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自动铅笔:娴闲居士 填词与宫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31:28
【教程】填词与宫调(转载) 教程      文/娴闲居士  

词是曲子词的简称,最初是配乐的歌词,有自己的乐谱,写词必须词调对字、句、声、韵的要求填写,要做到“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有时还要区别四声,所以称之为填词又叫“倚声”。词调同宫调有密切的联系,填词必须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宫调。

宫调由七声十二律构成,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其中任何一声都可以构成一种调式。以宫声为主的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调式称“调”,合称“宫调”。乐音的音高标准称“律”,分六律(阳律):黄钟、太簇、姑冼(xian)、蕤宝、夷则、亡射(wu yi);六吕(阴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七声配十二律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合八十四宫调,但在唐及北宋实际应用只四声二十八调。即宫声七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商声七调: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商调、越调;角声七调:大石角、高大石角、双角、小石角、歇指角、商角、越角;羽声七调:般涉调、高般涉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仙吕调、羽调。到了南宋时只用七宫十二调,即角声七调完全不用,商声七调除去高大石调,羽声七调除去高般涉调。

有不少词牌是有别名的即调同名异,如《念奴娇》又称《大江东去》、〈酹江月〉、〈赤壁赋〉等;也有的词牌名称相同却不是同一词调即调异名同,如有〈忆江南〉别名〈步虚声〉而也有〈西江月〉别名〈步虚声〉。

先说一下概念,宫调是“乐律”的概念。我们这里不必了解那么多,只要知道我们古代老祖宗没引进老外的1(do)、2(re)、3(mi)、4(fa)、5(sol)、6(la)、7(ti)前,把这七个音分别表示成:宫、商、角、变徵、徵(zhi)、羽、变宫。这七个音只有音高,没有绝对音高,但相邻两音的距离是固定不变的。只要我们确定了第一级的音高,其他各级的音高也就都确定下来了。这个绝对音高的标准古人用“律”来确定。古人有“十二律”,分别是:黄钟、太簇、姑洗、蕤(rui2)宾、夷则、无射(以上为阳六律,简称律)、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以上为阴六律,简称吕),就和我们现代人用的C大调、D大调、E大调等等完全类比(至于哪个对照哪个,是否完全对照,这是音乐界一直争论的问题)。

十二律由低音到高音次序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每一律都有七音,就叫摴(chu1)玛,宫音分别乘十二律,得到十二宫(黄钟宫、大吕宫、太簇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这六音分别乘十二律,得到七十二调(黄钟商、大吕商……黄钟变徵、大吕变徵……),十二宫加七十二调得到八十四宫调。这就是宫调律吕的基本概念。当然八十四这个数字太恐怖了,古人实际根本没用到这么多的宫调。燕乐只用了二十八调,这是因为燕乐以琵琶定音律,而琵琶只有四根弦(也就是四个律), 凌廷堪《燕乐考原》记载这二十八调分别是:宫声七调、商声七调、角声七调、羽声七调。事实上这二十八调大家也远没有完全使用,南宋时,张炎《词源》所列的只有七宫十二调,即:“七宫者:黄钟宫、仙吕宫、正宫、高宫、南吕宫、中吕宫、道宫也。十二调者: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歇指调、越调、仙吕调、中吕调、正平调、高平调、双调、黄钟羽调、商调也。”(这里宫调名字和前面讲的八十四宫调名字有 些不同,这是传统的俗名,而不是正式的学名)

宫调一般表达的感情
仙吕宫——清新绵邈, 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 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宫——惆怅雄壮, 道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 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 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 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调——健捷激袅, 商调——凄怆怨慕, 角调——呜咽悠扬 宫调——典雅沉重, 越调——陶写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