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蝶kis迷你版7.5破解: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领导谈杜绝虚假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48:41

 

强化责任 恪守道德 铲除虚假

光明日报总编辑 胡占凡

    同志们 :

    目前,专项活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我们各部门、各单位和每位同志都要高度重视,分阶段扎实推进,不能流于形式。

    下面,围绕专项活动的主题,我讲几个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什么是虚假新闻

    虚假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真实反映事物本来面貌,伪造、歪曲、虚构新闻事实的新闻报道。虚假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无视新闻赖以存在的客观事实,任意凭借个人的意图、愿望或依据他人的意志去编造“新闻”。

    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添枝加叶、任意拔高的 ;有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 ;有合理想象、情节失实的 ;有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的 ;有导演摆布、弄虚作假的。凡此等等,不一而足。但虚假新闻的基本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无中生有。无中生有、虚构新闻是最恶劣的新闻造假方法。这是一种纯粹的虚假新闻,往往是记者根据主观想象或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或者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在报道过程中凭空捏造,以此提升新闻“卖点”,引起轰动效应。比如,2007年北京电视台《透明度》栏目播出的《纸馅包子》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这种虚构事实、编造故事的虚假报道,数量虽然不多,但影响极坏,对新闻界声誉伤害极大,读者反映也最强烈。我们报社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但也要绷紧这根弦,时刻警惕这种无中生有的假新闻。

    第二,以偏概全。现在有一种倾向,当新闻事件发生后,有的记者喜欢采用“归类法”,对某一类人或事物进行生硬的分析归类,用类似概念替换其中的个体 ;有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虽然某个具体事实是真实的,但不是总体的真实,不是宏观的真实,不是普遍的真实,更不是本质的真实。这样片面、机械地对事物下判断、下结论,以个别代替一般,以局部涵盖全部,很容易出现虚假新闻。比如,近几年,有些媒体热衷于曝光医生见死不救、误诊伤人、收红包、吃回扣等现象,甚至有媒体在批评文章中把医务工作者称为“黑衣天使”,使他们的形象一度变得非常糟糕。而非典疫情、汶川地震这些突如其来的灾难来临后,某些媒体对医务人员的评价也180度大转弯,把医务工作者誉为舍己为人、敬业奉献的 “最可爱的人”。这难免使人产生一种联想 :是医务人员一夜之间突然变好了,还是有些媒体原来的评价有失公允?很多群体和行业都存在类似的被媒体误读的情况。

    第三,失实报道。有少数报社不负责任地刊发、转载未经核实的社会自由来稿和互联网信息,转载、摘编内部发行出版物的内容,发表有失客观、公正的报道和文章,造成新闻失实,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新闻出版总署曾印发文件通报6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的情况。2008年9月11日,一家报纸刊载题为《招行投资永隆浮亏百亿港元》的虚假消息,由于该报记者对香港永隆银行的股价数据采集有误,得出招商银行浮亏逾百亿港元的错误结论,造成报道严重失实。该报道成为招商银行当日股价暴跌的诱因之一,并带动银行股板块整体下跌。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在失实报道方面,还有一种倾向要格外注意,那就是有的记者采用文学手法,拔高典型,添枝加叶,虚报成绩。为了突出模范人物,把不是他们做的事也安到他们头上。这些记者以为,既然是宣传,写先进人物,就要往好里写,就要拔高,这样才能有说服力。这类夸大其辞的失实报道,虽然也有一些事实基础,但对事实又做了很多加工,移花接木,张冠李戴,在事实之外有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细节失实很容易让人质疑整个报道的真实性。

    二、虚假新闻的产生原因

    第一 :利益的驱动。

    经济利益的驱使,使新闻呈现商业化倾向。个别新闻媒体把经济利益凌驾于社会效益之上 , 为假新闻开了绿灯。有些记者编辑甚至媒体自身,在金钱面前迷失了本性,背离了新闻宣传的崇高使命,将新闻当作牟利工具,利用新闻报道搞创收,刊登有偿新闻、虚假新闻,造成了失实和欺骗。更有个别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索要钱财或好处,给了钱就发,不给钱不发,甚至是威胁对方发批评性报道以索取财物,这些行为都严重地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从业者的形象。

    为了完成任务或为了出名不惜造假。有的记者名利思想比较严重,为缩短成功之路,忘记了新闻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道德基础和行为规范,急功近利,制造虚假新闻,追逐“轰动效应”。什么假都敢造,什么故事都敢编,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有的新闻采编人员已经形成一套造假的潜规则,不深入一线去采访,而是凭感觉,想当然,捕风捉影,生编乱造那些耸人听闻的爆炸性新闻,以求先声夺人。

    为了吸引眼球炮制假新闻。当今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使得一些媒体对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可读性、趣味性看得比真实性更重要。现在,有一种说法,“大报抓导向,小报抓市场”。这是十分错误的。在这种发行至上、眼球至上的观念引导下,一些媒体挖空心思打“擦边球”,片面追求吸引眼球,急功近利,只要能扩大份额,什么东西好卖就登什么,什么内容有市场就炒什么,迎合少数人的猎奇心理。比如,前几年一家报纸刊发的《新闻从业人员平均寿命45.7岁》,从常识判断就是假的,但我们的记者就是敢把它写出来,还过关斩将地顺利刊出。事实是怎么回事呢?是“上海调查,在职死亡的新闻工作者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严重地腐蚀记者队伍,甚至会丢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

    第二 :作风不实,捕风捉影。

    有些记者修养不足,素质不高,给虚假新闻埋下隐患;有些记者对自身要求不严,作风浮躁,缺乏扎实的工作力度,给虚假新闻的产生开了方便之门。新闻记者一旦沾染上浮躁之气,就会沉不下心,稳不住神,就会将党性原则抛之脑后。有的记者为了赶时间抢新闻,没有认真去核实新闻信息来源,而是采访打电话、缺料网上“扒”,造成新闻要素及情节不准确;有的记者不采、不访,直接在通讯员来稿后署上自己的名字交稿完事;有的记者为多发稿,听到爆料或从网上看到一些线索,加上“谁谁谁说”或“据消息人士透露”,不经核实就署上名字交稿;有的记者面对新闻素材不认真分析核实,甚至偏听偏信,将社会传闻作为新闻线索加以使用,致使报道不完整、不准确、甚至完全失实 ;有的记者面对新闻素材,不开动脑筋寻根究底,而是草率成稿,能见报就满足了;有的奉行“拿来主义”,把其他媒体的新闻稿稍事加工就搬到自家的报纸上;有的干脆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换个地名和时间就发稿;还有个别记者喜欢出入高档场所,双脚不接“地气”;有的编辑把关不严,对采访稿件不加甄别,轻易放过;这样的作风当然会出虚假新闻。

    第三 :虚假新闻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树立起牢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当前,在一些新闻工作者中,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熟悉了,淡化了,遗忘了,特别是目前采编队伍越来越年轻化,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一些新闻工作者没有把自己定位在党的宣传工作者上,而是定位在新闻职业者上,这是定位上的根本错误。必须清楚,在中国从事新闻工作,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是一个大前提。对普通记者如此,对各级决策者更是这样。所以我们明确地提出,要“政治家办报”,这一点我们坚定不移。我们的舆论阵地,我们的报纸,要永远掌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人的手里,这一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动摇。

    三、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

    第一 :认清角色定位,当好喉舌工具。

    新闻工作的喉舌工具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核心的内容,也是最根本的原则。马克思在《莱茵报审判案》中指出:报刊“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无处不在的喉舌。”喉舌论既说明了新闻工作的性质,又说明了它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些人认为喉舌工具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和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认为强调党性和喉舌作用会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会影响按新闻规律办事,会影响新闻信息传播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这是非常错误的,也是十分片面的。新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我们的任何媒体都概莫能外,都不能搞特殊化。媒体放弃喉舌的地位,实际上是一种自我矮化,注定是不会走得太远。

    我们的媒体是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媒体的责任是与它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工具的角色相一致的。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坚持正确导向,担负政治责任,都是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也是党和人民对我们新闻媒体的期望和要求。

    第二 :履行社会责任,做好价值引领。

    媒体责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当今时代,信息的传递和获取越来越便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媒体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以及对人们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加深,媒体承担的社会责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加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建设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为此,媒体不仅应对新闻事件进行客观地报道、解析,还要以其正确的价值观影响和引导受众。传播积极、健康、有益的内容,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等现象。

    第三 :下大力气提高道德水准和职业操守。

    编辑记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树立无私无畏、不受利诱、不畏权势、明辨是非的精神情操。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文明的精神产品,为社会、为人民负责。编辑记者要坚持原则,在压力面前不违心,亲情面前不偏心,金钱面前不动心。要淡泊名利,不媚世俗,反对不良文化倾向,自觉地抵制各种诱惑,坚决不做沽名钓誉、见利忘义、出卖良心的记者。

    第四 :要下大力气提高业务素质。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对编辑记者的素质要求远比其他行业要高得多,我们要在各自的领域中有研究、有造诣,要把功夫下在“笔头、口头、镜头”上。记者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和采访能力。善于社交,多方接触群众,记者才能从各个角度对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不仅能抢先得到重大的新闻线索,而且在采访中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记者要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编辑记者应该成为杂家,不仅对新闻知识要熟悉,而且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要广泛涉猎,要在自己分工的领域内努力成为专家、内行。在此基础上,要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丰富的语言应用能力和修辞能力等。同时,我们要熟练地操作电脑,借助网络、多媒体进行采访,写稿、发稿以及获得信息反馈。

    记者要有职业敏感性,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敏锐地识别什么是有价值的新闻。

    第五 :改进作风,坚持“三贴近”。

    “三贴近”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和运用。对“三贴近”认识不足、贯彻不好,就不能增强新闻宣传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我们必须围绕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围绕民生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精心策划,选准切入点深入报道,剖析问题,体现党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坚持“三贴近”,还要体现在我们的组织策划、稿件采访、编辑思想之中,也就是说,整个报道从采访内容到稿件组织再到版面安排,都要坚持“三贴近”,都不要自说自话。尤其要从国计民生的高度,解读重大政策,关注热点问题,围绕中心工作做好文章。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例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爱有关的感人事迹 德国对废旧塑料和白色污染处理的详细报道可以在哪里找到?还我们一片清净河山,杜绝白色污染 河南南阳市有正规的电脑公司请联系我!!杜绝虚假广告 帮我查一下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谁有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有什么?最好多点哦~~谢谢了`` 谁有新闻媒体报道过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急要,相当急!!!!!!!!!!!!!!!!!!!!!!!!!!!) 新华网和中新网是不是同一家新闻媒体网 怎么区分朋友真诚和虚假呢 我感觉我的领导对我很冷淡我怎么杜绝折中情况 如何和领导谈工资的问题 辞职的时候怎样和领导谈? 中国新闻媒体 发现对领导的负面报道,要怎样向领导报告比较合适? 张家口前段时间新闻媒体报道了游戏厅存在赌博现象,近来各地方已经关闭了这些场所,那以后还会在来吗? 学校弄虚作假,高考志愿勿填,上千学生被骗,学校乱成一团,谁来报道,谁来管啊?教育厅不管,当地新闻媒体管不 政治领导和行政领导的区别 报道和报到的区别? 报道和报导的区别 如何和领导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