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面膜生产日期:禅宗神异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04:12

禅宗神异故事

禅师与将军


通慧禅师年幼当沙弥时,有一次打水无意杀死了一条鱼。后来通慧做了住持,有一天,对他的弟子说:“三十年前一段公案,今日该了了。”弟子就追问是什么事呢?通慧禅师说:“到了正午就知道了。”说完就在座上闭目跌坐。

当时的统兵张浚是一个虔诚念佛的净土行者,一时带兵至关中。经过通慧禅师的寺前,忽然性情大发,竟然手持弓箭径自走入法堂,面对着通慧禅师怒目相见。

通慧禅师笑着说:“我已经等你很久了。”

张浚不明所以地说:“我与禅师素不相识,今日一见,为何满腹仇恨,甚至想至你于死地?”仍是一脸的愤恨。

通慧禅师就把三十年前的事说了一遍。张浚听后感动不已,于是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劫劫想缠岂偶然?不若与师俱解释,如今立地往西天。”说完就站着断气了。

通慧禅师一看张浚已往生,就说:“三十三年飘荡。做了几番摸样;谁知今日相逢,却是在前变障。”说完,坐在座上圆寂了。

 

采薇少女

佛教戒除女色,所以,佛教史上便留下了许多和尚抵挡勾引的故事。下面便是一例。

  昙翼法师是浙江余杭人,最初依庐山慧远出家,后往关中求学于鸠摩罗什。几年之后,他又东还会稽,入秦望山结庐而居,诵《法华经》十二年。

  有一天,日薄西山,天色向晚,昙翼的草庵门前突然出现了一位妙龄少女,身披彩服,容貌娇丽,臂弯处垮着一个竹篮,里面放着一头小猪,鲜白可爱,另有两颗大蒜斜放篮中,青葱碧绿。情景交融,更衬托出那位少女的美丽。

  只见她金莲款动,来到昙翼的身前说∶“妾进山采薇,不想越走越远,忘了归期。现在天色已晚,想回去又怕路上貌狼纵横,伤害了性命。所以,我想在你这里借住一宿,明早再行。”话末毕,一个媚眼已向昙翼飘来。

  昙翼一见,心中惶恐不安。他想这位少女神色轻挑,说是入山采薇,实际上只怕是来坏和尚清修的,遂即说道∶“不行!佛教以女色为大戒,这深山野林之中,四处无人,你来借宿,于我大大不便。我想你还是趁着天色尚早,赶紧下山回家去吧。”

  那位少女一听昙翼不许,便哭了起来,她抽泣地说∶“都说和尚心地仁慈,爱惜生灵,谁知今天我却遇上了一位假仁假义的和尚,眼看着由我落入虎狼嘴里而不加保护,我的命真是太惨了啊!”昙翼见少女如此说法,心中亦觉不安起来。是啊!救人性命原本是我佛家的本色,她虽是一名女子,我总不能眼见她死于路上吧。想到这里,昙翼只好答应了少女的乞求,同意她住下来。他把草庵中仅有的一张绳床让给少女,自己于庵外粗略地铺置一下,露宿起来。睡到半夜,屋里的少女突然高声呼叫起来,说是肚子疼,请求昙翼为她按摩。昙翼心想,对方的诡计终于使出来。便以持戒为辞,坚决拒绝。岂知那位少女却越叫越急,在床上翻滚不已,痛得汗流满面。昙翼进屋一看,知道少女是真的病了,便以布裹起锡杖,遥为按摩。许久之后,少女腹痛渐止,慢慢地睡去了。昙翼暗呼侥幸,急忙出屋去了。

  第二天一早,那位少女醒来,突将彩衣化作祥云,小猪变成白象,大蒜变成莲花,少女凌空飞起,端坐莲花之上。她对昙翼说∶“我是普贤菩萨,今日特来相试。你的修为果然不错了。”言毕,倏忽而逝,消失不见了。原来,那位少女竟是普贤菩萨的化身。

  此事当时就流传起来。据说,会稽太守孟听知此事后,立即上报朝廷。皇帝特意降诏,为昙翼建造了一座法华寺,后来被改称天衣寺,以普贤彩衣化祥云的奇迹,并称赞昙翼的德行修为。


 

知玄禅师

在知玄还是云水僧时,曾于京师丛林遇到一位身患恶疾的异僧,无人理睬,于是耐心的为他擦洗敷药,照顾他的疾病。病僧愈后,感激知玄的德风道义,临别时,对知玄说:“将来如果有什么灾难,你可以到西蜀彭州九陇山间两棵松树下找我。”
  日后,知玄居安国寺,道德昭著。唐咸通十二年(871),懿宗亲临法席,尊称他为国师,并钦赐沉香法座,备极礼遇,知玄亦自觉尊荣。一日,悟达国师的膝上忽然长了个人面疮,眉、目、口、齿,样样齐全,每次以饮食喂之,则开口吞食,与常人无异。
  国师遍揽群医,都无法医治,正在束手无策时,忽然忆起昔日病僧临别时所说的话,独自前往西蜀,来到九陇山。悟达国师道明来意,异僧说:“不用担心,我这儿山岩下有清泉,明天用这清泉洗濯一下,就可以去除你的病苦。”第二天黎明时分,一位童子即带着悟达国师到岩下溪旁。悟达国师正要捧起溪水洗涤疮口时,人面疮竟然大声喊道:“不可洗啊!你是博通古今的人,不知可曾读过西汉史书上载袁盎杀晁错于东市的事?你就是袁盎来转世,而我就是当年被你屈斩的晁错。累世以来都在寻找机会报仇,可是你却十世以来都身为高僧,持戒严谨,故苦无机会可以下手。直到现在,你受到皇帝的恩宠,生起名利之心,有失戒德,因此我才有机会化为人面疮加害于你。现在蒙迦诺迦尊者慈悲,以三昧法水洗我累世罪业,从今以后,不再与你冤冤相缠。”悟达国师听了,不觉汗如雨下,连忙掬水洗涤,突然一阵彻髓剧痛,闷绝过去,醒来时,膝上人面疮已经不见了,想要礼敬圣僧,也杳然无踪,不知去向。
  悟达国师深知蒙圣者慈恩,使多生宿冤免除,誓愿说法度众,来报答圣恩。因此作成忏文三卷,早晚恭诵,毕生精修。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后来这部忏文因取尊者用三昧法水清洗人面疮,解除累世冤业,所以命名为《慈悲三昧水忏》,流传至今


 
 

文殊与文喜

有一位叫文喜的禅师,从小就出家当沙弥,到了三十岁开始参禅,可是怎么也不能开悟见性,他自认为没有一个好的师父接引,于是他下定决心从南方三步一拜,到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向文殊菩萨求佛法,求智慧。
文喜禅师拜了一年,终于来到五台山的金刚窟。他看见一个白发飘逸的老头牵着牛迎面走来。老头与文喜打招呼,知道他是三步一拜来到这里,说:“和尚,你真了不起啊!到我家去坐坐喝口茶吧!”于是文喜随白发老头到他的茅草屋中坐下,两人谈起了修佛法的事。
白发老头问:“南方的佛教怎么样啊?”
文喜回答:“我们那里的佛教马马虎虎。所以我来这里找圣人指点。”
白发老头说:“我们这里的佛教也是鱼龙混杂,凡圣同居啊。”
文喜问:“不知五台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
白发老头回答:“前三三与后三三。”文喜也没听懂这“前三三与后三三”
文喜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没有答腔。


白发老头又连问几个有关佛法方面的问题,文喜都答不上来,老头眉头一皱,叫道:“均提,送客。”
茅屋后面出来一童子,对文喜说:“法师你请。”就将文喜送到外面。文喜回过身准备道别,茅屋不见了,只见文殊菩萨骑在卷毛狮子上,站在空中。文喜这才明白,那个白发‘老头’就是文殊菩萨,可惜自己对面不相识,他悔恨交加,痛哭流涕回到南方。


从此,他在那次拜见失意后,再也不乱想了,收起心来在山上潜心修禅,终于不久就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了。文喜悟道后就下山到丛林中的禅院里担任饭头,即做饭的大师傅。他每天要煮一千多人的饭菜,仅那炒菜的铁铲,也要有一把力气的人才拿得起。就这样一直为僧人烧了三年的饭。


有一天,文喜将米饭放在有一人高的蒸桶里,盖上锅盖,上火蒸饭。看见文殊菩萨骑着狮子在饭锅上转圈。文喜见到文殊,也不顶礼膜拜,拿起大锅铲打了去,说:“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到这里来做什么?”
文殊骑着狮子飞到半空中,笑着说:
苦瓜连根苦;甜瓜做蒂甜。
修行三大劫,反被老僧嫌。


这是赞文喜真得了道,完全不住相了。


高峰妙禅师与韦陀菩萨

中国杭州有西天目,有一座山峰,叫倒挂莲花,此山好像莲花倒生似的,有一位高峰妙禅师在此修道。杭州有五个天目山,东天目、西天目、南天目、北天目、中天目。为什么叫天目?因为山顶有二水泉,如山上有两只眼睛似的,所以叫天目山。有很多修道人在此修行。高峰妙禅师在西天目修道,他为什么选这儿修道呢?因为他每一坐禅就打盹,一睡就不得入定,昏沉特别重。讲解心经时,有讲二十六种烦恼,其中有一种烦恼叫昏沉。为什么昏沉是烦恼?因为修道一昏沉,就不得入定。不得入定,就生出散乱心。高峰妙禅师自己想找一个方法来对治昏沉,想什么方法呢?他知道在西天目的倒挂莲花可以打坐,如果一昏沉睡觉,就会跌到山涧下去。山涧有几千万丈高,如果从上面跌下来,就是粉身碎骨。于是他豁出生命到倒挂莲花去修道,如果他睡觉了,就会跌死。他坐了一天没有睡,两天没有睡,三天也没有睡,到第四天就支持不住睡觉了,这一睡觉,果然就跌下去,但跌到山涧的半腰,如一万丈,跌到五千丈时,就不往下掉了,有一个人把他托上来。他就问:‘是谁把我救上来的?’救他的人说:‘护法韦陀。’他一听说是护法韦陀救他上来,就很高兴,而生出骄傲心,问韦陀菩萨:‘老韦,世界上像我这样修行的人,有几个?’韦陀菩萨说:‘像你这样修行的人,犹如牛毛那么多。你真是不惭愧,八万大劫内,我再也不护你的法了!’高峰妙禅师一听韦陀菩萨于八万大劫内,都不护他的法了,就痛哭流涕,生惭愧心说:‘我真不是个修道的人,刚才韦陀菩萨来护法,我却生出骄傲心。’自己惭愧得哭了,哭了很久,忽然他想:‘以前我修道,也不知道韦陀菩萨来护我的法,也一样修行,我也没有依赖韦陀菩萨来护法我才修道。现在韦陀菩萨不护我的法,难道我就不修道了吗?不,我还是一样要修道。’他就发心再到此地打坐,这回更精进,就是死了也要修道来参禅打坐,豁出生命也要成就道业。于是他又坐了几天,支持了几天又睡觉了,又跌下去了,当跌到半空中,又有人把他托上来,他问:‘这次是谁来护法?’护持的人说:‘韦陀。’高峰妙禅师就问:‘老韦!你也打妄语!你说八万大劫内不护我的法,为什么又救我上来了?’韦陀菩萨说:‘不是!我对你所说的话已经实现了,你生贡高心,我说不护你的法。以后你又生惭愧心,你这一惭愧,就已经超过八万大劫了,所以我又来护你的法了!’由这一公案,可知一切劫为一念,高峰妙禅师一念的忏悔,就超过八万大劫,所以尽一切劫为一念也是一样的道理。‘三世所有一切劫’,过去世一切劫,现在世一切劫,未来世一切劫,所有的一切劫,在一念之中,我就可以到十方三世一切的劫那么长的时间,我入到那里面去。

 

元珪禅师与山神

元珪禅师从慧安国师得法,在嵩山庞坞筑茅屋修行。据说,一天,有位高冠锦袍,象貌奇伟的人轻步舒缓而来,身后侍众透迤,幢幡环珮交错,大有王者之势。师问:“仁者为什么到此?”“师父难道认识我?”师说:“在我眼里,佛与众生平等,普天之下,我一视同仁,没有区别。”来者说:“我本嵩岳山神,能使人生,说人死,你怎么能把我看成平常之人呢!”师说:“在我眼里,身与空同义,我与你平等。你能毁坏空与你自己么?而我本来不生,你怎能让我死呢?”神说:“我是聪明人,哪知师父有更大的智慧,求师授我正戒,成为佛门弟子。”元珪禅师点烛焚香,说:“我教你五戒,如能奉持,答应‘能’;若不能,即说‘否’。”山神恭敬受戒。师说:“你不能淫么?”神说:“我娶妻了。”师说:“那是指不邪淫。”神答:“能。”师说:“你不偷盗么?”神说:“我什么都不缺,怎么会盗取呢?”师说:“是指不要享受过多的祭品,别人如不供养你,不能祸害善良。”答:“能。”师说:“你能戒杀么?”神说:“在职握权,哪能不杀?”师说:“杀,是指好坏不辨,滥杀无辜。”答:“能。”师说:“你能不虚妄,不饮酒么?”神答:“能。”师说:“这就是佛戒了。”师接着说:“假如你能无心于万物,无心则可无戒。无你也无我,无佛无众生,谁来持戒呢。”

受完五戒,神对元珪禅师说:“我的神通仅次于佛。”师说:“说起神通,佛有三不能:佛能成万法智慧,却不能消灭定受生死苦果的原因。佛知众生有解脱痛苦的本性,而不能导化无缘之人。佛能普度无数的生灵,却不能让一切众生都入佛地。在我看来,佛也没有神通,只不过是以无心通达一切罢了。”山神说:“我确实浅薄愚昧,师所教戒,我一定奉行,但今天请让我效力,以报答师父的慈悲。”师说:“我观身,没有什么东西;观法,不停地变化,那会有什么欲念。”神说:“师父一定要命令我作世间的事情,让一切人知道有佛有神。佛祖都让神护法,师父难道背叛佛祖么?请师父随意吩咐。”禅师不得已,说:“东岩寺的屏障,荡然无树,你能把北岩的树移植到东岭么?”神说:“子记住师父的命令,晚上会有喧动,请师不要惊骇。”到了傍晚,果然云奔电掣,风吼雷鸣。黎明时微风和煦,晴空万里,北山的松树移到了东岭。这时,禅师告戒徒说:“不要让人知道这件事,人们会把我当作妖精。”佛法不重神通,而求智慧和清净。禅师们懂得,那些用神秘来传播佛法的,对自己和社会都相当危险,是佛的罪人。
 

龙湖普闻禅师救龙王

邵武龙湖禅师。名普闻。唐僖宗第二子也。幼不茹荤。长无经世意。僖宗钟爱之。僖宗中和元年黄巢乱。帝幸蜀。亲王宗室皆逃亡。师断发逸游。谒石霜诸禅师问。如何是教外别传。诸曰待案山点头。即向汝道。师因省悟。依止数年乃请游山。诸曰。逢干即止。遇陈便住。遂辞行过邵武抵大干。遥望山颠郁然深秀问父老。彼有居者否。老曰有一陈嗣者。久隐其中。师至嗣遂分坐同住。师庐茅谷口。陈乃去之。庵址存焉。其宝乘禅院者师茅庐基也。僖宗文德元年三月。师乃掷锡杖于山。杖止处建立道场。缁素向心遂成巨刹。一日有老人来前曰。我龙也。家于此山。行雨不职将有天罚。愿师救护。师曰。汝可易形来。俄一小蛇在座。师引之入净瓶。良久风雷挟座山峦摇震。达且开霁。蛇自瓶出。老人来谢曰。非师法力则腥秽此地矣。观师道场阙水。当以报德。遂斸地成穴。涌泉衍溢乃为一湖。在今半山是曰龙湖。至是贞明四年一日。师集众僧曰。吾将他适。以院事付聪教二禅人。乃说偈曰。我逃世难来出家。宗师指示个歇处。住山领众三十年。对人不欲轻分付。今日分明说似君。我敛目时齐听取。既而跨虎凌晨抵信州开元寺。龙湖僧追之。师曰。山中已有聪禅师。吾不复归矣。故龙湖无开山祖师塔。惟有跨虎庵基。为古今之证。敕谥圆觉禅师。五灯会元谓师示寂于龙湖殆非也。师嗣潭州石霜禅师庆诸。诸嗣道吾宗智。智嗣药山俨禅师。诸吉州人。姓陈氏

 

破灶堕禅师超度灶神的故事

中国唐朝时期,河南登封县北嵩山南麓的嵩岳寺,有位外号叫做“破灶堕”的禅师。该禅师奉事嵩岳寺慧安禅师为师,隐居嵩岳,但谁也不知他叫什么名字,其言行经常叫人难以揣测。

  当时,嵩岳寺附近山坞有一座神庙非常灵验。这座神庙的殿中别无神像,只安有一个灶台,从远到近来祭祀这个灶台的人往来不断,所烹饪与宰杀的食物与生命甚多。

  有一天,该禅师领着侍从僧进入神庙,用禅杖敲击了灶台三下,说道:“咄!这个灶台不过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凭什么烹宰物命。”说完后又打灶三下,灶台随之倾倒、破碎、塌落在地。

  不一会,一位身穿青衣头带高冠的人,忽然来到禅师面前磕头礼拜。禅师问道:“你是甚么人?”这人回答说:“我本来是这座神庙的灶神,长期在此造受业报。今日幸蒙师父宣说无生妙法,而得从此处超脱,而转生在天中,为此特来向禅师谢恩。”禅师开示说:“这是因为你本有之觉性,并非我强言开示的结果。”神人闻言后再次礼拜,随即隐没。

  过了一会,侍从僧问说:“我等长期侍奉和尚,未曾蒙受开示教诲。这个灶神得到甚么捷径要诀,便马上得生天之报。”禅师说:“我只向他道明是泥瓦合成,也没给他什么特别道理。”侍从僧听后,默然无言。禅师问道:“领会么?”侍从僧说:“没领会。”禅师说:“本有之觉性,为甚么没领会?”侍从僧等因而礼拜。禅师说:“塌下啊,塌下啊!破掉啊,破掉啊!”

  此事之后,义丰禅师将此经过告知慧安国师。慧安国师赞叹地说:“这小子领会透底,已然物我一如。就好像朗月处在高空,没有不能澈见的,很难企及他的语意。”义丰禅师问道:“不知道甚么人能够企及他的语意?”慧安国师说:“不知道此事,当时他被叫做‘破灶堕’。”

  有僧问道:“物物无形时如何?”禅师说:“礼拜便知唯你非我,不礼拜便知唯我非你。”其僧于是礼拜致谢。禅师说:“自心本有之物,此物实非任何事物。所以才说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黄檗禅师不唯自渡 黄檗禅师自幼便出家为僧,有一次他游天台山时,碰到一个举止奇怪的同参,两人谈笑,一如故人。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好溪水暴涨,那个同参叫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道:“老兄,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吗?”
  那个同参便提高裤脚过河,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自然,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来呀!来呀!”

  黄檗便叫道:“嘿!你这小乘自了汉,如果我早知你如此(早知你是有神通的小乘人)便把你的脚跟砍断。”

  那同参被他骂声所感动,歎道:“你真是位大乘的法器,实在说,我不如你啊!”

  说着,便消失了。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小乘圣者,纵然得道,也不及初发心的大乘行者。“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的作风,永远不能成佛。“自己未度,先能度人,才是菩萨发心。”黄檗斥责自了汉,难怪小乘圣者感动,并赞歎为大乘法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