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掉倒数第一颗磨牙:财务的稽核与审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11:33
十种审计查账技巧  审计能否顺利进行,实现既定目标,审计调查人员不但要掌握并熟练运用各种查账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否发现问题,找出疑点。笔者在多年的审计实践中,运用审计查账方法与技巧,经常会发现各种违纪违规和一些经济案件,现就审计财务查账技巧方面谈十点看法。
  1.收入不入账、多收少记或少付多记的查账技巧。通常发生于财会制度不健全的单位,特别是开票与收款同属于一人最易出现此种现象。作案人大都是那些直接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例如采购员、出纳员、仓库保管人员以及收款员等。这些作案成员有的是开票时,提高单价从中吃回扣或报销后占有,有的是内外勾结一票两开进行贪污,有的是收款后只给交款人开收据不记账,情况比较复杂。针对这种作案手段,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调查:一是应将所有已使用过的发票和收据的存根联都收集起来,检查号码是否连续,有无缺号、缺页以及作废的发票和收据的正联以及入账联是否粘在存根联上,然后对发票和收据存根联的合计数同入账数进行核对,看是否符合。二是对收款人员和交款人保存的单据相互核对,挤出差额,追去向。三是笔数、金额相核对,挤差额追去向。四是从人与人之间,收集人证与其他资料相核对。五是账实核对,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实事求是地加以判断。
  2.虚报冒领费用开支的查账技巧。这类案件大都发生在直接经手管理财物的人员中,作案手段多种多样。对这种违纪,主要舞弊手段是伪造、盗用、涂改或重报购货发票和费用单据。伪造单据常见于利用白条发票或收据,主要有:虚报冒领职工旅差费、临时工工资以及长期支取已死亡职工的退休金等。对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调查:一是要组织审查可疑凭证的来源,看所报销的票据是单位还是个人出具的,有没有收款人的手印或印章。二是要注意审查支出的流向和支出形式是不是人为的从中作弊。三是带着从账目中审查的疑点,找领款人或领款单位进行核对,去获取有无虚报冒领的依据。四是对已获取的证据进行技术鉴定,如笔迹、手印、印章等。
  3.对开假单据报销的查账技巧。这种作案手段大都是直接经管财物的产、供、销人员或金融管理人员,他们在作案时开假单据的形式很多,而且比较复杂,但分析起来不外两种,即合法与非法。一种是经税务机关登记的有税契的合法形式的发票;另一种是未经有关部门允许而印制的非法发票和白条。对使用这种作案手段进行贪污的案件查法:一是组织查账人员认真细致地审查发票的来源,重点应审查票据的出处、样式、规格和发票本身记载的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要注意查对发票的出处与购货渠道和内容是否一致,发票本身反映的内容与购货的渠道是否一致,发票上反映出的内容与购货单位所需要的产品、原材料是否相符,发票的首尾内容是否相一致,是何人书写等等。通过审查,从中发现疑点,进行追查。二是发票与入库的实物相对照,从中发现有无实物入库。三是对发票进行科学的笔迹鉴定,以证实是否伪造。 考试中国为你加油
  4.隐瞒收入,搞“小金库”的查账技巧。这种手段是近年来才有的,而且较为普遍。这种情况往往是公私交融,以公家名义达到营私之目的。有些“小金库”名义上是为集体,而实际上是为隐形私利服务。“小金库”的存在,给贪污受贿违纪活动大开了方便之门。对这类案件,往往是难查,不好认定,时常以不正之风为借口,以退代罚。对这种案件的查法:一是审查支出单位的账目与收入单位的账目相对照、挤差额,看是否入账。二是审查单位设立的账薄与科目是否合法。三是支出账与库存账对照,看是否存在差额,有差额的是否入账。四是收货单位的支出账与发货单位的收入账相对照,看有无差额,以便从中发现账外资金。五是查销售物品或门类繁多的各种扣款、罚没款、集体存款利息以及合理的回扣是否入账。六是查“小金库”是否建账和有记载,账薄与库存相对照,看使用渠道是否合理。七是查“小金库”与账外资金的实际支配权,看是否个人支配,以及是否存入银行个人从中贪污利息。 转自学  5.“对大头小尾”查账的技巧。这种手段的作案成员多是各类开票人员和业务员,他们相互勾结进行作案。所谓的“大头小尾”,也就是存根联、记账联上边的数字小,而收款联上的数字大。在做法上将正联撕下另写或隔开套写。对这种作案手段,在查法上:一是派人持开票方的底联与业务单位的报销联相核对;二是票据与实物相核对;三是发动知情人揭发。   6.重复报销查账的技巧。重复报销,是指一张单据报销两次或者正副联各入账报销一次,把已经挂失和作废的单据又私自报销,把前个年度已入账的单据抽出在下个年度报销。这类作案成员一般是直接从事财务工作的财会人员或管财物的人员。他们钻管理混乱或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寻机作案。对采取这种手段进行贪污的,在组织查账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审查入账的票据凭证是正联还是副联,一般副联是不能作为记账凭据的。二是要审查票据的发生时间,看是否是当年当月发生,发现跨年度票据,尤其是原因不明的要当做重点进行追查。三是账据核对,查验是否重复报销。
    7.虚设账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查账技巧。虚设账户从中侵吞公款的情况,一般发生在应收、应付货款等往来结算账户上。如事先将一笔赊销的货款业务记入一个虚设的应收销货款账户上,而不以客户真实名称开立账户,该货款收到后,即将该笔货款侵吞入私囊,然后再采用坏账方法注销该账户。其查账技巧是:一方面清查应收销货款账户上处理坏账损失的手续是否完备真实;另一方面可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追查,弄清情况。
  8.利用账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查账技巧。利用账目混乱浑水摸鱼的情况,通常发生在会计制度不健全和机构不健全,财务工作无人负责的单位。其查账技巧首先要清理账目,通过账证、账账和账表的相互核对,清理所有账目,然后采取内查外调来搞清是属于会计业务处理上的问题,还是属于违法违纪舞弊的问题。
  9.利用漏账、错账,截留中饱私囊的查账技巧。在往来结算中发生漏账、错账或者原始凭证的计算上发生错误的情况下,因长期无人过问,一直挂在账上,财会人员便可能乘机截留中饱私囊。一般采用的手法是:将收到的其他现金款项不如实入账,而直接冲销该账户;或者将该账户转入其他应收款账目上所虚拟的暂付款账目后,再开具现金支票,落入私囊,并用以冲平该项虚拟的暂付款账户。其查账技巧是:前者可通过现金收入凭证与该账户进行核对验证;后者可通过仔细审查其他应收款账目上的暂付账户,即能查清。
  10.运用计算机辅助查账手段,巧妙的发现问题。涉及单位财务数据量大,必须要改进查账技术方法,可运用计算机辅助查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上求突破。充分运用“OA”平台,实现“OA”与“AO”的交互使用,提高查账调查工作的科技含量。如运用“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对某金融机构信贷进行分析,通过数万户的筛选搜索某个信息,发现某金融机构以活期存款户“信贷科”、“信贷股”户头命名,该账户是以虚列信贷支出,套取收入用于揽储贴息和走访费用等项开支。
你应该知道的会计欺诈伎俩资本市场上,眼花缭乱的财务信息往往令投资者无所适从。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购销合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经营活动及主营业务收入,这样的案例在资本市场上已是屡见不鲜。由于所有的会计信息均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载体,会计欺诈亦是以三大报表为基础的。  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  旨在操纵收益的会计欺诈多围绕着虚增收入、虚减费用及负债,而其中涉及到的手段则包括违反收入和费用确认原则、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利用非经常性损益等。  未满足收入条件而确认收入。  企业在尚未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确认收入。比较明显的做法是将未到账的销售收入计入账册,或者在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与报酬尚未转移时提前确认收入。还有一些企业在向关联和潜在关联单位出售产 品时确认收入,交易双方如果是关联方交易,很容易出现操纵关联定价而转移利润。  伪造收入。伪造原始凭证虚构收入,这种欺诈多伴随着伪造会计凭证及合同;非营业收入虚构为营业收入,现金流的非营业收入来源可以包括资产出售或其他投资收入等,但如果将其计入销售收入,则会虚增营业收入并抬高营业利润率。       将费用递延处理或一次性冲销。减少营运费用的方法,一般是将现行费用递延处理或是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将费用一次性冲销。  虚减成本、费用或负债。为增加利润,蓄意不记录费用和相关负债,上市公司常用的操纵手段是将获取劳务的应付未付费用,不计入当年损益从而虚增利润。
一套账两套账
企业做一套账还是两套账,这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因两套账本身不符合会计法的规定,税收征管法的规定。
  但实务中两套账的企业还是不少,一网友就这样说:'全国来说,销售行业除了特殊的行业外,基本都是两套账,说穿了就是为了少交税,”“动不动就叫别人做一套账的,不知道是书呆子还是理想家,一点不符合现实经济运行情况!”
  可我与这位网友的理解有些不同,其实很多企业做一套账更好些。
  对于两套账,版主刘会计就有过专门的论述:
假账的几种账务表现形式及识别,这些形式并不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今天要说的是两套账的原因及可能存在的风险。
  企业设置两套账的原因,从企业的所有者角度,大体有以下一些原因:客观上认为中国的税收负担过高,老老实实交税没有竞争力;税收征管的随意性强,税务局也象企业一样的做生意;税务征管以票控税,实际上无发票的销售及购进也不少;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有时设置两套账方便核算,反正有发票的收入及费用做到税账,按形式重于实质的方法进行账务处理;而实际的业务,管他有没有发票,只要老板签字,就做到内部账,真正按实质重于形式的方法进行账务处理。还有的情况是企业的法律形式与会计主体不一,所以会计核算只能采用两套账;
  所以是否做两套账,取决于收入是否全额申报缴税,以及费用是否能取得合法凭证。
  按我们实务中碰到的例子,做两套账的企业确实存在,当然仅做一套账的企业也不少,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外资企业;
  随着经济的增长,不少民营企业的规模已经较大,动不动一年几千万至上亿营业额的民营企业已经很普遍,从业人员也较多,这时如果仍按原来的老板管业务,老板娘管钱的模式,已经很累了,因此开始有了一定的授权,同时也加强了内部控制;所以业务数据,业务流程,费用报销手续等等规章制度都出来了,民营企业老板可以不重视会计核算,但一定很重视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内部人舞弊的风险,但也提供给外部检查人员,如税务局查账时提供了很多关键的信息,一些企业引入了ERP系统,但仍用两套账核算,这种情况下的税收风险其实是很大的,税务局检查时往往先不用看账,就找业务数据,这时你前几年少交的税款都得补上,还要交罚款及滞纳金,所以两套账并不能有效的少纳税。
  见过有些民营企业,其客户绝大多数是要发票的,不用发票的很少,这种情况下少交流转税的空间很小。这种企业从做好内部管理的情况下,做一套账是合理的选择,我真不明白这样的企业做两套账有何意义。费用方面可以从严控制,要求提供发票(实际情况是有发票的情况下,价格可能会高点)。一些实在无法取得发票的零星开支,可以正常入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做纳税调整。(当然也存在未取得发票,违反发票管理相关规定,但这种风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
      很多企业在小时候做两套帐,大了以后习惯性的还做两套帐,其实真的没有必要,甚至是得不偿失。民营企业偷税是不争的现实,但是民营企业内控差舞弊多也是实际情况。很多时候,为了偷一点点税,会造成控制系统失效,带来的损失远比偷税的利益大。但是为什么老板们乐此不疲呢?因为少交的税老板能看到,内控出了问题带来的问题无法计量老板看不到而已。而且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重视人治,总认为自己人信得过。于是就......呵呵!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比如说采购不要票。很多时候采购人员说:不要票便宜。其实不要票是为了自己想报多高价就报多少方便,甚至有人在对方拿了票也不交,说是没票的。
  
自然就好:做两套账并非完全未逃税,更多的是为内部管理,为数据分析。  审计那点事儿之五,更有效的利用电脑账
  审计那点事儿之四,如何合理的设置电脑账
  审计那点事儿之三,手工账还是电脑账?
  审计那点事儿之二,看不懂的账。
  审计那点事儿之一,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审计那点事儿,序       [议题二]收入审计与存货审计对比
  众所周知,审计两大重点领域就是收入和存货,其他项目包括一些特殊项目的审计相对来说更主要是在考察审计人员会计能力,但这两个项目则真正考验审计人员的审计业务能力。
  收入审计依靠的是综合分析能力,是外向型知识结构体系的体现;存货审计依靠的是对企业内控流程和核算体系的洞察能力,是内向型知识结构体系的体现。
  收入审计的综合性非常强,从了解企业的整体经营环境,到企业实体状况,一直到分析企业资金流,内外部证据之间的相互引证,包括公司客户、各类费用往来、税务、海关、外汇等一系列证据的取得。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多的财务知识以外的经营、法律、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强调外部证据与企业实体之间具有合理的逻辑关系。
  存货审计的专业性则显得更重要,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产品物理结构和企业对于定单和生产工单的处理、内部物流流转过程以及产品保管等一系列企业内部生产仓储制度。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多企业内控知识以及对企业内部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更多的是强调内部证据逻辑一致性。
  收入审计可能更多的需要风险导向来作为工具进行指导,而存货审计则更多的依靠企业内部控制及对其产生数据的一致性和合理性进行审计。当然收入审计和存货审计也不是完全独立的,两者之间必须相互印证,相互支持,方可为正确的审计意见提供依据。
  
查看全部讨论  第一、收入审计和存货审计相互关联,风评后得出的风险结论应当支持存货的审计的结论
  第二、收入审计是一个过程结果审计,存货审计是一个时点状况审计,但是恰恰相反,收入审计中要注重时点数的分析和期间数的分析,而存货审计要注重被审计单位控制流程的分析(并不是说收入审计不重视内控)
  但是现在我有个问题,存货审计程序能有所创新么?个人感觉存货审计程序,像监盘这种审计程序,容易受到管理层操纵,而审计师如何避免相对缺乏的专业知识?
   
前段时间和一个德勤的经理合作项目,发现他的一些审计思路非常有效。是一家做生产的企业IPO项目,因为IPO企业在没有上市前财务都不规范,为了上市会做一些财务整理。这个德勤经理就关注前三年定单、生产单和销售确认单的完整性和数据之间的逻辑合理性,导致整个企业的内部核算问题就浮出了水面,这就是我上面说的存货关注内控的一个生动体现。
       存货审计相对来说更重要,在我的审计思路中它是核心,对于审计时必须非常关注物流系统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一切数据要考虑与物流系统挂钩,存货的入表现为存货成本的归集与应付账款的真实与完整,存货的出表现为收入、应收账款的真实与完整,如果审计脱离这个核心,则很可能没有抓住重点导致审计失败。其实在存货审计中,会发现很多内控上存在的问题或者说管理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说明管理层存在管理弱项,由此导致的损失或错报将报露无疑,可以这么说,如果存货审计中入与出的数据未搞准,则往来款核算90%是存在错报的。作为外部审计的函证将缺乏基础了,为什么这么说,我个人认为,在实施函证的前提是,必须充分做好内部替代审计程序,确保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一一对应,也就是说在保证内部数据准确的基础上再实施函证程序,才能有效发现问题。财务造假手法逐个数查处企业偷税手法60种
在日常税务稽查中,纳税人在会计处理上利用多种手法偷逃国家税收。其手段随经营方式的不同使会计处理方法各异,现择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的各类手段、手法录于此文,供税务工作者、公安经济侦查、审计、监察等经济工作者参考。
一、 销售收入方面(销项税额)
(一)发出商品,不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按时记销售收入,而是以收到货款为实现销售的依据。其表现为:发出商品时,仓库保管员记帐,会计不记帐。
(二)原材料转让、磨帐不记“其它业务收入”,而是记“营业外收入”,或者直接磨掉“应付帐款”,不计提“销项税额”。
(三)以“预收帐款”方式销售货物,产品(商品)发出时不按时转记销售收入,长期挂帐,造成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
(四) 制造大型设备的工业企业则把质保金长期挂帐不转记销售收入。
(五) 价外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不计提销项税额。如:托收承付违约金,大部分企业收到违约金后,增加银行存款冲减财务费用。
(六) 三包收入”不记销售收入。产品“三包”收入是指厂家除向定点维修点支付费用外,还有按一定比例支付商家“三包费用”(含配件),保修点及商家挂帐不记收入,配件相当一部分都记入“代保管商品”。
(七) 废品、边角料收入不记帐。主要是工业企业的金属边角料、铁肖、铜肖、铝肖、残次品、已利用过的包装物、液体等。这些收入多为现金收入,是个体经营者收购。纳税人将这些收入存入私人帐户,少数应用在职工福利上,如:食堂补助,极个别用于上缴管理费,多数用在吃喝玩乐和送礼上。
(八) 返利销售。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方式多变,返利销售是厂家为占领市场,对商家经营本厂产品低于市场价格的利益补偿,是新产品占领市场的有效手段,是市场营销策略的组成部分.其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商家销售厂家一定数量的产品,并按时付完货款, 厂家按一定比例返还现金.二是返还实物、产品、或者配件。商家接到这些现金、实物后,现金不入帐也不作价外收入,更不作“进项税额转出”,形成帐外经营。
(九) 折让收入。折让即折让与折扣,相似于返利销售,所不同的是:折让是发生在销售实现的时候,在发票上注明或另开一张红票反映的销售方式。按照税法规定,在发票上注明折让数额的,按实际收款记收入,。另外开具红票的,不允许冲减收入。在实际工作中,纳税人往往是用红票冲减收入,将冲减的收入以现金方式给购货员,购货方不记价外收入,造成少缴税款。
(十) 包装物押金逾期(满一年)不转记销售收入。
(十一) 从事生产经营和应税劳务的混合销售,纳税人记帐选择有利于己的方法记帐和申报纳税。
(十二) 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包括应缴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等,不符合免税规定的,也不按6%的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而是直接记营业外收入。
(十三) 为调节本企业的收入及利润计划,人为调整收入,将已实现的收入延期记帐。
(十四) 视同销售不记收入。企业用原材料、产成品等长期投资,产品(商品)送礼或作样品进行展销,不视同销售记收入,不记提销项税额。
(十五) 母公司,下挂靠多家子公司,涉及增值税发票、普通发票部分的业务全部在母公司核算,其它任由子公司,子公司每年向母公司上缴一定的管理费。
(十六) 小规模纳税人为了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在认定后,达不到标准将要年检时,采取多家一般纳税人互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货款也互相支付,但就是一点,几家开具发票,互相之间的业务都不增值,这些就是一些企业税负偏低的一种原因。
(十七) 已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丢失,又开具普通发票,不记收入。
二、 进项税额方面
(十八)商业企业按工业企业办理税务登记和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进项税额不按付款凭证而按原材料入库单。
(十九)购进货物时,工业没有验收人库,或者利用发料单代替入库单,申报抵扣。商业没有付完款,自审抵扣,或者先虚开一张大额现金收据,先增加“现金”后,以坐支现金的方式让对方开一张现金收据回来办理抵扣,这些业务没有大量的外调取证很难查清楚。
(二十)用背书的汇票作预付帐款,利用现代技术涂改多次复印充当付款凭证,用来骗取抵扣。
(二十一)应税劳务没有付款申报抵扣(委托加工、水、电、运费)。
(二十二)在建工程等非应税项目,包括购置固定资产申报抵扣进项税额,在建工程领用原材料或者用作本单位的福利等非应税项目,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二十三)取得进项专用发票,开票方、收款方不一致,票货、票款异地申报抵扣。
(二十四)商业企业磨帐不报税务机关批准,擅自抵扣税款。
(二十五)用预付款凭证(大额支票)多次复印,多次充作付款凭证,进行申报抵扣。
(二十六)运输发票开具不全,票货不符,或者取得假发票进行抵扣。
(二十七)为达抵扣目的,没有运输业务,去运管办、货运中心、地税局等单位代开发票进行申报抵扣。
(二十八)铁路客运发票(行李票)当作运输发票进行申报抵扣。
(二十九)最为典型的是个别企业将拉运垃圾的发票当作运输货物发票申报抵扣。
(三十)进项发票丢失,仍然抵扣进项税额。
三、 应缴税金方面
(三十一)代扣代缴税金长期挂帐不缴。
(三十二)稽核评税、税务稽查查补的增值税、所得税补缴后,不作帐务调整,该作进项转出的不转出,该调增所得额的不调整帐务,造成明征暗退。有的把补缴的增值税再记入进项税额。
(三十三)福利企业外购原材料转让或者直接销售,自己没有生产能力,委托加工就地销售、也按自产产品申报骗取退税。
(三十四)福利企业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取得,自认为反正是退税,造成税负偏高,退税也多。
(三十五)福利企业购进货物使用白条,骗取高税负退税。
四、 企业所得税方面
(三十六)中央与地方企业所得税划分模糊,纳税人为方便,只在地税办理税务登记。特别是2002年实行各50%企业所得税以来,由于国地税信息不共享,致使在2002年新办证的纳税人没有全部到国税办理税务登记。
(三十七)企业收取的承包费不记人所得额,长期投资、联营分回的盈亏不在帐上反映,始终在往来帐上反复。
(三十八)购买股票、债券取得的收入不按时转记投资收益。
(三十九)未经税务机关批准,提取上缴管理费。
(四十)发生大宗装修、装潢费用以及待摊费用不报税务机关批准就摊销。
(四十一)多计提应付工资,年终将结余部分上缴主管部门。
(四十二)不上缴统筹金的单位,计提统筹金长期挂帐不缴。
(四十三)购买土地,准备扩建,将土地作为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四十四)盘盈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不作损益处理。
(四十五)白条支付水电费。
(四十六)购买假发票人帐。
(四十七)应有个人承担的个人所得税进入管理费-其它。
(四十八)主管部门向下级分摊费用,下级只有记帐支付凭证,没有原始凭证。
(四十九)邮政、电信行业收取的邮资、话费没有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用盖邮戳的白条、托收承付票据给客户。
(五十)报销不属于自己单位的发票、税票。
(五十一)记帐凭证报销多,原始凭证数额少。
(五十二)购入固定资产列入费用,或者将固定资产分解开票记入费用。
(五十三)在建工程的贷款利息记入管理费用或者财务费用。
(五十四)财产损失不经税务机关批准,直接在税前扣除。
(五十五)流动资产损失在地税批复后,直接记入营业外支出,涉及增值税部分不作进项税额转出。
(五十六)补贴收入不并入计税所得额,直接记入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
(五十七)业务费、广告费超支后放在其它科目列支,如:手续费、差旅费、会议费、有害补助等。
(五十八),未经税务机关批准,在税前列支三新费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技术开发费)。
(五十九)校办企业、福利企业的证书没有年检,申请减免企业所得税。
(六十)税务稽查审增的所得额,属于时间性差异部分,只补税不调帐,造成明征暗退。
往来账的审计技巧根据往来账会计科日核算的性质,所有往来账的明细科目都有明确的核算对象,也就是说,会计科日反映的内容与其名称应该是—一对应的关系。核算对象应该有确指,否则就属于审计的重点领域。如:往来科目的明细科目中出现“其它”、“暂挂款”、“暂收(付)款”、“其它科目转来”、“欠款”、“特定款”等没有明确特指的对象;一级往来科目的明细科目中出现若干同一单位或个人挂账;明细账的挂账科目性质与一级往来账的核算内容极不相符等。若被审单位往来账中出现以上这些经济事项,应该在审计时予以充分关注。
特别注意长期不发生增减借贷变化的呆滞往来账项和偶发性大额往来账项
不同的往来账明细科目都有明确且唯—的经济对象,内容上反映与此对象之间经常性的、相对固定的经济活动。只发生了一笔或很少几笔业务后就长期挂账的客户,就可能存在信用危机,其在往来明细科目中的反映自然就应成为审计重点。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它的形成、变化有可能带有违规、违法性质,也有可能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如隐瞒收入、少摊成本费用、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私分侵吞公款、巨额坏账、账外资金体外循环等。
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并重,减轻对往来账项函证的期望值
与其他会计科目审计手法不同,往来账科目的审计对符合性测试有较强的依赖性,即使是在实质性测试时也必须使用符合性测试。由于往来类科目的发生额大多与流动性最好的现金有关,经济活动中大量的资金收付过程大多是往来账项增减变动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好了往来账项也就管好了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因此,一个管理成熟的企业通常都会制定较为完善的资金审批制度和资金回笼制度,而这些制度就是对往来账内控审计的重要依据之—。与这些主要的资金管理制度相配套,还有一些辅助的资金管理制度,如差旅费报销制度、备用金使用制度、物资采购制度、实物资产报废回收制度等,也都与往来科目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在对相关的往来账项进行实质性审计时都应对照这些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往来账的发生符合相应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是往来账项形成合理的最起码要求。
有关审计教材十分强调对大额的、异常的往来账项进行函证的重要性,并将函证作为实质性测试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我们发现对往来账进行函证的审计结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回函率极低(甚至为零);回函金额与被审计单位账面金额不一致并没有注明原因;可能通过现代化通讯工具与对方单位统一口径;提供虚假错误的地址;等。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使函证的作用大打折扣,而凸显采用其他替代方法对往来账目进行审计的重要性。这些替代方法除了上述符合性测试外,还应做到:严格审核各种原始单据的真实性、合理性;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管理特点证实往来账的真实性、合法性;通过前后期往来账金额的增减变动情况摸清往来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等。也就是说,审计往来账项时,要减少对函证的使用量和使用面并降低对它的期望,重点使用符合性测试及其他实质性测试程序,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对母子公司、公司内部二级单位所发生的往来账项,要在余额与数额上高度关注
  这些往来账项就是我们常说的关联方交易。由于存在内部人控制及集团公司的股权控制关系,这些关联交易很可能也较容易出现种种违纪违规问题。主要体现在:套取关联企业资金;人为调节利润幅度;随意拆借资金;变相侵吞企业资产等。这些情况会导致企业无原则使用资金,从而造成资产的损失和滋生各种腐败现象,因此是往来账审计时的重点内容和高风险领域。
当这些内部往来账的余额不符时,就更加剧了上述风险的存在。笔者在审计一家大型企业的往来账时,发现母公司“其他应收款”账中一明细科目的余额与其投资的一小型全资子公司“其他应付款”账之间的明细科目余额不符。在对这一母子关系的往来账进行深入检查后,发现了一个游离于母子公司之外的、发生额达1300余万元的小金库,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以各种名目从母公司套取的现金。可见,在较熟悉的环境中,更容易从事一些违法乱纪的活动,所以对关联公司的往来审计,不能因子公司已经被其他单位审计过或因为是内部单位就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对于有些往来账的明细科目可以采取适当的简化程序,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通常,挂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中的住房公积金、社会统筹养老金、社会统筹补充养老金、社会统筹医疗保险金及有些不在“应交税金”科目中核算的税款、国家行政部门的罚没款等,挂在“其他应收款”科目中的税款保证金、税票押金、法院的质押款物及向土地部门的土地出让金等,这些款项都
有其特定的用途,而且受有关权威部门的检查和认定。因此,对这类明细科目在实质性审计时,可适当简化。
2.挂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中的明细科目,大多是企业的主要供销对象。若企业与这些主要对
对象的往来账项,发生均匀、经常、大量,账面记录清晰,且持续时间较长、余额滚存结转,则也可以适当简化有关实质性审计程序。因为这类交易届良性往来,信用有保证,不过,关联交易除外。
3,对于挂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中的临时性暂收暂付款,因其金额小,发生笔数少,且挂账对象明确,可适当简化有关实质性审计程序。但是,明细科目若挂有外单位人名时,仍应进行重点审计。
4.“预收账款”及“预付账款”等科目的发生额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明细科目有结转关系的,说明相关经济业务的发生有较强的说服力,可将其并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对应科目中进行审计,无须再对这些科目进行重点检查。
关注内容不太正常的往来明细科目
  往来账的会计核算,一般都有一些固定的规律性内容。如:(1)主要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通常在应收应付账款和预收预付账款中进行核算,反映的内容具有金额大、发生频繁、手续多、外部单位提供原始单据的特点;(2)零星的暂收暂付款通常在其他应收应付款中进行核算,反映的内容具有金额小、内容单一、孤立发生情况多、手续少、内部单位提供原始单据的特点;(3)应收应付账款和预收预付账款科目的业务性质对原始凭证的要求极为严格,即涉及到企业内部的有关规定,又要符合外部各个部门的硬性要求,如增值税发票、运输发票等,而其他应收应付款科目的内容主要与内部的管理制度有关;(4)通常债权性质的往来账科目余额在借方而债务性质的往来账科目余额在贷方。各往来科目的有关账面内容若出现与上述常规作法相悖的情况,在对其审计时应适当予以关注。
现代内部审计五大流程与方法    [摘要]内部审计五大流程包括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后续审计和成果运用。审计方法不仅仅是取证方法,而且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审计人员与被审人员都有各自的心态表现,审计人员应及时掌握被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恰当运用审计方法,以便能做好审计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流程工作; 方法运用;心态分析
    一直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对内部审计流程与方法没有确切的说法。总是照搬照抄政府审计或民间审计,这是内部审计界的一大欠缺。笔者对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与同行交流,对实务界有所帮助。
    一、审前准备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编制年度审计计划应该关注的因素。
    单位组织年度内经济工作的中心问题;单位组织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群众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的问题;具体审计项目先后顺序安排;审计资源(人员数量、审计耗时与审计经费)的合理分配;后续审计的必要安排。
    2 项目审计计划的内容。
    审计目标;审计范围;重要性;审计风险评估;审计小组构成;审计时间分配;专家与外部审计工作结果的利用等。
    3 审计前的调查内容。
    经营活动情况;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财务会计资料;重要合同、协议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结论、建议及后续审计执行情况;上次外部审计意见等。
    4 审计方案的内容。
    具体审计目的;具体审计方法和程序;预定执行人及执行日期等。
    5 审计通知书的内容。
    被审计单位及审计项目名称;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时间;被审计单位应提供的具体资料和必要协助;审计小组名单;审计机构及负责人签章和签发日期。(附件包括:被审计单位承诺书、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清单、审计文书送达回证。
    二、审计实施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表2 审计实施工作的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健全性测试与有效性测试。
    健全性测试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是否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全面、制衡、成本效益、权责利对称);控制环节是否设置齐全;关键控制点是否存在;控制强点与控制弱点。
    有效性测试是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布局是否合理,有无多余和不必要的控制;关键控制点是否发挥作用;内部控制目标是否达到。
    控制测试方法有:询问相关人员;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观察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重新执行有关内部控制(穿行测试);功能测试。
    穿行测试(waIk-through test):检查一项业务从头至尾的处理情况,以确认控制程序是否认真执行。一般采用顺查法。从凭证开始查到登记入账为止。
    功能测试:查明制度执行是否发挥了控制作用,还要进行功能分析。注意是否存在多余制度(不经济、无效率、管理混乱)。
    2 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测试内容包括业务活动效益性测试和财务收支合法性测试。测试种类有分析性程序、交易测试、余额测试和列报测试。测试方法是:询问、观察、检查、监盘、函证、分析、计算。
    实质性测试中关于重要性原则判断的考虑:
    (1)绝对数。把某一特定金额作为重要性水平,而不考虑经营规模或业务量的大小。
    (2)以错报金额占相关账户金额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3)以错报金额占利润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4)以错报金额占资产的百分比来比较判断错报是否重要。
    (5)错报的性质(违法、舞弊)而不考虑金额大小。
    3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日志。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业务的具体记录,其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名称;审计事项名称;审计事项期间i审计事项描述与结果记录;审计结论;执行人姓名与执行日期;复核人员姓名、复核日期与复核意见;索引号及页次;审计标识。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多层次复核。
    审计日志是审计人员行为的过程记录,其内容包括:审计事项名称;实施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审计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查证结果;其他需要记录的情况。
    4 中期审计报告。
    中期审计报告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重要问题。及时传达给高层管理者和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迅速采取行动,纠正失误,减少损失。中期报告可以是书面也可以是口头,可以是正式报送也可以是非正式报送,非常灵活。
    三、审计报告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基本要素包括:标题、收件人、正文、附件、签章和报告日期。正文内容有:审计立项依据、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审计重点、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建议等。附件包括对审计过程和审计发现问题的具体说明、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审计报告重点说明:披露发现的情况,说明在什么方面出问题;对发现的情况进行描述。说明为什么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说明应采取什么整改措施;反映被审计单位意见与行动计划。
    审计报告基本类型:一是满意(肯定、积极)审计意见;二是大致满意但有例外的审计意见;三是不满意(否定、消极)审计意见。
    审计报告修订路径:
    审计报告草稿→审计人员修订→审计组长修订→部门经理修订→审计经理修订→被审计单位提出意见→领导审核→正式定稿以待发送。
    2 审计交流。
    审计交流包括:征求反馈意见、审计建议、审计整改、审计决定等。审计交流对事不对人,围绕问题开展细致、深入的交流。
    四、后续审计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1 后续审计中的三方职责。
    审计人员职责:对被审计单位给予充分尊重,不把具体纠正措施强加给被审计单位;采取合适的方法确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是否采取了恰当的行动;向高层管理者报告其后续审计中的判断和评价;实施后续审计时尽量避免对被审计单位正常业务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职责:配合、协助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对审计报告作出及时、全面的回复并对报告中提到的缺陷采取切实有效而持续的纠正措施:向审计人员和高层管理者汇报纠正行动取得的进展,并提出在纠正方法上的不同意见;选择最恰当的纠正方法。
    高级管理层职责:监控后续审计过程,鼓励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作出回复;评审被审计单位的纠正措施。考虑其充分性和有效性;避免干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审计工作。
    2 制定后续审计政策。
    后续审计政策的制定必须做到:表明政策中的各项声明均得到企业最高权力层支持并以书面形式载明;政策应发给所有管理层的主管;要求被审计单位在一定时限内对审计人员的发现和建议作出书面回复;要列示审计人员、被审计单位和高级管理在后续审计中的职责。
    3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
    后续审计工作底稿包括: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书面回复;与被审计单位就回复中提到的纠正措施、存在缺陷进行探讨的回函:报告专递信和讨论有关审计报告事项的信函复印件;后续审计会议、电话备忘录以及文件审查、计算的书面资料;发送给被审计单位的其他信件、备忘录。
    4 后续审计报告。
    后续审计报告一般包括:审计目的;以前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和建议;纠正措施;审查结果;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后续审计发现;后续审计评价。
    5 扩散审计。
    扩散审计是针对被审计单位以外的其他部门是否也存在相同问题开展的审计工作,检查其是否也开展了同步后续审计。
    五、成果运用工作
    (一)整体内容框架
    (二)主要工作
    建立完善的审计公告与通报制度。积极争取高级管理层和各个被审计单位的支持。审计结果公告与通报工作必须加强。立项必审,审计必纠,结果必告。责任必纠。建立纠错机制和制度,审计一个项目,完善一项制度,教育一批干部。审计政策建议能够得到适当管理层的肯定、采纳和应用,形成制度和政策,以达到防弊、兴利与增值的目的。
    审计成果运用的具体体现:组织内部高层管理者对审计意见和建议的批示;职能部门对审计建议的采纳;相关责任人的移送处理。
    审计成果运用=高层批示+部门采纳+移送处理+建立健全政策与制度=防弊、兴利、增值。
    六、主要审计方法的运用
    传统审计方法往往被认为是审计取证方法,包括检查、监盘、询问、查询、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其实这是片面的,审计方法是一个体系,包括书面资料审阅方法、客观实物证实方法、审计调查方法、分析判断方法、审计沟通方法、审计写作方法与制度设方法等。
    (一)书面资料审阅方法
    1 核对法。核对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内容、数量、日期、金额等)、核对凭证与账簿(日期、会计科目、金额、方向等)、核对明细账与总账(期初余额、本期发生额、期末余额)、核对账簿与报表、核对报表与报表。
    2 审阅法。审阅会计资料完整、齐全、正确;审阅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合理。
    3 复算法。小计、合计、乘积、余额,通过复算发现差错。
    4 比较法。实际与计划比较、本期与前期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差异。
    5 财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账户分析法与账龄分析法。
    (二)客观实物证实方法
    1 盘点法。采取恰当的盘存方式,包括突击式盘点(现金和贵重物品)与预告式盘点(一般物资);选择合适的盘点时间,在营业或工作开始之时与之后;健全有关手续,明确有关责任。
    2 调节法。通过调节确认结账日财产实物的实存数。
    3 鉴定法。聘请信誉好有影响力的专家,对专业事项进行鉴定。
    (三)审计调查方法
    1 观察法(账外信息法)。观察法是“跳出”会计资料,从“账外”捕捉信息的审计调查方法。该方法没有固定格式,应处处留心,见机行事。灵活多样。
    2 询问法。审计工作要创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气氛。审计人员要面带微笑,语言甜美。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是由管理引起的,而管理的缺陷既有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原因。也有具体实施人员的原因。审计人员最好的办法是引导被审计人自己分析、自己找缺点,避免主观假设、仓促下结论,要充分体会被审计人的意图、目的和困难,客观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淡化双方的对立情绪,在感情上与被审计人产生共鸣。提问时应注意技巧,善于倾听、耐心倾听。
    3 函证法。函证对象的选择主要关注关联方、往来单位、银行、账户余额大小,加强函证过程的控制。
    4 审计会议法。参加人员包括高层、中层管理人员,纪检、监察人员,被审计当事人和代表群众。加强审计前、审计中、审计后三维立体的会议沟通。
    5 问卷调查法。问卷涉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调查,注重对各部门、各环节风险因素的调查。
    6 现场走访。询问+观察=现场走访。了解业务细节。列出访谈提纲。避免录音,创造相互信任的气氛。
    (四)审计分析判断方法
    审计是一种高智商的工作,经常要运用取证、判断、推理来核定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审计与被审计之间是一种智慧的较量。审计判断是审计人员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通过识别和比较,对审计事项和自身行为所做的估计、断定或选择。审计判断具有目标性、主观性、经验性、风险性和连续性。
    审计判断的方法主要有:
    1 直觉判断法。直接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当前需要判断的事项作出分析和推论。是建立在审计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
    2 比较判断法。比较判断法是审计人员运用类比的原理,把需要判断的项目与类似的项目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其差异的判断方法。
    3 归纳判断。归纳判断是从个别特殊事件中推出一般结论的审计判断方法。现代审计中,审计人员通过抽样,从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
    4 演绎判断。演绎判断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推演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
    法;从一般法律法规、会计原则和审计准则的要求,针对具体经济业务推断出具体业务是否合法、公允的结论,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判断方法。
    (五)审计沟通方法
    1 按照沟通环节可以分为:
    事前沟通包括下发审计通知书、张贴审计告示、座谈会等;事中沟通包括个别谈话、资料交流、意见交流等;事后沟通包括结果沟通、审计报告意见征求、管理建议书、审计决定书、审计通报等。
    2 按照沟通方式可以分为:
    口头沟通有询问、会谈、调查、讨论、会议、征求意见等;书面沟通有问卷调查、审计通知书、内外审计协调报告、管理建议书、审计报告等。
    3 沟通主要类型有:
    语言沟通(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非语言沟通(肢体行为、眼神与动作)、人员沟通(审计人员与相关人员沟通,主要方式是倾听)、组织沟通(审计部门与上、下、左、右、内、外等部门沟通)。
    (六)审计写作方法
    1 运用主动语态。例如:“审计决定没有被管理当局执行”改为“管理当局没有执行审计决定”。
    2 运用通俗语言。例如:“采购部门把业务上的低效率归咎于因预算资金欠缺而造成的人员缺乏。”改为“采购部门认为。由于雇不起采购员,他们完不成采购任务。”
    3 语句和段落要短小。例如:“这些金额,即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是可以免除的。”改为“这些金额是可以免除的,包括招待费、礼品费用、其他服务成本。”
    4 尽可能使用图表以增强趣味性、可读性和灵活性。
    (七)制度建设方法(约束与激励)
    1 预防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是事前控制,把错误与舞弊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授权批准、职责分离、双重控制、付款前审核、招标投标。
    2 检查性控制制度。
    检查性制度是事中控制,把已经发生和存在的错误检查出来。例如:实物盘点、实地观察、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相关单据核对、预算执行控制、成本控制。
    3 纠正性控制制度。
    纠正性制度是事后控制。把由检查性控制揭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控制。例如:考核与奖惩。
    4 补偿性控制制度。
    补偿性制度也是事前控制,是针对某些控制环节的不足或缺陷而采取的控制措施。补偿性控制的目的是要排除损失、错误和舞弊。例如:岗位轮换、不定期盘点、突击检查等。
    5 指导性控制制度。
    预防性制度、检查性制度和纠正性制度是为了预防、检查和纠正不利的结果。指导性控制是为了实现有利结果而采取的控制,主要由管理层进行。
    七、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配合心态(服从心态)
    热情接待,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提供资料,全面、真实回答。服从审计结论。
    (二)双重心态
    表面积极,过度热情,态度和蔼,展示清白,背后设法抵制各种审计。
    (三)规避心态(抵触心态、对抗心态)
    不主动配合,不理不睬;不提供资料,不配合,不回答问题;避重就轻,百般抵赖;推卸责任,对抗到底。
    (四)防范心态
    认为审计是挑毛病、专门挑刺的行为,查出问题会影响单位声誉、影响领导个人发展前途,因此对审计人员不信任,心存防范。
    (五)应付心态
    对待审计既不积极配合,也不阻挠反对。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不冷不热,听之任之,任其审计,应付了事。
    (六)厌烦心态
    被审计单位业务繁忙。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和审计,对审计产生厌烦心态,因而不积极配合。
    (七)干扰心态
    转移、隐藏非法资产;拖延、拒绝执行审计决定;人情沟通、权力介入、利益交换;对审计结论提出不恰当质疑。
    (八)从众心态
    被审计单位对于审计整改意见持观望态度。“同类型问题,其他部门怎样整改我们也效仿。”
    (九)侥幸心态
    总认为自己可能不被审计到,即使抽查到了。也不一定就查出问题;即使查出问题,也不一定处理和追究责任。
    八、审计人员心态剖析
    (一)冲动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了如指掌。热切期待,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心情激动。
    (二)畏难心态
    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预期艰难,被审计单位阻力大,心理压力大,对自己的审计能力产生怀疑。
    (三)拖延心态
    鉴于审计对象与审计环境的复杂性,审计人员难以自拔。不知所措。审计人员出于审计责任考虑,往往拖延时间。
    (四)速成心态
    审计人员对面对熟悉的审计项目急于求成,厌烦急躁,单凭主观判断和经验判断,不注意变化了的新情况。
    (五)对抗心态
    审计人员在审计实施过程中,主要是在面对重大实质问题和原则问题时,与被审计单位人员形成对立情绪,原则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
    (六)批判心态
    对待任何被审计事项,总是以批判眼光看待。总认为不真实、不合法;总认为被审计人员在欺骗,没有提供全部真实资料。
    (七)放松心态
    审计取证结束,问题已经查清,大功已经告成。不考虑审计结论的沟通,不考虑审计报告的写作和处理意见的提交。万事大吉,彻底放松。会计论文网
    (八)恐惧心态
    由于审计项目给审计人员自身带来的人身安全、职位升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恐惧。
    (九)忧虑心态
    对待查出的问题,能认真分析单位组织存在的风险,忧虑重重,责任心强,先天下之忧,考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与制度问题。
    审计人员应该及时掌握被审计人员的心态,并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运用恰当的审计方法做好审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