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怎么全屏播放:主题:咳嗽5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23:16:43

中医如何对慢支辨证施治?

  根据证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1)脾虚咳嗽:长期咳嗽吐白泡沫粘痰,伴有全身症状,食欲不振,食后腹胀,大便溏,小便短或量少,伴有浮肿,乏力,气短(脾气虚),宜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可用补中益气汤

  炙黄芪9g,党参9g,白术(炒)9g,升麻3g,柴胡3g,当归6g,陈皮6g,炙甘草6g 。

  香砂六君子汤方:党参9g,白术(炒)9g,陈皮6g,清半夏6g,茯苓9g,砂仁3g(后下),木香3g,甘草6g 。

  (2)痰饮合并感染:长期咳嗽吐大量稀白痰,伴有喘息,兼有外感,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者,宜化饮解表。可用小青龙汤

  麻黄3g,芍药9g,细辛3g,干姜3g,桂枝9g,半夏6g,五味子9g,甘草6g,水煎分服。

  (3)痰饮合并内热:长期咳嗽吐粘痰,痰由白转黄或痰白,伴有喘息兼有发热,大便干,小便赤黄 ,宜清热定喘。可用加味麻杏石甘汤

  麻黄3g,杏仁9g,石膏15g,枇杷叶15g,银花9g,连翘9g,大贝母9g,甘草6g。

  (4)肾虚:长期咳嗽,吐痰不爽,气促,呼气多,吸气少,伴有周身症状如腰酸腿软、手足冷、便溏、甚有浮肿,宜补肾。可用八味地黄丸都气丸

  八味地黄丸肉桂3g,附子(炮)9g,地黄9g,山茱萸9g,山药9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6g。

  都气丸:五味子9g,地黄9g,山药9g,泽泻9g,茯苓9g,山茱萸9g,丹皮9g。

  (5)肺燥:干咳无痰或少量粘痰不易吐出,伴有口干舌燥,宜润燥化痰,可用润肺饮

  知母9g,贝母9g,茯苓9g,麦冬9g,陈皮6g,桔梗4.5g,天花粉9g,生地9g,甘草6g。

  (6)肺实:长期咳嗽,痰多,胸满,喘息,但无全身症状者,宜降气化痰

  莱菔子(炒)9g,白芥子(炒)9g,苏子(炒)9g。

  (7)长期咳嗽:吐痰不多,无全身症状者宜化痰止咳。二陈汤桔梗甘草汤加味:

  陈皮6g,半夏6g,枇杷叶15g,苏叶9g,瓜蒌皮9g,杏仁9g,甘草6g,苦桔梗4.5g。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支气管炎与哮喘防治23]栏目

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成分:种子脂肪油约5%,苦杏仁甙2%,后者水解后可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等。此外,尚含有苦杏仁酶、苦杏仁甙酶及樱甙酶。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作用: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治疗剂量的本品经口服后,其有效成分苦杏仁甙在体内缓慢水解,逐渐生成微量氢氰酸,后者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呈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为常用的止咳、平喘中药。

  不良反应:多服易中毒,轻则头晕、呕吐,重则昏迷、惊厥、呼吸障碍、瞳孔散大。

  枇杷叶

  成分:含皂甙、苦杏仁甙、齐墩果酸等。

  性味归经:苦,平。归肺、胃经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因含苦杏仁甙,故作用与苦杏仁相似,口服后分解出微量氢氰酸,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所含油质有轻度的祛痰作用,本品的水煎剂,经动物实验有抑菌、平喘和祛痰作用。

  百部

  成分:含有百部碱、原百部碱等多种生物碱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经

  作用:润肺止咳,灭虱杀虫。药理实验证明,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枢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从而产生镇咳作用,为中枢性镇咳药。抑菌试验表明,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动物试验尚表明,本品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有防治作用。

  半夏

  成分:含有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3,4二羟基苯甲醛葡萄糖甙和其甙元,2,5二羟基苯乙酸,后二者是半夏的刺激性物质,此外还含有辛辣醇、三萜烯醇等。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作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药理实验有镇咳、止吐和催吐(生半夏)作用。镇咳作用略次于磷酸可待因。作用机理可能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止吐作用则可能是由于抑制呕吐中枢所致。

  胆汁

  成分:主要为胆酸盐。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胆经

  作用:清肺化痰,清热解毒。实验表明,胆酸钠有中枢镇咳作用,且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胆汁对呼吸道常见的甲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百日咳、慢性气管炎等症,疗效确实,且不良反应少见。

  不良反应:口服胆荚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胃部不适、恶心、大便转溏。

  浙贝母

  成分:主要含有浙贝碱、浙贝次碱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作用:止咳化痰,清热散结。药理实验证明,浙贝碱有较明显镇咳作用及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其镇咳作用机理可能与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有关。浙贝母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气管炎、肺炎之咳嗽,与川贝母比较,浙贝母适用于急性风热咳嗽,川贝母适用于慢性虚劳咳嗽。

  川贝母

  成分:主要有川贝碱、炉贝碱、白炉贝母碱等生物碱。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作用: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作为镇咳祛痰的药物,主要用于无痰或少痰的咳嗽,但川贝既能祛痰,又有抑制痰涎分泌之效,故痰多者也适用。临床多用来治疗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等的咳嗽症状。对寒湿而致的痰饮咳嗽,川贝效果不佳。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支气管炎与哮喘防治23]栏目

感冒后咳嗽不愈原因何在,如何治疗?

  感冒后咳嗽不断,确实令人烦恼。为了早日止住咳嗽,有人使用敌咳、咳必清等镇咳药,也有人用冰糖炖川贝母或川贝母炖梨服用,这些做法都欠妥当。

 

  这是因为,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无论病毒或细菌都会刺激呼吸道而产生干咳,甚至咳嗽加剧,咳粘痰或黄稠痰,不易咯出。此时,痰液产生与咳嗽是人体排出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除非严重的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咳嗽剧烈影响工作和睡眠,才可酌情应用镇咳药,以免破坏这种有益的生理反应。如果盲目使用镇咳药,初服咳嗽减轻,但痰液排出受阻,咳嗽反会迁延不止。

  从中医角度分析,外邪侵犯肺卫,肺气不宣不降而上逆,就会出现咳嗽、咯痰,甚至喘息。此时中医治疗方案是采用清散或温散方法,驱逐外邪。在咳嗽早期宜用宣肺药,使外邪或痰液不致收闭于内,便于排出,咳嗽自止。此时只能应用开泄外散的浙贝母,止咳化痰而驱散外邪。川贝母虽也有止咳化痰作用,但性凉而补,只适用于虚劳、虚热咳嗽,忌用于外邪未清的感冒病人。

  在中医门诊常能见到感冒后咳嗽不愈达1~2个月之久的病人,询问病史,多数用过川贝母或者可待因、咳必清、敌咳等镇咳药。来诊时仍感到胸闷、咳痰不爽或不出,这是由于急性期咳嗽用药错误而致正常咯痰功能受到抑制。此时,必须使用麻黄、前胡、桔梗等药开宣肺气,使内闭之外邪或痰湿得以排出。若日久化热,还需加清热解毒药品治之。可见感冒咳嗽虽是常见的小病,选择用药仍应慎重,切忌自以为是、擅自滥用。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感冒防治320问]栏目

手术后为什么常常会有咳嗽?

  胆道手术后,据统计有20%~30%的病人会发生咳嗽。为什么?这是由术后并发支气管炎所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术前用药需要注射硫酸阿托品者,它会减少患者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也可使原有的分泌物变粘稠。这些稠厚的分泌物会堵塞肺部小支气管管腔,成了人体的异物。要排除这些异物,就一定经过咳嗽,才能排出。

  (2)有吸烟嗜好者,由于烟雾的不断刺激,呼吸道的粘膜已存在化学性炎症,患者一般都有慢性支气管炎,呼吸道内本来就有较多的分泌物。

  (3)重体力劳动者,在劳动时常常屏住呼吸而用力,所以习惯腹式呼吸。但是手术后腹部肌肉因伤口疼痛而限制运动,使呼吸浅表,分泌物不易排出。

  (4)由于手术对神经刺激而产生疼痛,呼吸受到一定限制,胸腔活动度减弱了,吸气功能不足,削弱肺的弹性回缩,而致呼气量也减少,氧的交换量减少,加上手术后长期平卧,肺泡内的分泌物不容易排出而聚积在肺泡内,渐渐变得稠厚,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

  呼吸道有了分泌物,就会产生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即咳嗽。分泌物一般人称痰,痰是呼吸道的异物,这些异物借助于咳嗽反射而排出体外,因此是一种有益的动作。如果呼吸道有了稠厚的痰液不能及时借咳嗽动作而排出体外,就会引起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是,咳嗽会引起患者的伤口疼痛,所以有些病人手术后害怕咳嗽,总想用各种方法来制止咳嗽,这是极其有害的。医护人员不主张采用任何止咳措施,镇咳药更不能滥用,而希望病人能积极主动协助排痰。最简单的方法是他人协助拍背(五指并拢,手心内收,手背呈弓形

名中医赵心波怎样治疗肺脓肿?

  肺脓肿中医肺痈。其病初期多有潮热或五心烦热,咳嗽、声音重浊、痰液多粘稠,色有白有黄。迁延多日自觉胸痛,可到医院经X光确诊。

 

  著名中医赵心波大夫认为,此病多因表证未解,入里化热,灼伤肺金,肺的肃降功能失常所致。

  (1)热毒炽盛时:可见患儿发热怕冷,咳吐脓痰带腥臭,脉数有力、舌质红降,舌苔腻或黄垢。用清肺解毒,除痰排脓药。

  冬瓜仁10g,桃仁6g,浙贝10g,苡仁12g,桔梗6g,银花10g,芦根30g,生草3g。

  方中桔梗、浙贝可泻肺排脓;苡仁、冬瓜仁消肿排脓;银花、桃仁清热解毒活血;芦根、甘草宣肺散邪。

  (2)邪减体弱时,可见到身热渐退,咳嗽亦轻,仍有轻微胸痛,自觉肢倦、乏力,痰较少,但仍微有腥臭味。此时用滋阴清热,肃肺祛痰药北沙参10g,白及6g,阿胶珠6g,麦冬12g,法夏5g,白芍6g,生地10g,桑皮6g。

  方中用阿胶、沙参、法半夏既能补肺气,又能清痰肃肺;白及、白芍有补益肺络损伤之功;麦冬、桑皮、生地可滋润肺阴,又可化痰生液。

  若有阴虚低热者可加用青蒿、玉竹、银柴胡;如咳嗽重者,可加百合橘红瓜蒌黄芩;如果热毒较重加银花、蒲公英连翘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长期咳嗽,痰放置数小时可分层是什么病,怎样治疗?

  小儿长期咳嗽,所吐之痰放置数小时后可分3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粘液,下层为脓液坏死组织,此为典型的支气管扩张。痰多为稠厚脓性,量或多或少,与体位改变有关,晨起、晚睡卧床时易引起咳嗽并咯出大量脓痰。病程日久者,可有不同程度的间断咯血。肺部反复发生感染,多在同一部位,迁延不愈。患儿营养发育落后,胸廓可有畸形,约1/3患儿可出现杵状指、趾。

 

  X线胸片示:双中下肺可见大小环状透光阴影,呈卷发影或蜂窝状,常伴肺段或肺叶不张及炎症浸润阴影。断层X片可见到支气管扩张和变形

  支气管扩张内科治疗的一般原则: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和控制感染。

  (1)体位排痰、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采取适当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有利于痰液排出,每天2次,每次20分钟。如病变在上方,采取坐位易使痰排出;病变在下方,取斜向下俯卧位,让患儿深呼吸咳痰;病变在前方取仰卧位;病变在后方,取俯卧位。同时,用手轻拍患儿的病变部位,有利于痰液引流。如果痰液太稠,可使用祛痰药碘化钾0.1~0.2g,或吐根糖浆0.5ml,每日3次,或运用中药桔梗汤、千金苇茎汤加减口服以化痰,或先用雾化吸入湿化呼吸道后顺位排痰则痰液易于排出。

  (2)控制感染:在急性发作期应积极应用抗生素。常用药物青霉素,每日总量约为100万μ~300万μ肌注或静点,2周为1疗程;也可用青霉素喷雾,用20万μ溶于10ml蒸馏水中,在10分钟内喷毕,每日 3~4次,连续1~2周。以后可根据痰菌培养的药物敏感试验,选择相应抗生素。

  外科治疗:轻度支气管扩张无需手术治疗,若病变较重者可考虑手术切除病肺。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怎样用便方成药及食疗治疗经行咳嗽?

  月经来潮前后或值经期出现咳嗽,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咳嗽”。本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下处方可供选用。

 

  (1)中成药

  ①固本咳喘丸,每服9克,日服2次。

  ②人参保肺丸,每服6克,日服2次(上方适用于肺气不足者)。

  ③养阴清肺膏,每服20克,日服2次(适用于肺阴虚而有热者)

  ④扶正养阴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肺肾阴虚而咳嗽者)。

  ⑤黛蛤散,每服6克,日服2次(适用于肝火犯肺者)。

  ⑥清气化痰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咳嗽偏有热者)。

  ⑦复方川贝精片,每服3克,日服3次(适用于各型咳嗽患者)

  (2)简便验方

  ①百部20克,桔梗10克,枇杷叶15克。水煎服(各型咳嗽均可使用)。

  ②白前川贝母、麦冬各10克,沙参12克。水煎服(适用于肺阴虚者)。

  ③党参15克,川贝母、款冬花各12克,陈皮10克。水煎服(适用于肺气不足者)。

  (3)饮食疗法

  ①川贝母12克,打碎。梨1枚,削片。冰糖20克。蒸熟后食用(适用于肺阴虚者)。

  ②青黛、川贝母各6克,为末,与蜂蜜蒸为膏食之(适用于肝火犯肺者)。

  ③炒枇杷叶30克,代茶饮(各型均可使用)。

  ④百部50克,黄酒500毫升。煮数沸去渣,每服30毫升,日服2次(各型均可使用)。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月经病防治280问]栏目

咳嗽性头痛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哪些,如何治疗?

  剧烈咳嗽、喷嚏后出现短暂的、严重的头部疼痛称为咳嗽性头痛。

 

  此病多发于中年男性,较为少见,许多病人在呼吸道感染时出现剧烈咳嗽或严重的喷嚏后即刻发生如同钉样的疼痛,很快达到高峰,在数秒钟或1分钟内疼痛消失,少数病人在疼痛顶峰持续几秒钟然后减轻,绝大多数间歇期无头痛,但少数病人仍感到钝痛,可持续几个小时。头痛部位多数为全头痛,但大约1/3病人头痛局限在一侧。

  它的病因有:

  (1)特发性:绝大多数的咳嗽性头痛病因不清,可能与颅内压的突然增加有关。呈良性自限性病程,称良性咳嗽性头痛。

  (2)器质性:至少10%的咳嗽性头痛是颅内器质性病变所致。主要是后颅凹的肿瘤先天小脑扁桃体延髓下疝综合征。因此对此类头痛应做MRI检查,CT检查不能最后排除脑器质性病变。

  其发病机理为:当剧烈咳嗽、喷嚏、突然用力等诱因可使胸腔内压和腹腔内压增加,造成静脉回流到右心房受阻,使得中心静脉压增加,静脉压力增加传递到颈静脉系统和硬膜外静脉丛,冲击压迫硬脊膜,造成蛛网膜下腔的压力进一步增加,静脉压的增加直接使得颅内压增加而产生头痛。

  治疗本病首先应诊断清楚是良性咳嗽性头痛还是由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果属于后者,则应针对病因治疗。

  良性咳嗽性头痛的药物治疗主要应用消炎痛,疗效较好,剂量为每次25~50毫克,每日3次。如消炎痛无效也可应用甲氧萘丙酸麦角新碱苯乙肼等药物治疗。已证明心得安治疗无效。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头痛防治300问]栏目

何谓风寒犯肺证?

  风寒犯肺证又称风寒束肺证。本证是风寒外邪袭于肺而出现的肺气不宣,清肃失职等临床表现的概称。多因气候寒冷,卫阳不足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头痛、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

  风寒犯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其临床表现各具一定特点,治法亦不尽相同,必须加以分析。如感冒病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鼻塞声重,喷嚏咳嗽,痰质稀薄,头痛身痛,喉痒无汗,恶风发热,流清涕等,此由风寒束表,肺气失宣,上窍不利所致。《素问·骨空论》说:“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方用荆防败毒散(《外科理例》)。若咳嗽病中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咳嗽痰稀,鼻塞流涕,声重恶寒,或兼头痛 ,骨节酸痛,寒热无汗等,此由风寒犯肺,肺气受遏所致,治宜疏风散寒,宣通肺气,方用杏苏散 (《温病条辨》)。若喘证病中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喘急胸闷,咳嗽,痰稀色白,恶寒无汗等,此由邪实气壅,肺失宣降所致。《素问·大奇论》说:“肺之壅,喘而两月去满。”治宜散寒宣肺平喘,方用华盖散(《和剂局方》)。若失音病中出现风寒犯肺证,临床特点为卒然声音不扬,甚则嘶哑,或兼咳嗽不爽,胸闷,鼻塞,头痛,寒热等,此由风寒袭肺,肺为邪遏而肺窍不宣所致。《灵枢·忧恚无言篇》:“人卒然无声音,寒气客于厌。”治宜疏风散寒,宣利肺气 ,方用金沸草散(《类证活人书》)。总之,证候虽然相同,但在不同疾病中,其症状表现各有特色,临床可根据上述病证特点,加以分析。

  肺合皮毛,且为娇脏,系呼吸之道路,故风寒之邪极易犯肺。在其病机演进过程中常伴见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外感风寒,失于表散,寒入肺腧,通调失司,聚液生痰,出现痰多色白,胸膈满闷等痰饮伏肺之症;二是由于肺气不足,复感外邪,出现体倦乏力,少气自汗等气虚之证。临床当详究病理,掌握标本,或疏风宣肺化痰,或疏风宣肺扶正

  本证通常应与“寒痰阻肺证”、“水寒射肺证”、“肺气虚证”相鉴别。

  寒痰阻肺证与风寒犯肺证:两证均具有风寒袭肺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亦有异同之处。寒痰阻肺证既可为风寒犯肺证之果,亦可单独发病,因风寒犯肺,寒聚液停;饮食生冷,寒饮停积;病后阳虚,素体阴盛,气不化津,痰浊壅聚,则寒痰内伏于肺。临床表现为宿痰久伏于肺,随感辄发,痰壅气逆,气道被阻,因而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痰浊留伏于肺与新寒之邪相搏,肺气失于宣通,则咳嗽,痰稀如沫;肺居胸中,痰浊阻塞,气机失于通畅,则胸膈满闷;肺气逆阻,胸中阳气失宣,气血运行不畅,则面晦带青;风寒侵袭肌表,则头痛,无汗,恶寒多,发热少,为外有表寒 ,内有痰浊的征象。而风寒犯肺证主要表现为鼻塞声重,喷嚏咳嗽,咯痰清稀,流清涕,恶寒发热等风寒束表,肺气不宣见证。寒痰阻肺者以痰证为主,风寒犯肺以表证为主。以此可资鉴别。

  水寒射肺证与风寒犯肺证:两证的病因、证候均有相同或互异之处。水寒射肺证多由平素患痰饮或水肿的病人,外感寒邪,寒邪引动水饮,寒水上逆,以致肺气失宣。主要表现有咳嗽,气喘 ,痰涎多而稀白,舌苔白腻,或伴低热,恶寒等。这与表证为主,肺经证为辅的风寒犯肺证,截然不同。

  肺阳虚证与风寒犯肺证:两证虽然病因病机均不相同,但证候有相似之处,需加以鉴别。肺阳虚证肺中虚冷,气不化津,故口中自生津液,多吐涎沫,舌苔白滑。《千金要方》说:“肺中寒者,其人吐浊涕。”临床所见,肺阳虚证,多有阳虚外感表现,如恶风形寒等,但肺阳虚证不咳,形寒而无发热。风寒犯肺证则有咳嗽、恶寒发热。

  肺气虚证与风寒犯肺证:两证病因、证候有着可辨之处。肺气虚证多有寒温不适,久咳伤气,悲伤不已,劳逸不当所致,症见咳嗽气短,甚则喘促或呼吸困难,痰多清稀,疲倦,懒言,声低,怕冷 ,自汗,面色白光白,脉虚或弱,虽可由气候寒冷所诱发 ,究其本质,仍属肺气不足;风寒犯肺证,虽有咳嗽,亦可因肺气受遏而出现短气,但不似肺气虚短气之时间久而重,更无懒言,神疲等气虚证,并有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等风寒表证,可资鉴别。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支气管炎与哮喘防治23]栏目

何谓痰热壅肺证?

  痰热壅肺证又称痰热阻肺证。本证是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或有宿痰,复感风热而出现痰与热结,壅阻肺络的临床表现的概称。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胸膈满闷,咯黄稠痰痰中带血,甚则呼吸迫促,胸胁作痛,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等。

  痰热壅肺证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及治法亦各不尽相同。如哮证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表现每以呼吸迫促,喉中有水鸡声,咳嗽痰稠而黄,胸膈满闷等“热哮证”为特点。此由痰热交阻,郁蒸于肺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平喘降逆,方用定喘汤(《摄生众妙方》)。若失音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特点为声音重浊不扬,咳痰稠黄,咽干而痛,口燥,此由痰热蕴伏于肺,阻塞气道所致,治宜清热化痰利咽,方用清咽宁肺汤(《统旨方》)。若胸痛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特点为胸痛咳喘,咯痰黄稠,或见咳血,或咳痰腥臭,烦闷发热,此由肺有痰热,灼伤肺络,气机不畅所致,治宜涤痰泻热,宽胸开结,方用小陷胸汤加减。若肺痈病中出现痰热壅肺证,临床每以壮热汗出,寒战,胸闷作痛,转侧不利,咳嗽气急,咳吐脓痰,其味腥臭,口干咽燥,烦躁不安等为特点。此由痰热蕴结,邪毒壅肺,热壅血瘀,蕴结成痈,腐而成脓,治宜清热化痰,解毒排脓,方用千金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总之,可根据上述特点,加以辨析。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故痰热壅肺证在其病机演变过程中,每易化火而成痰火之证。若因于痰火壅盛,出现颜面掣动,手足振摇或搐搦,身热,咳嗽多痰,脉洪数,称为“痰火痉”;若因于痰火上逆,出现头痛脑鸣,或偏侧头疼,胸脘满闷,呕恶,泛吐痰涎,心烦善怒,面红目赤,称为 “痰火头疼”;若因于痰浊来火,上蒙清窍,出现眩晕,头目胀重,心烦而悸,恶心,泛吐痰涎,口苦,称为“痰火眩晕”;若因于痰火扰动心神,出现怔忡时作时止,因火而动,称为“痰火怔忡 ”等。诸证均可为痰热壅肺之变证,亦可单独发病,临床当视具体病证,或清化热痰以解肺壅,或再辅以镇痉、熄风安神、降火等法,务使药随证用,适合病情。

  痰火扰心证与痰热壅肺证:两证病因、病位、病情均不同,但痰火扰心证亦可有与痰热壅肺证相似之处,如发热咳嗽,咯痰黄稠,胸膈满闷等等,颇易混淆。痰火扰心证必有痰火扰乱心神的临床表现,如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舌尖红赤,舌质红绛等,可与痰热壅肺证的舌红尖不赤,且无扰乱心神症状者鉴别。

  风热袭肺证与痰热壅肺证:两证在病因病理上有密切关系,临床症状多有相似之处,亦须进行鉴别,风热袭肺证由外感风热之邪,或因风寒郁而化热所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热耗肺津 ,炼液成痰,痰与热结而成痰热壅肺证;或素患痰疾,复为风热之邪所袭,痰热搏结亦发痰热壅肺证,风热袭肺证必兼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咳嗽、咯黄稠痰、舌边尖红、脉浮数;痰热壅肺证必为里证,症见咳嗽、胸膈满闷、咯黄稠痰、苔黄腻、脉滑数,可资辨别

  大肠实热证与痰热壅肺证:肺与大肠互为表理,病变亦可相互影响,大肠实热证每致热邪循经上攻于肺,出现类似痰热壅肺之气喘咳嗽,面赤身热,咽喉肿痛,如《千金方》云:“右手寸口气寸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热也”。但大肠实热证必以肠中结热症状为主,上逆迫肺症状为辅,且无痰热壅肺证之咯黄稠痰等症。另一方面,痰热壅肺证亦可因肺津耗伤,不能清肃下行濡润肠道而致类似大肠实热证之大便秘结。但本证必以肺中痰热证为主,大肠失润为辅,且不似单纯大肠实热证之腹痛拒按,呕恶腐臭,或热结旁流等。可资鉴别。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支气管炎与哮喘防治23]栏目

感冒咳嗽有什么特点?

  感冒咳嗽多伴有发热,流鼻涕。咳嗽有风寒风热的不同,风寒咳嗽即是着凉咳嗽,这种咳嗽较重,痰较清稀,发热往往伴怕冷,不出汗舌质淡苔白,咽部不红;风热咳嗽,常伴发热汗出,咽痛,吐黄稠痰鼻流浊涕,舌质偏红苔白脉浮数;还有的咳嗽伴不愿吃饭,或饭后恶心舌苔厚,这是伤食化热影响脾的正常功能引起的,治疗时消化药配合止咳药并用。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风热引起的咳嗽,注意饮食清淡,不要过食荤腥,辛辣刺激性食物,着凉引起的不要过食寒凉食物,以免加重咳嗽。由于风热咳嗽多见,故治疗可采用桑菊饮加减,常用中药桑叶8g,菊花10g,桔梗10g,杏仁6g,连翘15g,黄芩9g,炙杷叶10g,前胡6g,水煎服,日1剂,连服3~5天。也可口服小儿联邦止咳露美可糖浆、小儿止嗽丹急支糖浆等成药,同时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及冷饮等,防止受寒。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什么是扁桃体炎引起的咳嗽?

  扁桃体炎引起的咳嗽,多伴有咽部疼痛,逐渐加重,吞咽或咳嗽时疼痛加重。重者吞咽困难,有堵塞感,声嘶。如果是急性扁桃体炎,多伴有发热、头痛、口渴等症,慢性扁桃体炎,咽部不适,微痒痛,异物感,易引起咳嗽,常有反复发作史,类似慢性咽炎症状。

 

  对于本病的预防和护理,急性期要按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处理,给一些板蓝根冲剂喉症丸六神丸草珊瑚含片及相应的抗菌素治疗。如果病情较重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对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可以参照慢性喉炎方法治疗,外用药可以用双料喉风散锡类散吹喉治疗。多喂水,可用淡盐水嗽口,还可服一些清凉饮料以清热泻火。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名医为什么怕治久咳?

  不是因为外感风寒、风热引起的咳嗽,中医称为内伤咳嗽。除了肺痨咳嗽以外,最常见的是痰饮咳嗽( 如慢性支气管炎一类),病程较长,冬春季节遇冷即发,反复难愈。一般分为痰湿和痰热两种,治疗上也各有不同。

 

  痰湿咳嗽,多出现咳嗽气急,痰多易出,色白清稀,胸中作闷,舌苔白润,用燥湿化痰止咳的方法治疗。如制半夏、陈皮、茯苓、桔梗、紫菀、百部、甘草各10g,水煎,分3次服。并每日早晚服用二陈丸、半贝丸,每次1/2~1丸,1日2~3次。

  气喘气急的,可服用消咳喘,每次3~5ml,每日3次,又宜服用复方杜鹃片,每次2片,每日3 次。

  痰热咳嗽,多见咳嗽气粗,痰黄粘稠,发热胸痛,舌苔黄干,治疗用清热、化痰、止咳的药物。如:麻黄6g,杏仁、黄芩、桑皮、冬花各12g,制半夏、瓜蒌皮各10g,鱼腥草、冬瓜仁各30g,甘草6g,水煎,分2~3次温服。并早晚加用二母宁嗽丸、橘红丸、蛇胆川贝散等。每次1/2~1丸或1/2~1管,1日3次。

  此外,民间还有不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验方,均可治疗此病。采用上述治法,虽能暂时取效,仍然避免不了复发,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治疗,也很难断根,所以,有名医怕治久咳说法。因此,预防本病的发生十分重要,应积极煅炼身体,防止受凉等引发本病。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什么是咳嗽晕厥综合征?

  咳嗽晕厥综合征是指既往没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由于剧烈的连续咳嗽而引起的一过性意识丧失的病证。本综合征最早由charcot于1876年提出,其发生机制考虑为咳嗽引起的喉部迷走神经反射所致,因而称为喉性卒中、烦咳性晕厥、咳后晕厥、烦咳性暴病、支气管暴病、支气管晕厥等。

 

  咳嗽引起一过性意识丧失的原因不明,学说众多,像反射学说、脑震荡学说等等。

  咳嗽晕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发作性阵咳后,出现数秒钟的一过性意识丧失。典型者,可在咳嗽数秒钟即可引起晕厥发作,有时伴轻度痉挛。晕厥时间多在10秒钟之内,少数人可长达30秒至60秒。应当注意的是,患者处于立位或坐位时容易发生,而且,进食、哄笑等情况下,易于诱发剧烈咳嗽和咳嗽晕厥。意识恢复后不留任何后遗症。

  患者以男性居多,约占97%,年龄分布范围广,但以青壮年为多见,尤其是40岁的男性患者,小儿也可见到。该病通常缓慢发生发展,对于较轻的初期症状,往往不引起患者的注意。

  根据反复发作的剧烈阵咳伴一过性意识丧失的特点,加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原发病的发现,诊断一般不难。但需与颈动脉窦过敏症等所致的晕厥和不典型的癫痫发作鉴别,脑电图及诱发试验、治疗反应都可用于鉴别,既往癫痫发作史及慢性肺部疾病史也可作鉴别诊断的参考。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小儿咳嗽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有哪些?

  遇到咳嗽的小儿,为了协助诊断治疗,可作如下实验室检查:

 

  (1)周围血象检查:细菌感染多伴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感染则往往降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者,须考虑百日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须考虑寄生虫感染或过敏性疾患。

  (2)慢性咳嗽患者,须作大便常规检查或浓缩法找虫卵。

  (3)痰液检查:①性质:透明而有粘液的痰多见于急性卡他性炎症;粘液、脓性痰液多见于化脓性炎症;泡沫、血性痰液多见于肺水肿。②颜色:铁锈色痰可见于大叶性肺炎或间质肺炎;蓝绿色痰多见于绿脓杆菌感染;红褐色痰多见于阿米巴感染;黄色脓痰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③气味:臭味痰多见于肺脓肿及支气管扩张。④量:24小时内咳出大量痰液多见于肺水肿、支气管扩张、肺脓肿及脓胸伴有支气管胸瘘患者。⑤显微镜检查:可查是否有脓细胞、心力衰竭细胞(即有含铁血黄色素颗粒的大吞噬细胞)、嗜酸性细胞,寄生虫或虫卵、结核杆菌、霉菌的菌丝或芽胞等。如痰内找到弹力纤维,说明肺组织有破坏性病变(脓肿、坏死或严重结核病变)存在。

  (4) 病原学检查:耳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作培养或病毒分离,有条件可作免疫荧光检查。疑有百日咳时可作咳碟培养,婴幼儿疑有结核感染时,可抽取胃液找结核杆菌或做动物接种。

  (5)血清学检查:必要时可做冷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或中合试验等。

  特殊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

  (2)X线检查:咳嗽持续存在而未能以病史或体检之发现来解释,或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者,可行胸部X线检查、副鼻窦X线检查,必要时作支气管造影。

  (3)支气管镜检查:疑有异物吸入或反复咯血原因不明者,可行支气管镜检查。咳嗽原因不明者,必要时尚可行肺穿刺或肺活检。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咳嗽的病人为什么要采集痰标本,怎样采集?

  痰是病理产物,主要是肺、支气管和气管内的炎性分泌物。咳嗽的病人采集痰标本,主要目的是为了检查,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并有助于诊断和治疗。

 

  采集痰标本的方法是:① 一般检查或培养标本采集法。具体做法是:留集清晨第一口痰,留痰前,嘱病人先用贝朵尔氏液漱漱口,再以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内杂菌。然后,深吸气用力咳嗽,咳出气道深部痰液。将痰收集到无菌培养皿或小瓶内送检,如检查癌细胞,应立即送检。②24小时痰标本采集法,为浓缩找结核菌或寄生虫卵,备清洁带盖的留痰容器,贴以标签,注明姓名、留痰日期、起止时间,嘱病人将24小时的痰,全部吐入容器内,并勿将漱口水、唾液、呕吐物、鼻咽分泌物等混入痰内,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以上两种痰标本采集法,适用于年长儿或成年人,小儿咳嗽往往不会吐痰,而将痰液咽下,如需要做痰液的检查,可抽取胃液来进行检查,具体做法可参考肺结核篇章中在胃液中寻找结核菌一文。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小儿咳嗽在辨证时应掌握哪些要点?

  小儿咳嗽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辨证准确,治疗得当,则很快向愈。如失治误治则会迁延不愈,甚则变生他证。因此,小儿咳嗽的辨证准确与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儿咳嗽的辨证要点,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问明新病、久病,以定外感、内伤。一般而论,病属新得,素无他疾,而来势急骤,或兼有表证的多是外感;如果病已历久,病势缓慢,或先患其他疾病,渐渐转为咳嗽,并伴有脏腑虚证的多是内伤。其次,应查清寒热的轻重,以便进一步辨明外感的性质。通常说来,恶寒发热是外感咳嗽的必有症状。如恶寒重、发热轻的是外感风寒;发热重、恶寒轻,甚至不恶寒的是外感风热。第三是了解有痰无痰,以便区分属燥属湿。如干咳少痰或者无痰,多属燥热;若咳嗽痰多则是痰湿偏盛。第四是对于有痰者,要进一步察看痰的黄白,以辨别属寒属热。如痰白质稀,一咳即出属于寒痰;痰黄质稠,咳出甚难者属于热痰。第五要注意咳嗽声音的高亢、低微,以辨病情的虚实。小儿咳嗽,如声音高亢,是属积气壅盛,肺气上逆,病证属实;若声音低微,甚至气不接续,则是正气不足,肺脾气虚。最后要注意舌、脉、指纹。就脉象来说,主要注意浮沉、迟数、有力无力。脉浮主表,脉沉主里,脉数多热,脉迟多寒,脉有力为实证,脉无力为虚证。指纹浮红为外感风寒,鲜红为风热,紫红为痰热内闭,青紫为食积痰阻,淡红为气虚,淡紫为虚寒。至于舌、苔,一要注意舌的色泽,二是观察苔的颜色、厚薄、干腻。如苔薄白,舌质无明显变化属于风寒外感;苔薄黄,舌尖红则是外感风热;苔厚腻色白,舌质淡为脾虚痰盛;苔厚而黄,舌质红则是痰热;舌苔黄而燥的是肺热津伤;舌红少苔,或是光剥的即是阴虚。

  总之,对于小儿咳嗽,在辨证时如能问明病证的新久,查清寒热轻重的差异,了解有痰无痰,以及痰色的黄白,听清咳嗽声音的低微高亢,再结合舌、脉、指纹的变化,就可以辨明病证的寒热虚实,作出恰当的诊断。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为什么治疗小儿咳嗽要强调理脾?

  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有属于外感的,有属于内伤的。起病情况,有肺脏先病,一病就咳嗽的;有他脏先病,累及于肺后才出现咳嗽的。故有“咳者肺病”之说。正因为咳者肺病,故咳嗽治肺是必然的,而在治肺的同时,又强调调理脾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理脾可以祛邪:如外感风寒犯肺,肺气不宣就会咳嗽。在肺失宣降,不能输津四布的情况下,水湿又必然会停留而成痰浊,痰浊阻肺,或壅塞气道,则使咳嗽加重。大家知道,痰的来源是湿,湿又由脾所主,如果脾气健运,水湿运行,就会使痰化饮消,咳嗽减轻。因此,在治疗时,常常是宣肺散寒,健脾燥湿,肺脾同治,就会促进疾病的痊愈。如果既感寒邪,气失于宣降而咳嗽;脾又被寒气所伤,健运失职而聚湿成痰,上阻于肺,咳嗽痰多,就更需要肺脾同治了。

  (2)理脾可以消除病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小儿饮食不知自节,使脾胃受伤,不论是湿热内蕴,久而成痰,还是脾虚湿盛,凝聚为痰浊,都可上贮于肺,使肺气不利,气道受阻,而致咳嗽。这时治肺乃是治标,理脾才是治本。因此,在宣肺利气的同时,应参以健脾行滞或是健脾化湿,使脾运正常,就能消除病源,使病证痊愈。

  (3) 理脾可以补虚:如果小儿体质薄弱,肺气不足,或经常感受外邪,肺气受伤,不能进行正常的宣发肃降而发生虚损咳嗽,治疗就应补益肺气。但人体气血来源于脾,要想使肺不虚,就必须补益脾气。脾土旺盛才能生化有源,气血充足,肺气也就得到补益。因此,补脾益肺是治疗这类咳嗽必须遵循的法则。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小儿外感咳嗽能用一方加减来治疗吗?

  咳嗽有外感和内伤之分。而外感咳嗽又可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湿热咳嗽、燥热咳嗽等类型,这些外感咳嗽能不能用一个方剂加减治疗呢?实践证明是可以的,这就是止嗽散。止嗽散见于清代名医程钟龄所著《医学心悟》中。为了说明本方能用于各种外感咳嗽,有必要对其药物功能做一简介。方中紫菀、百部,性均温润,紫菀味苦辛,百部味苦甘,皆入肺经,二药性微温而不热,润而不寒,可理肺止咳,新久咳嗽均能使用。白前与桔梗性平相同,都有辛味,但白前有甘味,桔梗兼苦味,桔梗能宣达肺气而利膈,白前能下气开壅而止嗽,同有辛味上升,甘苦下降的作用,不论寒咳热咳均能应用,以上四味为本方主药,因其有升有降,有出有入,故能调整气机升降失常;方中另有橘红祛痰化湿,荆芥散风疏表,甘草缓急止嗽。由于本方具有温而不燥、润而不腻、苦不过寒、辛不过热等特点,因此,对于肺的宣散肃降、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咳嗽,都能使用。临床上,对于风寒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可在原方中加苏叶、防风等辛温发散之品;对于风热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应当减小紫菀、百部的用量,加入桑叶、菊花、薄荷、瓜蒌皮等辛凉清解化痰之品,以加强本方散风清热、止咳化痰之力。对于湿热所引起的咳嗽,用止嗽散治疗,当减去辛温发散之荆芥,加入前胡、佩兰、菖蒲等化湿止咳,滑石、薏苡清热利湿。对于燥热咳嗽,用止嗽散治疗,也应当减去辛温之荆芥、橘红、白前,加入辛凉甘润之桑叶、沙参、麦冬、知母、元参、梨皮等以滋阴生津润燥,加川贝以润肺止咳。还有些咳嗽病例,时经多日,咳仍不止,咯痰不爽,喉中发痒,痰白而粘,治疗时只需要在止嗽散中加杏仁、贝母润肺降气就可以了。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各型外感咳嗽,均能以止嗽散为主方加减来治疗。但是,应该指出,无论是哪一种外感咳嗽,都以宣通肺气,疏散外邪为主。所以,在用止嗽散时,必须根据具体病情,适当调整,特别是在咳嗽初起之时,更要注意。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目

小儿咳嗽时家长如何处理?

  前边我们已经谈过,很多疾病都可引起咳嗽。所以,治疗咳嗽首先要判断引起咳嗽的疾病本身是否严重。在伤风感冒时,偶而几声咳嗽,只要用白萝卜煮汤喝就可以。若咳嗽、痰稠粘者,可服用使分泌物变稀的药物,如氯化铵1/3~1/2片,1日3次;棕色合剂1ml/岁·次,日3次;鲜竹沥5~10ml,1日3次;祛痰灵:5~10ml,1日3次。同时,可配合消炎药,如阿莫西林冲剂1 ~2袋,1日3次;再林0.5~1.5袋,1日3次;琥乙红霉素冲剂或片剂30mg/kg·日,分3次口服。但是,对于体质较差,大便经常稀薄的小儿,不宜用鲜竹沥和祛痰灵。如果咳嗽伴有高热,应注意是否有肺炎,要带孩子到医院诊治。如果咳嗽时间长且伴低热、消瘦,要到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有肺结核。如果咳嗽发生在大哭、大笑或吃东西时,并伴气急青紫,应立即拍小孩胸背,采取头低位,以利咳出呛入的异物。若咳不出,应马上送医院救治。

 

  需要引起家长注意的问题是,咳嗽不要随便给孩子服用麻醉性止咳药,如咳必清及含有可待因的止咳糖浆等,那更使痰液粘稠不易咯出,也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除非是干咳频繁、无痰而又影响小儿夜间睡眠时,可临时给非那更0.5~1mg/kg口服,以镇静止咳。

日期:2006年4月16日 - 来自[小儿咳喘防治400问]栏共 122 页,当前第 76 页 9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