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条xhtml规范的内容:2011年实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应对双重营养不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23:14
新版(第三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公布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因为它将为广大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切合我国当前营养与健康现状的膳食营养指导性意见,对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的理念,促进居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新版指南是在1997第二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二版指南”)的基础上修订的。10年来,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事实上,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自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步入了“转型期”。
“转型期”膳食结构变化的特点是“粮食消费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成倍增长”,从而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逐年下降,脂肪摄入量逐年上升”。膳食结构的变化对居民健康既有好的作用,又有不良影响。
好的作用表现在膳食质量的改善,特别膳食蛋白质质量的改善,这无疑对促进居民健康是有益的;不良影响表现在脂肪过剩、能量过剩,这对控制营养相关慢性病应当说是非常不利的。
据2002年全国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变化的趋势与近30年来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当前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仍然可以概括为“营养摄入不足与过剩同在,营养缺乏病与营养相关慢性病并存”,即所谓“双重营养不良”。
营养缺乏主要是某些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而营养过剩主要是脂肪和能量过剩,从发展趋势来看,营养缺乏与营养过剩将是此消彼长的态势,即营养缺乏将持续下降,而营养相关慢性病将呈现持续上升,这就迫且需要调整膳食结构,应对双重营养不良,特别是应对营养过剩导致的营养相关慢性病。
新版指南,对指导居民调整膳食结构,应对双重营养不良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新版指南的第一条仍然强调了“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并在条目上增加了“粗细搭配”,这对抑制粮食消费持续下降,确保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防止膳食结构西化,控制营养相关慢性病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二,新版指南第二条“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从条目上看与二版指南一致,但在说明中充实了应对双重营养不良的内涵,特别是对多吃蔬菜和水果预防慢性病作用予以比较肯定的说明。
第三,新版指南的第三条,改为“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强调了“每天吃”而不是“常吃”,考试/大并在奶类或其制品食用量上从每天100克提高到200克,这对进一步改善膳食质量,特别是预防骨质疏松等慢性病无疑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四,新版指南第四条“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与前版在条目上基本一致,但在说明里更加强调了鱼、禽的营养价值,并提出了适当减少畜肉(红肉),增加鱼、禽(白肉)的建议,这对控制营养相关慢性病毫无疑问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第五,新版指南的第五条“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第六条“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与二版指南相比,突出了“减少烹调油用量”和“天天运动”,这对控制脂肪、控制体重提出了更加积极的建议,应当说对控制营养相关慢性病是有益的。
纵观新版指南,尚有许多亮点,这篇短文无意全面解读,只是从调整膳食结构,应对双重营养不良的角度略书己见,难免偏颇,敬请读者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