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前磨牙拔了会长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途径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7:01:45
吕恒莱 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2009-3-26
内容摘要:2001年,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率先在全市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经过几年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形成了以“小课题”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模式与特色。为了保持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发展,经过三年多的探索,课题组总结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两条有效途径:一是常态化实施,二是统整化实施。两条途径通过各项常规制度的建立、活动的开展既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又以读书活动为有效载体,将读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品位。
一、研究缘起
1、课题背景
(1)社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全球正逐步跨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生活素质,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知识经济加速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战略,要求人们具有自主获取新知的能力,还要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总之,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迫切呼唤基础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2)课程改革的需要
追求课程的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体现了综合化趋势。
(3)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省实验小学,具有浓厚的科研氛围。“九五”课题《城区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若干有效途径的实验研究》圆满结题,科研成果获市一等奖;“十五”课题《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途径的实验研究》为省级规划立项课题,在全市率先开题,注重过程,认真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乘着“问题”的翅膀》将由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课题通过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另外,作为一所省实验小学,我们也应该站在课改前沿。2001年10月,我校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省小学、初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和连云港市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在全市率先开展该课程的实验,经过四年的扎实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学校九五期间,积累了大量开展活动课的经验,加之三年多的综合实验活动的亲历体验,学校迫切需要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并以此为突破口,把学校整个课改工作引向深入,从而促进学校发展。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趋势分析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不断加强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美国各州中小学都设计和实施了“设计学习”、“应用学习”;法国中小学设计和实施了“动手做”;日本从1999年就规定中小学必须实施“综合学习时间”,要求设计和实施“基于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和“体验性学习活动”。我国台湾省的课程改革也规定了要开设“综合学习活动课”。可见,面对时代的挑战,基础教育必须要向学生的生活回归,要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追求课程综合化,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我国基础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程严重脱离学生的生活,学生学习方式单一、机械,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低下。因此,为了顺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体现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了综合程度最高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这是新一轮课改中课程结构的突破性进展。根据新一轮课改“先实验,后推广”的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一些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得到了初步实施,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没有很好地示范辐射。加之,我国地域辽阔,发展又不均衡,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推进还困难重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发展性课程,它同时又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更是校本课程。因此,它的实施必须基于各校校情,体现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即校本化实施。
本课题研究国外开展较早,进展有深度,有大量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但在国内,国家级课改实验区作了一些实验和探索,但上升到课题高度,鲜明地提出加以“校本化实施”,尚属领先。江苏提出要全面推进,但实施效果也不令人满意。
二、课题界定及研究内容
1.课题界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途径的研究,是指立足校本,基于校情,按照国家课程的实施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地域特色,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师生为研究主体,创造性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该研究具有本土性、草根性、鲜活性、案例性等特点。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实现课程结构性突破的必由之路。
2.研究内容: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有效途径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范围很广,包括方法、途径、范围等,但本课题重点研究“有效途径”,加强研究的针对性。依据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涵的理解,依据学校先期积累的经验,依据学校及师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求该课程实施的途径,试图通过实践验证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与学校发展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发表文章、省市区课程培训会议上大会交流、提供现场会等,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使学校获得了很多荣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的高位发展势必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深化研究创造机会。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与师生素质提升的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促进师生素质的提升;师生素质的提升又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深度实施提供素质支撑,二者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三、研究过程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经历了一个广度探索的阶段,由于对实施经验没有进行很好的总结和提升,致使校本化实施进入了一个“高原期”,处于一个低效重复的阶段,师生的参与热情也不再象以前那样高涨。实际上当初申报本课题的初衷就是以课题来统领,以课题来促进,以课题来提升,全面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基于以上思考,在课题顺利通过省教研室中检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评审组提出的意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两条策略或者说找到两条途径。
途径一:常态化实施
● 实施理由: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新课程结构时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均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平均每周3课时。既然是必修课,就要像语文、数学一样必须正常开设。既然是必须开、正常开,那当然是常态化实施。不能心血来潮实施一阵,激情过后又丢之一旁;不能上级来查就立即实施,上级不查又烟消云散;不能上级领导重视就趋之若鹜,上级领导不重视又随波逐流。当然,如果换个角度说,也只有常态化实施,才能引起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将原来的“额外负担”变成“应尽责任”,才能投入应该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本课程的生存和发展。
● 基本特征: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普遍实施,教师易导,学生爱学,效果实在。
1.普遍实施。按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教育目标,所有学校必须普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否则基本教育目标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2.教师易导。综合实践活动并不难,只要我们不过分追求课程的完美性、完整性和精致化,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所获得的亲历实践和深度体验,过程和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拒绝表演和做秀,消除神秘感。综合实践活动就能成为像语文、数学那样易于操作、易于指导的常态课。
3.学生爱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兴趣,以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类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性课程。牢牢地把握这些基本原则,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千方百计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来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
4.效果实在。对于成果不要过分追求精致和高层次,关键看是否已经去“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就有效果且这种效果是实在的:师生在活动中的亲历亲为、体验感悟、观念转变、角色重新定位、养成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
● 实施策略:
1.政策倾斜。实施初期,作为一种硬性规定,必须按照课时排进课表,配足教师,还要建立关于评优、晋级、评职称等方面的配套制度,并且有所倾斜,以激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
2.加强管理。象其它学科课程一样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组,在学校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教研组,各年级组或各备课组、各任课教师都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特点制定不同层次的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三到六年级体现连续性,同年级的班级间,体现均衡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还要加强“备课”——积极主动地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然后还要加强过程检查,及时小结和交流展示。
3.灵活使用。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毕竟以活动为主,而且有时要到校外活动,涉及时间较长,空间较大,对3个课时使用的要求就不一定象学科课那样整齐划一,高度规范。各校、各年级,甚至各班级都不尽相同。如我校各个小课题组活动时间、地点经常变化,就不能限制过死。我们采取三种方式:一是3课时分开使用,一是3课时集中使用,一是3课时分成长短课,长课40分钟,短课20分钟。
4.狠抓培训。没有老师的指导,便没有学生的小课题成果。要提升老师,最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办法就是重视在职培训。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薄弱,就培训什么。所以,我们既在“全员”、“全面”、“全程”上下功夫,不留任何空白点,又力争培训方式实用化、多样化。随着科研和课改的逐步深入,对师资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又开始“常态培训立体化工程”:在校本通识培训和专业培训基础上,探索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两条培训新路,提高培训层次,找准与老师发展层次的契合点,打造领头老师群。校本科研侧重探索与课改相适应的科研工作四条新途径:开展每月一次的教科研沙龙活动;写教学日记;开展案例研究;开展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则侧重探索与课改相适应的教研工作四条新途径: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上课;作业与辅导。凡是领头科研、教研且成绩突出的老师享受“四先优惠”:市级以上培训优先、晋升职称优先、提干优先、评奖评优优先。
课题组成员参加专题培训活动一览表
时  间
地  点
会议名称
培训主题
受训人
2003.4.7
徐州三中
徐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区域推进现场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观念与操作问题
张学英、吕恒莱、孙述红、陆健娟
2003.8.21
扬州广陵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现场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张学英、吕恒莱、孙述红、孙月梁
2003.8.27
大庆路小学
新浦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2003.11.4
区教育局
新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性推进培训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吕恒莱、孙述红、张慧
2004.3.6
大连理工学院
全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张学英
2004.4.29
大庆路小学
连云港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现场培训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
2004.8.17
市师专附中
连云港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张学英、吕恒莱、孙述红、孙月梁
2004.11.3
南京双门楼宾馆
江苏省教学研究第五期课题培训活动
课题培训
吕恒莱
孙述红
2004.11.6
南京空军招待所
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培训会
劳技课程培训
吕恒莱
2005.4.22
南京康达宾馆
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培训会
劳技课程培训
朱红
2005.4.24
市黄海影剧院
走向“研究性教学”研讨会
研究性学习
培训
吕恒莱、孙述红、张慧、李惠、武艳
2005.5.14
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第二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际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张学英
2005.10.20
昆山城北小学
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科书培训会
劳技课程培训
吕恒莱
2005.11.4
灌南镇中小学
连云港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吕恒莱
2006.5.23
新浦区通灌路小学
连云港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
吕恒莱
张慧
5.制度保证。为了保证正常的科研和教育教学,我们已经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作为教学常规。现在为了课改、包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又增订四项制度。一项是《大庆路小学科研和课改工作汇报制度》。时间:每双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人员:所有领导小组成员,各年级、各教研组负责人,有关学生代表。内容:交流两周内各做了哪些科研、课改,包括小课题指导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建议,下两周准备做哪些工作,怎样做,等等。目的就是确保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稳妥推进。二项是《大庆路小学资料整理制度》。抽出专人保管、整理各种方案、计划、活动记录,统计数据,会议记录,搜集报刊、杂志并上网查找有关信息资料。三项是《大庆路小学家校联系制度》。利用《家校联系簿》及时反馈家长意见,不断调整和落实各种实验方案;定期召开“家校商谈会”,尽量争取家长教育目标与学校同向,教育方式与学校同步;每周五定为学校开放日,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可以自由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科研和课改情况,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四项是设立《科研和课改专项基金使用制度》,确保钱用在刀刃上。
途径二:统整化实施
一所学校有没有前途,发展有没有后劲,很大程度上要看学校读书氛围是否浓厚,读书习惯是否形成;要看教师队伍是否有开放的意识,开拓的精神及开阔的视野;要看学校是否构建了学习型组织。经过几年深入持久、坚持不懈地开展读书活动,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只有大量的、有计划的、针对性的读书,师生才能续接文化血脉,提高文化格调,强健文化人格,才能让校园溢满书香;也才能找到一条以读书活动为有效载体的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之路。
● 对读书活动的思考
1.读书活动,是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发展的新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亮点和难点。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起步较早,以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江苏教育》在2003年第8B期的 “独家策划”中,以《小课题,大文章》刊发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道之后,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经历了“探索——整合”两个阶段后,正步入第三“统领”阶段,以小课题“让读书成为学生习惯”统领学校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制定方案,选择内容,确定主题,结合“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课程特点,在学校三至六年级开展读书活动。
2.读书活动,是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共同需要。
我们知道,童年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诵读一定数量的经典,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名著,接触一些当代的优秀作品,了解一些科普常识,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甚至长流水。新课改,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读书,如何能就读书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继而,产生共鸣。教师不读大量的书,成为一名领跑者,又如何对学生实现引领?教师不读书,又如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呢?要构建学习型社会,承担育人重任的学校理应首当其冲,积极构建学习型校园。总之,读书已成为了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共同需求,并努力使读书成为师生的“第四顿餐”。
● 在读书活动中采取的措施
在如何使读书成为师生的“第四顿餐”,如何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方面,我校脚踏实地地做了大量工作,并形成了有校本化特色的做法。
1.立足常态。
常态下的读书活动如何开展是至关重要的,我校采用以下措施保证正规、高效。
①严格要求,规范管理。
依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确定各年级读书主题:三年级——童话寓言;四年级——科技、科学、科普;五年级——名家名篇;六年级——走进名著。每个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排进课表,严格执行。
②加强培训,注重引领。
如何使我校的读书活动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特点,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培训,可以统一思想,理论问题得以澄清,实践操作达成共识。
首先是对方案的培训。学校制定了《大庆路小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就方案的“活动背景和认识”、“活动目标”、“具体实施”等部分,带领老师学习,征求老师意见,让老师初步知晓如何操作及明确任务。其次是对小课题的培训。在“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统领之下,各班根据自己年级的主题及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师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初步选定班级的小课题。选题之前,学校加强培训。重点在如何选题方面,主要思考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选题之中,进行培训。重点是在选题过程中生成的一些问题的研讨,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教师的畏难情绪;选题之后,还要进行培训。重点是方案、计划制定方面的指导。总之,培训贯穿于小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各班级小课题见下表:
大庆路小学读书活动小课题研究一览表
班级
小课题名称
领题人
参与研究的主要成员
指导老师
三①
童话少年
徐  爽
殷得元、谢炎君、杨雁竹、刘澳、匡悦等
孙建昌
三②
品读《格林童话》中的美与丑
徐  雪
周俞含、杨学辉、黄筱笛、刘演、陈可欣
李  惠
三③
安徒生童话人物与现实的联系
陈欣然
卢珞、徐畅、张瑞、     张明月、韦苏林
纪强凤
四①
生活中的小科技
赵  洧
张卉子、王玖琪、潘江、夏、营玲玲
张  慧
四②
揭开生活科学的奥秘
黄贞茹
王真研、刘小毅、冯蓓蓓、许馨月、张兆瑞
刘  钰
四③
生活中科学小常识的应用
刘庆远
刘念、邓少伟、李宇轩、于妍、谢荟瑶
左子初
五①
刘备哭的艺术性
钱睿彬
纪彦伶、黄煜轩、姜自扬、朱金宝、李姣姣
李  婷
五②
走进高尔基的童年
郭  颖
罗丹、王艺锦、杨航、   刘艺、卢扬
荆  吉
五③
寻访《祝福》中的封建习俗
郑文鑫
王莉、叶如意、杨雪、    张璇、顾洋
刘新新
六①
《三国演义中战略战术的研究
吕宵悦
顾芷玮、李宇、王茹圆、顾双、高子恒
张洪玲
六②
《三国演义》重要人物个性研究
杨  晔
张舟、曹月洁、武俊杰、葛磊、张筠儿
张丽云
六③
《西游记》中重要故事的发生地在现实中的研究
程  晨
潘玲慧、何金、许敏、   匡睿仪、李鑫凯
朱孟明
最后,是对三节课进行培训。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校对三节课的活动内容作了明确规定,分别以“读”、“写”、“说”为主,但顺序可以调整变化。以“说”为主的课,每课安排6—8位学生发言,每人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发言,全班一轮结束后,对特别优秀或对读书活动特别感兴趣或表现特别不好的学生,酌情再安排其发言。“说”的范围比较宽泛,围绕年级确定的主题,可以说新书推介,可以说精彩片段,可以说读书趣事,可以说体验感悟,也可以说思想建议,还可以说书评见解……指导教师提前一周通知“说”的学生,并分发对应表格,让其做好充分准备。整节课要留有十分钟的时间,让“听众”发表观点,给予评价。评价的角度可以从语言表达的流畅方面,可以从内容的选择方面,也可以从赞同或反对某个观点的角度进行;以“读”为主的课,教师介绍读书方法,精读、粗读、选读、速读等,学生静下心来读书。如果在教室读,要读规定的书;如果被安排到图书馆去读,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去读,当然是要在图书管理员和指导老师的安排下进行且要保持环境安静;以“写”为主的课,主要是完成读书笔记、好词好句的摘抄和读后感等。
③搭建平台,关注展示。
展示与交流,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也是把读书活动不断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手段。通过展示与交流可以实现资源、策略、经验上的共享,我们规定每周班级展示一次,每月年级展示一次,每学期全校展示一次。班级展示主要是学生说,年级展示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交流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收获感受、困难困惑等,学校展示主要倾向于成果展示与表彰。通过有计划、有梯度的展示,不断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不断地实现超越,在超越中不断地走向成熟和智慧。
④加大投入,完善硬件。
学校在专用房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腾出了多功能二楼作为图书室,并投资15万元购买了书架,新添了部分图书,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解决书源。
学校图书室原有的藏书太过破旧且时代感不强,不能满足学生的读书需求,虽然学校的图书室基本具备了场地条件,但书源成为读书活动深入开展的最大瓶颈。我校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①巧借外力。
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读书活动的做法,深深地感动了市教育图书馆、市图书馆的臧雷馆长,他亲自带人到校考察、调研,在师生座谈会上了解师生的读书情况。随后当即决定,大庆路小学成为市教育图书馆的一个藏书点。他们无偿为我们提供图书并定期轮换,更为让我们感动的是,根据我们的读书主题,有很多书馆藏不足或根本就没有,组织相关人员到南京、上海等地去买然后再无偿提供给我们。在他们热心帮助下,各年级的书基本配齐,学生基本做到人手一册书。
②校企联姻。
连云港福港房地产有限公司为了回报社会,决定在西小区选择一所学校投资。公司老板亲自到学校暗访,得知我校的读书活动搞得有实效,在市侨联的推荐下一次性为我校投资20台明基电脑,17寸液晶显示屏,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拓宽了学习时空,引导学生更加开放地读书。“网读”很受师生欢迎。
③发动家长。
通过召开家长会、小型座谈会、给家长一封信、家访等有效途径,加大对学校读书活动的宣传力度,以期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主动地为自己孩子购书,积极与孩子进行亲子同读。有条件的家长还会热心地为学校捐赠部分图书。
3.努力创新。
我们立足常态,着眼扎实,但不固步自封,努力创新。
①加强书籍管理,狠抓细节。
市教育图书馆为了使我们的孩子能够看到更多种类的书,他们无偿为我校提供的图书大多是单本,有时一本就意味着一种,而且书全是新的;另外,对学生加强爱惜图书的教育本身就是我们读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要贯穿于读书活动全过程。
本着“珍惜为本、预防为主、赔偿为辅”的原则,我们制定了既富人文色彩又具实效的《大庆路小学图书管理制度》,狠抓“换书”的这个细节,效果显著。由于制度明确,工作很细致,至今为止,图书保管较好,基本没有丢失情况发生。
②确立专门读书时间,重视积累。
知识在于积累,读书活动亦然。学校设置中午半小时的时间为专门读书时间,学生可以读规定的书,也可以读同一主题下自带的书,当然也可以做读书笔记。要求任何学科教师不得占用这段时间,指导教师要到位指导,教室要保证安静,有专人检查专人记录。坚持一年多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更为惊喜的是,常规管理上的一个“顽症”——学生中午早到校的问题不治而解,且学生安全也得到了保证。
③增强实践环节,注重综合。
如果只是在班内、校内死气沉沉地读书,学生读书的热情决不会持久;如果只是单纯地读来读去,这也决不是综合实践活动。因此,我们非常关注“实践”和“综合”。分两个层面来实现:一是平时,面向部分学生,主要是小课题组的成员,在学校统筹下,在指导教师或校外辅导员带领下,由组长进行分工安排,带领学生走进书市去调研,到图书馆去参观,到社会上去调查,采访一些读书大家名流等。事情已过去一段时间,同学们对自己成功采访了臧雷馆长还津津乐道;另一个层面就是由学校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题活动。前不久,我校组织了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拥抱自然,快乐成长”体验营活动,分批到宿城、海滨连云港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体验活动,圆满完成基地规定的各项活动,成功地举办了两次读书报告会。《苍梧晚报》和《直播连云港》作了及时报道,11月3日的《红帆船》整档专题报道我校体验营活动情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研究结论和成果
1、验证了两条有效途径,实现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质的飞跃。
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寻找并验证了两条有效途径:常态化实施和统整化实施。这两条有效途径使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从广度探索阶段步入了深度开发的初级阶段,是一次质的飞跃;对我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其影响可谓是革命性的。具体表现在:
①常态化,帮助老师尽快走出困境。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突破口是小课题研究,应该说在广度探索阶段,小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小课题研究在规模上作了拓展,在方式上作了创新:和开设短课和开发校本课程结合起来,但效果不明显。总是小课题研究,没有新的突破口,师生参与热情骤减,整个课程实施处于低效重复的困境,包括课程管理都有所放松,加之有个别兄弟学校后来居上,异军突起,尽管数量较少,但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压力,甚至令老师很烦躁。面对困难和压力,经过研讨,逐渐明晰:扎实,有序,规范地实施,即常态下实施,乃是校本化实施的前提和关键,抓住今天,才能拥有明天。
②统整化,引领课程实施向纵深发展。常态化帮助老师尽快走出低效重复的困境,然而课程要想深入实施,必须寻求新的突破:继续保持小课题研究的特色,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以“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来统领学校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读书中活动,在读书中实践,在读书中走向综合。
2、课程校本化实施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
课程校本化实施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促进学校影响日益扩大:在省、市、区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会议上作了多次交流,扩大了影响,提升了学校知名度。
课题研究过程中专题交流一览表
时间
地点
会议名称
交流主题
发言人
2003.8.23
扬州广陵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现场会
立足校本,回应生活
张学英
2003.8.27
大庆路小学
新浦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会
立足校本,回应生活
吕恒莱
2003.11.4
区教育局
新浦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性推进培训会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层面的几个问题
吕恒莱
2004.4.29
大庆路小学
连云港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现场培训会
在“课题研究”中放飞学生
张学英
2004.5.24
新浦中学
区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启动培训会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认识
吕恒莱
2004.6.28
市教育局
连云港市课改工作会议
捕捉亮点,凸显特色
张学英
2004.8.17
市师专附中
连云港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会
立足校本,放飞学生
吕恒莱
2006.11.22
解放路小学
连云港市小学生课外阅读研讨活动
引领学生遨游书海
吕恒莱
②促进学校被教育主管部门广泛认可:学校被新浦区教育局评为区综合实践活动唯一的课改基地,学校申报市教育局综合实践活动课改基地(待批),并以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施作为突破口,带动学校课改工作的全面提升。学校被新浦区委、区政府联合表彰为“新浦区名校”,被市教育局评为“连云港课改特色学校”(全市共三所),连云港市首批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张学英、吕恒莱、苗敏被评为先进个人。
③促进学校其他工作的快速提升。影响较大的方面是教科研工作,除了有多篇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文章发表或获奖,更可喜的是带动了整个教科研工作,在近三年的省“教海探航”、“师陶杯”等论文竞赛中,学校均取得较好成绩且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少先队工作。因为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课程实施促进了少先队体验教育的深入开展,为学校成功创建红领巾示范学校作出了较大贡献。
3、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论素养的提升,课题组教师能够对取得的经验加以梳理和提升,有多篇文章发表在《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学校管理》等刊物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题组成员张学英、吕恒莱、朱红、孙述红等相继参加了《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诊断》(董洪亮主编)的编写工作,收获很大,影响较大;另外还有一些方案、案例获省、市一二等奖;另一方面就是课题组老师观念转变很快。更为可喜的是,这种观念转变还影响了其他观念比较陈旧的老教师和非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加快了他们观念转变的步伐,促使我校更多的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并积极投身课改大潮中。
主要成员与课题有关的发表论文一览表
姓  名
论文论著名称
刊物名称
发表时间或出版社
张学英
《做身边的环保小卫士》
《江苏教育》
2004年8期
张学英
《小课题  大文章》
《江苏教育》
2003年8期
张学英
《小课题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
《江苏教育研究》
2004年6期
张学英
《捕捉亮点 凸显特色》
《连云港教育》
2003年8期
张学英
《食品包装》
《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
江苏少儿出版社
张学英
《校园的植物》
《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
江苏少儿出版社
吕恒莱
《家乡变化小考察》
《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
江苏少儿出版社
吕恒莱
《放眼看家乡》
《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
江苏少儿出版社
吕恒莱
《怎样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经验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诊断》
教育科学出版社
孙述红
《小小建筑师》
《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
江苏少儿出版社
孙述红
《生活小区的设计》
《江苏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
江苏少儿出版社
孙述红
《小课题  大综合》
《江苏教育研究》
2005年9期
孙述红
《小课题  大综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诊断》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朱  红
《开发资源也要计算成本》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诊断》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朱  红
《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案例节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诊断》
教育科学出版社
朱  红
《小课题研究教师角色的定位》
《连云港教育》
2003年12月
武  艳
《袋装垃圾与学校环境》案例节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诊断》
教育科学出版社
张  玫
《叶的遐想》案例节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堂诊断》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主要成员与课题有关的获奖论文一览表
姓  名
论文名称
获奖名称
颁奖单位
时  间
张学英
吕恒莱
《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案》
省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评比一等奖
省教研室
2003.2
吕恒莱
《“满足需求  促进发展  形成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市中小学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方案评比二等奖
市教研室
2005.6
孙述红
吕恒莱
《报纸和电视新闻制作》
省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评比二等奖
省教研室
2003.2
朱  红
《无土栽培的研究》
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评比一等奖
市教育局
2005.8
张  玫
《小学生零花钱的调查》
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评比一等奖
市教育局
2005.8
苗  敏
《生活中用水量的调查》
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评比一等奖
市教育局
2005.8
张  玫
《树叶画》
省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评比一等奖
省教研室
2003.2
张  慧
《学生学业差异探究》
省首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案例评比一等奖
省教研室
2003.2
主要成员与课题有关的优质课一览表
姓  名
名      称
时  间
颁奖单位
奖  次
孙述红
综合实践活动课《千姿百态的桥》
2003.7
市教育局
一等奖
促进学生综合实践素质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热爱自然,敬畏生命,增强社会责任感②学生养成了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③增强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④特别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苍梧晚报》的优秀小记者;组织学生参加读写大赛,仅2006年学校就有96人获奖,其中1人获全国500强、省铜奖,1人获市银奖,4人获市铜奖,10人获市一等奖;在2005年度“成功少年”杯全国作文大赛、第六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关心下一代周报》读报征文比赛等各级作文比赛中共有78人获奖;在《关心下一代周报》手抄报比赛中共有15人获奖;学生的科技小制作《神州6号》获省二等奖;在《苍梧晚报》上共有42篇学生文章发表。
4、促进了学科教学的发展。
对学科教学的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语文学科。说来也奇怪,在所有学科当中,只有语文是专门训练母语的,语文也是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照理语文教学应该是七彩斑斓且很受学生欢迎的。可许多孩子上课时沉默寡语,即使发言也是结结巴巴,词不达意,就更不要说短文分析了。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语言表达很流利很有条理,很有激情,甚至还很“出彩”、鲜活、出口成章;对于遇到的问题,从问题呈现到寻找原因,再到分析症结到最后解决问题,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佩服。特别是开展“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的读书活动之后,对语文学科的帮助是显著的。除此之外,还对数学、自然、社会等学科学习有较大帮助。通过实践,我们发现:综合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学科领域的知识也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和提升。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六、研究反思
在研究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困惑。
1、由于受应试的影响,学校和老师倍感彷徨:一方面要顶住应试的压力,对家长有个交代;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投身课改,对得起学校领导。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老师感到进退两难,无所适从,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致使一些过程资料收集、整理不够及时和完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受评价因素的制约。尽管新课程倡导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但评价是一根无形有意的“指挥棒”,牵引着学校、教师和家长。由于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试中没有综合实践活动,中考又不“考”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课程的具体实施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
①在课改实施过程中,过多地关注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两条线索,可能是较容易实施的缘故。而对“人与自我”这条线索关注不够,不管是小课题的选题还是平时活动的主题,均涉及较少。
②由于学校几乎每年都有人事变动,或课务有较大调整,导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兼职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实现区域推进和各具特色的校本化实施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强势推进,教研员不断学习,广泛调查,实现引领;学校立足校情,抢抓机遇,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各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这一新课程的亮点更亮。
附1:活动设计案例
植物种类知多少
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吕恒莱
一、设计思路与说明
山坡、道路口的树林和小草,田地里的庄稼、蔬菜和果树,学校或家中的花卉,背荫墙壁上长着的苔藓,腐烂的食物上长着的霉菌等等,这些都是植物。可见植物无处不在,另外,人类吃饭穿衣离不开植物,住房行路也离不开植物,服药治病离不开植物,绿化环境离不开植物,净化空气离不开植物,可见植物对人类的作用很大,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通过本专题活动,学生能够了解植物、亲近植物、热爱植物、自觉保护植物,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从而主动地与植物交朋友;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精神。
本专题活动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植物。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植物开始了解,对植物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了解到的当然也只是部分植物。为了进一步加深了解和了解得更全面,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上网下载和到当地园圃或大自然进行实验考察,进而对了解到的植物进行归纳小结,以达到对植物种类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第二部分,通过简单的小实验,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的习性的了解。第三部分,种植植物。通过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并认真作好记录,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了解,同时增进与植物的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植物的美好情操,同时深深理解植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第四部分,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结构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五部分,成果的交流与展示,通过知识竞赛、植物展示会,出一份小报,开展评选“护树小卫士”等活动,对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及时的交流、重过程、重体验、重感受,同时升华主题。第六部分,评价与反思。可以是文字评价,也可以是实物评价,还可以是对活动过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开展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专题活动建议为四教时。第一教时,主要从不同途径了解植物的种类,拟用3课时。第二教时,动手做植物小实验,拟用3课时。第三教时,种植自己喜爱的植物,拟用3课时。第四教时,制作植物标本、成果展示及评价,拟用3课时。
二、活动课程设计
1.了解植物。
①看看周围,包括家边和学校,有哪些学生熟悉的植物,把它们的名称记下来。
②查阅有关植物的资料或网上下载植物种类的相关资料。总之,收集资料的方式力求多样化。
③到联系好的园圃或在教师带领之下到大自然中实地考察。实地考察要注意安全且要注意实效性、目标要明确
④及时、准确地填好表1。
2.植物小实验
①教师讲明小实验的目的,简介实验方法。
②利用准备好的原材和材料,学生自主做种子萌发和植物向光性的小实验。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可采用小组合作。
③作好相关统计工作。填好表2
3.种植小植物。
①到园圃或菜场去了解有关植物种植和栽培的小知识。
②选择常见的且自己喜欢的小植物,如豆芽菜、菊花进行亲手种植,做个小小种植家。
③要耐心、认真地作好观察记录,填写观察记录表。填好表3
④在种植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增进与植物的感情,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制作植物标本(或植物小制作)
①参观、学习现成的植物标本。
②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③学生动手制作。视条件决定,也可进行植物小制作,如利用植物的叶子制作书签,制作树叶贴画等。制作力求规范,更求创新。通过制作,进一步加强对植物结构的了解
5.成果的交流与展示。
①举办一次“植物种类知多少”的知识竞赛。
②出一份关于“植物与人类关系 的小报。
③举办一次植物展示会,可以是自己种植的植物,也可以是自己制作的植物标本、书签、树叶贴画等。
④开展“谁是护花小使者”“谁是护树(草)小卫士”的评选活动,增强学生保护森林、保护环境、保护绿色家园的意识。填好表5
6.活动评价与反思。
可以写小论文、搞画展,也可开展各种评选活动,对活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促进健康发展。
三、背景资料
1.植物小知识
①植物是什么样子?
世界上有数千种不同的植物,它们五颜六色,大小不等。此外,还有一些微小的藻类,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到。绝大部分种类的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能利用太阳的能量,制造自己所需要的养料,但动物却不能,因此动物必须四处觅食、猎食。
②什么植物最大?
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是树木。最高树木记录保持者是大洋州的桉树,它的高度可达114米以上。全世界最大、最重的树要算是美国老爷杉,最大的可出6100吨木材,足够制造50亿根火柴!这种树又叫谢尔曼将军,是根据一位美国著名将领命名的。
③最早的植物是什么?
植物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我们的地球看来已经大约46亿年的历史了,而最早的植物出现在30亿年以前。它们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生活在温暖的浅水中,15亿年之后陆地上才出现了植物。到了2.25亿年前的恐龙时期,陆地被苏铁、松柏、特大的木贼和蕨类植物的森林所覆盖。有花植物则是在1亿年之后才最后出现的。
④为什么植物会开花?
花的主要作用是培育能够繁殖新植物的种子。大多数的花都具有相似的性器官。雄性部分叫做雄蕊,可产生花粉;雌性部分称为雌蕊,是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的,子房是卵生长的地方。一粒新的种子是经过卵和花粉结合之后发育而成,这个过程称之为受精作用。
⑤哪些植物是可以吃、喝的?
我们所吃的食物大都来自植物或吃植物的动物。植物的各个部位,对我们都是有用的。我们吃上百种植物的果实,也吃植物的根部,如胡萝卜和番薯,以及白菜和莴苣的叶子。种植玉米、水稻和小麦是为了获得种子。我们吃的花椰菜和青花菜,实际上是它的花蕾。
许多饮料都是用植物作为原料制造出的,包括茶和咖啡;啤酒是由大麦酿造的;可乐用可乐果产生味道,可乐果是产于西非一种树木的种子。还有许多饮料是由不同的果汁制成的。
⑥植物为什么会灭绝?
许多世纪以来,不少植物受到人类的威胁,如要盖房子就要清除四野、砍伐森林;工厂和车辆的废气也不断污染周围的植物。一旦剩下的植物种类已寥寥无几时,采摘时再稍加不慎,就会导致一些罕见的植物种类永远绝迹。
2.你知道这些植物对周围环境具备的特殊功能吗?
天然吸尘器:泡桐    造林先锋:  松树
常绿净化器:黄杨    污染检查兵:女贞
银杉,素有“植物中的熊猫”的美称。
珙桐,又名“鸽子树”。
银杏,又名公孙树,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裸子植物。
3.李时珍与他的《本草纲目》
李时珍是我国杰出的植物学家和伟大的药物学家。他经过二十七年的努力,总结了历代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编著了《本草纲目》一书(1578年完稿,最早的木刻本于1590年出版)。这部书共五十二卷,190多万字,里面详细地描述了药物1892种,其中有植物1094种,还附有动植物插图1110幅。这是一部植物学方面的经典著作,早已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予以介绍。李时珍,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四、学生活动材料设计建议
表  1
植物种类收集表
收集人姓名
收集时间
收集地点
收集方式
内容摘要
表  2
选取100粒水稻(小麦、黄豆、绿豆等)种子,放在大的实验盘中,进行种子萌发的实验,观察其萌发过程并做详细记录。
1.你所实验的种子发芽      粒,未发芽     粒。此种子发芽率为
2.你认为所实验种子未发芽的主要原因是:
1
2
3
3.该实验你将得出什么结论
1
2
表  3
种植小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
种植小植物的名称:                                   观察记录人姓名:
观察时间
种植小植物的生长过程
表  4
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与主要步骤
植物名称:      制作人:           合作人:       制作时间:
主要方法与步骤:
1
2
3
4
5
表  5
评选表
姓名
荣获   称号
主要事迹
五、学生活动评价建议
1.写一篇种植小论文,在全班进行交流。
2.填表
姓  名
收集资料大王
小小种植家
能工巧匠
办报大王
主要事迹
3.你希望未来的植物是什么样子?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地把它画出来,与同伴进行交流。(此案例收录在江苏少儿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事例》一书中)
附2: 经验材料
下列提供的经验材料提示我们怎样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
1.依据课程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展示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类型有主题研究(小课题研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等,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展示形式。小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形式有:实验展示、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结题报告,也可以综合进行;项目与应用设计的展示形式可以有:活动中的照片及录像带、调查报告、开讨论会或演讲;社会参与和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形式有:现场制作、收集的资料展示、写好的倡议书、办一份小报、形式适宜的文艺演出。
2.依据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展示形式
展示要以交流、激励为目的,通过展示,尽可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因此展示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例如口头表达能力好的学生,尽可能让其多说;动手能力棒的学生,让其多做;家里藏书多的学生,让其多展示收集的资料……还有,对于同一主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例如“小学生请家教利弊谈”,有的学生说最大的收获是胆量变大了;有的说是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有的说学会了与人合作……
3.依据材料特点 ,采用最优化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的材料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的。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材料是静态的,如一篇体验文章、一幅绘画作品、一张小报、一件模型、一些观察日记等;而有的成果展示材料则是动态的,如一次口头汇报、一场辩论会或演讲会、一个演示过程、一次心得体会畅谈等。另外,成果展示的范围不同,采用的方式也可不同,按范围可分为对内展示和对外展示两种形式。对内展示是指向本组、本班、本校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班级辩论会、知识竞赛、制作展、墙报展、交流会等;对外展示是指向家长和社会进行成果展示、可采用的形式有亲子展示、座谈会、宣传会等。(吕恒莱提供)
以下提供一个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细心观察、抓住学生的特点和优势适时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案例。
在我们“无土栽培”小组中, 不少学生能说会道;但也有例外的,五(2)班的陶强同学就是不爱说话的人。每次小组讨论,很少听到他发言,他总是默默地倾听别人发言,脸上也没有表情,我甚至怀疑他是否真的听进去了。去市农科所请教校外辅导员,他总是默默地跟着去,默默地记录,默默地回来,没有向辅导员老师提一个问题。我还悄悄地把他叫到一边,鼓励他去提问,结果他只是笑一笑,并没有照我的话去做。从农科所回来,别的同学都开始动手做试验了,我也要求他们随时做好实验记录。两个星期后,我把学生的实验记录收来检查,吃惊地发现陶强的实验记录记得非常仔细,包括那天去农科所的活动细节,他都记录得很生动。我这才发现,原来陶强的强项在这里!我马上召集全组的同学,向他们展示了陶强的实验记录,并要求其他同学向陶强学习。这时我发现陶强的脸上露出了不多见的、灿烂的笑容,我知道陶强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树立了更强的自信心。在以后的研究中,陶强变得活跃了起来,小组讨论时发言也开始多了起来,他记录做得更详细,资料也整理得很好,我们小组的结题报告就是由他执笔的,还发表在了《连云港教育》杂志上了呢!(朱红提供)
(注:以上案例均收录在杨九俊主编、董洪亮执行主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诊断》一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