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ad mini 简介:浅谈新闻英语与翻译 - 译路同行 Translator en Rout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32:42

浅谈新闻英语与翻译 > Main Blog > 先莹 邹 > 浅谈新闻英语与翻译

浅谈新闻英语与翻译

——读《新闻英语与翻译》有感

新闻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文体,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随着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信息在国际间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新闻翻译的地位显得举足轻重。许明武所写的<<新闻英语与翻译>>一书详细地论述了相关的新闻知识,结合具体实例,主要介绍了英语新闻汉译的规律性原则,为我们做新闻翻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新闻翻译有本可依。

 

本书首先很详细地阐述了新闻这一文体的基本知识,例如新闻的定义、新闻的价值、新闻的分类、新闻的体裁等。了解基本的新闻常识是做好新闻翻译的基础。虽然这些知识很多都是理论性的东西,但读起来却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这一方面跟作者加入了大量真实新闻作为素材有关,一方面是因为作者讲述了很多中国和西方对新闻理解的有趣差异。比如在谈到新闻价值时,作者一开始就提出了新闻价值的几个公认的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接下来就以<<今日美国>>和<<楚天都市报>>为例谈了中西方新闻价值取向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书中指出,虽然美国一直标榜“自由多元”、“新闻公正、客观、多元”,但美国主流媒体会主动封锁不利于美国的新闻,通过对消息来源和题材的取舍来转移公众对其不利消息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美国的新闻重国内轻国际,而且比较喜欢报道国际社会中的负面新闻,如车臣战争等。我认为,系统地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英译中和中译英的翻译工作中把握好翻译尺度、处理好相关文化因素的翻译。

在讲述了新闻这一文体的基本知识之后,作者开始逐个论述新闻词汇、新闻语篇语法、新闻标题、新闻消息、新闻导语、新闻特写、新闻评论。作者论述的思路是相当清晰的。各个部分都是先介绍总体特点,然后再介绍相关的翻译策略。以下我简要地谈谈对我启发最大的几点。

新闻英语词汇。在谈到这点时,作者总结出了新闻英语词汇的几个特点:一、时髦。例如由sleepaholic,foodaholic 这一类的词就是由workholic一词衍生而来。二、借用及掺用。Beantow豆城,指波士顿市。三、模糊。In most respect, roughly, a little bit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四、形象化。例如描述“枪林弹雨”一情景时,用“raining”而不用“throwing”。然后,作者根据新闻词汇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体现文化内涵的新闻词汇时,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种处理跨文化差异的方法:一、为了自然地再现原语的意义,而采用直译。二、保留原文交际意义,用译文中某个概念意义不同但文化意义相近的词代换。如“to laugh off one’s head”,译为“笑掉大牙”。三、增词法。四、意译法。Fat cats意为竞选活动的重要捐助人,因此译为“大亨”而不是“肥猫”。

新闻英语语篇语法。作者在这一章主要是讲了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的差异。英汉语系不同,在词汇、句法乃至辞格运用方面有诸多差别,了解了其间的主要差异,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首先,英语句子以形连表意连,多用关联词,主从、并列、因果等关系十分明朗。而中文句子意连形不连,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隐含其中。在英翻中过程中,一般宜将原文的连接词省去。例如:If you confer benefit, never remember it; if you receive one, remember it always.译为“施恩勿记,受恩勿忘”,虽然省去译“if”,但句间的关系依然清晰。再者,英语少用动词而汉语多用动词;英语新闻中多为名词性定语,用在政论或者科技文体中有严肃庄重感。在英译汉时常常要变“静”为“动”。例如He had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此外,英语的被动常常或者必须译成汉语的主动,化英语长句为汉语短句。我认为作者在这一章根据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提出来的翻译方法,不仅适用到新闻英语的翻译,而且对我们平时所做的其他文体的中英互译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新闻的标题。作者先介绍了中英文新闻标题的特点:一、简短。在新闻标题中广泛使用小词、及缩略语。aid=assistant, fake=counterfeit, rift=separation,UNESCO、“政协”、“入世”等。二、使用时髦词吸引读者注意。如“破产门”、“内衣秀”、“雷人”等。然后作者谈到了中英文标题的差异。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谈到的英汉标题的修辞差异。汉语标题讲究对仗和押韵;英文标题显得质朴平淡,重在铺陈事实。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要特别注意发挥汉语优势,译出精彩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例如标题It Takes Determination To Complete One Of The World’s Toughest Car Rallies译成“只要意志坚,不怕片途远”就比直接按字面意思译出来要精彩得多。把中文标题译成英文时,汉语标题中的修辞手法有时要做出牺牲,以契合英文标题的习惯特点。如标题“公交站牌说胡话”译成”Public Transport Signpost Gives Wrong Direction”.

 

导语。作者通过分析新闻价值和中英新闻导语的异同,用具体的实例说明了新闻导语的翻译不能仅局限于文字和概念的理解,而应体现出文化的不同,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作者提出,在翻译新闻导语时,往往考虑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再决定要采取的翻译句式。

 

作者在接下来的三章,分别用了大篇幅论述了消息、特写和新闻评论的特点以及翻译技巧。

消息的特点与翻译。中国新闻消息是一种简讯,动态消息,综合消息,人物消息,经验性消息,特写性消息,评述性消息和现场短新闻,而西方新闻消息就是指纯新闻。不论是中翻英还是英翻中,在翻译新闻过程中都应该做到“信”,译文要忠于原文的内容。在翻译过程中,最重要是的准确理解原文意思,在英语新闻中,有些熟悉的词往往有新的意思。例如scenario常见意义是“电影剧本”,但在新闻中却常用来表达“活动计划,办事程序”的意思。英语消息中大量使用直接引语。因此翻译引用的原话不能平铺直叙,要考量说话人的身份地位,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准确地再现说话人的口吻,听其言而知其音貌。

例如:MEXICO CITY(Reuters)----Spanish tenor Placido Domingo said on Tuesday his opera singing is likely to last only five more years, although he will continue to give concerts.

“Now that I am 61 years old, my opera career could last maybe four or five more because opera is very demanding.” Domingo told the reporters in Mexico City.

对第二段直接引语的翻译以口语化的语言为宜。可译为“我现在已经61岁了,歌剧大概还能唱四五年,因为歌剧艺术对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而不要译成“我已经过花甲之年,歌剧生涯大概还会再持续四五年,因为歌剧是对人要求非常同的职业。”后者的翻译腔太重了,不符合中国人讲话习惯。

 

新闻特写。新闻特写不求报道的全面,但求选准角度深入细致地表现新闻事实与人生百态。特写的语言除了要准确精练外,还要在语言上下功夫,力求匠心独运,因此翻译特写时选词不能太呆板,应根据不同的文风选不同的措辞,贴近民风民情。另外,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遇到有关的文化词语、典故时,要加以解释说明才能把作者的笔调和内涵体现出来。最后,作者提出一个非常建设的意见:避免译一些政治性极强的口号。中国新闻通常采取“正面宣传”的做法,这往往让外国读者有反感的心理。所以在翻译中国新闻中一些政治性极强的文章中,我们应该从国家利益出发,使读者获得正确信息,但要淡化宣传。

新闻评论。英文新闻评论翻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从原文中有选择地进行摘译、对原文结构进行重组、翻译原文中的主题句、选择原文中的关键句作为译文中的题外议论、在译文中另设标题、改变原文标题、作者、出处和时间的顺序、将两篇或多篇文章合二为一,扩大视角。针对以上这几中翻译方法,作者都分别举了详细的例子来阐述说明。作者在本章结尾部分谈了几个英文评论翻译应注意的问题,其中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英文评论中的意识形态问题。新闻评论编译者如果发现新闻评论中用词不当的现象,应当及时纠正。比如,西方媒体提到我国“台湾”时,会使用 “renegade province”(叛乱省)这样的字眼,提到我国的西藏时,竟然用“country”来形容。显然,我们不能直译成“中国的叛乱省台湾”和“西藏国”,而应该译成“中国台湾”和“西藏”,这样才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尊严。

但是,我发现该书有一个不足之处:作者有时只是讲完理论后就罗列一大堆例子,而没有对该理论如何在例子中应用及为什么要这样子应用进行讲解。例如第一章讲新闻翻译要把握语体时,作者只是列出来江泽民讲话稿及其翻译、布什讲话稿及其翻译,而没有点出来为什么要这样子来译。

总的来说,《新闻英语与翻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每个章节的条理清晰,章节内容紧扣,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对新闻英语汉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 Posted by 邹先莹 Veronica on 22 Dec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