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自变量和因变量:珠三角罗氏沼虾养殖的新突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7:47:54
2009年,一种罗氏沼虾人工育苗的改进方法在珠江三角洲悄然兴起———从浙江、上海等地购买孵出的幼体,在珠江本地培育成虾苗,这种育苗方法被称为“亲虾隔离法”。该法与连续使用当地亲虾孵化幼体再培育成虾苗相比,能有效减少虾苗“白浊病”的发生,获得稳定的养殖产量。所谓“亲虾隔离法”,即亲虾保种场与孵化场隔离,可逐渐恢复广东省现有的罗氏沼虾良种场功能,尽量减少输入外省虾苗和减少利用外省的幼体育苗,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和增加虾苗产量。能自主推动广东省的罗氏沼虾育苗生产,保证该省罗氏沼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亲虾隔离法的实现

    广东、广西两省,养殖罗氏沼虾已有二十多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罗氏沼虾种质退化,孵出的虾苗带有“白浊病”(洛克病毒)的状况。养虾区可能存在“白浊病”病源,江河水质也不大适合育苗生产,罗氏沼虾产业面临危机。2000年开始,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兴起进一步冲击罗氏沼虾市场,罗氏沼虾种质的复壮和虾苗“白浊病”研究基本被放弃,导致许多虾苗场经营亏损,广东、广西两省约有95%的罗氏沼虾育苗场关闭。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普遍发生病害,许多地区减产、甚至绝产,珠江口的一些虾农又想起了早年放弃养殖而产量稳定的罗氏沼虾,开始逐年恢复生产,放养面积不断扩大。

    由于缺少罗氏沼虾良种,广东广西两省不少育苗场甚至不选留亲虾过冬,不强化培育亲虾,只是到了天暖季节从养殖塘挑选一些怀卵亲虾孵化育苗,养殖区又存在病毒污染的可能,因此育苗场始终不能摆脱“白浊病”的困扰,罗氏沼虾虾苗一直短缺。而浙、沪地区对罗氏沼虾种质保护比较重视,当地以上海水产研究所为技术核心,不断地引入原种和选育良种,降低罗氏沼虾育苗出现“白浊病”的机率,在这种情形下,浙江、上海生产的罗氏沼虾苗趁机进入了广东市场。为了解决空运成本高、虾苗长途运输成活率低等制约问题,有人改变方法,将成本低、体积小的罗氏沼虾幼体空运到珠三角地区培育成虾苗再供应给养殖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异地幼体培育虾苗的“亲虾隔离法”就这样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实现了。

    亲虾隔离法的效益

    随着“亲虾隔离法”的逐渐传开,江、沪两地的罗氏沼虾幼体供应紧俏,孵化成本在正常的情形下为每万尾1元,而销往广东的价格平均每万尾8元,最高曾达每万尾13元。目前,珠江三角洲培育成虾苗后,平均销售价格为每万尾150元,最高达每万尾220元,由于舍弃了亲虾培育和幼体孵化的成本支出,本地虾苗场的育苗总成本约占销售价格的50%,仍有较大利润空间。据统计,2009年广东省放养罗氏沼虾约13万亩,投放虾苗40亿尾,由广东自行生产的只有8亿尾左右。其中,广东省中山市港口镇“旺牌”虾苗场是省内最成功的一个例子,该场从1月份开始从浙江湖州大量运入良种罗氏沼虾幼体,至8月亲虾产卵停止,共培育罗氏沼虾苗4亿尾,生产的虾苗健壮、无白浊病,市场供不应求。

    亲虾隔离法的条件

    采用“亲虾隔离法”建立罗氏沼虾保种场至少具备以下的条件:全封闭的场地。罗氏沼虾幼体保种场应选择远离罗氏沼虾养殖区,以三面环山的水库坝下为好,其目的是避免养殖区水体排放可能产生的病源传染。水库通常水质良好,且由高向低单向流动,不但能起到隔离作用,还可满足生产过程中的淡水需求,海水问题可以人工配制或运载卤水来解决。

    无病毒侵染的良种。通常选择F3-F6代为好,过早的原种亲虾未经纯化养殖,育苗产量低,不合乎商业要求,当然,有条件的引入原种储备更好,超过F6代的亲虾又可能出现种质退化,抗逆性变差。良种亲虾尽可能在异地选取,避免近亲繁殖,并且经过病毒检测才能进入隔离场地。

    科学严谨的生产操作。亲虾隔离场需执行规范的孵化育苗办法,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限制无关人员和不洁工具的进入,尤其是商品虾养殖区的人员要经过消毒程序才能进入孵化车间;使用的工具应全新,不能借用其它孵化场工具;亲虾、幼体和虾苗通常只能输出,不能随便输入等。

    采用“亲虾隔离法”建立的保种孵化场将为罗氏沼虾养殖生产实行科学的分工。孵化场选育良种亲虾和生产健康的幼体供应育苗场,育苗场可放心地购买无病毒幼体培育成虾苗供应虾农,虾农购买无“白浊病”的虾苗养殖成商品虾,获得稳定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