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红包怎么赚钱:清廉本色解说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38:36

清廉本色解说词

CCTV《探索。发现》五集纪录片《雨花台》第四集--清廉本色(解说词)
(文字记录:投身革命)

清贫,是一种淡薄致远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身上,鲜明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他们为信仰甘于清贫廉洁的品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9年6月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一场专题展览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拉开帷幕。来自台北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是此次展览的联合举办方,他们带来了不少首次与大陆观众见面的珍贵历史文物。其中,1924年3月国
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人员的薪资册,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这是迄今惟一的一份能够说明恽代英收入的原始凭据,在此之前人们只能从众多回忆文章中知道这个被誉为“党内甘地”“现代墨子”的共产党人,如何身居高位却甘于过最清贫的生活。
同恽代英一样牺牲在雨花台的许多烈士,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是为了改造中国社会,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的日子。正是这些共产党人为了信仰而甘于清贫与廉洁的品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是恽代英学生时代的一张照片,从那时起他就总穿着一件灰布长衫,脚蹬青布鞋,剃的是爱国头。他留给后人的照片很少,服装也只有两种。要么是一身灰布大褂,要么就是军装。茅盾曾在《记Y君》一文中,生动幽默地描写了Y君的形象
。Y君,就是恽代英。“曾经有人说过一句笑话:灰布大衫就是Y君的商标。五四时代在武昌听过Y君第一次演讲的青年们,后来在上海某大学的讲坛上又看到Y君时,首先感到亲切的便是这件灰布大衫。这一件朴素的衣服已经成为他整个人格
的一部分,将来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要是可能,Y君的这件灰布大衫是应当用尽方法找了来的。”时至今日恽代英的这件灰布大衫已经无从寻觅,但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灰布大衫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标志,象征着他甘愿苦行的精神品质,一个共产党人清廉一生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生命追求。
恽代英曾在《爱澜阁自述》中写道:对于衣服,吾不喜华丽;每着华服,心有如有所不安。吾对于衣服之理想以整洁为上,若华丽则勿取,吾意将终不服绮罗。为衣但取其暖,适于卫生而已。
恽代英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21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29岁的恽代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担任宣传部秘书。担任组织部秘书的是31岁的毛泽东。
恽代英和毛泽东的薪水都是120块大洋。向警予邓中夏邵力子等人,则是80块大洋。当时一般大学教授的月收入大概是50块大洋。而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有30块大洋的话,日子就可以过得相当不错的。不过,恽代英却没有改变长久以来极其简朴的生活习惯。早在武汉时,他的勤俭就是出了名的。
1918年夏天,恽代英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即任中华大学中学部主任。这时恽代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足以使他过得很体面。但他每个月只花费几块钱用于个人生活,却拿出几百块钱来补贴他和林育南等人创办的利群书社,并通过利群
书社来宣传新思想 传播新文化,以影响更多的青年,从而实现他们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
1920年的下半年,恽代英来到安徽,在宣城第四师范做教员。恽代英在宣城的工资是每月80块大洋,连带稿费及翻译外文书籍,每年大概有2000块的收入。可他的学生吴蔚春回忆说,那时他房间里很简单,床上铺的被褥是布面的,书桌上只
有几本中西文书籍。除了一副近视眼镜和一只手表,其它一无所有。不过,看上去一贫如洗的恽代英却常常资助贫苦学生,他们的生活费和读书费都由恽代英供给。同在宣城师范任教的中共早期党员萧楚女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同事与挚友:像
恽代英这样的人,在古往今来的圣贤中很少见,只有墨子有点像;恽代英就是现代的“墨子”。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准备在上海发动工人暴动,恽代英被安排到上海沪东区担任区委书记。这时由于形势异常的严峻,党的活动经费常常中断。恽代英和妻子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看到患有肺病的丈夫日渐消瘦,妻子沈葆英为他的身体感到非常
的担忧;(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良明说:后来恽代英就跟她讲了一段话,我觉得讲得非常生动,他说:“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视王侯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我们要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情愿吃苦;我们今天吃苦,就是为了我们的后一代能够享福。”)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不幸被捕。敌人先是把他押送到苏州监狱,随后又转入南京江东门外国民党的中央军人监狱。在这里,恽代英写下了一首《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曾与恽代英同在黄埔共过事的蒋介石深知恽代英的才能,也知道他在共产党中的影响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说:“为了笼络感情,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特意让王震南带了一张恽代英在这个黄埔军校时期的照片
,想借此来引起恽代英的一些回忆;王震南对恽代英说,只要你为国民党办事,蒋介石讲了,就一定委你高官厚禄。”)
王震南是蒋介石的外甥,他的话很有分量。这以后,国民党高官纷至沓来。面对苦苦劝降,恽代英无动于心,一概予以回绝。他曾说过,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
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古代先贤孟子曾经说过,最好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人生的三种崇高境界,同时凝聚在恽代英的身上,为后人仰止。
1931年4月29日中午,恽代英被敌人杀害,时年36岁。
1950年,恽代英牺牲19周年之际,周恩来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一段话: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不少身着戎装的烈士肖像;从展板上的文字说明,我们看到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出自黄埔军校。
金佛庄烈士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当时蒋介石颇为赏识他的才华,暗示他只要脱离共产党,即可予以重用,但他不为所动;蒋介石又利用浙江同乡关系拉拢他,此后屡委重任;但金佛庄对党依然忠贞不二。
1926年7月金佛庄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同年底在南京遇害。
金佛庄是黄埔军校最早牺牲的中共党员之一,列南京雨花台烈士名录第二位.
文绍珍烈士,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毕业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文绍珍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十分苦闷;他曾经说过,与党失掉关系如同失掉灵魂。后经多方辗转,他在天津找到了党组织,随即秘密打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做兵运工作,1931年7月被捕,8月28日凌晨,文绍珍牺牲于雨花台。
胡秉铎烈士,1924年8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胡秉铎不幸被捕;敌人多次劝降不成,将他秘密杀害于南京;牺牲前,他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写道:儿已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高文华烈士,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战役,任党代表;在东征途中,他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父亲告诉他在胶济铁路替他找了份月薪60块大洋的工作;但高文华不为所动;在给父
亲的回信中说,我是一个革命者,怎能受钱的牵动呢?老实说,山东有600、6000块大洋一月的事,我都不会做的;1928年3月,担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的高文华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南京模范监狱;高文华的妹妹今年已经整整100岁,她依旧记
得80年前哥哥坐牢时的一幕幕情景。(高文华烈士妹妹 百岁老人高亚珍:“哥哥关到牢里去了,警察局那个局长叫丁永航,原来也是黄埔军校的,他参加了国民党;他就指着他,他说你是共产党,你把共产党员名单交出来,不交出来你就是
死。我哥哥差不多每天每天都是受刑罚,他始终就是一句或两句话,你要我的头有,你拿去好了,你要我的名单没有!")
在狱中,高文华;尽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却表明了这样的心迹:做人不吃苦,人是不能算人的。我们虽然苦,但我们的良心没有受罪!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总之,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
1931年7月16日高文华牺牲于狱中。
这些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共产党人,假如他们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全力效忠于当权的校长蒋介石,那一定会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但他们却为了一个宏大的信念,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他们甘于清贫 不畏艰险,成为那个时代的军中翘楚;当年的黄埔军校有一幅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此门。
这样的理想之境,在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升华。
江苏江阴近代以来,一个非常富庶的江南小城;在江阴的夏港镇有一座民国时期的老宅,修建这座宅子的人名叫朱杏南;
1926年北伐军进军江浙,朱杏南积极响应,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党务工作;原本朱杏南和家人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他的祖父开米行发家,置有田产500多亩;祖父和父亲去世后,朱杏南分得田产200多亩,又与朋友合资兴办酒坊
,收入丰厚;然而,就是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建立了江阴澄西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成为江阴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8年3月,朱杏南参与领导了江阴东乡的峭岐暴动,打垮了驻地警察和地主武装,从此,他成为江阴闻名遐迩的农民运动领袖;国民党悬赏1000块大洋买他的人头,但他毫无畏惧;这一时期,作为中共吴县县委书记的朱杏南,为筹措革命活
动经费,不断地变卖家中的田产;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他还动员妻子卖掉金银首饰。
1929年9月,朱杏南不幸在苏州被捕;在狱中,他被敌人施以各种酷刑,但毫不屈服;他给自己幼小的女儿取名为朱微明,意思是天快要亮了,已经看到了一丝光明,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
5岁的朱微明跟着母亲去探监,看见爸爸关在铁栅栏里,披着长发,拖着重镣,而眼睛却特别明亮,特别慈祥;这个形象永远定格在朱微明的脑海里;监狱的看守劝说道,只要你投降就可以同家人团聚,但朱杏南拒绝了。
敌人始终无法理解的是,这个富家子弟为什么要毁家闹革命?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场馆处 向媛华处长:朱杏南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本可以过上非常安逸的生活,但他却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自觉地走上了一条艰苦的革命道路;他变卖家产,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这在常人看来,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就真实地造就了这样的人。)
1931年5月,朱杏南想方设法给同在狱中的妻子传递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这种结果你们不应当悲伤,而应该引为无尚光荣的啊!要是不这样,就不是我真正的知心者;你们今后应该处处去找光明和快乐的路,运用自由民主的权威,将今社会的一切伪道德都打破!
1931年5月19日,朱杏南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这里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大厅,来到这里瞻仰参观的人们都会听到一首管弦乐--《雨花祭》;这首乐曲的作者是曾创作过《红旗颂》 《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乐曲的当代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吕其明的父亲也是牺牲在南京的一位英烈,他的名字叫吕惠生。
吕惠生 安徽无为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35年由于在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吕惠生被推荐担任无为县政府建设科长;一次,有个豪绅为了霸占公田修建私宅,采取贿赂手段,拿出200块银元企图买通他;吕惠
生怒不可遏地说道:行贿受贿,这本是寡廉鲜耻之辈所为;我虽为一介寒士,也绝不会受此黒礼!他将贿赂款公之于众,在当时名流咸集的双溪茶社对面建成凉亭,并亲笔书写“洗心亭”三个大字悬于其上,以表明心志。
1939年,吕惠生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抗日根据地皖江行署主任。吕惠生自从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之路,就不遗余力身体力行,不仅以一介书生之身投奔新四军,还将未成年的孩子也送到了军队。
(吕惠生烈士之子吕其明:我当时10岁,我姐姐12岁,我父亲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让孩子们到革命的大家庭,革命的熔炉中去锻炼是好事;他极力支持我们参军;就在这样一种情况底下,我10岁,我姐姐12岁,就参加了新四军。)
1939年3月,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进则我全家存,革命败则我全家亡,此已为明显不易之铁的事实,我何他虑!
1942年秋天,吕惠生调任皖中行政公署主任;他在《自我批评大纲》中,记录了
自己的真实心情:我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受了社会高深教养的知识分子,当国家民族空前困难,且是国家民族空前转变,将要扬弃一切坏的东西,变成一个崭新的,万世幸福光明的局面的时候;在这时候,我能不尽心竭力地担负起我人民一分子的历史使命吗?我是一定要担负起来的!
这是一本保存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吕惠生日记,其中,他就如何做好财粮工作专门对干部提出廉的要求:剔除中饱,涓滴归公,一文钱用在有利革命上,廉;私人的问题小我将随大我而解决实际解决生活,守制度 创制度 模范。
在安徽省无为县东乡有一条拦江长堤,这条修建于1943年的江堤,至今仍是当地防洪的一道重要屏障;1943年吕惠生担任黄丝滩江堤工程总指挥;黄丝滩江提素有“一线单堤 七邑生命”之称,直接关系着沿江七县3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
全;为了做好这一工程,他亲临现场勘查,选定最佳方案,精心制订规划,悉心组织施工;从工程破土动工到竣工,历时212天,吕惠生率领几十万民工,一边冒着日军飞机的轰炸,一边抵御国民党顽固派的骚扰;他与民工同吃同住,一起挖
土 挑担 打夯,呕心沥血,风餐露宿;竣工以后的惠生堤,成为当时皖中地区史无前例的大工程。
为了纪念当年负责修建这条长堤的中共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他被命名为惠生堤。1945年9月,吕惠生随皖江行署和新四军第七师北撤,在和县的西梁山江面被敌人逮捕,很快被转至南京六浪桥监狱,两个月后,吕惠生壮烈牺牲。
这是吕惠生生前亲笔撰写的一副对联:
人能胜天学以致用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吕惠生多年的革命生涯,熔铸成了这短短的16个字。
半个多世纪后的1998年,雨花台烈士陵园即将进行工程扩建;他们慕名找到管弦乐《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闻慧斌:“我们想在纪念馆里增加一个背景音乐,当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说我是烈士的儿子,我应该
尽量把它做好;结果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血泪谱写了《雨花祭》;他不但自己分文未收,而且把演艺人员的40000块钱的创作费用,全部捐给了雨花台。
吕其明老人在回忆父亲的文章《深切缅怀父亲吕惠生烈士》中写道:当年 我们在同父亲相处不多的日月里,亲眼目睹了他为人民利益殚精竭虑的感人情景,往往痛惜父亲真是太苦太累了;当我们长大以后,才逐渐理解了父亲正是对人民的至
亲至爱化作了他甘心情愿的付出,以人民的痛苦为痛苦,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于是,他在艰辛中也便享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欢欣和幸福。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在雨花台牺牲的许多烈士,实际上他们都出生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们已经或者是有条件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们把这个放弃了 抛弃了,而且把选择清贫和廉洁做为自己的人生轨道的基础;所以他
们一身正气,一心为民,贫贱不移;这些恰恰是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年代能够赢得民心的一个关键基础;正像方志敏烈士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清贫 洁白 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听起来真是铿锵有力。
清贫是一种淡薄致远的精神境界。在雨花台牺牲的许多烈士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这使一个革命者具有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地狱之火,以自己的清贫廉洁
风范,探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并最终带领这个民族从苦难走向了辉煌  
(解说词)
(文字记录:投身革命)
清贫,是一种淡薄致远的精神境界,更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在雨花台牺牲的烈士身上,鲜明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他们为信仰甘于清贫廉洁的品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2009年6月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一场专题展览在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拉开帷幕。来自台北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是此次展览的联合举办方,他们带来了不少首次与大陆观众见面的珍贵历史文物。其中,1924年3月国
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人员的薪资册,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这是迄今惟一的一份能够说明恽代英收入的原始凭据,在此之前人们只能从众多回忆文章中知道这个被誉为“党内甘地”“现代墨子”的共产党人,如何身居高位却甘于过最清贫的生活。
同恽代英一样牺牲在雨花台的许多烈士,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是为了改造中国社会,让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的日子。正是这些共产党人为了信仰而甘于清贫与廉洁的品质,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这是恽代英学生时代的一张照片,从那时起他就总穿着一件灰布长衫,脚蹬青布鞋,剃的是爱国头。他留给后人的照片很少,服装也只有两种。要么是一身灰布大褂,要么就是军装。茅盾曾在《记Y君》一文中,生动幽默地描写了Y君的形象
。Y君,就是恽代英。“曾经有人说过一句笑话:灰布大衫就是Y君的商标。五四时代在武昌听过Y君第一次演讲的青年们,后来在上海某大学的讲坛上又看到Y君时,首先感到亲切的便是这件灰布大衫。这一件朴素的衣服已经成为他整个人格
的一部分,将来的革命历史博物馆要是可能,Y君的这件灰布大衫是应当用尽方法找了来的。”时至今日恽代英的这件灰布大衫已经无从寻觅,但是在他短暂的生命中,灰布大衫已经成为了他的一种标志,象征着他甘愿苦行的精神品质,一个共产党人清廉一生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生命追求。
恽代英曾在《爱澜阁自述》中写道:对于衣服,吾不喜华丽;每着华服,心有如有所不安。吾对于衣服之理想以整洁为上,若华丽则勿取,吾意将终不服绮罗。为衣但取其暖,适于卫生而已。
恽代英1895年出生于湖北武昌,1918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1921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29岁的恽代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担任宣传部秘书。担任组织部秘书的是31岁的毛泽东。
恽代英和毛泽东的薪水都是120块大洋。向警予邓中夏邵力子等人,则是80块大洋。当时一般大学教授的月收入大概是50块大洋。而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有30块大洋的话,日子就可以过得相当不错的。不过,恽代英却没有改变长久以来极其简朴的生活习惯。早在武汉时,他的勤俭就是出了名的。
1918年夏天,恽代英从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后,即任中华大学中学部主任。这时恽代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足以使他过得很体面。但他每个月只花费几块钱用于个人生活,却拿出几百块钱来补贴他和林育南等人创办的利群书社,并通过利群
书社来宣传新思想 传播新文化,以影响更多的青年,从而实现他们改造中国社会的理想。
1920年的下半年,恽代英来到安徽,在宣城第四师范做教员。恽代英在宣城的工资是每月80块大洋,连带稿费及翻译外文书籍,每年大概有2000块的收入。可他的学生吴蔚春回忆说,那时他房间里很简单,床上铺的被褥是布面的,书桌上只
有几本中西文书籍。除了一副近视眼镜和一只手表,其它一无所有。不过,看上去一贫如洗的恽代英却常常资助贫苦学生,他们的生活费和读书费都由恽代英供给。同在宣城师范任教的中共早期党员萧楚女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同事与挚友:像
恽代英这样的人,在古往今来的圣贤中很少见,只有墨子有点像;恽代英就是现代的“墨子”。
1930年4月中共中央准备在上海发动工人暴动,恽代英被安排到上海沪东区担任区委书记。这时由于形势异常的严峻,党的活动经费常常中断。恽代英和妻子有时连饭都吃不上。看到患有肺病的丈夫日渐消瘦,妻子沈葆英为他的身体感到非常
的担忧;(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李良明说:后来恽代英就跟她讲了一段话,我觉得讲得非常生动,他说:“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视王侯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我们要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情愿吃苦;我们今天吃苦,就是为了我们的后一代能够享福。”)
1930年5月6日,恽代英在上海不幸被捕。敌人先是把他押送到苏州监狱,随后又转入南京江东门外国民党的中央军人监狱。在这里,恽代英写下了一首《狱中诗》
浪迹江湖忆旧游,
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
留得豪情作楚囚。
曾与恽代英同在黄埔共过事的蒋介石深知恽代英的才能,也知道他在共产党中的影响力。(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张素华说:“为了笼络感情,曾经担任黄埔军校校长的蒋介石,特意让王震南带了一张恽代英在这个黄埔军校时期的照片
,想借此来引起恽代英的一些回忆;王震南对恽代英说,只要你为国民党办事,蒋介石讲了,就一定委你高官厚禄。”)
王震南是蒋介石的外甥,他的话很有分量。这以后,国民党高官纷至沓来。面对苦苦劝降,恽代英无动于心,一概予以回绝。他曾说过,我身上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
发出更多的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
古代先贤孟子曾经说过,最好的人生应该是这样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人生的三种崇高境界,同时凝聚在恽代英的身上,为后人仰止。
1931年4月29日中午,恽代英被敌人杀害,时年36岁。
1950年,恽代英牺牲19周年之际,周恩来饱含深情地写下这样一段话: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年了,他的无产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不少身着戎装的烈士肖像;从展板上的文字说明,我们看到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出自黄埔军校。
金佛庄烈士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一期第三学生队上尉队长;当时蒋介石颇为赏识他的才华,暗示他只要脱离共产党,即可予以重用,但他不为所动;蒋介石又利用浙江同乡关系拉拢他,此后屡委重任;但金佛庄对党依然忠贞不二。
1926年7月金佛庄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警卫团少将团长,同年底在南京遇害。
金佛庄是黄埔军校最早牺牲的中共党员之一,列南京雨花台烈士名录第二位.
文绍珍烈士,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毕业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文绍珍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十分苦闷;他曾经说过,与党失掉关系如同失掉灵魂。后经多方辗转,他在天津找到了党组织,随即秘密打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做兵运工作,1931年7月被捕,8月28日凌晨,文绍珍牺牲于雨花台。
胡秉铎烈士,1924年8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步兵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胡秉铎不幸被捕;敌人多次劝降不成,将他秘密杀害于南京;牺牲前,他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写道:儿已失去自由,望家中不必挂念,干革命总是要有死难的;为布尔什维克而死,虽死犹生!
高文华烈士,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曾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战役,任党代表;在东征途中,他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父亲告诉他在胶济铁路替他找了份月薪60块大洋的工作;但高文华不为所动;在给父
亲的回信中说,我是一个革命者,怎能受钱的牵动呢?老实说,山东有600、6000块大洋一月的事,我都不会做的;1928年3月,担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的高文华不幸被捕,被关押在南京模范监狱;高文华的妹妹今年已经整整100岁,她依旧记
得80年前哥哥坐牢时的一幕幕情景。(高文华烈士妹妹 百岁老人高亚珍:“哥哥关到牢里去了,警察局那个局长叫丁永航,原来也是黄埔军校的,他参加了国民党;他就指着他,他说你是共产党,你把共产党员名单交出来,不交出来你就是
死。我哥哥差不多每天每天都是受刑罚,他始终就是一句或两句话,你要我的头有,你拿去好了,你要我的名单没有!")
在狱中,高文华;尽管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却表明了这样的心迹:做人不吃苦,人是不能算人的。我们虽然苦,但我们的良心没有受罪!我们虽然苦,我们依旧有我们至高无上的精神的愉快!总之,我们是真理的追求者,我们是最公正无私的人,我们是最快活的人!
1931年7月16日高文华牺牲于狱中。
这些从黄埔军校走出来的共产党人,假如他们放弃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全力效忠于当权的校长蒋介石,那一定会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但他们却为了一个宏大的信念,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道路;他们甘于清贫 不畏艰险,成为那个时代的军中翘楚;当年的黄埔军校有一幅对联: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此门。
这样的理想之境,在那些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身上,得到了升华。
江苏江阴近代以来,一个非常富庶的江南小城;在江阴的夏港镇有一座民国时期的老宅,修建这座宅子的人名叫朱杏南;
1926年北伐军进军江浙,朱杏南积极响应,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秘密从事党务工作;原本朱杏南和家人过着十分富足的生活,他的祖父开米行发家,置有田产500多亩;祖父和父亲去世后,朱杏南分得田产200多亩,又与朋友合资兴办酒坊
,收入丰厚;然而,就是他在大革命失败后,建立了江阴澄西地区第一支革命武装队伍,成为江阴农民运动的领袖;
1928年3月,朱杏南参与领导了江阴东乡的峭岐暴动,打垮了驻地警察和地主武装,从此,他成为江阴闻名遐迩的农民运动领袖;国民党悬赏1000块大洋买他的人头,但他毫无畏惧;这一时期,作为中共吴县县委书记的朱杏南,为筹措革命活
动经费,不断地变卖家中的田产;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他还动员妻子卖掉金银首饰。
1929年9月,朱杏南不幸在苏州被捕;在狱中,他被敌人施以各种酷刑,但毫不屈服;他给自己幼小的女儿取名为朱微明,意思是天快要亮了,已经看到了一丝光明,相信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
5岁的朱微明跟着母亲去探监,看见爸爸关在铁栅栏里,披着长发,拖着重镣,而眼睛却特别明亮,特别慈祥;这个形象永远定格在朱微明的脑海里;监狱的看守劝说道,只要你投降就可以同家人团聚,但朱杏南拒绝了。
敌人始终无法理解的是,这个富家子弟为什么要毁家闹革命?
(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场馆处 向媛华处长:朱杏南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本可以过上非常安逸的生活,但他却以救国救民为己任,自觉地走上了一条艰苦的革命道路;他变卖家产,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这在常人看来,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就真实地造就了这样的人。)
1931年5月,朱杏南想方设法给同在狱中的妻子传递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这种结果你们不应当悲伤,而应该引为无尚光荣的啊!要是不这样,就不是我真正的知心者;你们今后应该处处去找光明和快乐的路,运用自由民主的权威,将今社会的一切伪道德都打破!
1931年5月19日,朱杏南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这里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列大厅,来到这里瞻仰参观的人们都会听到一首管弦乐--《雨花祭》;这首乐曲的作者是曾创作过《红旗颂》 《谁不说俺家乡好》等乐曲的当代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吕其明的父亲也是牺牲在南京的一位英烈,他的名字叫吕惠生。
吕惠生 安徽无为人;1927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35年由于在民众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吕惠生被推荐担任无为县政府建设科长;一次,有个豪绅为了霸占公田修建私宅,采取贿赂手段,拿出200块银元企图买通他;吕惠
生怒不可遏地说道:行贿受贿,这本是寡廉鲜耻之辈所为;我虽为一介寒士,也绝不会受此黒礼!他将贿赂款公之于众,在当时名流咸集的双溪茶社对面建成凉亭,并亲笔书写“洗心亭”三个大字悬于其上,以表明心志。
1939年,吕惠生参加革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抗日根据地皖江行署主任。吕惠生自从走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救国之路,就不遗余力身体力行,不仅以一介书生之身投奔新四军,还将未成年的孩子也送到了军队。
(吕惠生烈士之子吕其明:我当时10岁,我姐姐12岁,我父亲的态度非常明确,他说让孩子们到革命的大家庭,革命的熔炉中去锻炼是好事;他极力支持我们参军;就在这样一种情况底下,我10岁,我姐姐12岁,就参加了新四军。)
1939年3月,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全家已委托全部生命于革命,革命进则我全家存,革命败则我全家亡,此已为明显不易之铁的事实,我何他虑!
1942年秋天,吕惠生调任皖中行政公署主任;他在《自我批评大纲》中,记录了
自己的真实心情:我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受了社会高深教养的知识分子,当国家民族空前困难,且是国家民族空前转变,将要扬弃一切坏的东西,变成一个崭新的,万世幸福光明的局面的时候;在这时候,我能不尽心竭力地担负起我人民一分子的历史使命吗?我是一定要担负起来的!
这是一本保存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吕惠生日记,其中,他就如何做好财粮工作专门对干部提出廉的要求:剔除中饱,涓滴归公,一文钱用在有利革命上,廉;私人的问题小我将随大我而解决实际解决生活,守制度 创制度 模范。
在安徽省无为县东乡有一条拦江长堤,这条修建于1943年的江堤,至今仍是当地防洪的一道重要屏障;1943年吕惠生担任黄丝滩江堤工程总指挥;黄丝滩江提素有“一线单堤 七邑生命”之称,直接关系着沿江七县3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
全;为了做好这一工程,他亲临现场勘查,选定最佳方案,精心制订规划,悉心组织施工;从工程破土动工到竣工,历时212天,吕惠生率领几十万民工,一边冒着日军飞机的轰炸,一边抵御国民党顽固派的骚扰;他与民工同吃同住,一起挖
土 挑担 打夯,呕心沥血,风餐露宿;竣工以后的惠生堤,成为当时皖中地区史无前例的大工程。
为了纪念当年负责修建这条长堤的中共皖中行署主任吕惠生,他被命名为惠生堤。1945年9月,吕惠生随皖江行署和新四军第七师北撤,在和县的西梁山江面被敌人逮捕,很快被转至南京六浪桥监狱,两个月后,吕惠生壮烈牺牲。
这是吕惠生生前亲笔撰写的一副对联:
人能胜天学以致用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吕惠生多年的革命生涯,熔铸成了这短短的16个字。
半个多世纪后的1998年,雨花台烈士陵园即将进行工程扩建;他们慕名找到管弦乐《红旗颂》的作者吕其明;(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长闻慧斌:“我们想在纪念馆里增加一个背景音乐,当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他说我是烈士的儿子,我应该
尽量把它做好;结果他用了半年的时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血泪谱写了《雨花祭》;他不但自己分文未收,而且把演艺人员的40000块钱的创作费用,全部捐给了雨花台。
吕其明老人在回忆父亲的文章《深切缅怀父亲吕惠生烈士》中写道:当年 我们在同父亲相处不多的日月里,亲眼目睹了他为人民利益殚精竭虑的感人情景,往往痛惜父亲真是太苦太累了;当我们长大以后,才逐渐理解了父亲正是对人民的至
亲至爱化作了他甘心情愿的付出,以人民的痛苦为痛苦,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于是,他在艰辛中也便享受到了属于他自己的欢欣和幸福。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在雨花台牺牲的许多烈士,实际上他们都出生于比较富裕的家庭;他们已经或者是有条件可以过上优越的生活,但是他们把这个放弃了 抛弃了,而且把选择清贫和廉洁做为自己的人生轨道的基础;所以他
们一身正气,一心为民,贫贱不移;这些恰恰是共产党人在艰苦的革命年代能够赢得民心的一个关键基础;正像方志敏烈士他曾经说过的那样,清贫 洁白 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句话听起来真是铿锵有力。
清贫是一种淡薄致远的精神境界。在雨花台牺牲的许多烈士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这使一个革命者具有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经地狱之火,以自己的清贫廉洁
风范,探测到前所未有的历史深度和时代宽度,并最终带领这个民族从苦难走向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