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工业学校:黄山松 探讨】【转帖】关于撞韵、挤韵,死韵、活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8:33:47
 
这个问题比较深,要破解这个问题,也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我们通过韵字上常出现的一些错误,来解读用韵的关键所在。 
◆撞韵 
        撞韵:就是不用韵的那一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最后一个字也用了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从一般角度上来讲,整首诗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容易造成诗读涩口,不宜如此。 

◆例如: 

        山林乌啼月痕移, 
        云卷风疏竹影低。 
        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 

        这首诗生动活泼,基本面还是不错的。但总有些不适的感觉。这里‘洗’字撞韵就是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伤处。‘洗’字一出来,后面的‘西’字就被压住了。读到那里,总会觉得别了一口气。 

        是不是诗中就不允许撞韵呢?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了,除了格律、押韵的要求之外,诗并没有别的任何限制。 

        这首例诗,撞韵的‘洗’字对诗造成了伤害,关键一点是这首诗相关的韵脚都做成了“死韵”。 


◆死韵和活韵 

        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 

     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 

        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伤害。 

◆示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好去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七绝·初春小雨 

  在这首诗中,‘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在哪里?关键在第二句的“近却无”。这一句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这样这句诗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免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 

         完美的口感,是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的充分展现。 

◆挤韵 

         挤韵:就是诗句中过多的使用了同韵母的字,造成句读拗口。 

     “撞韵”和“挤韵”这一概念的提出,应该属于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想去破解音韵难题,而意造出来一种纯“半瓶醋”观点。 

        比如“晚烟残”读起来确实拗口,我们可以说是“挤韵”造成的伤害。 

        但是“晚烟寒”劫很爽口,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表现呢? 

        这是那些缺少音韵感的“诗论家”永远无法破解的。 

        这里的关键点是:‘残’是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个收口音字,这样句意在脑海中还没充分展开时,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 
  而‘寒’只是一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得以同步发展,那么“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 

        也正因为这样的关系,‘残’收韵的诗句很容易成为“死韵”,而“寒”收韵的诗句又很容易成为“活韵”。这为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 

◆示例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七绝·泊船瓜洲 

        在这首诗中“江南岸”是典型的挤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挤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最后的‘岸’是个浅意开口音字,从而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 

        同样,这里‘岸’字还撞韵了。但作者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诗句做成了“活韵”,同样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 

◆三阴平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 

◆示例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七绝·凉州词 

        在这首诗中‘间’、‘山’、‘关’组成了三阴平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三阴平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 

        关键是第二句的‘万仞山’把这句诗做成了“活韵”。一活全活,流畅而完美的音韵,历千年而不衰。 

        其实这首诗也是“挤韵”的经典大作,大家不妨再仔细看看,作者是如何把“挤韵”的伤害消于无形的。 

◆连韵 

        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这对诗韵的本身的确是有伤害的。这一点尤其在七绝中表现的尤其突出。所以七绝中想找出如何破解“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 

        我们找了一首用了同音字的七绝,来说明破解之法。 

◆示例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七绝·从军行 

        这首诗中尽管不是“连韵”,但‘昏’、‘浑’仍属于同音字。但作者第一句用“日色昏”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同音字入韵对诗的伤害。 

        我们也可来看一首“连韵”的七律。 

◆示例 

        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 
        暮雨不知溳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 
        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 
        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 

         ——刘长卿·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避免了连韵的伤害。 

◆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都是“死韵”句,那么必然会一伤就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