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出牙时的12种症状:初三复习基本知识点整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19:29

初三一轮复习基本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

第一单元   珍爱生命   热爱生活

一、关于生命的宝贵

1.为什么——

(1)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有受教育、劳动、休息等多种权利,才能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并在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的过程中实现生命的价值、体现人生的意义。

(2)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无限的欢乐;也有一些烦恼、困难和痛苦。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苦和乐,才能体会生命的美好;

(3)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是短暂、不可重复的,让我们倍感生命的可贵。

(结合八上第八课)

2.怎么样——

国家: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严厉制裁侵犯人的生命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

青少年:(1)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的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生命健康权;(结合八上第八课)

2)青少年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生活常识和法律方面),避免意外和危险的发生,无论遇到怎样的危机和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命

3)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应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二、关于生命的价值

是什么——

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为什么——

1)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2)创造和奉献会充实人们的生活,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价值、帮助他人和造福他人的欢乐。奉献使人快乐、充实和高尚。

4怎么样——

生命的价值靠行动实现。(1)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具体做法)做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2)干好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

第二单元       走进新的学习生活

一、关于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为什么——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个人角度)

受教育是每个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要求。教育能为人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通过接受教育,才能掌握知识,增长才干,丰富和完善自己;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享受现代文明;受教育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命运。

3)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国家角度)

我国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基础是教育。现代化建设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2.怎样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

1)要坚持使自己受到法律规定年限的教育。遇到受教育权受侵法时,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权,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2)努力使自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3)要争取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积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学习。

4)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第四单元    挫折、意志

1、 为什么说人生难免有挫折?

 答:(1)当由于受到多种阻碍和干扰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便是遇到了挫折。

(2)不管是伟人还是普通人,一生中不可能从未遇到挫折、事事幸运。这是因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每个人又不可能完全避开这些因素。人生难免有挫折,人们也正是在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

(3)造成挫折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和个人身体和心理因素。

2、 怎样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挫折的作用有哪些?)

 答:挫折既能给人带来消极作用,又能带来积极作用。

(1)消极作用;挫折往往会给人带来痛苦、压力和打击,使人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使人急躁、烦闷、不安。挫折会消磨人的斗志,使人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的信心。

(2)积极作用:对于强者来说,A挫折则能磨炼意志,使人变得更坚强;B激发斗志,使人迸发出巨大的力量;C使人变得更聪明。从这种意义上说,挫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3、 怎样才能做到“挫而不折,积极进取”?(战胜挫折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答:(1)直面挫折,不畏不惧;   (2)冷静分析,从容面对;   (3)自我疏导,自我排解;

(4)主动寻求帮助;        (5)积极进取,探索创新。

4、 怎样理解“冷静分析,从容面对”?

 答:(1)挫折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只有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才能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找到原因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进行调整,往往就会受到明显的成效;

(2)也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从而振奋精神,鼓起战胜挫折的勇气,树立信心,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5、 为什么要主动寻求帮助?向谁寻求帮助?

答:(1)主动寻求帮助,不仅能够缓解自己的消极情绪,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还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

(2)遇到挫折时不要闷在心里,应该找朋友倾诉,或告诉家长和老师,请求他们的帮助。

6、 怎样才能做到“积极进取,探索创新”?

 答:我们正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需要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探索创新的热情。

(1)我们要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挫而不折,不断前进;

(2)要突破习惯性思维障碍,积极寻找新方法、新途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取得成功。

7、 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主要表现在独立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定性等几方面。

8、 我们为什么要选择坚强?(坚强意志的作用是什么?)

 答:(1)坚强的意志是坚定人生目标的保障;

(2)坚强意志是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坚强的意志。

9、 怎样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答:(1)确立明确的目标;         (2)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

(3)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     (4)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第七单元  

第十五课  抵制不良诱惑  预防违法犯罪

一、关于不良诱惑

是什么——

黄:淫秽读物和音像制品

赌:赌博

毒:毒品

法轮功

危害:害人害己害家害国。会伤害人的身体,毒害人的心灵,危害人的身心健康;会使人不思进取,影响学习进步,放弃美好追求,影响个人进步和发展;会使人无视法律尊严,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损害他人和社会,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怎么样抵制不良诱惑?

1)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水平,增强法律意识,慎交朋友,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正确识别真假、美丑,不为假象所迷惑,防止上当受骗。

2)克服猎奇心理和盲目从众心理,提高自己控制力。

3)应运用法律手段同不良诱惑进行坚决斗争,以保护自己,净化我们成长的环境;

4)学会运用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技巧。如学会拒绝、联想后果、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专时专用、请人监督等。

二、关于预防违法与犯罪

(一)是什么——

1、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违法行为

违反法律不同

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应受到的处罚

一般违法

尚未触犯刑法,只是违反刑法外其它法律法规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

承担民事责任或应受行政制裁

犯罪

触犯刑法

对社会危害性大

应受刑罚处罚

2.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1)区别:一般违法和犯罪二者在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应受到的处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

(2)密切联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有一般违法的人如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可见,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3、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严重违背社会公德和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4.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5.启示:一般违法与犯罪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发展到违法犯罪。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3)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十六课自我保护

(二)青少年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1)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预防违法犯罪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3)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只有防微杜渐,才能防患于未然。我们一定要从小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以使自己健康成长

4)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加十六课自我保护

第十六课  撑起法律保护伞

一、关于法律保护

1.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特殊保护?(必要性、重要性)

1)我们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都还不成熟,在辨别是非、区分良莠方面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2)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容易遭受不法侵害。在现实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自身违法犯罪问题在一些地方也比较突出,影响了青少年健康成长。

3)我们青少年是党和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我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因此,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

2.法律怎样保护

1)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对保护未成年人做出明确规定

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四大保护

家庭保护:

重要性:

家庭是养育我们的地方,我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健康品格的培养、个人学业的发展等,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法律规定的责任: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不得使接受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辍学;以健康思想品行、适当方法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事身心健康活动,预防和制止其吸烟、酗酒、流浪和聚赌、吸毒、卖淫等。

学校保护

重要性: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园地,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的保护。

法律规定的责任:

学校应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未成年人进行德智体方面的教育;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尊重未成年学生人格尊严,不得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或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社会保护:

重要性:

社会是我们生活的广阔空间,社会各界能否负起各自的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

法律规定的责任:

各级人民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

施,并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不得允许进入;严何组

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司法保护:(了解)

二、关于自我保护

1、重要性:——为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

2、怎么做——总要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A、技巧和方法:

(1)在日常生活中,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的自我应对方法:

面对一般违法行为:

宣传法律知识,协商和调解

按照法律规定申明自己的某一或某些权益是合法的,是不允许侵犯的。制止侵害,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面对犯罪行为——要机智灵活的与其斗争

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搏斗。

没能力将其制服时,呼救法    周旋法   拨打110报警

万不得已,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

正当防卫

(2)在日常生活中,还要防止溺水、触电、烧伤、交通事故以及被人勒索、拐骗、绑架等,逐步提高自我保护的本领。

(结合教材P71掌握自我保护的要领)。

B、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这一问题侧重于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被侵害时运用法律维权的做法

总原则:拿起法律武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非诉讼途径(常用的有效手段)

机构: 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有关社会团体

手段:向上述机构反映问题,寻求帮助,解决问题;通过调解、仲裁解决纠纷和争议。

诉讼途径:(最权威、最有效、最正规的途径,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机构:人民法院、法律援助中心

手段:提起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申请法律援助(打官司有困难时)

第八单元

第十七课     看社会 辨是非

一、关于生活中的是非善恶

是什么——

(1)(能够判断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现象或自己列举)

生活中充满了真、善、美,但也有假、恶、丑。生活中有是非善恶。(结论)

(2)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真、善、美:能够起到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激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促使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假恶丑现象:对社会:危害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损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对个人:会使一些人价值观发生扭曲,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对未成年人: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致使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二、为什么——辨是非善恶的重要性。

只有明辨是非善恶,才能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实现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才能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不良嗜好,抵制不良诱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才能积极同丑恶现象作斗争,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三、怎样做——怎样明辨是非

首先,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要用道德和法律去衡量,看其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其次,要不断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要勤于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

再次,面对生活中的是非善恶,还要不断增强自控能力。正确的行为,必须坚持;错误行为,坚决摒弃。

第十七课  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1.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两个结论)

(1)每一种行为都会产生一定的结果。

每一种行为或直接、或间接的都对自己及周围的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产生一定的结果。

(2)不同的行为有不同的结果。(正确的行为、错误的行为与正确的、错误的结果不一定一 一对应)

2、怎样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要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

要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做一件事以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作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损害。

(2)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承担起自己的角色责任: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责任。只有增强责任意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不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损害,并对自己造成不利影响的事

如果因自己的错误行为给他人或社会成了损害,就要敢于承担责任,并及时改正。即使是与同伴一起做错了事,也不要推委,逃避责任。

注:本课复习课联系七年级第七单元15课“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进行复习;联系九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进行复习。

八年级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关于孝敬父母

1、为什么——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

(2)父母在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

(3)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4)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精神上安慰、生活上照料)

2、怎样——

子女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

(1)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2)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

(3)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影响与父母沟通。

2、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1)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这是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理解父母的殷切希望,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和冲突时,作出必要的让步;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

(3)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主动和父母聊天,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的活动,交换彼此的看法等。(结合13页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课  

第二项目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有关台湾问题-----炎黄子孙是一家

    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声。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民族精神是什么.(p24)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的作用.(P24)

   这种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4.为何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5、我们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心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更辉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单元 

     第五课 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

一、关于合作与竞争

1、为什么要合作

1、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2合作的意义(重要性)    ‘

(1)、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靠着群体的合作,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2)、合作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通过合作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3)、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通过合作,借助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可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要想把事业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有友情的滋润,这样才能在遭受挫折时得到鼓励,从中获得力量,进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

(4)、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2、为什么要竞争?(为什么合作离不开竞争)

1竞争和合作相伴相随,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2、竞争的积极作用

(1)、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2)、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3)、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进步、发展得更快。

3、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为什么竞争离不开合作)

竞争和合作相伴相随,都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必要性)

1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合作又要竞争,

(2)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那种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害人害己。

3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生活中大多数竞争可以“比翼双飞”,甚至是“百花齐放”。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实现“双赢”。

4、怎么做

   (1)竞争不忘合作.

(2) 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实现“双赢”。

(3)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怎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怎样合作)

(一)做到心中有他人——合作的三原则

1平等待人。

为什么: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家境、体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

怎样做: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

2.体谅他人

为什么: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

怎样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换位思考。当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理解和宽容他人。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

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理解人、宽容人的表现。

合作交往中难免产生磕磕绊绊,如果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还会使你和同学、朋友的关系渐渐地疏远。

怎样做:以豁达的胸怀原谅别人。

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自己:不予计较和追究,由衷的原谅

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的,可原谅、饶恕对方。

(二)要讲诚信

  1、为什么

诚信无价

(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

  (2)、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诚信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最终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遭受巨大的损失

  (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2、怎样做到讲诚信?

(1)、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当然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2)、诚信必须做到信守承诺,言而有信。

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许诺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可能性,考虑道德法律的要求

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难以履行诺言,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并且按承诺或约定主动地负担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3)、树立诚信意识,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4)、积极同身边不诚实守信的行为做斗争

第四单元  

第七课    法律总论

一.什么是法律

   1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与道德等其他规范相比)

   2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联系人大的职能)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3)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在我国,所有的公民平等的遵守法律;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的本质:

总体上: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为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二、关于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是什么:(1)、在我国,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各项法定的义务。(权利和义务的种类了解即可)

关系:(为什么)(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劳动既是公民享有的权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

2、怎样依法行使权利  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1)正确行使权利

总要求: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A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的程序依法维权,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2)自觉履行义务

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三、法律的作用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法律正是通过规定人们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在我国,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违宪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法律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第八课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一、关于生命健康权(联系七上)

1.是什么——(P97相关联接)

2、为什么——

    重要性: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1)我国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怎样做——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依法维权。当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一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对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2)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找保护能力。多一份防范,多一份安全。

3)我们应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嬉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二、关于人格尊严

1、是什么——(P102相关联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姓名权、隐私权等

重要性: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2、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宪法、民法相关规定)

3、怎样做——

依法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人格尊严。(2)要提高维权意识,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3)要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关于隐私权

 1、是什么——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簿、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的权利。

2、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公    民: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宪法、民法、统计法)保护

未成年人:(1)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受法律的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2)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缺乏法制观念或对未成年人的关心爱护方式不当,使侵犯未成年人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

3、怎样做——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维权。

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第九课  财产权  消费者权

一、关于财产权

1.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

是什么:财产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公民享有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给予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怎么做——

国家:民事法律的手段是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

      运用刑事法律手段,打击和惩罚各种侵犯公民私有财产权的犯罪行为,是法律保护公民的

私有财产的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

公民:当合法的财产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通过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立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关于财产继承权

    1、是什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人们在婚姻关系的基础上,在共同生活和扶养关系的形成中,获得了继承权。

2、为什么——法律规定:我国的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继承权。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

3、继承的方式  

依据法律规定,公民的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继承权,为成年人也不例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5条特别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

4、继承范围:

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5、继承顺序: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开始,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开始继承。

6.怎样做——如何维护继承权

公民在自己的合法继承权被侵害后,要有维权意识。未成人被侵权后应当依法通过自己的监护人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在行使继承权时,要依法进行,不能非法获得继承权,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三、关于智力成果权

1、是什么——智力成果: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智力成果权也叫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权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发明权、发现权和其它科技成果权。

3.著作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4、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P115

申请专利 2、注册商标  3、版权登记

5、遭到侵害后,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方式有:

(1) 停止侵害活动 (2)、消除影响 (3)、公开赔礼道歉 (4)、赔偿经济损失

7.为什么——法律保护(评析题的理论依据)

   公民的智力成果受法律保护。我国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这既是对智力成果的法律保护,也未制定保护智力成果权的其他法律法规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保护智力成果,我国制定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法律规定,平等的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当然,为成年人也不例外。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怎样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不断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意识。(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

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是民事法律手段)

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四、关于消费者的权利

1、是什么——消费者享有九项权利?(前五项结合事例会判断)

    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

2、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总: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生产者:地位:消费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址、厂名和商标。

销售者:地位: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经济活动中要的参与者。

       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信手服务承诺,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消费者:遵守市场秩序,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的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权。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3消费者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1)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权。

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

其次,协商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部门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可以向媒体曝光

2)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P119相关联接)

第五单元

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一、是什么——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含义:集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行动上相互支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集体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个人与集体不可分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二、为什么——团结的集体力量大(集体的作用)

1、怎样形成团结的集体?

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

2、为什么说团结力量大?

1)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在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2)集体团结可以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使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3)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维护集体团结

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我们要特别珍视集体的团结。

三、怎样做——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促进集体的发展

1、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1)二者关系: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怎样处理二者关系:

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我们必须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2、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1)首先需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牢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在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决不做损害集体荣誉和利益的事。

2)在实际行动中:维护集体荣誉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尽职尽责完成集体分配的任务;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做好本职工作。

3)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4)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不做丧失民族气节,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四、关于亲社会行为

(一)含义: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结合20页图片理解)

(二)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1)学会谦让:

为什么——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怎么样——

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主动谦让

(2)学会分享

是什么——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为什么

意义:①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得到信任和友情,有新的提高和收获。

②在合作中,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怎么样——

主动与他人分享一件具体的物品、一条重要的信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分真挚的情感等

(3)学会助人

为什么——

助人是愉快的。当看到自己的努力能消除他人的痛苦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献出自己的爱,收获的是双份快乐。

怎么样——

首先要真诚;

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①可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维护他人的自尊。

2、为社会做贡献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感受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关心身边事,并积极献计献策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在奉献。

表现:  (1)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2)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是奉献。

第六单元      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怎样)

二、依法保护环境。(法律角度)

1、我国已形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是什么——以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49页相关联接)。

意  义:环保法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保证了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事实。

2、依法保护环境

为什么——

依法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使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青少年怎样做——

(1)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2)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具体做法)

                                  第八单元  

第十六课    宪法

一、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原因:(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内容: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成与职能、国家标志等问题。

性质: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只能由宪法来规定和确认。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体现:一方面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意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多部门、多层次的完整的法律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原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原因:(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原因:在我国,人民通过宪法将国家权力授予各级国家机关,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表现: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过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为授权的事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与共产党的关系:  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我国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我国宪法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也带头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中国共产党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总说: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尊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原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权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它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二、怎样做:

①公民遵守宪法具体做法:在我国每个公民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律观念,都应首先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②青少年: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还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第十七课    建设法治国家

一、走依法治国之路。(总讲意义)

含义:在我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意义:总:依法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具体表现为: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用法律来引导、规范、制约和保障。只能实行法治,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区别于人治)社会的文明进步,A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B还表现在能否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③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国家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历史经验证明,“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怎样)

1、健全法制建设

(1)国家必须做到: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 违法必究

 ①有法可依(前提和先决条件):

含义: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较强立法工作,制订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意义:有了法,才能谈到国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有了法,才能谈到依法办事和守法。

②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含义:就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意义:有法不依,等于无法。法律制定出来,就需要大家去遵守,去实施。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被人们遵守,无异于一纸空文。 

③执法必严:(重要条件)

含义: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对于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

④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含义: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任何组和个人都不能例外。

(2)青少年: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作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含义: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3、公民(青少年)依法行使监督权。

(1)法律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

(2)监督方式:A通过提出批评建议,B新闻报刊,C来信来访,

D还有拨打热线电话和E参加接访日活动等。

错误方式:贴大字报、聚众闹事(违法行为,扰乱社会秩序)。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违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3)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九年级  

1单元  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

一、关于公平

1、是什么——公平的含义(理解)

合作公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如果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少于他应承担的责任,或者获得的利益多于他应获得的利益,则是不公平的。它要求参与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社会公平: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经济、政治、文化及日常生活方面判断、举例)

状况:我国的社会公平基本得到实现,但还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

2、为什么——公平的作用

(1)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合作公平)

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而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失去了公平,合作就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成功。

⑵公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社会公平)

能促使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3、怎样做——维护社会公平,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怎样)

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等,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二、关于正义

1、是什么——正义与非正义

(1)含义(判断标准——为什么)

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反之,就是非正义的行为。正义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

(2)正义制度: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组成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没有正义制度的支持,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

2、怎样做

A、对待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态度

正义行为,会得到政府、社会及人们的赞扬和支持。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应遭到道德谴责或法律制裁。

B、我们应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1)为人要正直。

    (2)树立规则意识,养成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的习惯。

(3)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

(4)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在社会交往、合作中,要注意尊重他人的权利,特别是当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时不能伤害他人的身体,更不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5)在日常生活中,鄙视非正义行为;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以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责任

1 、责任的含义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 、责任是怎样产生的?

    (1)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以各种方式对他人做出承诺,有了承诺就有了责任。

(2)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

   (3)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同一个人与不同的人结成不同的社会关系,就会承担着多种社会责任。(角色责任)

(4)责任,涵盖了人们生命历程的全部。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变化,人们所处的社会关系便不断扩展变化,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会发生改变。

3、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1)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必然随之产生一定的责任,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①承担责任需要耗费许多时间,影响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②承担责任要承受心理压力,耗费体力和精力,甚至有可能影响健康③承担责任可能会使自己的一些利益受到损失④在危险和危急时刻承担责任,还有可能危及到自己的生命。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2)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责任,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发展。①承担责任就会承担压力,而压力会产生动力,激励自己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②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③承担责任才能获得自尊和自信,在履行责任中增长才干,获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社会:人们只有各自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3)不承担自己的责任会产生什么后果?

一个对他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人实际上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他必然会受到道德谴责,失去别人的信任,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对他人的利益和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还要受到法律制裁,遗憾终生。

(4)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其实也是每个社会成员的内心需要。一个人应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4、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负责任的公民,赢得社会对自己的认可和赞成?

   (1)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应负的各种责任,并时刻想着履行责任,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逐步养成负责任的习惯;②学会在不同的责任面前进行选择。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地安排时间,学会统筹兼顾,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2)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维护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秩序、社会管理秩序,维护公共安全,遵守交通法规)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①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们最有条件做到的是服务和建设自己所在的社区;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好形式。   

总之,我们不论身处哪个生活领域,只要有了责任意识,有了踏实的承担责任的具体行动,就能一步步把自己造就成负责任的公民,赢得社会对自己的赞成票。

2单元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感受共和国的巨变

一、感受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共和国的巨变

1、巨变表现(或说明了):

(1)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我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决定因素:经济力和科技力是综合国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2)主要表现有: ①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现在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③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④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

2巨变的原因: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我们的领路人)(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在:

①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而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旗帜引领前进路)(为什么?)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

      ②旗帜就是方向。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取得了新的重大胜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旗帜。

③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一再证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着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有这一伟大旗帜的指引,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坚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3)全国人民的团结奋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等

3、感受巨变得出的结论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4)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着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取得巨变的根本原因。

(6)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全民共同致富

一、关于基本经济制度

(一)是什么

1、主要经济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其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

2、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各自的地位:

⑴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为什么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

1、我国现在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与这一基本国情相适应,我们国家必然要实行上述基本经济制度。

3、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1)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我国的公有制经济增长迅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确保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实现共同富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显示出强劲活力,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活跃城乡市场、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我国判断和衡量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①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干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1)、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的局面;

(2)、就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蛋糕”越做越大,切“蛋糕”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现存的收入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关于分配制度

1、是什么——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

原则:我国现阶段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分配制度:。

2、为什么

(1)这一分配制度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2)实行分配制度的意义:

改变了以往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使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较多的收入报酬;有利于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极大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允许并鼓励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极大的激发了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人们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和挣钱门路。

(3)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作用

A、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的局面;

B、就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C、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蛋糕”越做越大,切“蛋糕”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现存的收入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3、怎样走上富裕之路

致富途径: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不能利用非法手段牟取财富,否则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害人害己。

我国法律保护一切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打击和取缔非法收入

每个人都可以抓住有利条件,充分施展个人才华,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走上富裕之路。

三、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作用

1、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就会在全社会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力”的局面;

2、就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3、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蛋糕”越做越大,切“蛋糕”的方法越来越科学、合理,现存的收入差距一定会逐步缩小,共同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五课  人民当家作主

一、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什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什么——

(1)国情角度: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 但是,13亿人民不可能都去直接管理国家,只能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去管理国家事务。

(2)意义:在我国,亿万中国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管理,它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

3、怎么样——

(1)国家角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青少年角度:作为国家的小主人,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小主人,热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应有的情感;在生活中尊重人大代表,积极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尽到小主人的责任,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尽一份力量,是我们应有的行动。 

二、关于人民代表大会

1、是什么——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它决定并监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

2、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

(1)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授予它们分别行使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2)政府、法院、检察院必须对同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受它监督。

(3)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

3、人大代表和人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1)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他们对人民负责,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国家权力,讨论、决定国家和地方的重大事务

(2)同时,人大代表又要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有权依法罢免自己不满意的代表,从而保证了人大代表能够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按照人民的意愿办事。 

第三单元

第六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一、关于基本国情

是什么——

(1)是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它的两层含义是:一是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3)它的主要特征是不发达。表现为①生产力水平比较底;②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③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二、关于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

1、是什么——

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为什么——

(1)党的基本路线是根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制定的。

(2)它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我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国富民之路。

三、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是什么——

(1)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经济建设是这个系统工程的核心工程。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经济建设摆在全部工作的首位,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其他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 

2、为什么——

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

才能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才能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

才能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青少年怎么做——

 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正长才干,准备将来投身到现代化建设中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关于改革

1、是什么—— 

(1)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2)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性质)

2、为什么——

(1)国情角度(必要性):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2)意义: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五、关于对外开放

1、是什么—— 

有效方式: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

基本途经:引进来和走出去。

2、为什么——

(1)客观原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2)中国现状: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源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

(3)意义: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内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发展的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4)重要性: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它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怎么做——

国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当中,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

青少年: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课  走科教兴国之路

一、关于科教兴国战略

1、是什么——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理解)P82

2、为什么——

(1)客观原因

国际形势: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

世界各国都在运筹帷幄,积极调整政策,竞相发展科技教育。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迅速提高科技教育水平。

我国国情: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一现状,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着巨大压力。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理论原因:

科技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教育的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当今世界,教育越来越成为提高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3)意    义:大力发展科技,尤其是高科技,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4)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只有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主动权。

总之,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时代的正确选择。

二、关于创新

(一)科技创新

为什么——

⑴理论原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创新。没有创新,就要受制于人,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赶超发达国家。

(2)客观原因: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提高我国科技的整体水平,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关键在创新。

(3)意义: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怎么样——

从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确定新的科技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培养创新人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增强刊物及创新能力。

(二)教育创新

为什么——

1、客观原因:我国科技、教育事业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的科技和教育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2、理论原因: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教育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造就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意义:只有不断进行教育创新,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怎么样——

我国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1)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趋同高等教育的“立交桥”,为人才成长拓宽渠道;

(3)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和科学态度。

(三)、青少年怎样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在学习生活中从转变学习方式做起,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从我们身边的新发现、新观点,小发明,小创造做起。

(3)要勤奋学习,勇于实践,不断进取创新。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具有丰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第八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理解)

二、我国为什么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客观原因: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

2、理论原因: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意  义

坚持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三、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影响

(1)人口:

状况:人口形势严峻。(表现在①人口增速虽然减缓,但人口基数大;②人口素质偏低;③人口分布不均,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理解)

 不良后果: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资源:

状况:资源形势严峻。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小国),资源相对短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开发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更加剧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

(3)环境:

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 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1、国家:

(1)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正确选择。

(2)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3)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成就: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道路。

        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4)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

措施:为贯彻落实这项基本国策,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

成就: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公民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加强。

2、青少年: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宣传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结合公民绿色环保行动,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能源;爱护绿地;亲近大自然,和我们的动植物朋友和谐相处)

第四单元     第十课共同描绘美好未来

一、关于理想

1、是什么——

(1)理想分为:自身理想、家庭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2)社会理想:

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本世纪中叶)

全面小康: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承上启下的必经阶段(本世纪头20年)

(如何认识当前已经达到的小康:A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B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

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青少年怎样处理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为了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当代青年要把个人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的实现融入到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二、关于共同理想

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为什么——(必要性,重要性)

1)共同理想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2)共同理想是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精神动力。

3)有共同理想的鼓舞,全国人民才能凝聚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合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怎么样——

1、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三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是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1)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也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实现共同理想任务的长期性、艰巨性所决定的。

(2)青少年为什么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①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②当代青年要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历史责任,就要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磨砺自己才能把自己造就成能承担重任的人。

③生活富裕了仍然提倡艰苦奋斗,这样做既是为了用今天有限的财力、物力去创造明天美好的生活,又是为了培养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艰苦创业精神。

(3)青少年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当代青年要想实现自己的个人理想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就要继承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做到:自强不息,奋发学习;吃苦耐劳,生活俭朴;不畏艰难,勤勤恳恳,意志坚强。

第十一课走向世界的中国

关于国际竞争中的中国

1、国际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性大国;我国潜力巨大,前景光明,是一个正在和平发展的大国。

2、国际作用:

1)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

3)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国始终不渝的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解决国际争端、地区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政治)

开放的中国期盼着我

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的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1、 走向世界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关心国际形势,关注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培养自己的全球观念。

2、 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从学会合作学习做起,从与外国中学生的交流活动做起,从关心国家之间的合作项目做起。

3、 还需要善于学习。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科学技术、文化精华,还要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第十二课美好人生我选择

关于人才

一、是什么——

含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为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都是社会所尊重的人才。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都有人才。

国际对人才的需求:

数量上: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剑创新人才。

二.怎么样——

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

我国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仅作参考)

1、理论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技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资源已成为当代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

2、客观原因:     国际形势的要求:

(1)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才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2)世界各国都采取对策,大力培养本国人才,积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

基本国情的要求:我国从整体上看,科技教育相对落后,人才缺乏,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了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3、意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更多的人才,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

青少年:

1、新的时代为我们每个人成才提供了许多机遇和条件,提供了广阔舞台。我们要抓住这一成才的机遇。

2、成才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3、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做到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道德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发奋向上,立志成才让自己真正担当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4、我们每个人都应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担当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