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sh玫瑰套装:被误解的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30:33
文化是有脉络、有结构、有生命也是有标志的。这一点,没有人会否认。文脉一旦变了种,反映在表象上,根源在骨子里。当然,文化也是有土壤的,一旦土壤变得贫瘠、松软而不再是厚实、肥沃,虽然也能结出果实、开出花朵,但果实是青涩的、花朵是变味的。
当今几乎所有的识字人都愿意被别人尊称为“文化人”甚至学者。“文化人”者,学识渊博也。“学者”,道行高深也。但是,当今的文化人中,却有许多人是对学问不求甚解、浮皮了草的;不妨,我略举两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从有擅于化腐朽为神奇者从清代学者顾炎武的一篇文章里总结出这两句话,不论新编的《汉语大词典》里,还是当今流布的报刊用语中,无不把此理解为“每个普通人都对国家、民族的兴旺负有责任”。可是,顾老头儿是这个意思吗?有较真上劲者,仔细研读揣摩其原作《晚录·正始》后才发现,人家所说的“天下”指的是忠孝大义、纲常伦理,完全是是非观、价值观、道德观取向的范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指的也是人人都应挺身而出保卫忠孝大义、纲常伦理,使之免于沦丧。至于今人所理解的天下即国家、国家的兴衰每个公民都得负责任——完全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其实,“国家”即“朝代”,“朝代”更替与否,应是“国保者、其君臣,食肉者谋之”的事儿。由此可见,把这种神圣而宏大的责任平白无故地推给喝稀饭、咽咸菜的老百姓们,是没有道理的——这哪跟哪啊,挨得上吗?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其实,这并非孙先生的原话,而是提炼于他的《国事遗嘱》。那么,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是如何理解“革命”的呢?抗战时,把它当成赶走日本人;内战时,把它当成打倒蒋介石;解放后,把它当成分掉地主的土地以及后来的搞大跃进、举三面红旗、打右派、反击右倾翻案风、向四个现代化进军、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等等。这样理解,也许都对,但中山先生所说的“革命”,却不是这个意思的。因为他的《国事遗嘱》里的开篇之句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可见,孙先生所说的“革命”就等于“中国之自由平等”;反之,“中国之自由平等”就等于“革命”。他老人家嘱托我们要继续努力的,也是这档子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