,发动党员干部带头当先锋、带头做承诺,亮出党员身份,紧密联系、服务群众,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小河区在试点社区开展“左邻右里欢乐社区行”活动,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党员群众凝聚起来,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清镇市新岭社区在重阳节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关爱老年人?喜迎重阳节”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等等。

  五、强管理搭平台,推进党员发挥作用常态化。试点社区在加强党员分类教育管理的基础上,以“我是共产党员·我为贵阳增光”载体,党委成员带头成立“绿丝带”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广大党员、共青团员佩戴党(团)员标识,深入开展“服务基层先锋行”活动,党员亮身份、作表率、办实事,主动开展志愿服务,以党组织、党员的创先争优,带动社区各类组织、各行各业创先争优。对住在社区的机关、企事单位党员进行登记造册,通过认领社区义务岗位、承诺服务等方式,使他们“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对社区无职党员实行“设岗定责”,根据个人专长,设立社区综合治安责任岗、便民利民服务岗、文体活动宣传岗、环境卫生监督岗等,党员个人进行承诺服务,适宜、适时、适度地组织区域内党员开展活动,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积极作用。如:云岩区中华社区党委积极搭建平台,实施“一家四站”,让区域内的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目前,试点社区登记志愿者总数已超过10000人,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9500余人次,服务社区居民8.3万人次。全市30万党团员正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创先进争优秀。

  六、完善服务体系,实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长效化。高标准建设服务大厅,全方位提供服务。每个社区都建有不少于100平方米的服务大厅,设置党务、计生、民政、卫生等服务窗口,规范并公开服务内容、服务程序、服务时限,推行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根据社区居民群众需要,依托社区服务大厅,设立绿色网吧、爱心互助站、文化活动站、健身娱乐室等特色服务站或功能室,向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引进家政、保险、装修装饰等商业性服务机构进驻服务大厅,向居民群众提供各类便捷性商业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大力推行预约服务、应急服务、节假日轮休和错时上下班制度,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创新服务载体,深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措施,探索多元化服务形式,全力服务群众,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如,云岩区中华社区设立急难特事群众接待站,专门帮助群众解决急难特事。南明区三个新社区开展“365”民情服务,对社区居民群众进行全方位的服务。金阳新区金华园社区设立“四点半”学校,接学生到社区辅导,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小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七、强化服务功能,推进工作载体品牌化。工作中,试点社区党委突出强化服务来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积极争取区直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下沉公共资源、聚集社会资源、激活群众资源,通过一站式服务大厅和辖区医疗、教育、商贸等各类社会资源,全力打造社区15分钟服务圈,构建“公共服务、社会服务、自我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区和谐稳定。金阳新区碧海社区打造“15分钟服务圈”的做法还入选了中组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创新培训班教材。打造社区服务“365”。全面梳理、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精心打造“社区服务365”平台,通过开通“心连心”党建微博、“365”服务热线电话,设立“面对面”群众工作室,建设“惠民通”手机短信平台,实行“AB角”工作制,建立社情民意快速受理、处理和回复机制,365天为社区群众提供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贴心服务。8月5日,《人民日报》要闻版对南明区开展社区服务“365”的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设立“急难特事服务站”。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急迫的疑难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和事关社区发展大计的事项,社区专门设立急难特事服务站,实行首问负责制,采取带班领导和接待人员定人定岗接待、政策释疑、主动走访、落实反馈等方式,第一时间收集掌握相关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办理、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做到件件有着落、项项有答复。

  八、配足配强力量,推进党务工作者队伍专职化。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差额直选了31个新建社区党委书记。同时,区县为每个试点社区配备了1名长期从事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委专职副书记,每个试点社区都成立了党群工作部,专抓社区党建工作,社区党建工作实现从兼职抓向专职抓的转变。南明区龙洞社区党委成立不到两个月,党委副书记就通过召开“大党委”会、党建工作协调会,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23家。此外,市、区(县)两级还借助“四帮四促”、“千名干部下基层定点挂帮”等活动,为每个社区都下派了1名机关熟悉党建工作的在职党员干部作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社区党委抓好区域化党建工作,壮大了社区党建队伍,为有效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保证。据统计,31个社区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大会党员平均到会率在90%以上。97.1%的党员群众认为公推直选是一项有意义的改革,88.9%的党员群众对公推直选社区“当家人”方式表示满意。

  九、整合各方资源,推进阵地建设标准化。将社区办公场所建设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城市规划。采取政府购置或划拨方式,为社区配备必要的办公服务用房和办公设备,由市、区级财政投入予以保障。如乌当区、开阳县、息烽县均新购置超过85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场地,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且外部环境整洁、标识统一,内部区域清晰、安全方便。对新建小区、新开发区和旧城改造小区,按照“新建住宅小区开发商要按每50户提供10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的要求,督促开发商无偿提供社区办公用房,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三同步”,确保社区服务中心办公用房面积不低于800平方米。如金阳新区协调开发商无偿为世纪城社区建设了100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为金华园、逸景、新世界3个新型社区提供了260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同时,积极协调整合驻区单位资源,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共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社区居民议事和活动场所,实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如,华阳电工有限公司党委无偿提供2000多平方米的房屋给小河区瑞华社区建综合活动中心,向辖区居民和驻区单位职工家属“双向开放”,受到居民和驻区单位职工家属好评。目前,全市31个新型社区办公服务场所面积平均978平方米,服务大厅面积平均达到100平方米。

  十、纳入财政预算,推进经费保障制度化。区(市、县)从社区工作需要出发,通过调整预算和拨付渠道,认真落实好社区工作经费,在保障每个社区人头经费和办公经费的基础上,把社区人员经费、工作经费、公益事业专项经费优先纳入财政预算并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为每个试点社区每年安排100-200万元公益事业专项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确保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在较高层次上实现“有钱办事”。同时,加大公共服务购买力度,扶持相关社会组织承接社区各类公共服务,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如,清镇市在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为每个社区每年安排了100万元的公益事业专项经费。金阳新区在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及办公经费的同时,为每个试点社区安排了200万元公益事业专项经费。

  初步成效

  通过改革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六联”、“十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的建设,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辖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联建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提高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水平,新型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和维护稳定的功能得到加强。

  一是社区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新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不再承担经济发展任务,全部精力用在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上。公共服务人力、物力及资源下沉到社区后,推行“首问负责、一站办结”服务模式,开设便民利民服务窗口,集中开展各类党务政务服务。社区引进医院、银行、农贸市场等企事业单位进驻,打造“15分钟社区服务圈”,设置“24小时服务电话”,开办社区网站详细介绍服务种类,尽量让群众少跑或不跑冤枉路,让党和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一竿子插到底”,从而更加贴近基层、更加方便群众。社区多元化服务的开展,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改革之后更加便民,给居民带来了实惠。

  二是社区凝聚功能得到增强。通过实行区域化治理,社区和驻社区单位突破隶属关系和行业局限,畅通沟通渠道,架起共同为民服务的桥梁,有效增强了社区对驻区单位的凝聚力,增强了驻区单位党员、职工的社区主人翁意识,形成了共驻共建的工作合力。通过开展公推直选,发扬了基层民主,提升了群众对社区组织和干部的公认度。通过建立社区工作通报、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和定期走访等制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建立社区议事机制,增强了居委会自治功能,拓宽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尊重,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增强了社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把党员群众凝聚起来,增强了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是社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社区服务平台的搭建,使得层级减少,管理实现了扁平化,党的方针政策以最快速度传达到基层群众,工作在第一时间得到推动和落实。社区领导机制的扁平化,让管理“触角”直接扎根基层,“嗅觉”更灵敏,反映更快捷,及时解决基层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提高了社区管理水平。社区党委加强对各类组织的领导、组织和协调,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居民公约》的制订和执行,群众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过去的被动式管理变为互动式管理和主动式服务,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

  四是社区和谐稳定得到保障。通过改革,建强了社区干部队伍,与过去的居委会相比,社区干部维护稳定的意识更强、能力更强,维稳工作抓得更好。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各类矛盾问题消除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居民议事平台,积极引导居民理性表达诉求,自觉依法办事,各种利益纠纷得到妥善处理。切实加强社区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努力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切实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社区内刑事和治安案件发案率呈下降趋势,群众安全感明显上升。

  社会反响

  通过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得到纵深推进,社区服务更优质、凝聚更有力、管理更科学、社会更和谐,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得到了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0年9月,中组部通过《全国基层组织建设情况通报》,对贵阳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进行了重点研究。2010年12月,市委组织部在试点社区开展了问卷调查,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5552份,对社区“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情况”、“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社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情况”及“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进行民意调查,接受调查的党员群众对四项指标认为“好和较好”的分别占92.85%、92.19%、92.80%和89.51%。有的网民在“百姓--书记市长交流台”给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军发帖子说:“李书记,不能只在小河、金阳搞改革,希望我们这里也开展,让我们都享受一下改革的便利,分享一下贵阳发展的蛋糕”。社区工作人员老吴在网上感言:“作为从街道转到新社区工作的人员,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消极对待到积极工作,改革的一点一滴,让我深感市委的良苦用心,增强了我自己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为能全程参与贵阳的改革而高兴”。有网友评论“虽然改革触及到了原来街道办部分人员的利益,但为了我们广大老百姓,贵阳市委英明决策,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深思熟虑、超前谋划、科学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打心里感谢党委政府,感谢那些为改革做出贡献的人们”。2011年4月1日,《人民日报》1版刊载了《贵阳精简层级服务升级》。2011年7月,改革试点中新成立的金阳新区碧海社区党委获得了2011年“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1年6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栏目和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同步播出节目,专题介绍了贵阳市开展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情况,在全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浙江舟山市、内蒙古包头市、重庆巴南区、山西太原市、安徽安庆市迎江区、安徽芜湖市镜湖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等地先后到贵阳市考察改革试点和区域化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