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自动外呼软件:道德自律的能力与涵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7:22:12

道德自律的能力与涵养

黄显中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06日   11 版) 康德曾说:“有两种事物,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资料图片

    道德是实现了的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是实现着的道德。所以重提和重申道德自律,不仅在于它是个尚待深入研究的理论难题,尤其在于现实的道德境况呼唤每个人反思内省,要求每个人积极涵养道德自律能力。

    何谓道德自律能力

    自律顾名思义指自己约束自己,道德自律则是自己约束自己而行道德。道德自律作为行动者的道德能力,乃其约束自己而道德施为的主体性力量。道德自律的这种力量出自自身,并规定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是第一人称的个人道德能力,对于个人生活和社会秩序具有根本性意义。

    第一,道德自律能力是道德生成的内在品质。道德行为始于道德热情,成于合理慎思,实为心灵内部的道德自律过程。理性调控、节制情感和欲望,并将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就是行为层面的道德自律。行为者能否发挥自己的理性功能,能否控制住感性的情感和欲望,检验着道德自律能力的大小,决定着道德行为的施行情况。普遍存在的“知而不行”的现实道德问题,实际上就是道德自律能力羸弱的表现。

    第二,道德自律能力是道德他律的效用基础。与道德自律相反,道德他律指因他者约束而行道德。道德他律出自他者,并影响和作用于他者,是第三人称的个体影响力。道德他律作为他者实施的约束,在形式上表现为普遍法则对行为者的规范。伦理实体及其规章制度,同为道德自律与道德他律的内容,内化为主观意志的法即为道德自律,外在于主观意志即为道德他律。而道德他律对行为者的影响效果,依行为者的道德自律能力而定。

    第三,道德自律能力是一切道德能力之总和。众善,道德自律能力使之;众恶,道德自律能力由之。道德自律能力既影响道德他律的成效,又对行为者的所有行为进行道德检验。具有道德自律能力的行为者,不仅自觉自发地以道德约束自己,而且成就道德。而缺乏道德自律能力的行为者,不仅任由恶行从自己身边溜走,而且自己行恶使坏。因此,道德自律堪当一切行为之阀,道德自律能力堪称所有道德能力之总。道德修养和建设的关键就在于提升道德自律能力。

    道德自律的涵养历程

    道德自律能力的涵养,指行为者自己对自己的道德修养,而非他者的道德约束或培养。涵养道德自律能力是一种个人自我教育、磨练的道德活动。道德自律的涵养功夫不同,道德自律的能力水准就各异,所练达的道德境界也就相分。剖析人们对道德自律的涵养,它始于道德自觉,成于道德自主,归于道德自由,据此构成为自低至高的道德自律阶梯。

    道德自律历程的初级阶段,即合乎道德的自觉阶段。道德自律始于道德自觉,需要行为者自觉约束自己方可实现,否则道德就会沦为世事的牺牲品。这是因为本阶段行动者内部,自然的力量与道德的力量相冲突,既想满足对外在善的欲求,又想满足对道德生活的需要。此时行动者惟有自我控制,才能约束自己而道德施为,从而真正实现道德自律。显然,这个阶段行动者仍心念外在善,尚非对道德行为的全部直接感兴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道德自律历程的成熟阶段,即出乎道德的自主阶段。自主阶段的道德自律,是出乎道德本身而直接实施的。这个阶段行为者对道德法则无比敬重,理性意志所制定的准则合乎普遍的道德法则。此时行为者的动机已无任何其他杂念,道德已获得绝对支配的自主地位,以至直接出于道德而进行道德施为。康德所创立的经典自律理论,就是这个自主阶段的道德自律。然而,这种道德自律不能应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仍需继续向上发展。

    道德自律历程的终极阶段,即本乎生活的自由阶段。自由阶段的道德自律,是由道德人格自由实现的。具备了这种完美的道德人格,也就涵养成为了道德之人;道德自律成为了他的真实生活,随时随地都能驾轻就熟地贯彻始终。这是道德自律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自由阶段,也是道德自律发展的最后旅程,与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相近。是人生发展所应达到的自由状态,也是道德自律所应达到的境界。

    道德自律的涵养路径

    道德自律能力既系于己,就得先认识自己,摆正自己。马克思对于人的考察,总是同时关注两个方面:独立的存在与关系中的存在。前者体现着人的道德性,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斗争;后者体现着人的伦理性,为争取他者承认而斗争。这两个方面分别从两端展开,构成通往道德自律的路径。

    其一,个体的人作为道德性存在,总是具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感性存在者的利益需求。科学的道德自律之途,尊重每个人合理谋利,但反对贪欲和利己主义。从贪欲中解救出来,冲决道德自律之障碍,就是开展行为上的道德解放,构筑通往道德自律的路径。二是作为理性存在者的自我实现。道德解放将自己从利益中解放出来,转而追求人生的圆满。圆满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也是自由全面发展的。将沉醉于贪欲中的人们解放出来,就是希望他们摆脱外物的奴役,在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中实现自我。

    其二,个体的人作为伦理性存在,总是具有两个方面:一是独立自足,以为道德自律提供主体性前提。道德自律必须有独立人格。然而,行动者目中无人,无视其他伦理存在,就会导致本体论的个人主义。这样组成的社会冷淡无情、法治无着、预期无望。破除个人主义,就是要开展生存上的伦理解放,学会与他人共生共荣,构筑通往道德自律的路径。二是伦理关系,以为道德自律扩展实践的范围。伦理解放将人从唯我中解救出来,不再执著于我之己身,而是进入多层次的伦理实体,成为广阔伦理关系中的一员。广阔丰富的伦理关系,是伦理解放后的归宿,也是人真正的本质。

    道德自律本是日常功夫,须臾不可偏废。道德自律所以重要,亦在于其日常性、平常性。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创新道德自律的涵养方法,力行道德自律,形成道德自律的良好风尚。

    道德自律的涵养方法

    道德行为检验道德自律能力,一念之间而分歧途两界。曾国藩有言:“同一事也,初念公正,则为君子,转念私利,则为小人。”为善为恶发于内而形于外,全凭能否道德自律。道德自律涵养之法,在于修心、修行、修事。

    一是正心。心为道德之本,为善为恶之关,心正则自律成。正心的根本使命在于,既内化普遍的道德观念,又外化冲动的道德情感。知与行构成正心的正反两面,通过正心而实现知行合一,使道德自律能力化为现实的行动。因此,化解“知而不行”道德时艰,熔化无动于衷的道德冷漠,适宜从正心诚意开始。正心之法,在于学而知道德,感而欲行善,省而知耻辱。

    二是饬行。行为心形于外,道德法则之守,伦理秩序之范。每个人行为端正,正当合理合法,才能形成有自由的秩序,并分享有秩序的自由。围绕自由与秩序的理想,每个人应该自觉克己饬行。日常行为领域,饬行需谦恭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公共生活领域,饬行需遵守公共道德,捍卫制度正义。无论何时何地,慎微、慎染、慎独、慎行、慎始、慎终,皆为入道德自律之方。

    三是历事。事为心行之总,自我实现之成,社会伟业之功。心与行合于事,应事接物而修身,故“事上磨练”为涵养之法。王守仁曰:“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事分禁止之事、必须之事、提倡之事,从而约束自己绝恶、守规、行善。世路风霜、世情冷暖、世事颠倒之时,尤其是事上磨练之境。事上磨练,贵在日新。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日新不已,终能道德自律,终成道德之人。

    正心、饬行、历事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涵养道德自律能力。道德自律能力为道德自律行为之本。道德自律的行为养成道德自律的习惯,道德自律的习惯形成道德自律的生活,道德自律的生活化成道德建设的社会资本。因此,人人都负有不懈涵养道德自律能力的自然义务,人人都应为和谐社会的伦理秩序添砖加瓦。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