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柠檬酸:文学典故类古代名女01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8:07:06

各个阶层的古代名女128


编者:清南文兵 第四部分 文学典故  

四大典故

 上榜人物及理由:典故就是精典的故事,但不一定能成为成语。以下四个精典故事的女一号上榜:绿珠跳楼之绿珠、红杏出墙步非烟、花开堪折杆秋娘、惊鸿照影唐婉。 

 

049绿珠跳楼——绿珠   

绿珠(生卒年不详),白州人。因为天生丽质,被石崇用十斛明珠换了来当妾。但还是因石崇而自杀身亡,这就是典故“绿珠坠楼”所说的故事。

巨富石崇曾任荆州刺史,卸任后,其财宝富可敌国。他在洛阳城郊金谷渊中,耗巨资修建了一座金谷园。园中珍宝无数、美妾如云,最得石崇喜爱的就数歌妓绿珠了。

石崇巨富,却不懂得收敛锋芒,每日以财富炫耀于世,与皇亲国戚竞奢比富,正所谓树大招风。当时晋武帝也是一位纵情声色的君王,后宫有五千佳丽,没多久晋武帝就一病不起,他死后,由他的白痴儿子即位,就是晋惠帝。赵王司马伦为宰相,这个宰相当了些日子后就自立为帝。他昔日的旧属便都成了当朝的红人,其中有一个叫孙秀的,孙秀慕绿珠久已,他到金谷园作客时,希望石崇能将绿珠送给他,石崇选了数十名美女让他挑选,他却非要绿珠不可,石崇大怒,本来孙秀在他眼里根本就算不上个东西,让他挑选美女已是很大的面子,他居然得寸进尺!石崇立即令人送客,孙秀怀恨而去。

当时石崇与潘岳想让汝南王司马允击垮司马伦,不料在刀兵相见之时司马允中了司马伦与孙秀的计策,死于军中。而大军立即把金谷园围得水泄不通,石崇知大势已去,对绿竹说:“我因你获罪,奈何?”绿珠流泪道:“妾当效死君前,不令贼人得逞!”说罢纵身跃下栏杆,石崇急忙去拦她,却只扯下一块裙角,绿珠坠楼而亡。石崇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才悟出了财足害身的道理,无奈悔之晚矣。 

 

050红杏出墙——步非烟   

步非烟(生卒年不详),说到步非烟,人们不禁想到“红杏出墙”的故事来,虽说红杏出墙不只是步非烟一个人的事,但她确实有一定的代表性。

步非烟是唐懿宗时期洛阳城中一位著名的美女加才女,她生性娴雅、温柔多情。虽生长于小户人家,却才情横溢、教养颇深,喜好文墨、工于音律,尤其是能弹一手绝妙的琵琶,敲击一手好筑。筑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其音节与丝竹配合,颇能增加音乐的色彩,步非烟击筑之技,堪称当时一绝。

步非烟转眼到该出嫁的年龄,在父母的操持下,嫁给了河南府功曹参军武公业为妻。这位武将身体浑实性情慓悍,虽然婚后对其疼爱有加,但根本无法与步非烟琴瑟和鸣。尽管武参军对步非烟一片痴情,爱得无以复加,多情善感的步非烟偏偏就对他没有半点激情。

一天,步非烟偶然听得墙的那头有朗朗读书声,不禁为之神往。几天后,墙那边的赵象也发现了步非烟,真怀疑是天上仙女误落凡间。当然男方赵象先主动出击,写首诗让人捎了过去,步非烟也回了诗。来回通了几回信,干柴遇到了烈火。感情的闸门一旦开启,春心如泉就再也遏制不住了。自从有了那一夜巫山云雨后,凡是武公业留值公府的夜晚,就是赵象与步非烟欢会之时。两人情深意浓,心息相通,恰似“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样过了两年,两人却实在想不出可以插翅双飞的办法,也只能这样漫无结果地苦恋着。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些风声传到了武公业耳中。不动声色,第二天佯装留值公府,入夜时悄悄潜回家中,藏在院墙下守候。二更时分,看见墙上有人影晃动,性急的武公业奋力跃起抓下了衣衫一大块。步非烟一见衣衫就知事已败露,也就无需抵赖了,淡淡地说:“生既相爱,死亦何恨。”武公业见妻子不否认、也不惊恐,气得说不出话,只剩鞭打的力气了。纤弱的步非烟在鞭打之下,很快就气绝身亡。

为遮人耳目,武公业以妻子暴疾而亡之名把步非烟葬在北郊邙山。隔壁府椽赵麟心觉步非烟的死甚有蹊跷,本想立案追究,后来发觉此事有儿子赵象牵涉在中间,便不敢再过问,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051花开堪折——杜秋娘   

杜秋娘(生卒年不详)典故“花开堪折”说的杜秋娘的故事。杜秋娘原是间州人,虽出身微贱,却独禀天地之灵秀,出落得美慧无双,不仅占尽了江南少女的秀媚,而且能歌善舞,甚至还会写诗填词作曲,江南女子的秀丽与文采她身上尽数体现,作为歌妓曾风靡了江南一带。她十五岁时,艳名被镇海节度使李锜风闻,李锜以重金将她买入府中为歌舞妓。人小心高的杜秋娘自写自谱了一曲“金缕衣”,在一次李锜的家宴上,声情并茂地演唱了给李锜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听了这首“金缕衣”,心中的欲火不禁被煽动起来。当时就决定把她收为侍妾。

李锜依仗手中的兵力,反叛朝廷,但被朝廷镇压下去,李锜被杀。杜秋娘被送入后宫为奴,仍旧充当歌舞姬。一次趁着为唐宪宗表演的机会,再一次表演了“金缕衣”。唐宪宗深受感染。不久,杜秋娘被封为秋妃。秋娘在唐宪宗身边,似乎既是爱妃、玩伴,又是机要秘书,几乎占居了宪宗的整个身心。

杜秋娘深受宪宗宠爱,她不仅与宪宗同享人间欢乐,而且还不著痕迹参与了一些军国大事,用她的慧心和才智,为皇夫分忧解劳。不料,元和十五年,唐宪宗驾崩。二十四岁的太子李恒嗣位为唐穆宗。年已三十开外的杜秋娘,凭着在宫廷中的声望,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在某些军国大事上,唐穆宗还经常要听取她的意见!等到了唐敬宗和唐文宗时代。朝廷大权实际落在一帮大臣和宦官手中。杜秋娘立志要除掉宦官,结果没有成功,被削籍为民,放归故乡,结束了她这一段绚彩的“折花”岁月。自古女子的命运多掌握在别人手中,而出身微贱的杜秋娘,却敢于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命运挑战,博得了一段辉煌的历程。 

 

052惊鸿照影——唐婉   

唐婉(生卒年不详)唐婉,字蕙仙,是陆游的第一任妻子,后因陆母偏见而被拆散。留下了著名典故“惊鸿照影”。

陆游二十岁与唐婉结合。但唐婉的才华引起了陆母的不满,陆母命令儿子陆游休了唐婉。另娶一位王氏女为妻。唐婉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赵士诚。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正巧遇到唐婉夫妇也在园中。双方很尴尬。唐婉的后夫知道他们两人情缘未了,就主动为他们安排一个单独谈话的机会,便说:“你表兄来了,你们是亲戚,何不去聚聚呢?”于是,唐婉就带了一个丫鬟,还有一壶酒向陆游走了过来。双方各说分别后事,知道今生缘分已尽,再无复合的机会。说不尽的伤心。唐婉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沈园题写了那首《钗头凤》。词的原文是:“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写罢,搁笔而去。

唐婉再次来到沈园,见到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唐婉写了这首词之后,不久便抑郁而终。

于是,沈园就成为陆游终生魂牵梦萦的相思地。陆游75岁时,又来到沈园,重温往事,唐婉音容宛在,又写了一首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竭力寻找可以引起回忆的地方。他看到了“桥下春波绿”一如往日,感到似见故人。只是此景引起的不是喜悦而是“伤心”的回忆“曾是惊鸿照影来”。这里的惊鸿就是指陆游终生难忘的唐婉。 

 

四大成语

  上榜人物及理由:成语当然是多数人都能说出来的了,但主人公是谁?什么故事内容恐怕不是能说出成语就能了解的了,下面四人的介绍,使你加深理解了四条成语。金屋藏娇陈阿娇、举案齐眉孟光、破镜重圆乐昌公主、徐娘半老徐昭佩。 

 

053金屋藏娇——陈阿娇   

陈阿娇(公元前141~?年)陈氏小名阿娇,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成语“金屋藏娇”的主人公就是这位陈阿娇。

汉景帝最初立自己的长子——宠妃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以后的汉朝皇后,就想把陈阿娇许给当时的太子刘荣。不料,竟遭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此时,后宫的王美人发现有机可乘,于是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当时只是胶东王)谋划夺取太子宝座。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金屋给她住。”最后,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正式订立婚约。

这是典故金屋藏娇的由来,后来刘彻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一路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刘彻即位后,陈阿娇成为皇后。陈皇后出身显贵,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后来,宫廷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从此,汉武帝把陈皇后幽禁于长门宫,至死都不见。 

 

054举案齐眉——孟光   

孟光(生卒年不详)东汉时期平陵人,是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长得很肥胖,肤色黝黑,容貌不算漂亮,但力气极大,能力举石臼。

成语“举案齐眉”的主人公就是这位容貌一般的孟光。是说每次孟光给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表示十分恩爱。

孟光年龄已到30了,仍独居在家。她父母问她不愿出嫁的缘故,才知道她已经有了意中人。原来,孟光早就听说同具有个叫梁鸿的,家贫而博学,而且品德高尚。孟光向父母表示,一定要找到品德像梁鸿那样的人才肯出嫁。此话传到了梁鸿的耳里,当时已有不少人家敬慕梁鸿的高风亮节,想将女儿嫁给他,梁鸿都谢绝了,但当他听到孟光的志向后,却主动请人去行聘。孟光在出嫁前,不备金银罗缎,却制作了布衣、麻鞋、罗筐及织布的工具。刚过门时,盂光像普通新娘那样,装饰打扮得漂漂亮亮,谁知开头七天,梁鸿却对她爱理不理的。梁鸿说:“我想娶到的是一位简朴勤劳的女性,可以与我一起到深山凭自己的劳作去隐居。现在见你穿着打扮如此讲究,辽涂脂抹粉的,这哪里是我所希望的呢?”孟光说:“其实,我早就准备好了隐居所需的衣服及器具了。”于是她换了发式,穿上布衣,在梁鸿面前操持起家务来。梁鸿一见,高兴地说:“此真梁鸿妻也!”后来,夫妇俩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并以诗琴自娱。他们有才学而不求富贵,安于劳作,自食其力,因而受到世人的颂扬。而孟光,也就成了后世许多妇女效法的榜样。 

 

055破镜重圆——乐昌公主   

乐昌公主(生卒年不详),南陈后主陈叔宝之女,貌若天仙,琴棋诗书皆通,活泼可爱。“破镜重圆”的故事就发生在她的身上。

陈叔宝后主有个门客叫徐德言,学富五车,文才盖世。自金榜题名后,便娶了乐昌公主为妻,做了驸马。只是好景不长,当时隋文帝已兵统北朝并发兵南下。徐德言和乐昌公主自知南朝气数已尽,预感国破城陷之时,必被冲散;倘若日后情缘未绝还能相见,应有一信物为好。于是两人便将一铜镜破而为二,各握其半,相约他日正月十五卖于都市,以此破镜为凭取得联系。

公元589年,隋朝大将杨素率部攻破南陈都城建康,南朝灭亡。公主和驸马在兵慌马乱中失散。杨素部将获乐昌公主,见其美貌,便献给杨素。杨素喜其美,欲为妾,无奈公主坚贞不从。杨素只好把公主留在府中,只待日后回心转意了。

却说徐德言也不畏艰苦,赶至长安。正月十五日,乐昌公主依约派侍女执半镜叫卖于街头。徐德言也依约执半镜早早在街上寻找公主影迹。见破镜,他迫不及待将其拼对,正好相合,知是公主之镜,顿时悲喜交集,即以手帕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读诗,不禁涕泪交流,只恨近在咫尺却若天涯。食无味、寝不安,她大病在床。杨素知悉,深为感动,不善舞文弄墨的他竟也挥毫:“其心之美,胜于其人,其心在其夫,其人不可得也。”并传令召见徐德言,将乐昌公主归还。这对饱受离乱之苦而忠贞不渝的患难夫妻,终于重聚。

 

 

056徐娘半老——徐昭佩   

徐昭佩(?~549年),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徐昭佩在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的成语就出在她的身上。

当萧绎还是湘东王的时候,徐昭佩就嫁给了他。这个萧绎是个独眼龙,按史书的说法,徐昭佩是为了嘲笑他的独眼才画半面妆的,这显然太片面了。刚开始,徐昭佩并不是如此有个性的。她之所以变得这么有个性,其实全是萧绎逼的。因为这个湘东王萧绎一点也不好女色,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跟一帮子酸文人谈学论道。这个偏执的文学青年,不在乎吃,也不在乎穿,完全是个没有生活情趣的怪人。后来,萧绎当了皇帝,徐昭佩从王妃升为皇妃,但两人的夫妻关系一点也没有改善。没法子,徐昭佩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她先试探着找了一个和尚玩玩,这个和尚就是瑶光寺中的智远和尚。徐昭佩勾搭上智远和尚以后,几乎天天与他私通。腻了智远后,徐昭佩又尝试着找那些俊秀的侍臣乱搞。由于萧绎忙着搞他的文学,所以也无暇来管后宫的这些破事,于是,徐昭佩一直安全地跟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帅哥们互相满足着。不久,徐昭佩看上了萧绎的宠臣暨季江,这个暨季江不但貌似潘安,而且才华横溢。在徐昭佩的猛烈攻势下,暨季江很快就缴械投降。有人问暨季江:“徐妃的滋味如何呢?”暨季江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

没多久,萧绎的一个刚生完孩子的爱姬王氏突然死了。于是,萧绎就借口此女是由徐昭佩投毒害死的,逼着徐昭佩自尽。徐昭佩没办法,只好投井自尽了。可怜徐昭佩刚找到自己的幸福就要魂归西天了。 

 

四大传说 

 

上榜人物及理由:四大传说的主人公可不一定真有其人了,但这四大传说却是公认的。这四人有:哭倒长城孟姜女、白蛇报恩白素贞、飞星传恨织女、楼台相会祝英台。 

 

057哭倒长城——孟姜女   

孟姜女(生卒年不详)孟姜者,姜氏之长女也。她的故事最早见之于《左传》。孟姜为齐将杞梁之妻,梁于公元前549年在莒战死,齐庄公在效外见到孟姜,对她表示吊慰。孟姜认为郊野不是吊丧之处,拒绝接受,于是庄公接受她的意见专门到她家里进行了吊唁。

西汉时已有了孟姜女“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的记载(刘向《说苑》及《列女传》)。至于哭崩的城墙在何处,虽然有莒城说、杞梁说和梁山说不一,但均在齐地,而非秦之万里长城。郦道元《水经注》认为孟姜女哭崩的是莒城。大约到了唐代,这一题材演变成了孟姜女千里寻夫、哭崩万里长城的故事,具备了今天的刍形。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传说之一,直至今天屏幕,几乎是家喻户晓。孟姜女的故事是怎样产生、流传与演变的呢?《周贤记》把故事搬到了燕国,孟姜名孟仲姿,杞梁变成杞良。杞良为逃筑城之役,误入孟超后园。孟女仲姿正在洗澡,古人贞操观念极重,信守女儿之体只能为丈夫所见,故二人乃结为夫妻。后来杞良回到长城工地后被处死,埋尸长城之下,于是仲姿千里寻夫,哭崩长城,又于累累白骨中滴血验骨,终得丈夫遗骸云。古代战争频仍,徭役繁重,征夫离妇之怨,乃为传统主题。其后历代诗人皆有咏其事者。唐代诗僧贯休,则有《杞妻》,竟咏孟姜女哭长城之事。其后这一题材乃进入许多诗人笔下,为这一故事的广为流布,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元代起,孟姜女的故事开始搬上舞台。 

 

058白蛇报恩——白素贞   

白素贞(生卒年不详),是传说“白蛇传”中的人物。白蛇传传说源远流长,家喻户晓,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以此故事为原型拍摄了多部影视剧作和动画片。

白蛇传最早出现在《警世通言》之中。后来的传说又添加了一些的情节,使得故事更加平民化,符合大众的口味,得以流转至今,内容大致如下:在宋朝时的镇江市。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死。白素贞上天庭盗取仙草灵芝将许仙救活。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生灵。白素贞因为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还有可爱的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059飞星传恨——织女   

织女(生卒年不详),牛郎织女是中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之一。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不允许男欢女爱、私自相恋的。织女是王母的孙女,王母便将牵牛贬下凡尘了,令织女不停地织云锦以作惩罚。自从牵牛被贬之后,织女常常以泪洗面,愁眉不展地思念牵牛。一天,几个仙女向王母恳求想去人间碧莲池一游,王母心情正好,便答应了她们。她们见织女终日苦闷,便一起向王母求情让织女共同前往,王母也心疼受惩后的孙女,便令她们速去速归。

话说牵牛被贬之后,落生在一个农民家中,取名叫牛郎。后来父母去世,他便跟着哥嫂度日。哥嫂待牛郎非常刻薄,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头老牛和一辆破车,其他的都被哥哥嫂嫂独占了,然后,便和牛郎分家了。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这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出招让牛郎去碧莲池将仙衣藏起来,从而与结成夫妻。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可是,王母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牛郎挑着孩子追赶织女,却被王母划了一条河而将双方隔在了两岸。从此,牛郎和他的儿女就住在了天上,隔着一条天河,和织女遥遥相望。王母答应他们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我不由得想起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060楼台相会——祝英台   

祝英台(生卒年不详),梁祝的传说在中国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说的是东晋时期,在浙江上虞县有个祝家庄,祝员外有个女儿叫祝英台,美丽聪颖,从小就随兄长们学习,羡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学,一心想往杭州访师求学。祝员外不允许,英台却假扮起了男装,居然毫无破绽,祝员外只好答应,女扮男装去求学的祝英台。在途中碰到了会稽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二人义结金兰。二人同到杭州城的万松书院,拜师入学。从此,同窗共读,形影不离。同学三年,情深似海。祝英台自己心里明白,她深爱梁山伯,可梁山伯却始终不知她是女子,所以还没有爱情。分手之际,祝英台一个劲的透话,梁山伯傻,弄不明白。祝英台无奈,只好谎称家中有个九妹,人品很好,愿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困难,未能如约去求婚,等梁山伯去祝家求婚时,祝员外父已将英台许给了别人。美满姻缘泡汤了。二人在楼台又见面了,只好相约来生了。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梁山伯虽然当了县令。但心情不好,忧郁成疾,不久身亡。祝英台暗自发誓,要随山伯而去。被迫出嫁那天,英台绕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哀恸感天,风雨大作,坟墓爆裂,英台跃入坟中,墓复合拢。等到风停雨住,彩虹高悬,只见两只蝴蝶蹁跹飞舞,人们说,那是梁祝二人的化身。

 

 

四大戏剧

  上榜人物及理由:戏剧人物大多有个原型,有的确有其人,象李香君这样的人物是明末历史盛传的。四大戏剧上榜人物有:待月西厢崔莺莺、姻缘早定陈娇莲、六月飞雪窦娥、血贱桃花李香君。 

 

061待月西厢——崔莺莺   

崔莺莺(生卒年不详),元剧《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是有原型的,说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元稹写的《会真记》。是元稹本人初恋故事的自供状,张生即元稹本人。元稹对自己始乱终弃的恶行多方予以掩饰,叙事中因此留下大量的漏洞,引起了后世许多人的兴趣,千方百计地要补足其中的漏洞,所以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元稹本人的《会真记》传奇之外,以张生和崔莺莺故事为主题的续作者居然达到了27种之多!不过时间隔得愈久,续作与故事的原貌也就差得愈远,以至最后催生了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的“大团圆”结局。在流氓文人的意淫之中,崔莺莺真实的悲惨命运被付之一笑,化作了王实甫得享大名的锦绣文章。

  由于王实甫的《西厢记》结局完美,所以现在人们一提崔莺莺就以这个《西厢记》为准了。故事说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漂亮不说,还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给郑尚书之长子郑恒。就在普救寺这一段时间里,莺莺认识了张生并产生了爱慕之情。坏人孙飞虎要抢莺莺做“压寨夫人”,莺莺宁死不从,郑氏许愿谁能杀退孙飞虎,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有个铁哥们叫杜确,是武状元。张生让他带兵来解了围。但崔老夫人失言了,以莺莺已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和莺莺都很痛苦。在丫鬟红娘的安排下张生和莺莺偷偷的相会过。但老夫人不允许。红娘求情,并说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后来张生考得状元,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终于与莺莺结成眷属。 

 

062姻缘早定——陈娇莲   

陈娇莲(生卒年不详),十大喜剧之一的昆曲《玉簪记》,讲的传奇故事是:陈娇莲与书生潘必正是指腹为婚的夫妻,因金兀术南侵,陈娇莲在兵乱中与其母失散,几经波折,不得已投身在潘必正之姑母潘法诚所主持的女贞观中,庵主为陈娇莲归依并赐其法名妙常。潘必正赴考不第羞于回家,亦寻思投靠女贞观庵主即其姑母潘法诚,因而与妙常在女贞观中相识。一日,陈妙常月下弹琴,潘必正爱慕道姑陈妙常的文采风姿,故意以琴曲倾吐心声,试探妙常心意,妙常碍于道姑的身分与礼教,遂回报琴曲婉拒。必正落寞告辞后,妙常卸下心防,禁不住吐露心意,却被躲在门外偷听的必正出声点破,两人心意渐通。潘必正相思成病,妙常与住持来探望,书僮进安谎称妙常有治病之方,潘必正信以为真,精神大好,后来才知为进安所诓。

陈妙常与潘必正定下盟约。女贞观主持潘法诚怀疑侄儿潘必正与妙常情意相投,恐破坏佛门清规,于是严厉催促潘必正立即离庵赴试。潘必正虽难舍妙常,但见姑姑如此坚持,无奈之下只好不告而别、黯然而去。陈妙常闻讯赶至江边,见船已行远,只好雇小船追上,两人在江中,诉说相思情意,并互换定情之物,最后依依难舍,含泪离别。尔后,必正得中进士,迎娶妙常,两人一同返乡,与家人团聚,方知妙常即是自幼婚配之陈娇莲。 

 

063六月飞雪——窦娥   

窦娥(生卒年不详),元代杂剧《六月雪》中的主人公,该剧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窦娥是一个身兼孤女、童养媳,寡妇、死囚的人物。她三岁丧母,七岁被卖作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二年又夫死守寡。这个孤苦无依的女子,不但遭受着地痞无赖的欺侮而且最终被官府无端杀害。她的一生正是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窦娥是一个本分善良的普通妇女。丈夫死后,她忍受着精神的痛苦和折磨,用命运观念自我安慰,安分守己地遵循着当时的道德教条,尽孝守节。但即使如此,她在黑暗的社会中也无法容身。张驴儿父子闯进了她的生活,她不得不起而反抗,坚决地拒绝了张驴儿的无理要求。面对张驴儿的诬陷和见官的威胁,她毫无惧色,并且天真地相信官府是“明如镜,清如水”的。面对严刑拷打,她据理力争即使“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昏死三次,但仍不肯屈服。只是在桃机要拷打她的婆婆时,她才含恨屈招。无情的板子打碎了她对桃杌的幻想,但她还幻想上级官吏会加以复勘,直到最后押赴刑场时,她才对统治阶级完全绝望了。但她并不低头。她叱天骂地,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愤怒的控诉,并把怨恨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主宰,表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而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自然界顺应正义的呼唤,发生了反常的现象,这表现了窦娥的冤枉,也是对黑暗现实的强烈抗议。为了报仇伸冤,窦娥的鬼魂继续进行斗争。对她那恪守封建礼教并有点儿昏庸的父亲,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复审时出堂作证,终于使冤案得以昭雪。冤案的平反,与其说是清官的功劳,还不如说是窦娥斗争的结果。 

 

064血贱桃花——李香君   

李香君(生卒年不详),是明未南京秦准河畔名妓李贞丽的养女,原是秦淮歌妓,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

《桃花扇》的内容是借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来反映南明弘光王朝覆亡的历史。侯方域题诗宫扇赠李香君,二人相恋。马士英、阮大铖欲与侯方域结交,通过画家杨文表示愿代出资促成侯、李的结合。李香君怒斥马、阮,侯方域受到李的激励,亦对此事加以拒绝。武昌总兵左良玉率军移食南京,朝野震动,侯方域修书劝阻,阮大铖诬以私通和做内应的罪名,侯方域被迫投奔在扬州督师的史可法。李自成攻陷北京,马士英、阮大铖等迎立福王,并对复社文人进行迫害,准备强逼李香君嫁与漕抚田仰为妾。李香君坚决不从,矢志守楼,倒地撞头时,血溅侯方域所赠的宫扇。杨文在宫扇血痕上画成桃花图,李香君遂将桃花扇寄与侯方域。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李香君、侯方域先后避难于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共约出家。孔尚任企图通过这个爱情故事,描写明末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揭示南明覆亡的原因,抒发“兴亡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