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空调维修:怎样欣赏一件翡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12:52:02

看翡翠的好坏就是对翡翠的评估,要从颜色、种份、大小、工艺四个方面去看,这与钻石的评估体系4C是一致的。4C也就是颜色 (Color)、净度 (Clarity)、克拉大小 (Carat) 和切工 (Cut)。
颜色:钻石的颜色是越白越好,翡翠的颜色是越绿越好。

  色调:绿色中有偏蓝、偏黄、偏灰的色调,最好的绿色是没有任何其它色调的纯翠绿色,这种绿色实在是太少了,人们管它叫“帝王绿”。偏蓝色调的绿色显得深沉,这种色调的翡翠往往种份很好,玉的感觉更强,人们常说的“祖母绿色”翡翠就是这种色调,北方人喜欢这种绿色,因为它更配北方人比较白的皮肤,那种深沉的调子也更接近北方人的性格。偏黄色调的绿色显得娇艳、活泼,像“黄杨绿”、“秧苗绿”、“金丝绿”,都是上好的偏黄色调绿色,有时候行家也叫“黄味重”,南方人更喜欢黄味重的翡翠。很多高档的翡翠都绿中偏蓝或偏黄,但如果色调偏灰,则只能是中低档翡翠了。灰的跨度很广,从白到黑。绿中偏白,是“豆绿色”;绿中偏黑,是行家所说的“油青”;绿中偏灰的颜色则非常多,很多中低档的翡翠都带灰调。

  饱和度:饱和度越高、绿色越浓,越珍贵;饱和度低、绿色浅淡,则不珍贵

  均匀程度:在翡翠矿石中,绿色像是有生命似的,绝不会平平板板地分布,它一会儿是一条线,一会儿是一团团绿花,一会儿是一个平面,一会儿又是几个绿点。即使在同一块料中,绿色也是时而浓、时而淡,时而纯净、时而又有很多杂质,有些时候更是绿随黑走,绿中会夹杂很多黑点、黑花。所以行家都说绿有“色根”,色从根出,色随根长,真是非常玄妙。可见翡翠中颜色均匀的非常少,越匀越好。

  总结以上,看一件翡翠的颜色要看以下几点:浓、阳、正、匀,这也是行家总结出的高绿翠色的口诀。“浓”,指饱和度高;“阳”,指绿色中不能带黑、灰色调,否则为“阴”;“正”,指绿色中偏蓝、偏黄色调不能太多,否则为“邪”;“匀”,指绿色均匀一致,否则为“花”。 翡翠中除绿色外,还有紫色、红色、黄色、灰色、白色、褐色、蓝色、黑色等很多颜色。

  紫色翡翠也叫“紫罗兰”,是非常美丽的颜色,紫色翡翠也以“浓、阳、正、匀”为佳,但紫色不如绿色值钱。上好的紫翠价位也相当高,近年香港拍卖会上一对紫罗兰手镯、一串紫色大珠链都能卖到上百万。仅仅十年前,紫翠的价格还要低得多,如果当时投资买紫翠的话,现在肯定大大升值了。其实紫翠蕴藏量大大低于绿翠,也许有一天紫翠的价格会超过绿翠也未可知。大胆设想也可能就会实现,正如几十年前彩色钻石被看作钻石中的劣质品,不够级别,而现在一粒顶级彩钻价格动辄上百万美元。在几十年前,欧洲有一位收藏家专门去各加工厂低价收些工厂不愿留下的彩色钻石,而今天他的收藏已经成为宝藏了。

  红色、黄色翡翠称为“翡”,翡的价值又低于紫罗兰。翡往往位于翠料的表皮,是氧化形成的。翡的产量比较多,但种份好的较少,种好颜色均匀的红翡亦有一定价值。2003年一串冰种蜜糖色的项链在香港亦拍卖了几十万,这在以前是绝对想不到的价钱,一时间洛阳纸贵,冰种蜜糖色开始流行。

  白色,只有冰种和玻璃种翡翠即使是白色也有价值,因为种份太好了,没有颜色也可以。白色冰种、玻璃种花件,零售价由几百元、几千元可至几万元。由于没有颜色,其价值完全决定于种份、大小、杂质含量和工艺。

  黑色翡翠也叫墨翠,有行家说在矿上开到墨翠都要请和尚念经的,所以墨翠有一种煞气,可以避邪。据说台湾警察都爱戴墨翠。另外黑色也很时尚,有年轻人喜欢白金镶的墨翠首饰,既有翡翠的“玉”意,又前卫时尚,与服装配起来更“酷”。墨翠近年的价格也是日见其高。 这些非绿色翡翠近年来价格纷纷看涨,可能也是资源将尽,人们不自觉地扩大翡翠收藏门类,增加供给以配合日益增长的需求吧。

  净度、种份:净度指含有杂质的程度,含杂质越少,净度越高。钻石对净度的要求非常高,在十倍放大镜下看不到瑕疵才最好。而翡翠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因为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矿物组合在一起,具有杂质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用肉眼看没有特别明显的杂质就算无瑕了。翡翠中常影响净度的有黑花、白棉,还有绺裂。在戒面中,如果有这些杂质,对价值的影响比较大;而在花件中,这些杂质对价值影响不大,俗话说“无绺不做花”,花件中多少会有杂质、绺裂存在。

  对于翡翠来说,比净度更重要的是种份,也就是透明程度。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的硬玉矿物组成,这些小矿物互相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毡状结构。矿物结晶的颗粒越大,翡翠越不透明,种份越差;矿物结晶的颗粒越小,翡翠越透明,种份越好。

  看种份是看翠的关键,俗话说“外行看色,内行看种”,如果能分清翡翠的种份,则看翠已经入门了。

  对于外行来说,比较困难的是翡翠的种份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行家也多是用一些形象词语比喻,像玻璃种、冰种、金丝种、油种、豆种、瓷地、干白地、藕粉地、鼻涕地等等,又是种、又是地,其中的区别只能是意会和体味。其实这也没什么玄妙,因为老行家多没什么文化,只是信手用生活中的样板比喻,只要多看就没问题。但对于买家来说,这种分法实无必要也不科学,我比较提倡根据结晶颗粒由细到粗,简单地将翡翠分为玻璃种、冰种、油种、豆种、干白种五级,其它比较常见的芙蓉种、糯化种可归入细豆种,金丝种可归入冰种,花青、白底青可归入豆种,瓷底可归入干白种。

  种也称为“水”,所谓“种水”也。种是形容性的,水则是数量级的划分。老行家常将水分三级,所谓一到三分水,但常常出现有的翡翠只有半分水,简单使用不够。对于在拍卖公司购买翡翠的买家,我帮他们将翡翠的水头分为十级:玻璃种为9~10分水,冰种为7~8分水,油种为6~7分水,细豆种为5~6分水,粗豆种为3~4分水,干白种为1~2分水。 现在市场上较常见的“铁龙生”(也叫“天龙生”)就只有1~2分水,它的颜色很好,就是水头太差,厚度一般加工成1毫米以下,有些甚至像纸一样薄。这种翡翠看起来很漂亮,但非常容易破碎

  大小:同样颜色、种份的翡翠,当然是越大越珍贵。同样的材料做成小花件可能是低档货,整个一块做成大摆件就可能成为高档品。

  与大小相配合,翡翠的类别对价值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同样大小的戒面和花件,颜色、种份均相同,戒面的价格要大大高于花件,因为做戒面要求高,不能有杂质、绺裂,颜色还要均匀,而花件则多是用不够做戒面的材料做成。还有人奇怪:为什么有些豆种的翡翠价格比玻璃种的高?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因为豆种可能颜色较好,而玻璃种无颜色价值就要低一些;另外,类别不同价值也不同,一只豆种满绿的翠镯能卖到几十万,而一般玻璃种无色的小花件只卖几千元。

  工艺:工艺可分为不合格、合格、精彩三级。

  翡翠沿用了数千年的传统玉器加工方法,虽然工艺价值在翡翠成品中不及在玉器成品中所占的那么重,但仍会影响到翡翠的价值。不合格的加工线条粗糙,连接不畅,会大大贬低翡翠的价值。好在现在这种劣质工艺的翡翠越来越没市场。记得几年前,北京某地卖了一件工艺粗糙的观音摆件,卖的价钱还不低,想来现在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与之相反,精彩的加工能提升翡翠的价值。“俏作”,就是指巧妙地运用天然翡翠的不同颜色。比如1998年我们拍卖的一件翡翠花件“秋叶”,浅黄绿色翡翠雕成一片大瓜叶,顶部精雕藤蔓,正面有清晰的叶脉,上部一只翠绿色的灵芝从藤蔓中伸出,右侧一片红叶由背面漫卷过来,下部是一只头部碧绿的蝙蝠,两眼碧绿,两耳微黄,口含铜钱;背面上部为一只半绿半黄的灵芝,下垂翠叶,左边是变红的枝叶,薄薄的一片伏在绿叶上,工艺非常精湛到位,下部是蝙蝠的背翅,右肩上还背着一只绿色灵芝。整个翠佩恰似天成,将丰收的金秋表现出来,尺寸为2.7厘米×4.5厘米。当时的估价是2万元,起拍以后场面相当热烈,最后有两个买家坚持要买到,一直叫到5万元落槌。因此,好的加工大大地提升了翡翠的价值。看翡翠的好坏就是对翡翠的评估,要从颜色、种份、大小、工艺四个方面去看,这与钻石的评估体系4C是一致的。4C也就是颜色 (Color)、净度 (Clarity)、克拉大小 (Carat) 和切工 (Cut)。
颜色:钻石的颜色是越白越好,翡翠的颜色是越绿越好。

  色调:绿色中有偏蓝、偏黄、偏灰的色调,最好的绿色是没有任何其它色调的纯翠绿色,这种绿色实在是太少了,人们管它叫“帝王绿”。偏蓝色调的绿色显得深沉,这种色调的翡翠往往种份很好,玉的感觉更强,人们常说的“祖母绿色”翡翠就是这种色调,北方人喜欢这种绿色,因为它更配北方人比较白的皮肤,那种深沉的调子也更接近北方人的性格。偏黄色调的绿色显得娇艳、活泼,像“黄杨绿”、“秧苗绿”、“金丝绿”,都是上好的偏黄色调绿色,有时候行家也叫“黄味重”,南方人更喜欢黄味重的翡翠。很多高档的翡翠都绿中偏蓝或偏黄,但如果色调偏灰,则只能是中低档翡翠了。灰的跨度很广,从白到黑。绿中偏白,是“豆绿色”;绿中偏黑,是行家所说的“油青”;绿中偏灰的颜色则非常多,很多中低档的翡翠都带灰调。

  饱和度:饱和度越高、绿色越浓,越珍贵;饱和度低、绿色浅淡,则不珍贵

  均匀程度:在翡翠矿石中,绿色像是有生命似的,绝不会平平板板地分布,它一会儿是一条线,一会儿是一团团绿花,一会儿是一个平面,一会儿又是几个绿点。即使在同一块料中,绿色也是时而浓、时而淡,时而纯净、时而又有很多杂质,有些时候更是绿随黑走,绿中会夹杂很多黑点、黑花。所以行家都说绿有“色根”,色从根出,色随根长,真是非常玄妙。可见翡翠中颜色均匀的非常少,越匀越好。

  总结以上,看一件翡翠的颜色要看以下几点:浓、阳、正、匀,这也是行家总结出的高绿翠色的口诀。“浓”,指饱和度高;“阳”,指绿色中不能带黑、灰色调,否则为“阴”;“正”,指绿色中偏蓝、偏黄色调不能太多,否则为“邪”;“匀”,指绿色均匀一致,否则为“花”。 翡翠中除绿色外,还有紫色、红色、黄色、灰色、白色、褐色、蓝色、黑色等很多颜色。

  紫色翡翠也叫“紫罗兰”,是非常美丽的颜色,紫色翡翠也以“浓、阳、正、匀”为佳,但紫色不如绿色值钱。上好的紫翠价位也相当高,近年香港拍卖会上一对紫罗兰手镯、一串紫色大珠链都能卖到上百万。仅仅十年前,紫翠的价格还要低得多,如果当时投资买紫翠的话,现在肯定大大升值了。其实紫翠蕴藏量大大低于绿翠,也许有一天紫翠的价格会超过绿翠也未可知。大胆设想也可能就会实现,正如几十年前彩色钻石被看作钻石中的劣质品,不够级别,而现在一粒顶级彩钻价格动辄上百万美元。在几十年前,欧洲有一位收藏家专门去各加工厂低价收些工厂不愿留下的彩色钻石,而今天他的收藏已经成为宝藏了。

  红色、黄色翡翠称为“翡”,翡的价值又低于紫罗兰。翡往往位于翠料的表皮,是氧化形成的。翡的产量比较多,但种份好的较少,种好颜色均匀的红翡亦有一定价值。2003年一串冰种蜜糖色的项链在香港亦拍卖了几十万,这在以前是绝对想不到的价钱,一时间洛阳纸贵,冰种蜜糖色开始流行。

  白色,只有冰种和玻璃种翡翠即使是白色也有价值,因为种份太好了,没有颜色也可以。白色冰种、玻璃种花件,零售价由几百元、几千元可至几万元。由于没有颜色,其价值完全决定于种份、大小、杂质含量和工艺。

  黑色翡翠也叫墨翠,有行家说在矿上开到墨翠都要请和尚念经的,所以墨翠有一种煞气,可以避邪。据说台湾警察都爱戴墨翠。另外黑色也很时尚,有年轻人喜欢白金镶的墨翠首饰,既有翡翠的“玉”意,又前卫时尚,与服装配起来更“酷”。墨翠近年的价格也是日见其高。 这些非绿色翡翠近年来价格纷纷看涨,可能也是资源将尽,人们不自觉地扩大翡翠收藏门类,增加供给以配合日益增长的需求吧。

  净度、种份:净度指含有杂质的程度,含杂质越少,净度越高。钻石对净度的要求非常高,在十倍放大镜下看不到瑕疵才最好。而翡翠没有这么高的要求,因为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矿物组合在一起,具有杂质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用肉眼看没有特别明显的杂质就算无瑕了。翡翠中常影响净度的有黑花、白棉,还有绺裂。在戒面中,如果有这些杂质,对价值的影响比较大;而在花件中,这些杂质对价值影响不大,俗话说“无绺不做花”,花件中多少会有杂质、绺裂存在。

  对于翡翠来说,比净度更重要的是种份,也就是透明程度。翡翠是由很多微小的硬玉矿物组成,这些小矿物互相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毡状结构。矿物结晶的颗粒越大,翡翠越不透明,种份越差;矿物结晶的颗粒越小,翡翠越透明,种份越好。

  看种份是看翠的关键,俗话说“外行看色,内行看种”,如果能分清翡翠的种份,则看翠已经入门了。

  对于外行来说,比较困难的是翡翠的种份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行家也多是用一些形象词语比喻,像玻璃种、冰种、金丝种、油种、豆种、瓷地、干白地、藕粉地、鼻涕地等等,又是种、又是地,其中的区别只能是意会和体味。其实这也没什么玄妙,因为老行家多没什么文化,只是信手用生活中的样板比喻,只要多看就没问题。但对于买家来说,这种分法实无必要也不科学,我比较提倡根据结晶颗粒由细到粗,简单地将翡翠分为玻璃种、冰种、油种、豆种、干白种五级,其它比较常见的芙蓉种、糯化种可归入细豆种,金丝种可归入冰种,花青、白底青可归入豆种,瓷底可归入干白种。

  种也称为“水”,所谓“种水”也。种是形容性的,水则是数量级的划分。老行家常将水分三级,所谓一到三分水,但常常出现有的翡翠只有半分水,简单使用不够。对于在拍卖公司购买翡翠的买家,我帮他们将翡翠的水头分为十级:玻璃种为9~10分水,冰种为7~8分水,油种为6~7分水,细豆种为5~6分水,粗豆种为3~4分水,干白种为1~2分水。 现在市场上较常见的“铁龙生”(也叫“天龙生”)就只有1~2分水,它的颜色很好,就是水头太差,厚度一般加工成1毫米以下,有些甚至像纸一样薄。这种翡翠看起来很漂亮,但非常容易破碎

  大小:同样颜色、种份的翡翠,当然是越大越珍贵。同样的材料做成小花件可能是低档货,整个一块做成大摆件就可能成为高档品。

  与大小相配合,翡翠的类别对价值的影响也非常大。如果同样大小的戒面和花件,颜色、种份均相同,戒面的价格要大大高于花件,因为做戒面要求高,不能有杂质、绺裂,颜色还要均匀,而花件则多是用不够做戒面的材料做成。还有人奇怪:为什么有些豆种的翡翠价格比玻璃种的高?这种情况非常常见,因为豆种可能颜色较好,而玻璃种无颜色价值就要低一些;另外,类别不同价值也不同,一只豆种满绿的翠镯能卖到几十万,而一般玻璃种无色的小花件只卖几千元。

  工艺:工艺可分为不合格、合格、精彩三级。

  翡翠沿用了数千年的传统玉器加工方法,虽然工艺价值在翡翠成品中不及在玉器成品中所占的那么重,但仍会影响到翡翠的价值。不合格的加工线条粗糙,连接不畅,会大大贬低翡翠的价值。好在现在这种劣质工艺的翡翠越来越没市场。记得几年前,北京某地卖了一件工艺粗糙的观音摆件,卖的价钱还不低,想来现在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

  与之相反,精彩的加工能提升翡翠的价值。“俏作”,就是指巧妙地运用天然翡翠的不同颜色。比如1998年我们拍卖的一件翡翠花件“秋叶”,浅黄绿色翡翠雕成一片大瓜叶,顶部精雕藤蔓,正面有清晰的叶脉,上部一只翠绿色的灵芝从藤蔓中伸出,右侧一片红叶由背面漫卷过来,下部是一只头部碧绿的蝙蝠,两眼碧绿,两耳微黄,口含铜钱;背面上部为一只半绿半黄的灵芝,下垂翠叶,左边是变红的枝叶,薄薄的一片伏在绿叶上,工艺非常精湛到位,下部是蝙蝠的背翅,右肩上还背着一只绿色灵芝。整个翠佩恰似天成,将丰收的金秋表现出来,尺寸为2.7厘米×4.5厘米。当时的估价是2万元,起拍以后场面相当热烈,最后有两个买家坚持要买到,一直叫到5万元落槌。因此,好的加工大大地提升了翡翠的价值。

翡翠的色彩鉴别  

翡翠的色彩异常丰富,它是评价翡翠优劣和价值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众多的颜色中以红、绿、紫三色为主,它们都是翡翠中的高档颜色,其中尤其以绿色最为艳丽与名贵。因此,"绿翠"一词几乎成了翡翠的同义词。翡翠绿色的深浅、浓艳、透明度高低、有无瑕疵,常常是判断一件翡翠优劣的最直接的因素。 

    在传统分色上,人们将翡翠的绿色以"浓"、"阳"、"俏"、"正"、"和"为上,反之则以"淡"、"阴"、"老"、"邪"、"花"为下。所谓"浓",系指翡翠的颜色表现为深绿青翠而不带黑色,而绿色比较浅微的,则为"淡"。"阳"就是颜色要明亮鲜艳,看上去使眼睛一亮,而阴暗不明亮的则?quot;阴"。"俏",则是指翡翠的绿色要显得晶莹美丽而且可爱,反之则为"老"。"正",颜色要纯正,不带其他杂色,如带有杂色,就显得"邪"了。"和",绿色要均匀一致,如果绿色分布深浅不一,或者呈丝条状者,就被称为"花"了。   
       由于翡翠的绿色不同,为了区别这些绿翠,珠宝行业中给这些不同的翡翠绿色,冠之以最形象,最恰如其分的名称,我们除了能从这些名称中区别翡翠的品种外,更能看到翡翠内涵的文化性。   
       翡翠绿色中的上品有四种:宝石绿,为深浓的正绿,不带任何黄色,透明度好,高雅而庄重。因其色似祖母绿,故又?quot;祖母绿";玻璃绿,系指色艳绿如玻璃般明净通透,鲜艳而明亮,透明度好;秧苗绿,绿色中略呈黄,透明度好,色感活泼有朝气,因其色如翠绿的秧苗,故又有"葱心绿"与"黄阳绿"之名;艳绿,多指不带任何黄色和蓝色的中度深浅的正绿,纯正,透明度高,美丽而大方,有的地方称为"翠绿"。这四种最为名贵,尤以宝石绿为最佳。其它如中品的阳俏绿、鹦哥绿、菠菜绿、浅水绿、浅阳绿、豆青绿、丝瓜绿,至于蛤蟆绿、瓜皮绿、梅花绿、灰绿、蓝绿、油绿、木绿则又等而下之。 
  翡翠的绿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翡翠的迷人魅力,是构成翡翠身价高低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更为奇妙的是,这些绿色又呈现不同的形状,如带状的带子绿,大小不等、互不相联的呈块状的团块绿,丝絮状的丝絮绿,另外如丝块绿、均匀绿、靠皮绿,这就使得翡翠绿色更加变幻莫测。另外,专家常常根据绿色的大致的排聚的方向,即绿色的走向,寻找绿色变化的规律,从而正确判断绿色的深浅与厚薄的程度。 
  翡翠的色彩并非是单纯存在的,它是通过翡翠的质地而呈现的。首先是它的透明度。透明度是鉴定宝石与玉石的主要技术依据。翡翠的透明度,在珠宝行业中,又俗称"水头"或"水",透明度高者,常说成水头足,水头好,水头长。透明度越高越好。通常测试翡翠水头的方法是,如光线能穿越玉料中达到3mm的深度,为一分水,如能达到二分水的翡翠就可以认定为上等质量了。根据水头的差异,将那些水头足,透明或半透明的翡翠,称为"老种"。老种,色彩亮润,色与底融为一体,质地细腻致密,硬度、密度和折射率均较高。而那些不透明,发干、发瓷、水头少、光泽不亮,质量较差的,则称为"新种"。新种虽说也会有鲜嫩的颜色,但因水头差,而显得色调呆板,质感干巴。还有一种介于新、老种之间的便称为"新老种"。 
  影响翡翠色彩的因素,还有底障。底障又可称地障与地子。它多指翡翠质地的干燥程度,也可以讲地子是没有绿色的翠,而翠又是有色的地子。地子的颜色没有一定的形状特点,常表现为深浅不同的无色,白、灰、藕色以及浅绿色等。 
  翡翠地子的质地是由其结构的精细程度,水头以及杂质与绺裂多少而决定的。根据它的颜色,水头和净度来形容地子的名称多达数十种。例如玻璃地、蛋清地、清水地、冰地、紫水地、灰水地、无青地、香灰地、藕粉地、湖绿地、油青地、青花地、浑水地、白花地、白沙地、细白地、灰沙地、石灰地、糙白地、狗屎地,以及皮包水等。 
  常见的如玻璃地,结构细腻,水头足,绿色均匀,呈半透明状态,如玻璃一般;而蛋清地则晶体颜色偏白,犹如蛋清一般,水头足,呈半透明,又称为糯化地;清水地指地子无色或颜色均匀,水头充足,犹如冰般晶莹,故又?quot;冰地"。其他如油青地、藕粉地、干地、狗屎地等则水头和净度都每况愈下,质量等而下之。 
  地子是决定翡翠优劣的重要依据,它是挑选与鉴别翡翠的第一个直观感觉,凡收藏者都必须将其来龙去脉弄清。地子,在港台地区称为"种"。 
  在翡翠的地子与翠色之间,还有一种相互印染层,被称为"照映"。照映对翡翠的色泽起着很大的关连作用。好的照映,就会将翠色衬托得晶莹柔和,地子也会被映得润滑融和;反之则使翠色与地子显得强硬,生板,有种截然隔离的呆板感。所以照映的好与否,直接影响到翡翠的色彩的柔和。因为照映的重要性,有人就将它比喻为翡翠?quot;灵气"。这是不无道理的。 
  影响到翡翠色彩好坏的还有"绺"。绺,是民间俗称,实际上它是翡翠上各种裂痕,有大有小,有细有粗,大的绺裂有恶绺、大绺、通天绺等。小的绺裂有小碎绺、层绺、立绺等。特殊的绺裂有随绿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