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旧约德语:深圳地铁为何不盈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48:24
近日,深圳地铁被曝在亏损2.04亿元的情况下,由财政补贴8.34亿后反而出现6.29亿的利润。与深圳经济发展程度接近的香港,是全世界第一个实现地铁赢利的地区。但从2005年便开始模仿香港模式的深圳地铁,直到今天依旧亏损,需要政府大量输血。香港地铁到底有何赢利的秘诀?深圳学先进为何走了样?[详细]
 
港铁公司需按商业原则经营,法律规定不得亏损
香港地铁的成功首先在于定位的清晰,即地铁不是纯公益项目。这与绝大多数国家将地铁定位于不必赢利的公共交通项目截然不同。1996年,香港政府通过了“集体运输铁路条例”,条例规定,地铁公司必须按商业原则经营,不得出现经营亏损,政府虽然为公司的惟一股东,但如果因政府干预经营而导致经营损失,港府必须予以赔偿。可见,香港政府特别关注地铁公司的盈利,因为地铁公司不能盈利,其自身就无法健康地生存和发展,而对于政府则是一个大包袱。同时,地铁公司通过经营获得的利润需全部投入新地铁的建设当中。[详细]
港府保有77%股权,但建设运营交由市场化公司完成
香港地铁公司的前身——地下铁路公司于1975年成立,成立初始港府注入321亿港币并成为唯一的股东,2000年公司上市后依旧保有77%左右的股权。但与内地政企不分的状况有所不同的是,港府并不直接插手地铁公司的经营。地铁的建造,运营等全部交由专业的市场化公司完成,如八达通公司经营地铁的票务系统,TraxComm经营地铁线路及沿线物业的电信服务。香港地铁的日常运营由一位主席及六位执行董事负责监管,并向一个由香港商界领袖及政府代表组成的董事局报告。[详细]
香港地铁属“官办私营”,运营效率很高。
深圳地铁承担诸多公司之外职能,票价收入“扮大方”
与香港地铁相比,深圳地铁完全不像是重视商业利益的公司,而是承担了很多公司之外的职能,如转业军人安置,本地人员就业等等。根据深圳国资委披露的深圳地铁公司2010年年报,深圳地铁公司共有职工7761人,这其中就有军队转业干部及随军家属181人,当地失业及待业人员487人,深圳地铁还承担了1721人的本地生源就业任务。7000多名员工的工资总额达3.99亿元,占总收入(8.6亿元)比例接近一半。另外,政企不分的体制还导致了管理低效率,去年的管理费用达1.37亿元,占总收入的16%。
票务收入本应是一家地铁运营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深圳地铁在此方面却格外大方。2010年度,深圳地铁共为包括深圳汽车博览会,深圳国际珠宝展览会等14项会展提供了24.67万人次的免费运送服务。此外,深圳地铁还为所有员工的家属提供免费乘车服务,一位家属可办理两张免费乘车卡。
 
港铁核心赢利模式为“地铁+地产”,地产收入占比超7成
 
美国学者屈菲尔有一个著名的“45分钟定律”:城市的规模取决于人们在其中移动的难易程度,即多数人一次出行不愿花超过45分钟时间。因此,便捷的交通可使房产及购物场所迅速升值。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总结道,香港地铁核心盈利模式可以总结为“地铁+地产”的组合。即以地铁为核心,沿线开发新的社区及购物中心,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地铁建设方便出行,缩短了路上时间,创造了大量客流,由此蕴藏的巨大商机对房地产开发形成吸引。同时,开发后的房地产又能积聚更多的客流,增加地铁运营的票务收入。
在新建每条地铁之前,香港地铁都充分评估其地面商业开发价值,并与特区政府签订项目协议,将地上物业一同开发。项目一经政府批准,地铁公司便找来地产商共同开发车站及周边物业。开发完成后地铁公司按照事先约定比例分享利润。此外,地铁公司还参与物业的管理和日常经营。根据香港地铁公司2009年年报,物业经营的毛利率高达50.6%,占其全部收入的七成左右。。[详细]
香港地铁公司开发了许多地标性建设,目前已成为香港最大的开发商之一。
3条地铁共开发18处物业,地铁公司成香港最大开发商之一
通过与地产结合,地铁公司成为香港城市最重要的建设者之一。仅以建于1975至1986年的三条地铁线为例,香港地铁公司共开发18处物业,包括28000套公寓和3个购物中心。根据1992年的人口统计分析,全港约有45%%的人口住在环地铁站仅500米的范围内,如果仅以住在九龙、新九龙及香港岛的居民计,这一比例高达65%。有人这样评价:“香港现在最漂亮的建筑都是地铁公司建的。”目前,地铁公司已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之一。 深圳地铁物业开发尚处早期,还需承担保障房任务
深圳地铁虽然全盘学习香港地铁的赢利模式,但到目前为止,物业开发带来的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根据2010年年报,深圳地铁的地产及其他资源性经营只占总收入的48.6%。深圳地铁的物业开发状况与香港地铁早期较为相似,因所建线路多为市区线,属于客流疏导型,故而其开发的项目多位于市区成熟地段,土地增值空间小,新建项目所需土地紧缺。
此外,深圳地铁公司还承担着建设保障房的沉重负担。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报道,深圳地铁去年需承担2.32万套,共117万平米的保障房建设任务。虽然建设保障房也能小幅赢利,但与港铁开发纯商品住宅的利润不可同日而语。 [详细]
 
港铁票价回报率每年10%,港府从未干预提价
香港地铁公司拥有独立自主的定价权利。按照香港相关条例规定,地铁车票的收费标准是:足以支付成本和利息,不断改善地铁系统和为投资者提供合理回报,回报率约为每年10%。地铁公司每年根据通胀率调整票价,涨价幅度略低于通涨率。尽管每次提高票价都会招致市民的反对,但地铁公司依然坚持票价标准的原则,港府也从未干预。目前,车票收入约占香港地铁总经营收入的一半。 [详细]
票价调整依据CPI及运输业工资指数变动率
2007年,香港地铁公司和九铁公司合并,经过立法会广泛讨论后,地铁公司采用了公开、透明及可预测的票价调整机制。票价调整机制每年实施一次,按政府统计处公布的前一年12月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及运输服务业名义工资指数的按年变化百分率,计算出整体调整幅度,具体公式为0.5×CPI变动率+0.5×运输业工资指数变动率。若计算出来的整体票价调整幅度在±1.5%内,并不会启动票价调整,但增加的幅度将计入下一年度。
以2010年6月实施的票价调整为例,香港统计处公布的去年运输服务业名义工资指数上涨了1.4%,CPI上涨了1.3%,按照公示可知票价调整率为0.5×1.3%+0.5×1.4%=1.35%,同时去年的票价调整率为0.7%,最后的票价调整率为1.35%+0.7%=2.05%。调价前香港地铁的单程票价为7.2元,调价金额为7.2×2.05%=0.1476,即0.15元。[详细]
深圳地铁票价被人为压低,仅占成本约五成
与香港不同,深圳地铁票价由发改委制定,而非具体运营的深圳地铁公司。票价采取“起步价+里程价”方式。虽然看上去比北京2元单一票价制昂贵许多,但仍远远不能覆盖成本。2010年年报显示,2010年深圳地铁人均票价为2.79元/人次,但人均乘坐成本却高达5.2元/人次。目前的票价仅能覆盖成本的53.7%。[详细]
香港地铁的票价兼顾了地铁公司和民众的利益。
被人为压低的票价和处于早期阶段的物业开发使深圳地铁深陷亏损,“官不官、商不商”的经营现状注定其“学习香港”的高调口号只能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