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境传说ro复兴 贝斯波:近代玄门高道及丹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7:08:53

   按:近代高道和丹士们,用他们的慈悲济世胸怀和超凡入圣的道功,象佛陀和无数的大德一样,激励一代代的勇敢探索生命、超越生命和利益众生的学子们。

    道统仙宗(http://home.51.com/?u=xiuzhenjindao)

 

近代天文学家李明彻道长

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清代天文学家。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李明彻兼学了西洋油画的画技而被视为通晓西方艺术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携带西洋油画进京城向朝廷进贡,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从而开阔了对传统的天文学认识。回到广州后,他依据自己历年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成果,并结合中西方天文学的资料,陆续写成了《寰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太阳系星球位置及对日蚀、月蚀成因、地球昼夜节气变化的测定之法,并对自然现象作了探讨。这是一部广东地区最早撰成的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学的精粹。由于其资料翔实、论述精确,该书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李明彻写完《寰天图说》后,又受两广总督阮元的邀请,主持编写了记叙全省地理形态的《广东通志·舆地略》。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筹建的广州纯阳道观(位于今广州河南漱珠岗)峻工后,他以此地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象与修道养生。道光十二年(1832),李明彻羽化于广州纯阳观。


一代内丹宗师刘名瑞道长

刘名瑞 (1839—1933) 顺天府宛平县人。字琇峰,号盼蟾子,别号敲蹻道人。《南无道派宗谱》载:名瑞自幼疾病缠身,家运坎坷。弱冠,父母双亡,自竭苦志。及壮岁,参入军伍。因军功,职赏部厅队官。因公务至江南沛县,遇友人,赐以丹经,因感叹世事浮沉,遂弃职归山,隐遁玄门,皈依全真教南无派。得南无派十九代高道甄有虚传授大丹性命,河洛易数之道。又于京师得柳华阳仙师传仙佛秘旨。著有《敲蹻洞章》、《盘熻易考》、《道源精微》行世。力主三教贯通之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隐居于京东次渠村,灭迹藏形,绝无知者。享年九十三。为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另有医学著作《元汇医镜》五卷。


全真高道伍止渊道长


伍止渊(1896~1966),法名诚鼎,道号陵源子,城内作善巷人生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18岁时出家,为道教全真派道士。拜宁波佑圣观院主梅宗林道人为师,师父为取道名伍诚鼎,道号陵源子。他勤研道书,戒行严谨,深得道众和信士敬仰。1924年任宁波镇海县都神殿住持。1925年在武汉长春观受戒,考取天字第一名,被授予‘妙道大师’的称号。1929年回黄岩道观。1932年,募缘购得黄岩九峰书院西侧山地一块,兴建大殿三间,厢房五间,临水凉亭一座,并栽树植竹,整修桃花潭,取名九峰玄都观。观建成后遂定居该观。1937年被礼请到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任住持。1949年以后,伍止渊大师历任黄岩县(现改为市)第四、五、六届县人民代表,县政协第一、二、四届委员。著有《静坐却病生理学》。

  伍止渊大师道骨仙风,清俊逸秀,博学多才,颇长诗赋,对道经尤有精研,深谙丹功。1930年曾在黄岩创办"追源学社",研究道家仙学,并讲授道家静坐功法,门下弟子甚多。

  大师精通道家内功,并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功法上以清净无为,返朴归真为主。涵合南北两宗要旨,晚年仍鹤发童颜,神仙仪态。大师为人品德端正,清高脱俗,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在道教界,他素以著名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和蒋宗翰方丈为师友。1962年,陈撄宁先生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蒋宗翰方丈任副会长,均住北京白云观,礼请伍止渊大师到北京白云观,讲授并指导了蒋宗翰方丈兼任北京白云观方丈的隆重升座仪典。伍大师还熟谙道教法事仪式,在道教界声誉甚高。

    1966年8月10日大师仙逝,遗骨葬九峰魁星岩下。1991年冬,黄岩市九峰人民公园在园中为伍止渊大师刻立《伍止渊大师事略》。


一代黄冠大师刘理授道长

劉理授(1870-1937)清末道士。法名理授,俗名宗海,字敬義,號受元子

。清同治九年(1870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生於湖北省漢川縣。從小聰慧好學

,天資過人。年輕時,已對五經諸子、醫卜星相六書頗有學問。19歲在天門縣南

鄉下新子河東嶽廟出家,拜肖高登為師,潛心修道、苦讀經籍、廣結善緣、大興壇

宇,先後在該縣創建了巢雲道院、隆鎮觀、泗州寺,在漢川縣建立了聚善堂、西湖

堡、白雲觀、凌雲觀等廟觀。一生雲遊四方,遍訪高道,武當、天台、金庭、南海

、九華、五台、廬山、華嶽、衡嶽、嵩嶽諸聖地,均留有其足跡。曾在華山得陝俠

羅公的奇遁南宮之術,在衡山得松陽子許公的金丹大道。後留住一甲聚善堂,選居

靜室,篤志修持,寒暑無間,數十年如一日,丹功日增。清宣統元年(1909)

,他在武當宮被道眾公推為監院。民國八年(1919)。春,他到北京白雲觀第

二十一代龍門正宗嫡派陳大真人壇下受戒,並得天仙大戒戒牒。癸亥年(1923

),他被漢陽玄妙觀道眾及地方神耆迎請為玄妙觀方丈。乙丑年(1925),他

在武昌主持長春觀,並在九月的傳戒中登壇說法,闡揚大道,聽者無不踴躍。他平

生衣著樸素、飲食精糲,修道彌篤,苦行終日。除精通內功外,對書法、劍術、醫

理、易彖亦多有建樹。


东北道教领袖葛月潭道长


葛月潭(1854-1934)清代道士。字月譚,號寧靜子,別號枕流道者,又名

震庚道人。清咸豐四年(1854)出生於山東省邱縣,幼時隨父遷居瀋陽。同治

十年(1871),進入道門學道。同治十三年(1874),他在龍門正宗第十

九代張大律師壇下拜受天仙大戒,以恪守戒律、苦習功課受到諸師稱贊。光緒元年

(1875),他曾到北京白雲觀掛棳,被道眾推為迎賓知事,第二年又辭返瀋陽

。光緒三十年(1904),他在瀋陽太清宮被公推為監院,曾帶領道眾修復了被

大火焚燒的玉皇樓。清末,因感於當時人們文化素養較差,道教徒道學修養不深等

狀況,大膽地興辦了國民學校,並設立了專修宗教的〝粹通學校〞,為道教界培養

了許多人材。民國三年歲春(1914),他在太清宮被公推為方丈,並主持了同

年七月的開壇傳戒,受戒人數達三百多人。1921年8月,他應道眾邀請再度傳

戒,受戒人數達四百餘人。葛方丈學識淵博,道行頗高,對內功、詩詞、書畫皆有

造詣。晚年隐修于奉天斗姥宫,生活恬淡宁静,鹤发童颜,精神瞿铄,每日与诗书

画为伴。于民国23年十一月申时羽化,临终前,招众弟子堂前嘱托后事,又命弟子
准备纸张笔墨,挥毫绘“兰”一幅,题诗于上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仙搓,挥
尘东溟去,云天到处家l”他遂又唤过俗家弟子刘伟华说:“师门没什么东西给你,谨
以此画为吾徒存念吧。”继续展纸题日:“(攸羽)然脱却有形身,蝶梦莲蓬幻赤真;
心似闲云任去往,休将泥爪问前因。”接着又索纸书横幅“道心惟微”四大字留存道观
。然后整衣升座盘膝而坐,族然仙化。


被皇帝敕封的真人李宗阳道长

李宗阳(1860~1939)号博虚道人。河南济源人。早年读书,通诗文、工书法。未及成年,因家道
败落,在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出家,研读道教经典并学习医术达十年之久,期间曾在陕西华山修道。后
赴北京,拜白云观方丈高仁侗为师。真人以孝敬闻名远近,在庙外租小屋供其母。两年后被举为八仙宫监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
攻占北京,慈禧与光绪帝逃至西安。因高仁侗为慈禧信任,高遂带信给李,命其护驾。慈禧在西安期
间,曾赴八仙宫进香,封李为“忠孝神仙”“玉冠紫袍真人”。当时八仙宫土地多被侵占,李上奏慈
禧,得赠御棍以保护八仙宫庙产。慈禧还赐银修建八仙宫殿堂、山门,敕封八仙宫为“万寿八仙宫”,
并题“玉清至道”匾额。光绪帝封李“大德禅师”之号,题“宝莲仙传”匾额。三十二年(1906)李在
八仙宫开坛传戒,广收弟子,弘扬道教。次年,李因光绪帝封其为“大德禅师”,自思与佛教有缘,
遂辞去八仙宫监院之职,赴少林寺、普陀山参悟佛法。三年后,居杭州玉皇山黄龙洞习静功及禅法。
1912年应道众之请任南阳玄妙观主持,曾与南阳红十字会合办红十字医院,在玄妙观设孤儿院,收养
弃婴及苦难儿童。1936年因年高卸主持之职。1939年羽化于玄妙观。


当代真仙李真果道长


李真果(公元1880-1984),又名李正果、彭泽风,人们尊称他彭老道、道爷爷。他出生于安岳县观音场(今护建乡),6岁,家遭变故,移居于安岳县云峰场,是全国闻名的高道,也是一个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

他先后云游了九宫山、武当山、青城山、峨眉山等许多闻名的名山道观。1932年返回安岳县云峰场。

彭老道道法精深,医术奇绝,武术、气功、丹道功底雄厚,秉性峭直,德高望重。他为人治病药俭效奇,能起沉疴于一旦。为了方便群众治病,他带领学生们研制成了观音膏、海龙膏、紫金锭、济世仙丹、苏禾饮、六0六等20余种成药,疗效甚佳。现市场上畅销的“洁尔阴”,就是他的学生薛永新等人,在他传授的丹方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他的一生为人民的健康、为宏扬道德作出了很大贡献,深受老百姓的拥戴。

1984年10月23日,彭老道无疾而终,享年104岁。他的学生捐资在云峰场修建了“李真果纪念馆”。


武当内家宗师徐本善道长

徐本善(1860-1932),号伟樵,道号乾乙真人,杞县人。少时曾随父朝拜武当山,谒遇真宫,武当山气象万千的景色,金碧辉煌的建筑,精湛绝世的拳术使他为之倾倒,遂起弃世出家之念。20岁由家经南阳,入武当,拜龙门派王复邈、刘复宝为师,研经习武。
徐本善性情忠厚,聪敏过人。随师诵经,过耳不忘。数年后被明了真人纳入灵门弟子,授以武当内功、拳术。在老师的严格指教下,他勤学苦练:夜行曲径定时往返,暮夜置身深谷野岭,砺志练胆;平日于庙堂立桩,跃行其上;继练独臂取水、足趾行走、手指挂物、悬空击袋;又于双臂套铁环各5只,每只1斤,抖臂发射,直出横飞,环环中的。他从师习艺10余载,深得武当拳术奥秘,坚持闻鸡起舞,风雨不辍,武功日臻上乘,却深藏不露。
  光绪十五年(1889),他监修武当山神道,劳绩卓著,被襄阳府尹熊斌命为武当山全山道总。宣统元年(1909)拟扩建紫霄宫十方丈环廊大院,均州香客200余人寻衅闹事,为首者自侍膂力过人,出言污秽,蛮横无理。知客、监院规劝无效,徐本善不得已示艺震慑。他顺手操起一根粗6寸,长丈5的过木梁,舞动生风,吼到:“谁敢上来!”闹事者个个吐舌缩颈,伏地求饶。自此,武当道众及百性始知徐道总武功高强,遂有徐武侠、徐大侠、徐教师之称。
1931年春,贺龙率红三军由洪洞撤退,经襄阳、谷城、均县、郧阳折至武当山,派部下郭凡先行拜徐。农历4月20日,徐率道徒50人于紫霄宫东天门外迎接贺龙及其部下,并亲自安置。将父母殿作为贺龙卧室兼司令部办公室,他与精于武功的弟子冷合斌、水合一、李合起等暗中护卫贺龙;又腾西宫道院为后方医院,安置伤员,派道徒协助护理;再尽出仓库资财以助军需。农历5月,侦知敌范士贞部自老河口经水路向郧阳运送弹药,贺龙派部下化装截取,另派小分队于土关垭设伏接应。徐本善要求相助,被贺龙婉言劝阻。入夜,徐暗率弟子3人飞行山路200里,拂晓到达老河口,在群众帮助下,配合红三军截获敌人子弹50万发。贺龙对此十分感激,代表全体指导战员表示感谢,并拜徐为师,演练武当拳法。入秋,红三军作战略转移。行前,贺龙特留黄金2斤修缮武当,并亲作一联赠徐:“伟人东来气尽紫,樵歌西去云腾霄”,首嵌“伟樵”,尾嵌“紫霄”,借喻徐为紫霄宫之首,以示推崇。留下的500多名伤病员在徐本善及其道徒的调户下渐次痊愈,由徐分批护送至房县大木场归队。
贺龙赠金,被均州民团团长马老七侦知,于1932年秋率匪徒强索,遭徐严辞拒绝。匪徒蜂拥扑来,徐飞脚踢倒石栏杆一根,又将700斤重的望桩连同云板一齐抛出丈外,众匪徒骇然逃窜。马老七贼心不死,数日后乘徐单身下山之机将其暗杀于万松亭山垭口。众道徒将徐葬身于紫霄宫东天门陈沟湾。


巴蜀真人朱智涵道长


朱老道”其人
朱智涵(1873~1973)名永才,幼年入道门后得道号“智涵”,世人敬称他为“智涵子”居中江六十余年间,乡里以其和蔼可亲,昵称他“朱老道”。先生生于清朝同治癸酉年(公元1873年)七月十四日,逝于新中国癸丑年(1973年)八月十三日,享年一百岁。他是一位平生为道而武技超群,生途坎坷而武德超焯名震全川的武林教师前辈。朱师祖生平以臻于化境的武功及养生修真、神奇灵应的玄门道术、阴阳风水为筏,因缘施教,培德授道,渡人无数,门下徒众遍布四海.


一代琴仙高道韓謙讓道長

韓謙讓,清末道士。古琴家。字太初。生卒年不詳。早年師從嶗山道士薛一了學習古琴

,他繼承了師父薛一了的琴法和琴具,在嶗山太清宮當道長三十多年,為人謙厚,

秉性高潔。除苦心經營廟務外,還精習古琴和音律,深得琴理。由於琴技精湛,求

學者甚多,被琴友和弟子譽為〝道洽琴心〞。曾沿用師父薛一了生前使用過的明萬

曆帝敕賜的那張琴彈奏其師所創的琴曲外,還根據著名道士孫不二的《拜誥》,編

創了琴曲《雪地紅花》,以此謳歌太清宮耐冬花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光緒三十三

年(1907),山東巡撫、翰林楊士驤,曾專程到嶗山邀請韓道長一同到華嚴寺

切磋琴藝,楊在聽了他演奏的《賞春》、《離恨天》《高山流水》之後,賦詩贊道

:〝我揖太清宮,道士善強琴,訪得韓道長,琴床眠龍吟,為我一再彈,領略太古

心,右手彈古調,左手合正音,泛音擊請磬,實音搗寒砧,聲聲入淡遠,餘音繞杜

林,指點斷文古,傳留到如今,不求悅俗耳,但求養自心〞。實乃一代琴家﹗光绪

三十四年(1908),衍圣公孔令贻带随从100余人来崂山,与韩谦让谈玄论道,甚

为投契。韩谦让93岁之時,端坐撫琴一曲,遂羽化仙去。


古琴大师张孔山道长

张合修,字孔山,号“半髯子”,浙江人,是清末青城山中皇观道士,为琴学大家。曾学琴于冯彤云。
    咸丰年间,张合修在青城山中皇观当道士,一时来青城山求琴者甚众。但张本人却经常云游在外,与灌县道士杨紫东、《钱氏十操》的作者钱绶詹等人交流琴艺。
    光绪初年(1875年),继曹稚云之后,张合修在唐彝铭家为清客,协助他把多年搜求的数百首琴谱详加审订,选出了一百四十五首,编为《天闻阁琴谱》,这是明清以来收谱最多的谱集。
    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在武昌开门授琴,培养出很多琴学高手。得其传者有华阳顾玉成(号少庚)。他的两个儿子:顾隽(字哲卿,1879年一1949年),顾荦(字卓群,1881年一1936年)传其学,并将其传谱辑为《百瓶斋琴谱》。顾氏在1912年一1916年在长沙和彭庆寿等人组织了琴社。
    张孔山精于《流水》、《醉渔唱晚》、《普庵咒》、《孔子读易》等琴曲。他的七十二滚拂《流水》,尤其为琴曲之珍品,甚受推崇。张孔山对近代琴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张道长九十多岁之时,只身离观云游四海,从此不知所终,俨然一代隐仙高士。


全真龙门第二十一代宗师陈毓坤道长

陈至彬[1854--?],全真龙门第二十一任掌教真人,传戒律师。原名明彬,字钟乾,号毓坤,道号玉峰子。天津人,幼聪敏,秉性至孝。二十四岁投拜新城[今属吉林]圣海宫,陈圆岚为师。后遍历名山访道修真,光绪八年(1882)于北京白云观受戒于龙门二十代高仁峒律师。十年(1884)高仁峒复开坛传戒,任引礼大师。后任总理,督管等执事,创修花园,亦参协会务。又置买昌平洲田地十三顷。十七年(1891)任监戒大师。冬月,因积劳过甚,退隐宣武城南玉皇庙修养静功,并自属斋名‘安乐洞天’。二十二年(1896)圣海宫陈师病笃,乃回新城侍奉。同年秋,高仁峒方丈又开坛传戒,引请为证盟大师。事后,仍归本庙主持事务。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华,新城当其冲,师誓守庙土,与联军长官接洽,订立保庙安民条约。二十八年(1902)集庙资于新城创办小学。招邻里弟子入校读书,不收学费,教中西科学,造就人才无数。时袁世凯任直督兼北洋大臣,赠匾‘德水滂仁’。宣统元年(1909)北京白云观请为监院。三年(1911)推任方丈。1912年上书袁大总统,要求创立‘中华道教会’。倡导各省道庙创立分会,以整顿道规,推广地方慈善事业,并发起国人爱国道德思想教育。1913年开坛传戒,得戒子320余人。1919年3月复开坛传戒百日,祈祷世界和平,庆祝欧战告终,得戒子432人。徐世昌赠匾‘葆素涵真’。1926年徐世昌接洽,献白云观明版《道藏》,影印流传。1927年,第三次开坛传戒后,遂离观云游,访道修真而去,不知所终。


数术大师商明修道长

商明修(1877--?)近代道士。字滌齋。遼西山海關(今河北秦皇島市)人。

自謂祖本系孔門高弟瞿之後裔,其家世受清室皇恩。曾受教於進士劉印鐘。博通經

史,工辭章。〝庚子之亂〞後,於乙巳(1905)冬月,在孔里昌平山(今山東

泗水縣境內)出家學道。兩年後出山參訪求道,得九江定安禪師開示,尤殫精於陰

陽術數之學。遂遁跡秦川,往來長安、咸陽,或賣卜行醫,或教學講道,一專克己

成物,積德感人,淡薄清修。時慕名而受教者眾多,素名遠播,為時之名士。后入

山修道而去,不知所終。著有《氣數元貞》六卷行世。


斋醮大师王世南道长

王世南(1893——1951),宝鸡人,龙门派第31代传人。少年出家,在龙门洞冠巾后,云游参访,遍历名山大川,通晓南北经韵,曾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建醮立坛,龙门洞由他改本山韵为十方韵,为龙门派负有声望的高功。尤善观天象地理,撰写青词章表,擅于诵经念咒符箓之术,祈祷护持一方平安。陇县山区,多暴雨冰雪灾害,王晚年住持陇县东南乡黄花岭之朝阳洞时,常为其乡祷福祈雨,当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受到乡人的赞誉。


玄学大师杜帷宏道长

杜帷宏,不详其籍贯,出生于公元1912年,幼年入道,少年学道,青年出家于山东青岛崂山太清宫,拜余长腿道长为师。后至北京白云观、上海白云观、杭州玉皇山福星观、陕西周至楼双台、西安八仙宫等道观任知客。在上海白云观常住期间,系统地学习《周易》、中医学、内丹外丹学,得到了传法大师刘圆清的赏识。后至西安八仙宫紧随常大师继续研易,得到八仙宫监院乔清心大师的赏识。1978年后,党和政府认真贯彻宗教信仰政策,陕西成立道教协会时当选为理事。1983年隐居太白县境终南青峰山道观中,专心致力地研究道教义理。各地不少好道者及院校学者前往请教,其学生颇多。1990年杜帷宏道长仙逝于青峰山。

  杜帷宏道长毕生致力于道教研究,造诣较深,其遗著有《玄门易道》、《道德经注解》、《南华经注解》、《鬼谷子注解》、《老子古碑字注解》及未题书名之有关道教内丹的手稿。1990年其学生毛军(河北中医学院教授)、任宗权(当代斋醮大师)、宋云波(学者)等聚会于武汉,发起成立“杜帷宏道长学术研讨会”,系统地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工作。现已印出有《老子古碑字注解》一书,在道教内发行。


一代道医蒋宗瀚道长

蒋宗瀚,[1901--1979]字宣富,号得舒,道号清容子。浙江省黄岩市头陀区长潭乡前蒋村后窑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月二十四日。蒋宗瀚家境贫寒,父亲为锯板工,兄妹四人,他排行老大。八岁丧父,因家贫无钱营葬,其母忍痛卖了蒋宗瀚之三弟,蒋宗瀚亦被送至长潭乡茅恩路廊的道教广福宫当烧火。他九岁正式束发,拜蒋理富道长为师,为全真龙门派第廿三代玄裔,开始了修道生涯。其师见其纯良敦厚,且天资聪慧,为培养他成为有学识的道士,便送其进乡间私塾读书。12岁时,蒋宗瀚感到山乡僻处,山民贫病交迫,因无钱诊病而丧生者甚多,遂立志学医,治病救人。从此他以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经历五年的苦学,终于懂得了中医的医理药性及辩证治疗方法,走进了乡间医生的行列。17岁时,投黄岩委羽山大有宫潜修道功,并开始行医。由于心地慈善、精细诊断,不数年,声誉鹊起,名闻遐迩,来求治病者络绎不绝。24岁时,应海门(现椒江市)乾元观道友邀请登坛打醮。为道众所赏识,请其到海门常住,由范陶氏与杨氏两家为主赞助盖起老子殿三间,后来,陆续扩建了厨房卧室三椽。从此安居在南门山修道,同时精研医术、针灸。1927年26岁,开始坐关,不见宾客,闭门治学,专攻道经与医学。三年坐关期满,到武昌长春观受三坛大戒(即初真戒、中极戒、天仙戒),得中道教状元——天字第一号。1933年主委羽山大有宫讲席,同时收徒传戒,传人有陈宗耀、张诚乐、许诚谦等。解放后在道观中行医。1952年受海门信孚药店聘请,坐堂门诊。1956年参加海门联合诊所,后并入中医院任副院长。1959年调入温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讲授针灸。1960年调入杭州莫干山医院工作。同年受聘浙江医科大学任副教授,参加省中医研究所科研工作和浙江第一医院门诊。1962年中国道教协会召开第二次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蒋宗瀚当选为常务理事和副会长。同年秋,经中国道协第二届常务理事会决定,恭请蒋宗瀚道长来京协助陈撄宁会长主持中国道协工作,兼任北京白云观方丈。蒋宗瀚信仰虔诚,颇有振兴道教之志,毅然应请来京,放弃中医教授职务而改事道教教务。蒋方丈事亲至孝,在母亲身边时,恭敬顺从,伺候周到,有事外出,亦必雇请一老婆婆与年迈的慈母为伴并照料生活,久而久之,乡邻皆誉蒋方丈为孝子。他一生自奉俭朴,布衣素食,但对人则十分慷慨,接济贫困,从不吝惜,特别是为贫困者支付药费乃是常有的事。他临终时仅存有三百多元工资,嘱咐门徒用这点钱为其营葬,不要给工作单位增添麻烦。他一生严于律己,谦谨做人,一生为人做好事,品德高尚。他晚年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曾当选为县人民代表、浙江省政协委员。
蒋方丈一生潜心修道,内功深厚。对医药学精心研究和实践,建树颇多,毕生为群众解除疾苦,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其手稿在十年浩劫中损失不少,仅存残稿,他也未来得及整理便仙逝。据说,尚存有《针灸讲义》手稿及《医客笔录》等,希望其门人整理继承,造福人民,以慰蒋方丈之仙灵。


當代玄門高道曹信义道長


曹信义,道号震阳子,生于1908年,祖籍河北省肃宁县大曹村,2002年1月22日仙逝。师1932年曾于辉南县金川乡龙潭宫拜杨诚德老道士为师,赐道名曹信义,为全真道教邱祖龙门派第25代玄裔弟子。1937年在沈阳太清宫受戒于纪大真人,师赐道号震阳子。1947年住居辉南县金川乡龙潭宫。1966年文革中受诬劳动改造,1979年辉南县政府给予平反昭雪。1980年,被任命为中国道教协会理事,1983年调北京龙门祖庭白云观,任中国道学院讲师、白云观管理小组成员、己巳年全国道教传戒登录大师。师为人为道正大光明、品格高尚、戒律精严,广有善举。先后撰写并公开出版了《道学真言》、《道德经注解》、《道学皈元》等著作。师慈眉善目、能诗能文,爱好书法。他老人家修道七十余年来所传玄裔弟子、俗家弟子无数,多次接见国外访问团体和台港澳同胞。对阐扬我中华国教,接续并宏大道脉,研究阐发道学经典国粹,提高中国道教在世界上的影响,宏扬中华传统道德等方面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是具有全国和世界影响的当代著名道教人物。

住世95年,于2002年1月22日飞升仙化。大师深谙道家养生之功与内丹修炼。羽化后肉身不腐。道众及俗家弟子遵其嘱,经辉南县政府批准,将其安葬于金川乡大龙湾边东山莲花岩下。

宋程伊川先生曰:「天下有大難事者三,一曰為國而至於祈天永命,二曰為學而至於聖人,三曰修身而至於神仙。」然三者之中,尤當推修身而至於神仙為最難.



近代丹士略举

刘名瑞

刘名瑞 (1839—1933) 顺天府宛平县人。字琇峰,号盼蟾子,别号敲蹻道人。《南无道派宗谱》载:名瑞自幼疾病缠身,家运坎坷。弱冠,父母双亡,自竭苦志。及壮岁,参入军伍。因军功,职赏部厅队官。因公务至江南沛县,遇友人,赐以丹经,因感叹世事浮沉,遂弃职归山,隐遁玄门,皈依南无派。著有《敲蹻洞章》、《盘熻易考》、《道源精微》,力主三教贯通之学。光绪二十六年(1900)后隐居于京东次渠村,灭迹藏形,绝无知者。享年九十三。为南无派第二十代宗师

赵避尘

千峰老人赵避尘,道号一子,又号顺一子,北京昌平阳坊镇人。自幼好武,更酷爱道学。为了追求性命双修之功,曾跑遍数省,投师36位。这些师傅有的虽知性命双修而不知全部功法。赵避尘并不满足所得,继续追求,终于得遇“了然”、“了空”二位禅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三日,赵避尘自淮安关由水路至金山寺。人寺拜谒了然、了空二位禅师。见二位禅师像貌出奇,日光如电,炯炯射人,遂跪地求教。了然、了空见其求道心诚,便收为庙外弟子,赐道号一子。并在静室内秘授真功三昼夜,指点性命根蒂,诀破周身关窍。临别时了空禅师再三叮嘱避尘:“汝是俗家,一定要生儿育女留下后代再用大功。”避尘归里后隐于商界。1920年,了空禅师来到避尘家中传授“性命双修全诀全法”,并赐“天命”、“法卷”,同意避尘自立千峰派,开门授徒,接续命脉。
  避尘师祖自1928年开门教授至1937年,徒众有二千余人。师祖收徒的原则是不分贵贱,不劝不拽,来者不拒,去者不留,重道德品质,不论职位高低,所以虽说徒众二千,其中领天命法卷者不过四十余人。师祖在当时是法继龙门、派衍千峰、龙门派教外秘传的一代宗师。著有《性命法诀明指》、《性理学》流传于世。并为千峰派立40字辈序:“玄妙先天道,自然性体空。悟真圆光现,慧命上昆仑。金丹乾坤大,礼义善养功。虚灵清静意,留名万古春。”

伍止渊
  ——原天台山桐柏宫住持

  伍止渊,黄岩市城内管驿巷人,生于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1906年(光绪三十
二年)18岁时出家,为道教全真派道士。拜宁波佑圣观院主梅宗林道人为师,师父为取道名
伍诚鼎,道号陵源子。他勤研道书,戒行严谨,深得道众和信士敬仰。1924年任宁波镇海县
都神殿住持。1925年获道教“大师”称号。1929年回黄岩道观。1932年,募缘购得黄岩九峰
书院西侧山地一块,兴建大殿三间,厢房五间,临水凉亭一座,并栽树植竹,整修桃花潭,
取名九峰玄都观。观建成后遂定居该观。1937年被礼请到浙江天台山桐柏宫任住持。1949年
以后,伍止渊大师历任黄岩县(现改为市)第四、五、六届县人民代表,县政协第一、二、
四届委员。

  伍止渊大师道骨仙风,清俊逸秀,博学多才,颇长诗赋,对道经尤有精研,深谱丹功。
1930年曾在黄岩创办“追源学社”,研究道家仙学,并讲授道家静坐功法,门下弟子甚多。

  伍止渊大师,为人品德端正,清高脱俗,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在道教界,他素以著名
道教学家陈撄宁先生和蒋宗翰方丈为师友。1962年,陈撄宁先生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蒋宗
翰方丈任副会长,均住北京白云观,礼请伍止渊大师到北京白云观,讲授并指导了蒋宗翰方
丈兼任北京白云观方丈的隆重升座仪典。伍大师熟谙道教法事仪式,在道教界声誉甚高。

  1966年8月10日大师仙逝,遗骨葬九峰魁星岩下。1991年冬,黄岩市九峰人民公园在园
中为伍止渊大师刻立《伍止渊大师事略》碑文留念。

汪东亭

汪东亭(1839—1917),安徽省休宁县凤湖人。名汪启濩,字东亭,号体真山人。幼习儒学,然嗜慕玄学道法,搜罗丹经子书,博览经史道籍。二十二岁访友求师,初因未得真师秘诀,修炼无成,遂浪迹江湖,阅遍五省,觅访明师二十有二载。一日由匡庐(庐山)经过,偶遇吴天秩师翁,睹其丰神洒脱,必非常之人。故叩问玄旨,答曰:“子虽有仙缘,诚恐始勤而终怠”。继以弟子礼事之,复询丹诀,遂传七返九还金液大丹之法,及火候次序之妙。于是心领神会,豁然贯通,乃知大道原在己身所得,决非向外求。嗣后到武汉,又遇到柯怀经、柯载书、李云岚、周俊夫等人,组成“八人谈道会”,同参切究,顿悟全旨。后由弟子邀请,留居沪上传道多年。(据《休宁县志》、《性命要旨·自序》、《三教一贯·自序》、《体真山人语录》)据说:汪东亭晚年曾得到李涵虛祖师亲临沪上指示修道秘要及“投胎夺舎”的方法。其去世时曾嘱告弟子到某时某地去找他,因适值战争之期,未能去寻觅,故此事是否属实,不得而知,备考云。(按:海印山人《复志真函》云:“因先师临化前,有十年后求我于武当,必有响应之语也。自民六迄今,已二十余载,未知仙踪是否仍在武当,必亲去一探方知。”自《中华仙学·复志真函》,863页,台湾真善美出版社。)

汪东亭著作普丰,自著有《性命要旨》、《教外别传》、《体真心易》、《三教一贯》(现获残篇4卷,全篇9卷)、《金丹玄要》(待觅)、《东亭辑要》(待觅)等。另编辑有《道统大成》丛书四集,汇编收录了元明以来的十部主要丹经著作,如《中和集》、《规中指南》等。门徒甚众,其中较著名有魏尧、徐颂尧(海印子)、汪臻卿(誉遄)和蔡潜谷等。


魏則之與徐頌堯

清末西派汪東亭門下有二位傑出人物,一為後覺道人魏則之,一為海印子徐頌堯,二人各別留下《一貫天機直講》、《大道真傳》(魏著),《天樂集》(徐著),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在當今丹道群書中,自有其不凡之貢獻與價值,祇要讀者仔細閱讀,當有意料不到之收獲。

魏徐二人之書,若相對比較,則可發現,春蘭秋菊各擅勝場,魏氏《一貫天機直講》內容豐富,理論多於口訣,《大道真傳》剖肝示心,口訣多於理論,二書並參,紅花綠葉,相得益彰;至於徐氏《天樂集》則理論多於口訣,有融會老莊、禪宗於一爐之用心。

據大陸修道人士謂:《天樂集》(十卷)藏於胡美成之家,唯胡之女徧尋不著,其實該書已在胡之台灣門人某君手中,據其表示,胡氏臨終曾許其先入書房尋取所需之書,然後方許胡女,最後再許其他門人進入書房搜求,故《天樂集》十卷本已流落台灣,可惜此君藏之甚密,不願示人。

《天樂集》雖然卷帙浩繁,然而引用之佛經禪典以及老莊之言,其份量幾佔全書之半,不乏浪費筆墨,令人惋惜。海印子於佛學禪典雖有研究,卻將所有禪師之吟詠,引喻為身中法象,至於老莊書中有關心性修養,亦皆劃歸於丹家火候,令人不禁生起「穿鑿附會,賢者不免」之歎。

胡氏筆記所載徐氏生於民前十八年,當其就讀於清華大學時,參訪汪東亭問道,推測約為民國元年至五年間事,當時徐氏不過一青年學子,參叩汪氏之時,汪已垂老矣,參汪四年,較之伍沖虛之切問十九年於曹還陽,相差甚遠,所得多少,殊不易知。汪東亭歿於民國六年,自歎未能大成,其師吳天秩曾親造汪第,並助其一臂之力-投胎於武當山境,故徐氏曾謂其師有十年後求我於武當之遺言,(見《中華仙學》徐氏覆志真君函)。大陸方面則說根據徐之門人李庭光日記謂李涵虛親臨汪第,二者之說大相逕庭。唯依科學醫學佛學理論而言,李涵虛斷不可能於民國六年再現身,唯吳天秩此時約為八、九十歲,親臨汪處則不悖常理,蓋二者有師生之實,前來探視相助且不失師生之情,至於李涵虛則已去世一甲子,焉能復出?

魏氏學問淵博,胸襟廣大,「不辭兩片皮」而「金針度人」,故其書中屢屢泄漏法訣,較之海印子守口如瓶,可見器度相差甚遠。唯美中不足者,其解「漏盡通」一詞亦同伍柳之說,所引用「神秀使之刺六祖,劍砍頭而不能傷」,亦誤解原意,至於《大道真傳》一書,雖然魏氏未必曾經全程實踐,出神功夫寫得尤不盡合法,然魏氏之掏出心肝,不禁令人讚歎不置。

《一貫天機直講》台灣版,有某先生於該書後提及徐頌堯與陳攖甯二人,意謂陳攖寧曾語來訪道友云:「閣下欲學道門中較為熱鬧法術者,可找本人;如欲求正統道法者,可找徐某人」。筆者學疏,不知此語出自何處?不過《中華仙學》中例有陳氏答覆周緝光之函云:「閣下立志若要學聖賢,請棄伍(即伍止淵,當年曾入定廿一日)從劉(指劉止唐)可也,若立志要學神仙,謂以伍傳為主,以劉傳為輔」。豈有可能拿自己與他人一較長短?倒是李樂俅《訪道語錄》中有記載:「李仲強墜樓未死,發願修道,知友建議:『欲求博通宜拜圓頓先生,欲求實功,宜拜海印子,請自擇之』之語;亦與某先生之說有所出入。然此說法亦是各執一端之言,「知友」未必頂門具眼。

徐頌堯年歲較陳攖寧為輕,相差十三歲,二人俱學通佛道,但陳攖寧精通三元丹法,徐頌堯於人元雙修未必能知,於地元靈丹亦未曾涉獵,某先生所引用之陳說無據,未免敗闕一場。


张义尚

张义尚先师,一九一零年六月四日生于四川忠县,别名虚一,号悟通居士,莹阳子;晚
年号惜阴居士、知非子。早岁学道于龙门派和西派,又兼及武功,如金家功夫等,就读
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时又得窥入太极堂奥。后皈依贡噶上师,并随王家齐等学密,名不
空智、定上、噶玛具义、噶玛极喜;又在成都得道家三家相见、金鼎火符之道,列入杨
式太极名家李雅轩之门墙;旁及医药、术数。遭逢国家内忧外患之际,立志悬壶济世,
为一生之己务。师虽学淹众家之长,精勤于修道及武功锻炼,但却谦虚求教于有得之士
,不求闻达不求利养。
吾师孜孜于修道之学,凡七十余年,可谓毕生力从于斯,世所罕见,今就其近十余年来
之撰文,初收成册,并依师之意愿,名之为《养生蠡测》,师云乃是管窥之见,聊效野
人之献曝,然虽云蠡测,实其所学所述莫不秉诸师所传。
养生一事,所涉甚多,主干支缦皆我固有文化之独特具有。上古至人,自然颐养而合于
天真。殆及后世,养生之术日益滥觞,初则强身健体,再则妄希神通,间或邪法异术蛊
惑人心,流弊百出,世世难免,究其根源,无非是惶恐于生死之域、昏昧于心性之乡,
道之晦隐矣!愚窃以为,养生之学,终其根本不过立于凡身而跻于圣位,此亦既学问之
道。学问之道,不外变化气质,气质之变化又不外心身二途,从心而入者,极高明而又
中庸,以禅宗为其极顶;由身而入者,在密则为大手印、大圆满之彻却、妥噶,在道则
惟是三家相见、金鼎火符之道,此道亦可说是数千年来之东方幕后之学,此两者,俱以
福德智慧为其本秉耳。
闻之师曰,三家相见、金鼎火符之道,原夫上古一贯相承之道,非至人不遇,非圣人不
得,或数世一传,殊难知难行,自唐以降,亦只吕祖——陈图南——郑思远——安思远
、张三丰、龚子才,张三丰——李春芳——陈莲溪——周明阳。至于其与密法究竟若何
?尚师于一九五七年在《中黄督脊辩.序》中曾道及,足可见其大概,师言实则三家大丹
,乃人体生命化学最高之法,是世界各地其他民族此类学术所不能匹敌的,故称“东方
绝学”。
自一九八七年来,尚师虽在杂志上论及三家相见、金鼎火符之道,然其主旨在斥两家假
道,破迷显正,为学人指出一条无误可行的坦途,可年余来,“真人”屡出,谓得到张
师传授,自诩通晓诸家及三家丹法,窃为己有,广为学术讲授,或又有谓得“真人”传
授注解《金丹真传》,高价待沽而售等等,师曾一再痛斥此等行径背道而驰,最终难免
害道之报耳!要知,尚师生前,亦仅将龙虎大丹之诀口授数人,又深戒妄传,国内知者
亦仅二人而已,决无如此之行径。须知古之抱道隐逸,造就愈高,入山愈深,福德愈大
,逃名愈甚,然世之假道以不测之心自诩真传,其以讹传讹者误却多少善根,可不慎哉

尚师慈悲后进学人,为使其合于时世,免于东摸西碰虚度光阴,使其于龙虎玄文、满纸
铅汞中,寻出一条确实可行的正途,仿伯阳之作《参同》、紫阳之作《悟真》,广法布
施,将闵真及西派之重要口诀汇集成册,遂有《心气秘旨诀中诀》、《养生极则》出焉
;又悯初学入手无门,不欲使人宝为枕中密,成《胎息经笺疏》;再为欲由武术而进乎
道者,辟《真传易筋经》、《金家功夫释密》《太极拳会心录》;世人每目道家学说于
不识,师早岁既著《仙道漫谈》、《指玄集》梳理道脉。学人若依此而进,拾阶契证,
幸哉!师之著作尚有多种,如密宗、道法、拳法、医药、诗词、悟道选丛等著作,足可
等身,其书蝇头小楷,圆润无火,宛如印刷,此述不尽。愚又忆师云:自上海复旦毕业
归乡,别无他物,只载满船道书,自万洲回忠县,挑夫就有二十余人,惜所藏真本、秘
籍、抄本并诸书虽砌满数屋,终未免文革之浩劫耳。
观师一生,于道、佛、密、医、术、武、文学等,无不参究,陈兵老师言曰:“集国粹
于一身,可谓国宝。其所知之广,钻研之深,为数百年来所罕见,当世盖无堪与比肩者
。”诚不谬之言。二十世纪以来,孜孜于道者非道即密,而晓道者未必知密,知密者未
必探道,道密皆知者又未必全得真传,得传者又未必契证;金刚拳与太极金家亦是如此
,尚师一身而兼俱,直属罕见。师常谓:论由功夫而进乎道,太极为极顶;由技击而达
乎道,金家无出其右。太极以澄甫先生为第一、形意八卦以孙禄堂先生为第一、少林功
夫以杜心五先生为第一、但孙禄堂最后还是学习杨式太极,可见师对杨式太极之重视。
本书所附之光盘,乃是尚师演练之杨式太极拳,于一九九九年夏在忠县摄录,因条件限
制又加之不习惯录像,虽非尚师平日之自然飘逸之态,亦算是极珍贵之历史遗物耳。至
于其他如两家三家、金家与形意、内丹外丹、医药汇宗、东派西派、悟真诸家、道密武
功气脉源流及异同等等辨析之学,皆尚师未竟之事业,可鹤未招而来,哲人西逝,无限
叹哉!惜哉!
此次整理手稿,费时实多,为就保留原貌,亦多未做注解,前此,尚师手稿之部分由皖
水余兆祖先生整理。《养生论丛》中第一至十乃是按尚师十余年来发表文章之顺序,第
十二至十八乃是就手稿中整摘而出;《养生内功》乃余重新整理而成;《密部精要》摘
于尚师所传之法本,《金丹真传》等摘于《指玄集》续编,《补天髓摘抄》录于《藏外
道书》,《神仙接命秘诀》录于《寿世保元》。其他如《金家功夫释密》、《太极拳会
心录》、《中医薪传》、《中医经验琐谈》、《秘方一得录》等皆需另册汇编。又此次
整编感谢几位师兄大力支持,铭感至欣!

陈撄宁

陈撄宁 道号“圆顿子”,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祖籍安徽怀宁,世居安庆苏家巷。幼承家学,熟读儒典。十岁读《神仙传》,即萌生学仙之念。稍长,考中秀才。因患痨疾,从叔祖学医,同时试做仙道工夫,逐渐恢复健康。1905年考入安徽高等法政学堂,两年后痨疾复发而辍学。1908年起,为了学习养生方法,他离开家庭四处求师,得到一些丹法口诀,然未遇深谙丹道之炼师,怅然而返。1912至1914年,住在姊丈乔种珊家,日往上海白云观通读《道藏》,遂探得道教丹术之底蕴。为了有所比较,他又去杭州海潮寺华严大学阅读佛经。旋赴北京,寻访高道,未遇。1916年陈撄宁由京返沪,与西医师昊彝珠结婚,夫妻二人在上海民国路自设诊所行医。1922年至1932年,陈撄宁与同志数人在家中进行了数百次外丹试验,终因军阀混战和日寇侵沪受到破坏,未获最后成功。1933年,张竹铭医师在沪创办《扬善半月刊》,特辟“答读者问专栏”,请陈撄宁主笔。陈撄宁利用这个阵地,大力提倡“仙学”,团结了众多好道之士,使之成为当时全国研究仙道的中心。1937年8月,日寇进攻上海,(扬善半月刊)被迫停办。1939年,张竹铭医师又创办了《仙道月报》,陈撄宁仍为主笔之一。1941年夏,该刊又因上海局势险恶而停办。此后,陈撄宁仍然坚持仙学的研究,并传授弟子。1953年,浙江省政府聘请陈撄宁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1956年秋,道教界人士倡议成立中国道教协会,陈撄宁被邀请为筹备委员。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文革”期间,中国道协被迫停止工作,陈撄宁深为抑郁惶恐,心力交瘁。1969年5月25日,陈撄宁因肺癌病逝于北京医院,终年89岁。其著作颇丰,涉及内容有丹道、史论等,共计有《黄庭经讲义》、《道教起源》、《教理概论》、《静功总说》、《老子第五十章研究》、《静功疗养法》、《仙与三教之异同》等近30余种。


萧天石

一九八六年

一岁。生于湖南省邵阳县龙山乡文山村。
二十二岁。入军校。
二十五岁。军校毕业,随即弃武从文,创办国防半月刊与东海书店于南京。
二十八岁。七月,出版《世界伟人成功秘诀之分析》一书。
二十九岁。春,创办兴华日报。
三十岁。十一月,创办大江出版社,欲出版其荟萃所学之《今古楼全书》。
三十一岁。在成都期间,任职军校之南怀瑾时相过从。旋以袁焕仙与南怀瑾师弟之介,得识光厚老禅师。
三十三岁。于今年草完《孙子战争理论之体系》与《大学中庸贯义》两书。
三十四岁。光厚传以净土禅法与天台宗法,并嘱其遍参道家名师,访求延生续命之术,先生遵行其言,因而走上发扬道家文化之路。
三十五岁。偕南怀瑾遍访僧道,曾参岷山派罗门,师礼罗春浦真人,而得陈希夷先天道秘旨;又从二仙庵无名子道人,学得北派真诀。
三十六岁。出任四川省灌县县长,而道教圣地青城山在其属下,逐自天师洞之李八百丈人得其南宗真传;复由易道士心莹而得尽窥藏经楼之秘籍,并携出青城秘录及其它多种不传之钞本。
四十岁。任和平日报副社长。
四十一岁。四月底,先生渡海来台初居台北。
四十四岁。初创自由出版社。
四十六岁。四月,所编订之《世界名将治兵语录》出版,自序云:「本书材料之收集,前后费时虽达十余年之久,全力以赴者亦达年余。」
四十八岁。出版《道藏精华》第一集,以后陆续出版至第十七集,费时二十余年。
五十三岁。冬,为出版《密宗丛书》数种,商诸南君怀瑾,南氏逐撰「密宗六成就法前叙」等四文为之一一引介。
五十五岁。十一月,出版其《道家养生学概要》一书,是书为因应读者要求、针对道藏精华丛书所作之概括介绍。
五十七岁。是年,其老子圣义阐微、道德经圣解初稿成。
五十八岁。秋后,出版禅宗丛书之《雍正御选语录》与《心灯录》,劳南君怀瑾撰序。
六十六岁。出版其《道海玄微》一书,先生自言「本书为新道学之启蒙书」。
六十七岁。春,所着《禅宗心法》出版。
六十八岁。南君怀瑾成立「老古文化公司」。
七十一岁。七月,先生之《道德经圣解》出版,是书自初稿之成,至今己十四年,实为专精力久之作。是年冬,《道藏精华》全套出齐,凡精装七十五卌,或平装一○四卌。
七十八岁。十二月下旬,先生仙逝,老友南君怀瑾特自美国亲撰挽联曰:「着伟人成功秘诀而扬名,退步学神仙,蓬岛归真君去也;在华阳锦里相识而定交,伤心失益友,重洋痛哭故人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