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评论不了:气功修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02:51
我的养生气功练法(2009-08-13 14:27:29) 转载 

 前言:应网友要求,在此将本人坚持练了近16年养生功法摆出来。我要申明,该方法是我在94年看同学的一本书讲的,没有完全按照书上的练法,也没有人指导,因此,难免有些偏颇,仅是列出供大家参考。本人不承担一切后果。。

 

一、前期准备

   1.1 在练功前,清洁好个人卫生(看个人习惯),做好排泄,以免中途影响。

   1.2 在练功前,请将手机、电话、电视、闹钟铃声等有发声家电关闭,排除外界声音干扰。

   1.3 关闭灯及降低光亮度,以避免视觉干扰。

   1.4 如有家庭,请先与家人打个招呼,在练功期间,不要来叫喊,或触动身体。

   1.5 衣服(棉质,吸汗)要宽松,着衣多少以个人习惯或练功场地为准。

   1.6 当外界为打雷、刮风或下大雨,可能对练功形成干扰时,不要进行练功状态。

   1.7 所在空间,空气保持流通。

以下为《易筋经》所讲:

功宜知避

行功凡遇疾风迅雷、暴雨闪电、黄沙大雹、虹见雾重、日食月食、严寒盛暑、天变地震、疫气妖气,邪魔怪异、狎衰闹攘、臭秽腥膻、五浊杂气,郁热伏室暖阁,露宿灶前灵房,重伤将便,大醉过饱以及男女房事前后一时,女子胎前八月、产后四十日,万不可行,行之无益有损,觉道者不可不忌。

 

二、练功姿态

   2.1 可以坐卧行站,但我个人觉得,以卧式为最佳,因为以睡觉姿态时,全身最放松。因此,这里我主要讲卧式。身体覆盖被物(棉,透气性好),以不发凉为准,但不宜过厚。

   2.2 卧式分二种,平躺式和侧卧式,身体方向为头北脚南。这需要跟个人睡觉习惯相结合,建议是侧卧式,古有云:睡如弓,站如松。这里要注意枕头的舒适度,不宜太硬。

   2.2.1 平躺式  双脚并拢,不是要求强行合并,以自然式并拢,脚踝相联;双后上下平放在丹田,覆盖住肚脐眼。下丹田在肚脐下方一寸并向内一寸。 自然闭眼。

   2.2.2 侧卧式。如果心脏有问题,请右侧式卧,如果肝上有问题请左侧卧式。一切以不压迫有问题的内脏为原则。我这里讲左侧卧式,一只手掌心放在风池穴,即小脑的一侧,可以是左手单侧放,也可以是右手环绕放。身体如弓般弯曲,左腿弯曲,右腿以自然搭放在左腿上。另一只手放在膝盖侧。反向则然。

 

这里说明:身体姿态,一切以放松为原则,感觉不到有压迫状,否则卖到血脉不通畅,最好的感觉是身体没有重量般。这样,时间长后,不会感觉到身体发硬发僵,以增加练功时间 。同时,以什么方式的摆放手足,都跟个人习惯有关系,以自己平时最舒服的状态为准。

 以下为《易筋经》所讲的卧式:

卧身图总说

凡作睡功,不必拘定头顶北、面朝西、一脚屈、一脚伸、曲肱作枕诸法。总须鞠躬屈膝、紧闭牙关、高驾鹊桥、合眼收光、返观内照、壹志凝神、调息定气、吸降呼升、万缘屏除、一心皈命、混混沌沌、无梦无惊,方可使河车运动,督任交通,坎离既济,阴阳相生。当亥、子、丑、寅四时,最宜安息,升降清浊,使心肾交百脉朝会。此四时不睡,水谷之精不能化津升腾天,顶、贯注周身,虽酣终日卧,亦奚益焉。天气下降,地气上腾,日月往来,阴阳交媾,正在此四时。修炼家千万不可失此机会。此小周天也。至于睡法图有十式,随择一图睡之,俱可旋转车轮。切忌如尸仰卧、伏地复卧。又佛传睡功,有扪脐摸腹、挣搓睾丸、揉擦下体诸法。宜于初睡醒时行之,欲睡时只宜作卧身图式,千万不可运动脐腹睾丸下体等处,恐功力未到,睡后走丹。

 

1.   左伏身侧卧势

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右脚伸。左手抱肩,右手覆按席上,侧身伏席卧。

 

   

 

2.   右伏身侧卧势

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左脚伸。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侧身伏席卧。

 

 

 

3.   左坦腹侧卧势

此图头向左卧,左脚伸,右脚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4.   右坦腹侧卧势

此图头向右卧,右脚伸,左脚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年覆按左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5.   左屈膝侧卧势

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放席上,右脚屈立,左手仰放席上,右手覆按右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6.   右屈膝侧卧势

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放席上,左脚屈立,右手仰放席上,左手覆按左腿,坦腹,侧身向上面卧。

 

7.   左如弓侧卧势

此图头向左卧,左脚屈放席上,右脚仍屈如左脚,叠放左脚上,阳物肾囊用手兜出,使两胯不相挨,左手抱肩,右手覆按席上,如弓侧卧。

 

8.   右如弓侧卧势

此图头向右卧,右脚屈放席上,左脚仍屈如右脚,叠放右脚上,阳物肾囊用手兜出,不使两胯相挨,右手抱肩,左手覆按席上,如弓侧卧。

  

9.   左坦腹仰卧势

此图头微向左而坦腹仰卧,以左脚交右脚上,两手握拳安放两股,虽仰微侧向右,身左气不舒时,宜睡此势,平时少用。

 

10.            右坦腹仰卧势

此图头微向右而坦腹仰身卧,以右脚交左脚上,两手握拳安放两股,虽仰微侧向左,身右气不舒时,宜睡此势平,平时少用。

  

凡睡,衣宜解,带宜松,床求平坦,被无覆头,枕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以头居肩中为度。两手不可抱头,亦不可放骨缝处,以阻气道,两胯宜微开,使肾囊阳物不压,斯为合法。

 

 

三、呼气方法

   3.1 舌尖抵上腭。初期时,在吸气时,默想外界的灵气从鼻经口入肺,在双乳间心口处聚集(膈肌处,也称为中丹田)。呼气时,气体自然发散。这里要说明,不要默想成气体为出气过程;所谓的灵气,指外界的植物释放的气体、地磁、宇宙间的能量,不能以现在的科学的观点来看待,在我看来,气的产生,实际上是意念集中后,个体产生生物磁场,生物磁场再吸引外界的能量,从而来改善身体。气的发散,初期以自然方式。在初期阶段,身体的感觉:心口发热,四肢发热(如果有关节炎,会感觉到关节处酸胀,可以将这个阶段维持长一些。当手脚发热后,除了高温湿热天气,基本上不会在下雨天感觉关节酸痛)。这个阶段,有的人可能会较长时间才能感觉到气流现象,有的人可能会很快。我当时差不多一周时间就有感觉。

第二阶段,有一定经验后,慢慢引导向下;经过肝胆胰,汇集于下丹田。如果内脏器官有问题,会感觉到某个器官有闷胀或隐痛的感觉,当气流经过时,会感觉器官很舒服。在中医眼中,身体出问题,是五行不协调,会有气郁现象。

第三阶段,下丹田有胀的感觉后,慢慢引气经耻骨向背部,沿脊椎方向向上,在胫部风池穴集中。这个阶段,注意气流没被容易乱串,不要过快。在风池穴位置的停留时间可以长一些,一个月以上。

第四阶段,由胫部沿头骨移动,先汇集在百汇穴,俗称上丹田。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气流要慢;如果感觉气流串动时,发散,停止一段时间再练。这个时候如果发生岔气行为,会使脑部血管破裂,产生非常严重的恶果;也最容易发生走火入魔。当百汇穴聚气时,人体经脉基本走通了,有些类似于三花聚顶的概念。

第四阶段,由百汇向印堂沿鼻再循环。

 

    3.2 收功:当被打断或其它情况受干扰,不能长期维持下去,先要做几次慢呼吸,不要急起身,否则产生岔气。

 

    在以上几个阶段中,会出现身体部分发痒现象,这是正常的,因为在练功过程中身体发热出汗,这个过程也可算作排毒,人的毛孔总有些堵塞,汗不能及时在某些毛孔排出时,肯定会发痒。一定要克制,不要用手去捞痒,否则会中断。还有,出汗后,不要想到去马上洗澡,因为在睡觉时练功,你可能在慢慢地入睡,睡眠期间也可能让气流在慢慢流动,这样可以延长练功时间。我现在基本是早上起床第一次事去洗澡。

 

     从94年开始,断断续续的练了近16年,也只有三次在百汇穴聚集发热,去年一次;今年端午节前;昨天晚上一次。没有人指导,练气功是很难的事,首先要长期坚持;其次要慢慢来,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走火入魔;还有,在这个过程中,要提高自己的境界。再者,有的人对身体控制行为强,能够长时间容忍某种姿态,有的人则很短。我觉得对后者来讲,也不要太强求,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小幅度变化姿体;第五,消除杂念是很难的,如果做不到,不要强行,要慢慢地引导,不中断气流的停滞就可以。当然能够做到无杂念的状态是最好的。

 

   练气的指导为:引气入体,闭六识,意守丹田,凝神化虚。有兴趣的朋友,去看《修道入门》这本书,或者多看看道家的书籍,我曾花了二年时间在网上看玄幻小说,在别人眼里可能很好笑。书上的写的,是别人总结,只能定一个大的方向,起一个借鉴作用。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要针对自己的情况与理解来实施,也算是“入微”,不要生搬硬套他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