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要求谈信息管税工作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0:05:14

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要求谈信息管税工作思路

--------------------------------------------------------------------------------

 

  发表日期:20101227          【编辑录入:人大办公厅宣传信息处】 

 

 

 

宁夏人大网:www.nxrd.gov.cn   上传时间:12:17:41

 

 

 

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要求谈信息管税工作思路

 

●王立新  李永刚

 

 

 

宁夏地税直属征收管理局承担着宁夏地税系统大企业管理的指导监督职能。2010年,该局在总结信息管税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并以此为抓手,不断提高信息管税的能力。

 

 

 

一、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基本情况

 

(一)基本架构

 

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效能目标监督管理;二是日常事务管理;三是大企业管理;四是征管数据的应用局。包括4大类,50个业务节点和50个查询。

 

效能目标监督管理。平台建成以后,直属局把效能目标管理全部放在网上,根据目标责任制的内容,以工作流的形势,发送到相关责任人员,形成待办任务,监督人员可以持续跟踪问效,重点监督,使效能目标考核更实时,手段更丰富,向科学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日常事务管理。为了使基础性工作扎实到位,直属局把人事、培训、资产、文档、重点工作任务等信息全部集中到平台上,不同岗位采集不同的内容,共同关注局内事务,使管理上层次,查询更便捷,参考更广泛。逐步使日常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岗责清晰,高度一致,集约管理,信息全局共享。

 

大企业管理。经探索实践,在平台上初步构建了包括大企业家谱、基本信息、涉税信息、风险评估、自查管理、涉税诉求、综合报告为主要内容的大企业管理架构,为今后在信息化支撑下进一步做好为大企业管理服务提供了基本方法和思路。

 

征管数据应用。日常工作中,由于不同岗位的人员关注使用的数据不同,查询入口较多,权限设置严格,各类重要数据,包括在系统外的各类台账,依然无法在全局内高度快速共享,跨部门之间获取使用数据的方法和效率不高。为了提供一个更快捷、更集中、更综合、更灵活的数据应用方法,直属局把日常工作中,用户关注多、应用广、使用效率高的征管数据集中到平台上,形成了一个数据“蓄水池”,在全局内高度共享,满足不同层次的数据需求,提升了数据应用质量,信息管税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二)取得成效

 

通过平台的组建,一是使直属局“巩固、深化年”和“三基”建设有了抓手和方向,使局班子贯彻宁夏地税党组工作部署,科学谋划和落实工作的能力有了提高;二是在具体工作中锻炼了队伍,提高了全局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主动学习和干好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使各项工作更加有序、更加集约、更加规范,使全局干部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具体工作,以此推动全局信息管税和工作质效的全面提高。

 

基础数据共享平台组建过程中的最大收获,是通过直接研究建设,使局班子对信息管税、税源管理、队伍建设、征管改革整体要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纵观世界经济发展,专业化是整个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必由之路。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只有核心实现专业化,才能推动整个税收征管专业化,才能使我们的税收工作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信息管税是推动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必须遵循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加以研究实践。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对信息管税的现实要求

 

(一)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路

 

目前,税源专业化管理没有固定模式。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和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看,探索专业化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促进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抓手,以纳税评估为税务部门的主要任务,规范和优化税收征管程序,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创新管理方法,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包户管理模式无法应对日趋复杂的企业集团式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集团大幅增加。企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别是经济主体跨国家、跨地区、跨行业相互渗透。面对国际化的社会大生产,面对企业的集团式发展、跨地区经营和ERP等先进的管理手段,税务部门“高筑城墙”封闭防御式的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靠税收管理员一人管户,一个局包户来应对大量企业及其精密的税收筹划团队,将面临能不能管好税收、科学管理和发挥好税收职能作用的诸多挑战。

 

二是规避企业纳税风险和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日趋加强。企业的纳税风险与税收执法风险关系紧密。一方面,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增强,内控机制越发健全;另一方面,纳税风险是导致执法风险的重要原因,防范执法风险又需要加大对企业规避风险的引导。在二者的作用下,税收管理人员目前的管理水平已难以应对,税企平等对话的能力下降。防范执法风险是税收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维护税收执法人员切身利益的迫切需要。目前,因没有一套科学的防范执法风险机制,把执法风险和过错追究过多地集中在一个税收管理员身上,必将给税收管理员带来众多不可控风险,不利于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也无法有效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

 

三是自我管理和约束的信息管税机制无法有效提高税源管理质量。信息管税的目标是通过信息管理手段,使税源有效转化为税收。实际工作中,税收管理员是信息管税的主体,因没有一套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其个人能力往往决定信息管税质量。一方面,在数据的收集上,局限于个人或本局管户,全系统数据大集中下仍然存在数据壁垒,对跨区域且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无法实施有效监控。另一方面,在纳税评估、数据分析、税源监控上,基本靠自我管理约束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非税源管理特别是税政部门参与信息管税的要求和能力较低,只能从执法监督和检查中发现问题,无法有效提升信息管税质量。

 

四是队伍能力和素质无法适应信息管税的发展要求。信息管税还是要靠人来管,人的因素始终是第一位的。虽然做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但问题依然存在。首先是数据采集标准和监管制度依然没有建立起来,源头数据入口把关不严,反复清洗存在一定的事后性和被动性;其次是数据分析能力较低,仅依靠简单的数据比对来完成信息管税,能看懂复杂评估指标,从中发现问题的人员相当匮乏;第三是使用工具和运用数据的能力较差,能熟练掌握分析统计工具软件的人员较少。目前,提高人员素质的主要办法是通过加大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把所有税收管理员培养成全面人才来满足工作需要。这种以提高个体素质为主要目标的做法忽略了人的能力、专长和年龄等因素,效果始终不理想。

 

五是数据的不对称性导致无法实施有效的税源监控。目前,由于税务部门建立的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库不够健全,虽然有些地区通过网报等形式采集了部分会计报表数据,但真实性和利用率较低。没有大量数据源,仅依靠核心系统中的申报入库数据,信息管税只能处于低层次,这就是为什么纳税评估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仍然处于简单评估水平的最直接原因。此外,相关部门数据不能共享,数据壁垒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面对大企业ERP管理的快速广泛应用,靠采集企业几个会计报表数据来达到信息管税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税源管理需要,数据不对称问题逐渐加大。

 

(三)税源专业化对信息管税的要求

 

大力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提升信息管税水平。从专业化管理角度看,对信息管税的发展主要有四项要求。

 

一是对税源管理团队的要求。要打破由一人管户,一局包户的税源管理模式,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团队,用团队的专业化分工运作,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与企业对话能力。

 

二是对业务框架的要求。在团队管源的模式下,要重组业务框架,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围绕税收风险管理、纳税评估和服务,打造税源管理新机制。

 

三是对数据利用的要求。组建新的适应大企业管理的数据利用平台,打破数据壁垒,以共享、互动、紧密的数据链和专业化管事,全面提升数据采集、利用、分析的能力。

 

四是对人的要求。以更加有力的激励机制,把高素质的人员吸纳到税源管理团队,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组建一支精通税收政策、掌握信息技术、熟悉财务指标、善于与企业对话,富有创造精神的专业化管理队伍。

 

 

 

三、新形势下加强信息管税工作的设想

 

一是强化大企业管理机构职能作用。 要进一步强化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逐步转变由税收管理员一人管户的模式,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每个团队设立数据管理、风险引导、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若干小组。组建新的数据管理平台,用数据链把每个组的职责紧密联系在一起,互相制约,互相监督,处理好与税务稽查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税源管理工作,提高防范执法风险的能力。各级团队之间信息高度共享,互通有无,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局面。

 

二是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在分级管理上,实现省局、市局、县局三级管理机制。原则上,把规模大、跨区域经营的企业集团纳入省局管理,把规模大但经营单一的大企业纳入市一级管理,其他规模较大企业纳入县级管理。在税源管理上,采取属地管理为主、直接管理为辅的方法。在分类管理上,按照不同类型税源的不同特色,分别定制针对性的控管方案。通过分级分类管理,全面带动整体专业化税源管理能力。

 

三是强化数据应用和共享。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提供支撑。税源管理是一个需要由各部门、各层面、各环节协同配合的复杂工程,基础工作是实现纳税人信息、税务机关信息、第三方信息全面共享、深度分析、综合利用和联动互动。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组建大企业数据管理平台,其次是组建工作流,再次是实现外部数据交互。数据平台包括所有涉税信息采集共享,按照企业家谱形式,把重点税源信息、企业信息和国地税所有涉税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加以有效利用。组建科学有效的工作流,使分析、评估、检查等各环节数据形成回路,各职能小组的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外部数据交互实现涉税信息的跨部门共享,大企业数据来源应测重统计等相关部门,不断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使社会综合治税成为可能。

 

四是强化大企业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推荐和考试等形式,选拔高学历、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充实到大企业管理部门。不同的工作组,配备不同的人员。要实行分类培训,以更专业的培训,培养更专业的人才。针对目前人员编制问题,可充分发挥税务代理等中介机构的作用,也可外聘专家,发挥其熟悉行业规律,精通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的优势,重点参与行业的专业化分析、重大疑点的筛选、分析、破解和评估模型的建立等难度大、复杂程度高的工作。同时,以更加灵活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是强化企业涉税诉求的快速反应。要通过扁平化的管理,减少企业涉税诉求的受理层级。涉税诉求包括执法统一、纳税争议、政策扶持等内容。一方面,由大企业管理部门直接受理诉求,提交有权解决部门处理。另一方面,建立区、市、县三级涉税诉求协调解决机制,在依法服务的同时,建立快速反应的绿色通道,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纳税服务。

 

六是强化信息管税服务决策的能力。专业化和信息化使税源管理更集约,更有效。在解决内控问题的同时,要通过更加科学的管理,整理和挖掘更多的数据,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一方面,大企业发展直接反应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要用更加科学和专业的分析方法,及时把行业经营、纳税能力、税收增减因素等情况及时地提交决策部门,为税收科研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另一方面,要把大企业的部分涉税诉求转变为推动一个行业、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据重点研究,提出政策建议,为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责任编辑】南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