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harts实例代码下载:[推荐]从赏析格律诗词之目的这一角度谈谈其创作 - 铁血妹妹 - 铁血休闲论坛 - 铁血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9:11:22

[推荐]从赏析格律诗词之目的这一角度谈谈其创作


  • 文章提交者:楚云飞 加贴在 铁血妹妹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7-0-1.html
  • 从赏析格律诗词之目的这一角度谈谈其创作

     


    我们赏析格律诗词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有三个: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是体会格律诗词独特的格律美!我们都知道,格律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她的语言是优美的、含蓄的,是凝练的,更是具有节奏感、韵美感的韵律美的,这就是格律诗词独特的美。“优美的”这三个字很好理解,可以是格律诗词描绘的“景”美,可以是我们通过赏析领会到的“情”美;诗词的含蓄美、凝练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含蓄,是将思想感情隐藏在诗中,曲折地抒发作者的情感,也就是话中有话,意外有意,作者的想法和感受,不是自己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你去赏析作品感受出来的。所谓凝练,是指语言文字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格律诗词因为字数所限,所以遣词造句特别讲究“浓缩”,作品要表达作者通过短短几十个字来表达的情感,没有高度的语言概括能力,是不能完成的。含蓄、凝练这个特点,散文也有,甚至于某些记叙文、议论文也具有,不是格律诗词所固有的特点,仅仅是特点突出与不突出的区别。惟独语言的韵律性,是格律诗词诗词所特有的(有些文辞优美的散文在这个方面很喜欢借鉴格律诗词,但是,仅仅是个别现象,还谈不到普遍)。古人的作品是如此,现代人的作品也是如此,我相信将来也是如此。没有了韵律美,就是严重不符合格律的作品,连有滋有味的“油”都算不上。我相信真正理解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是很容易理解这一点的。因此,掌握格律才能更好地体味其魅力之所在。体会格律诗词独特的格律美从这一角度出发就叫做“享受”!说穿了就是理解作品,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进行沟通,产生共鸣,一块儿涕泪满襟,一块儿手舞足蹈。

    二是学习章法。格律诗词创作要讲究章法。章法就是谋篇布局,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前边的时候,要注意照顾到后面的,这叫做“前后照应,互为映衬”。创作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准确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感受。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布局的方法,比如正叙、倒叙、插叙等等。格律诗词与一般的文体不同,它往往是采用跳动的叙事方式。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往往显得呆板。但如果跳跃的厉害,又很容易造成混乱。因此,如何在格律、声律的规则里既能兼顾艺术地渲染又能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感受,达到言志抒情这一目的,确实是件很难的事情。我们拜读别人的作品就是要去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因此,创作者在起、承、转、合方面的运用,上下阕的照应,甚至于前后句式的搭配,情景的递进等等,都需要我们仔细斟酌,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是提高技巧。格律诗词的创作是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我们常说的赋比兴手法,以及那些常用的修辞技巧如双关、象征、暗示、影射等等方法,都是属于技巧的范畴。技巧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我们一般说的技巧,表现在个别的句子上,就是修辞方法的运用,这个是小技巧。而在谋篇布局方面的运用,则是大技巧了。不管是小技巧还是大技巧,作者使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可能地把格律诗词做的更好。

    所以,我们赏析格律诗词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享受,进而学习,然后是提高。通过赏析,我们可以学习和模仿创作者好的语言、章法、技巧,我们就能知道怎样去避免别人的缺点和不足,才有可能写出好的作品来。顺便说一下,赏析能力也与读者本身的格律诗词造诣有关,造诣高一点的人在这方面运用起来轻车就熟,欠缺一点的人就稍微费力一些,不过有一条捷径:我们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格律诗词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灿烂文明的瑰宝之一,我们的前人为我们数以万计的千古传诵的佳作,我们这些后辈自然要理所当然地借鉴过来,多看多读,善于体会揣摩,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写作、鉴赏能力。说得更好听一点,这更是继承发展我们传统文化的功德事,何乐而不为之呢?!


    好了,前面从理论方面进行了论证,下面我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第一个先把作品列出来,然后进行分析;第二个先进行分析,然后才列出作品,这样大家对照起来看,有事半功倍之效。


    (一)七言绝句.赤壁.杜牧[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写赤壁古战场这个题材的作品很多,诗词名家皆留下过传奇之作。但是,我个人认为杜牧此作与众多的相同题材作品不同:该诗通过对古战场的遗物进行观察进而对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叹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如此既不落常套,又有新意的史论,伴随着极其经典巧妙的构思,所以,我更看好这首七言绝句。下面就让我们与杜牧大诗人一起到当时的古战场去凭吊。

    折戟沉沙铁未销——起句交代作品所描写事件的起因,在长江边散步的时候捡到一块废铁,这是埋藏于沙土下面的折断了的经历了数百历史冲刷竟然未能销熔的古代武器—戟。自将磨洗认前朝——承接句进一步交代说,自己回家去清洗打磨后认出是古时留下的,至于是什么年代的东西,作者没有讲,不过大家一看题目自然知道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遗留物(我怀疑杜牧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知识)。东风不与周郎便——第三句转折,就是典型的假设跳转,假如东风不帮助周郎的话?铜雀春深锁二乔——尾句合的甚有意思,杜牧不说战争的结果会向历史结局的相反方向转化,反而点出江东美女大乔、小乔在曹操的铜雀台这一命运。这里不仅有象征,而且有假设。全诗的技巧也主要体现在这里。前文提到过关于技巧的问题,我认为这里的技巧是针对全篇而设立的,因此它注重篇章的技巧,而不简单地是修辞手法。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需要注意的是此诗“转”的运用。“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一句的出现,在初读此诗的时候,一般人会觉得很突然。或许寻常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东风与废戟的关系,东风为“虚”,废戟为“实”,似乎牵连不上,读完最后一句的时候,才明白这就是“转”的妙用。从废戟到前朝,进而想到东风,于是假设,最后妙结,这之间包含了作者的巧妙构思,令人叹服。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诗人杜牧的想象力极富辽阔。在此篇中,是想象力贯穿了废戟与东风这一虚实之物,是想象力引出了对没有东风相助导致战争结局的改观这一假设,是想象力由废戟联想到六百年的古战场,是想象力由时空遥远的赤壁古战场到了地理遥远的铜雀台,更妙的是这个想象力没有说到江东孙氏政权的更替是旗帜的更替,而是两位美女被锁于铜雀台(这不由得让人捧腹大笑,好色的曹操原来是为了美女而发动征吴战役的),风流俊赏的杜牧啊!诗人之所以为诗人,想象力是其魅力之所在。没有想象力的人,从某种角度来讲成不了诗人。


    (二)摸鱼儿.元好问


    《摸鱼儿.双蕖词》是《雁丘词》的姊妹篇,是传诵的佳作。其故事背景:

    金泰和(1201—1208)年间,河北大名府发生了一件奇事:一对青年男女因为恋情受挫而双双投水自尽,三日后,二尸相携出水滨,这年塘里就开满了并蒂莲。这件事在当时文坛引起了很大反响,首先是元好问这位词人以该词咏之,然后同期的李治又同调以和。我在这里谈到的就是元好问的《摸鱼儿.双蕖词》,赏析如下:

    上阕以“问”字起,领“莲根”、“莲心”两句。“丝”谐音“思”,意指男女双双殉情,沉于塘,化身并蒂莲,莲根(藕)之“丝”,自然为他们的情爱之思;而“莲心”,亦即人心,他们生不能为伉俪,被迫投水自尽,其心之苦,可想而知。一“丝”一“苦”,是两句的核心,贯穿全词。全词劈头以领字发问,表现了词人不可按耐得激动情绪,势如连弩。这种起句领字发问,在别人的作品中少见,在元好问的作品中却有(摸鱼儿.雁丘词中即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样的句式,表明作者对所咏的对象深有感触,情绪激动,往往冲口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双花脉脉娇相向”以拟人的笔法写花,更是以拟物笔法写人,道出了这对痴儿女花相互依恋的形象与情态。然后“只是”一句,明确点明了这“双花”是“大名(地名,今河北属)民家小儿女”,流露出作者对这民家儿女的同情。“天已许”两句,作者的感情进一步激烈,强烈指出本来是天作地合的痴情儿女,为什么在人间不能结合,却让他们死了化作并蒂莲?!此句笔锋猛转,作者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闪现出向封建礼教抗争的火花。“鸳鸯浦”非实指,而是虚构的一个充满爱情与欢乐的场所,作者希望这对此儿女以后能白头生死于这样一个安详的环境。“夕阳无语”衬景句,渲染情感。“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通过用典来抒发作者至伤至悲之情。谢客指谢灵运,小字“客儿”,曾经作过《伤己赋》,有“播芬烟而不熏,张明镜而不照,歌白华而绝曲,奏蒲生之促调”诸般伤感之语。湘妃指传说中的娥皇、女英,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二女寻不得,遂绝命于湘江。谢客烟、湘妃江本来就是最伤感的,但是与这荷塘“断肠处”相比较,也算不得什么了。此句引古喻今,着力表现作者痛心疾首的悲伤情绪。

    下阕引唐朝韩韩偓《香奁集》自序语,用神话般的灵芝、瑞露映衬这对青年男女的圣洁爱情。这样的爱情,却似梦一样很快消失了,“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是,“海枯石烂情缘在”,他们的爱情是永恒的,他们的“幽恨”也是“黄土”掩埋不了的。盛赞了这对小儿女的情爱坚贞永固。“相思树”为用典,把韩凭夫妇冤魂化作的相思树比作眼前的并蒂莲,以古代的爱情悲剧象征现在的悲剧。时光到了现在,又有一对青年男女死于“西风”,西风是当时的礼教的代名词,“又”字有承启之功。“兰舟少住”是凭吊之意。作者意料,若不及时尽兴凭吊,那么以后再来的时候,恐怕就要“红衣半落”,甚至于“狼藉卧风雨”了。“红衣”指荷花。一个“怕”字极见词人感情,他对这对青年男女用生命结成的并蒂莲十分珍惜,因而深怕其凋零,同情之心、珍爱之意感人肺腑。一对青年死而化莲,已属不幸,倘若再被风雨欺凌,狼藉满塘,岂非更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此词突出特点是以情见胜,富有一种纯情之美。在以凄婉悲愤情感为主线,为主要特征的基调下,又能时作变化,或同情,或痛惜,或珍爱,或抗争,以至于愤然高呼,种种情感错综交织,形成了起伏多变的感情潮。在写作上,运用了议论、抒情、写景、叙事等笔法,交互贯穿,并且借助于典故表达情感,把作者的内心感触表现得淋漓尽致。元好问与惯写柔靡爱情的词人不一样,他以悲壮贞刚为特点,大家可以去参考他的《雁丘词》。他这样的文风,可能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与人生阅历有关联。

    好了,下面是全词,大家参照一下。


    摸鱼儿.双蕖词

     

    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官为踪迹之,无见也。其后踏藕者得二尸水中,衣服仍可验,其事乃白。是岁,此陂荷花开无不并蒂者。沁水梁国用时为录事判官,为李用章内翰言如此。此曲以乐府《双蕖怨》命篇,"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咽三清之瑞露,春动七情",韩偓《香奁集》中自叙语。


    问莲根、有丝多少。莲心知为谁苦。双花脉脉娇相向,只是旧家儿女。天已许,甚不教、白头生死鸳鸯浦。夕阳无语。算谢客烟中,湘妃江上,未是断肠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香奁梦,好在灵芝瑞露。人间俯仰今古。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相思树。流年度,无端又被西风误。兰舟少住。怕载酒重来,红衣半落,狼藉卧风雨。


    因为引用邱鸣皋等之言较多,故加[推荐]

    本文内容于 2007-8-14 23:00:23 被楚云飞编辑

     

  • 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1851563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