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艾贴怎么推广:蒲松龄性格耿直 朋友惧内纵妻虐父与之绝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7:19:03

蒲松龄性格耿直 朋友惧内纵妻虐父与之绝交

2011年12月07日 08:44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孙启新

当今社会,惧内也就是怕老婆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其实,怕老婆古之有之,并不是新生事物。怕老婆并不是坏事,怕老婆可以调和夫妻矛盾,促进家庭和睦,但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建立在尊老爱老上。如果因为怕老婆而遗弃老人、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就是一种恶习,一定会遭到众人的唾骂,被钉在耻辱柱上。

蒲松龄深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大力倡导礼义廉耻,十分鄙视不忠不孝之人。他对行为不端的亲朋好友直言相谏、当众斥责,不管对方是否难堪,就是关系再密切的朋友也不例外。

蒲松龄的这种耿直性格,决定了他对待好友王鹿瞻纵妻虐父的态度和言行。

王鹿瞻,名甡,字振生,号鹿瞻,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周村区)人,邑庠生,与蒲松龄同为“郢中社”的成员,感情非同寻常。

王鹿瞻排行老大,娶丁氏为妻,无子。王鹿瞻的妻子丁氏虐待公爹,把王父赶出家门,致使其客死旅店。蒲松龄听到这个消息,马上给王鹿瞻写信,痛斥王鹿瞻的不孝行为,要求他赶快准备棺材,运回父亲的遗体,不要引起公愤。

蒲松龄在信中写道:“客有传尊大人弥留旅邸者,兄未之闻耶?……兄不能禁狮吼之逐翁,又不能如孤犊之从母,以致云水茫茫,莫可问讯,此千人之所共指!”

蒲松龄敦促王鹿瞻,“请速备材木之赀,戴星而往,扶榇来归”。

文章最后真诚地劝诫王鹿瞻,如不立即采取行动,弥补自己的过失,“则恶名彰闻,永不齿于人世矣!”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蒲松龄对王鹿瞻的不孝行为非常痛恨。王鹿瞻是秀才,知书达理,在家乡是有身份的人,按说应该教育妻子孝敬老人。但他慑于妻子的淫威,任凭妻子胡作非为,虐待老人,实在叫人痛心疾首。因此,蒲松龄怀着激愤的感情,用犀利的语言痛斥王鹿瞻,告诫王鹿瞻不要做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无德之人,及早悬崖勒马,痛改前非,以实际行动表明自己重新做人的态度。

王鹿瞻的父亲王灏客死旅邸后,蒲松龄写有《挽王印老》一文,沉痛悼念他。

至于后来王鹿瞻如何行动,结果又如何?现有资料没有记载,不好妄自揣度。但有一点非常明确,这就是自此以后,蒲松龄与王鹿瞻不再有书信来往。可以断定,蒲松龄与王鹿瞻的友情破裂了,形同路人。

蒲松龄鄙薄王鹿瞻的为人,对其妻丁氏深恶痛绝。言为心声,蒲松龄创作了小说《马介甫》,讥讽王鹿瞻、谴责丁氏。

《马介甫》中杨万石的原型是王鹿瞻,尹氏的原型当然是丁氏,而马介甫则是包括所有劝诫过王鹿瞻的同邑好友。

《马介甫》以王鹿瞻纵妻虐父事件为核心,穿插异人马介甫惩罚恶妇的情节,结局是尹氏后夫死后乏食,与乞丐结帮讨饭,为里人唾弃;生活美满的杨万石自轻自贱,还想把尹氏接回家中,只因受到羞辱才作罢。

整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杨万石、尹氏这两个主要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活龙活现。

《马介甫》这篇小说,表面上是控诉和批判尹氏的不道德、不法行为,让她在人格上、心灵上成为一个永远的忏悔者;其实更深层次的含义还在于辛辣地批评和嘲讽杨万石忘却礼义廉耻而逐渐形成的奴性心理。小说告诫世人,杨万石,或者说王鹿瞻之流,只有克服了这种奴性心理障碍,与妻子人格上平等,感情上融洽,才能处理好夫妻关系,形成和睦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