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沪深300和中证500: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艰难历程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04:08:24
但是项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不久,我们接着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项英以前在党内、军内一直担任很重要的职务。他在刘少奇之前担任过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在朱德之前担任过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在毛泽东之前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常委,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少不了《项英》的条目。这回不是“简明”的了,到底应该怎样写项英呢?按当时的分工,总政治部干部部的编研室负责编写《人民解放军人物》条目,我是这个分支学科的副主编;南京军区编研室负责编写《新四军军史》条目,王辅一是《军史》分支学科的副主编。他对新四军的研究比我更深入,我与主编周之同商量,约请他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项英》这个条目。王辅一不但欣然同意,而且从此一头扎进关于项英的研究中,后来他写出了48万字的《项英传》,对项英的一生作出公正的评价,受到新四军许多老同志和广大读者的称赞。
  王辅一撰写的《项英》条目,肯定了项英在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指出了他在皖南事变中缺乏警惕,处置失当,对新四军的损失负有责任。这个评价与当年的决定差别很大,为慎重起见,我们送请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审阅。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对条目的每一段都写了肯定的批示,他在关于皖南事变的一段旁批注:“这个评价看来可以了。”他看后又转给胡绳,请他再“仔细斟酌一下”,胡绳召集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同志研究后,认为“这一条总的说来是写得恰当的”。与此同时,杨尚昆、余秋里等也表示同意这个条目。但是,1987年胡耀邦辞去总书记后,有些人又出来说胡耀邦的批示是错误的。有个知名的作家,还写了一本《皖南事变》小说,沿袭当年决定的调子,而且虚构了许多情节,在项英身上泼了许多污水。这本小说在北京、上海两地同时出版,广为发行,引起新四军许多老同志的愤怒。在舆论压力下虽一度停售,但仍在上海获奖。
  1998年5月13日,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项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吴邦国、曾庆红、张震等出席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讲话,高度评价了项英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建立的历史功绩,称颂“项英同志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党和红军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新四军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的名将之一”。迟浩田是代表组织讲这番话的,到此应当说对项英有了一个实事求是的公正评价。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此后拍摄的《新四军》等电视剧,仍然按当年的片面决定,歪曲和贬低项英。我与王辅一向中宣部和广电总局反映意见,听取意见的同志表态很好,但《新四军》等电视剧依然丝毫未改,继续上演;《皖南事变》小说也继续重印。
  
  为被错杀的红军将领立传
  编辑《中国大百科全书》我军人物条目,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确定收入人物的标准。经过多方征求意见,反复讨论,最后订了一个标准,就是收入建军初期武装起义和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和各个历史时期人民解放军的高级指挥员,即解放后授予上将以上军衔及职务相当的人物。我们邀请了数十位专家学者,经过多次讨论,层层审查,最后选定了199人。
  在我们党和军队的历史上,曾错杀过许多高级将领。有些比较知名,也正式平反过;有些因为早就被错杀,长期被埋没,乃至还没有正式的平反决定。但他们在建军初期,都担负过很重要的职务,做出过很重要的贡献。我们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标准,从199人中选定了25名被错杀的高级将领。他们是(按牺牲年代先后排列):参加过南昌起义、黄麻起义的豫东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徐其虚(1906—1929);1926年入党、参与发动宁冈暴动、最早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袁文才(1889—1930);与袁文才一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王佐(1888—1930);曾入黄埔军校,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的皖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徐百川(1901—1931);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商南起义的豫东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周维炯(1908—1931);曾被誉为北伐战争中的“虎将”,与邓小平等领导百色和龙州起义,率部千里转战,到江西兴国与红一方面军会合的红七军军长李明瑞(1896—1931):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上海三次武装起义,1925年入党的皖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姜镜堂(1902—1931);1921年入团、1924年入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在北伐战争中任团长的红军第一军军长许继慎(1901—1931);1926年入党后曾领导黄麻起义的鄂豫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曹学楷(1898—1931);1921年入团、1926年入党,曾在日本留学,领导过六霍起义的皖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领导人舒传贤(1899—1931);1926年入党,1927年率领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的鄂豫边革命根据地创建人徐朋人(1903—1932);1927年入党,曾领导创建东固革命根据地,积极策应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的赣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红二十军军长、政治委员曾炳春(1901—1932);1926年入党,参加过南昌起义,曾积极策应红四军向赣南、闽西进军的赣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李文林(1900—1932);1924年入党,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在叶挺独立团当过营长的红三军参谋长孙德清(1904—1932);1924年入团、1925年入党,曾领导黄麻起义的鄂豫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戴克敏(1906—1932);1924年入党的湘鄂西红军和苏区领导人,红三军政治委员万涛(1904—1932);1924年入党,长期从事农民运动,曾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六军政治委员的柳直荀(1898—1932);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入党,1923年回国后在鄂北领导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的鄂北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程克绳(1893—1932);1925年入党,黄埔军校毕业,北伐战争中任师政治部主任,曾介绍彭德怀入党的红军第六军军长段德昌(1904—1933);1926年入党,曾任红六军军长,红四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军长的旷继勋(1895—1933);1926年入党,曾任红二十八军军长、红二十五军副军长的廖容坤(1903—1933);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湘鄂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王炳南(1892—1933);早年在冯玉祥的西北军任师长,领导著名的宁都起义后任红五军团总指挥的季振同(1901—1934);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从苏联学习归国后曾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四军政治委员的曾中生(1900—1935);长期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曾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领导红二十八军经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1901—1939)。
  这25位被错杀的高级将领,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每人设了一个条目,虽然字数不多,但不少人是第一次在全国性、权威性的书中刊载他们的小传。我们的编写工作还没有结束时,解放军出版社就根据我们拟定的199人名单,约请各有关方面撰写内容更丰富、字数更长的《解放军将领传》,一共出了十几本,共约四五百万字。有些在原籍很少为人所知的人物,其遗属从此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优待、照顾,党史、史志部门也为他们写传出书。
  为了编写这些人物条目,我们搜集、查阅了大量资料。这些历史档案,反映了极“左”思潮在我党我军历史上造成的极为严重的后果。过去我们只知道张国焘在鄂豫皖,夏曦在湘鄂西肃反中杀了许多人,其实,在中央苏区错杀的人更多、时间更早。1930年开始的反AB团斗争,在不到4万人的红一方面军中,竟抓了4400多个AB团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