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rs zabbix: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9:25:28
197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发生过一次不寻常的事情———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这一年,毛泽东整整80岁,身体每况愈下。两年前的1971年9月13日,作为毛泽东接班人的林彪乘飞机叛逃,死在了蒙古,这对毛泽东是一个重大的打击。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急于安排后事,为下一代领导人打好基础的想法越来越明显。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受命于危难之中开始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紧紧抓住整顿军队,肃清林彪流毒和影响,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个中心环节,大力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他多次派出工作组,下到各大军区了解情况。叶剑英认为,军队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大单位(大军区、军、兵种)的领导班子,是军队的“上层建筑”。军队必须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军队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为此,必须进行组织调整。叶剑英的想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

  12月12日,毛泽东在自己的书房兼会客室里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不是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也坐在了茶几旁。会议开始,毛泽东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我无非是开个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会客室里鸦雀无声,气氛有些紧张。

  毛泽东缓和了一下口气,换了一个话题:“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说完这句话,他转向叶剑英:“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

  周恩来点点头,表示是这样的。王洪文听完,连连点头,虽然面色平静,却掩盖不住内心的高兴。他在上海造反起家,建立了闻名全国的上海民兵指挥部,搞起了成规模、成建制的民兵队伍,企图建立自己的“第二武装”。但是,上海在南京军区的辖区内,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他事事掣肘,把许世友调走,就少了一块“绊脚石”。

  稍顷,毛泽东忽然又换了一个话题。“现在这么多人看不起儿童团,我也是儿童团过来的,你们都是吧。”毛泽东一边说,一边环顾在座诸位:“你们哪个青年时期、十几岁二十几岁就那么高明,我就不信。”大家都明白了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是要大家支持王洪文的工作。
  就是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确定了军队高层领导的调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邓小平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12月22日正式宣布对调命令,各大军区司令员、军兵种主要领导再次集中。毛泽东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想让他在将帅面前树立点威信,委托王洪文“点名”。军队的“点名”不只是清点人数,而成为了一种严肃的仪式,一般“点名”的人都是最高首长,被“点名”的是部属。王洪文当了中央副主席,有些昏头,也就大大咧咧地拿起花名册,点起名来。

  “许世友!”

  没有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王洪文最怕这个南京军区司令。他壮着胆,又点了一次:“许世友!”

  忽听得“咚”地一声,原来是许世友把茶杯猛往茶几上一磕。王洪文抬眼一看,不光是许世友,杨得志、皮定钧这些老将军都鄙夷地望着他。王洪文胆虚了,转过头来求助似地望着毛泽东。毛泽东铁青着脸,一声不吭。

  周恩来不得不救场。他拿过花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这些刚才还是很傲的将军们,现在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名点完了,周恩来宣布:“现在请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

  毛泽东宣布完了对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没有一个人耽搁,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去上任。

  (《湘潮》 李金明文)


中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内幕1973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发生过一次不寻常的事情--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当时,这件事情不但在国内产生很大影响,在国际上也引起很多猜测。 

60年代起,中国和苏联边境领土纠纷渐渐升温,并趋于白热化。1964年10月15日至1969年3月15日,苏联挑起边界事端4189起,军事部署上,由70万人增加到114万人,并且不断举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为侵华战争做准备。珍宝岛事件发生后,1969年3月5日,在中央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准备打仗"。1969年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毛泽东再次提出要准备打仗。 
6月中旬,军委办事组多次召开战备会议,对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危险性做出了越来越严重的估计,认为大战在即,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的时间可能在国庆节。9月30日,疏散了北京几个机场上的飞机,在跑道上设置了障碍物,机场人员配发了武器,准备打击入侵的敌机。10月中旬,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疏散了一些中央负责同志和老同志,许多大城市也进行了防空演习和紧急疏散,全军进入紧急状态,整个国家处于临战状态,这种状况持续到80年代初期。但是,对于战争何时爆发,以什么形式爆发,战区主要在哪里,人们很难准确预测。因此,作为大军区主要领导,熟悉全国多个战区的情况是有必要的。八大军区司令员的对调,据中央命令所称,是"为了加强军队建设和反侵略战争准备,使军区主要领导干部交流经验,熟悉更多地区的情况"。这是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一个重要原因。 
1973 年8月24日至28日,十大,中央政治局常委由上一届的5人增加到9人。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进入了最高领导核心,王洪文还担任中央副主席。叶剑英、朱德两名老帅进入了政治局常委,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党内斗争更加激烈。特别是在江西"改造"的邓小平回,更让"四人帮"感到不安。 
1973年,毛泽东80岁,身体每况愈下。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急于安排后事,为下一代领导人打好基础的想法越来越明显。 
主持军委工作的叶剑英清醒地认识到,林彪把持军队工作12年,对人民军队的建设干扰和破坏十分严重,许多单位的问题已经达到积重难返的地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叶剑英抓紧整顿军队,肃清林彪流毒和影响。叶剑英认为,军队的领导班子,特别是大单位的领导班子,是军队的"上层建筑",军队的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可靠的人手里。 
叶剑英的这些想法,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可。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主持政治局会议。会议在毛泽东的书房兼会客室进行。不是政治局委员的邓小平也坐在。毛泽东说:"政治局不议政,军委不议军,以后改了吧,你们不改,我就开会,到这里来。我毫无办法,我无非是开个政治局会,跟你们吹一吹,当面讲。" 
"我提议,议一个军事问题,全国各大军区司令员互相对调。"他转向叶剑英:"你是赞成的。我赞成你的意见,我代表你说话。我先找了总理、王洪文两位同志,他们也赞成。" 
王洪文在上海造反起家,企图取代上海警备区司令部和地方上人民武装部对民兵工作的领导,建立自己的"第二武装"。但是,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对他事事掣肘,把许世友调走,就少了一块"绊脚石"。其实,不仅是许世友对王洪文掣肘,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也是这样。所以,对于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他是非常同意的,事情越乱越好,乱中才能找到机会,造反派都是在乱中起家的。 
毛泽东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主持会议,在政治局委员们一致同意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提议后,毛泽东建议在座的政治局委员们共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于是,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政治局委员一起唱歌。 
唱完歌,毛泽东又解释说:"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搞久了,油了呢!"这是讲各大军区司令员。因为有的大军区司令员,在一个地方已经呆了一二十年。他认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呆得太久了,搞得关系盘根错节,对工作不利。 
毛泽东宣布重要决定。他指着刚刚复出的邓小平说:"现在,我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发个通知,当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政治局是管全部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我想政治局添个秘书长吧。你不要这个名义,那就当个参谋长吧。" 
邓小平点点头。 
毛泽东忽然又换了一个话题。"现在这么多人看不起儿童团,我也是儿童团过来的,你们都是吧。"毛泽东一边说,一边环顾在座诸位:"你们哪个青年时期、十几岁二十几岁就那么高明,我就不信。"大家都明白了毛泽东这段话的意思,是要大家支持王洪文的工作。就是在这次政治局会议上,确定了军队高层领导的调整: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邓小平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12月20日中央召开了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会议。毛泽东接见了参加会议的全体高级将领。 
毛泽东接见后,大家进行了分组讨论,众将领对中央决定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一致表示赞成。 
12月22日正式宣布对调命令,各大军区司令员、军兵种主要领导再次集中。 
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北京军区司令员李德生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调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与武汉军区司令员曾思玉对调。 
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与广州军区司令员丁盛对调。 
福州军区司令员韩先楚与兰州军区司令员皮定钧对调。 
当时全国共11个大军区,就有8个军区的司令员调动。没调动的军区司令员是:成都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昆明军区司令员王必成、新疆军区司令员杨勇。这3位司令员任职时间都很短。原任大军区司令员的秦基伟,"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就没有了职务,1969年10月被"疏散"到湖南省汉寿县一个农场劳动,犁地、挑粪,一直干到1972年,后来,去长沙治病,又转移到一个疗养所。1973年的一天,身边的人员忽然接到上级通知"不能喊老秦了,要叫首长",1973年 6月,军委领导通知秦基伟到成都军区任司令员。 
12月22日会议是由毛泽东当面宣布对调命令。毛泽东想给王洪文一次机会,想让他在将帅面前树立点威信,委托王洪文"点名"。 
军队的"点名"不只是清点人数,而成为了一种严肃的仪式,一般"点名"的人都是最高首长,被"点名"的是部属,点名后,最高首长要总结工作、部署任务。王洪文当了中央副主席,有些昏头,也就大大咧咧地拿起花名册,点起名来。 
"许世友!" 
没有人答应。王洪文向会场看去,许世友脸色铁青,眼望着天花板,理也不理他。王洪文在上海造反多年,最怕这个南京军区司令。他壮着胆,又点了一次:"许世友!" 
忽听得"咚"的一声,原来是许世友把茶杯猛往茶几上一磕。王洪文抬眼一看,不光是许世友,杨得志、皮定钧这些老将军都望着他。王洪文胆虚了,转过头来求助似的望着毛泽东。毛泽东铁青着脸,一声不吭。 
周恩来不得不救场。他拿过花名册,看也不看,就先从其他司令员点起来:李德生、陈锡联、许世友......这些刚才还是很傲的将军们,现在一个个响亮地回答着。名点完了,周恩来宣布:"现在请主席宣布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命令!" 
毛泽东宣布完了对调命令,八大军区司令员没有一个人耽搁,立即以最快的速度去上任。 
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出奇的速度结束。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政治局要议政。军委要议军,不仅要议军,还要议政。”    他提议八个大军区司令对调。陈锡联(原沈阳军区)当北京军区司令,李德生(原北京军区)到沈阳军区去;杨得志(原济南军区)跟曾思玉(原武汉军区)对调;许世友(原南京军区)跟丁盛(原广州军区)对调;韩先楚(原福州军区)跟皮定均(原兰州军区)对调。新疆、成都、昆明军区不动。提议邓小平参加军委、当委员;政治局委员,以后开二中全会追认。会议拥护毛泽东意见,讨论贯彻实施的办法  21日,毛泽东当面说,陈锡联、杨得志、许世友“在一个地方搞得太久了”,李德生、曾思玉、丁盛 “倒是搞得不那么久呢”。 12日到21日,毛泽东出席会议、重要谈话五次。每次都提议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第一条“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不能不使在场的人联想到1971年月间,他老人家南巡时也是如此。 毛泽东说: 我还可以打几仗呢。要打就打嘛!天下大乱,包括中国嘛!我能吃饭,也能睡觉,所以,要打,我最欢迎了。 准备打仗!内战外战都来!我还可以打几仗。 一打起来就可以分清:谁是真正愿意打的,谁是勾结外国人希望自己做皇帝的。   ——如果中国出了修正主义,大家要注意啊!  毛泽东的这些话,显然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专指外国。  李德生1930年参加红军,经过长征、抗战、解放战争,在刘邓大军中当到师长。“抗美援朝”中任志愿军师长、副师长。1955年,39岁的李德生任十二军军长、授予少将。   文化大革命”中李在安徽支左。为制止两派斗争,他指挥战士挥舞红宝书把一触即发的两派群众组织分开,他不顾个人安危爬到造反派堡垒做工作。有胆有识,智勇双全。中共中央不止一次向全国通报他的经验。1968年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1968年10月13日八届十二中全会开幕式上,周恩来让李德生站出来同毛泽东和大家相认。毛泽东当众夸奖他“安徽的事情办得不错啊”、“整芜湖整得不错嘛”。九届一中全会上,第一次当选中央委员会的李德生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成为中国政坛升起的新星。1969年5月任中央军委委员,1970年任总政治部主任。   1970年8月,在庐山召开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发生激烈斗争。李深得毛的信任,会议期间被派下山,主持军委办事组工作。九届二中全会后,毛泽东1970年10月14日在吴法宪的检查书上批示:“办事组各同志忘记了九大通过的党章”,特地注明“除个别同志如李德生外”。华北会议(1970.12.22~1971.1.24)揭发批判陈伯达后,党中央宣布改组北京军区,李德生作为“掺沙子”任命为北京军区司令员。任命前,毛泽东把李德生从合肥召来北京,面授机宜。  “九一三事件”发生时,李德生在空军作战值班室坐镇指挥,接连几个昼夜,胜利完成任务。事后,他是中央专案组成员、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3年8月十届一中全会,毛泽东、周恩来提名,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是毛泽东看中的接班人。   1973年12月,北京军区司令员任上不到三年,当党中央副主席三个月,李德生调回北京。他兼任的总政治部主任,只“不要兼了吧”一句话,就抹掉了。  《李德生回忆录》得知,江青诬蔑李德生是“大军阀”。她伙同王洪文等说李德生“推行林彪路线”,“上林彪贼船”。1980年8月26日中共中央为李德生彻底平反的决定说:“1974年9月各大军区负责同志在会议上,‘四人帮’强迫德生同志承认‘推行林彪路线’、‘上林彪贼船’是不合乎事实的,应予以推倒。”  不幸中之大幸是毛泽东并没有做出过度的反应。  他在1973年12月21日接见参加中央军委会议同志时,首先对自己这些年“听一面之辞”错整了人,做自我批评。毛泽东说,我看贺龙同志搞错了。我要负责。要翻案。又说,杨、余、傅也要翻案,都是林彪搞的。

 

毛泽东采取的措施是:对调。只调司令,不动政委,不再兼任地方职务;同时,“不开除你的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军区司令员,照样做官,照样革命”。实际上对怀疑与林彪集团有某种牵连的司令员采取背靠背弄清事实的办法。应该说,其反应警惕而又适度。  对调后,几个大军区召开党委扩大会,揭发有关同林彪集团斗争中的人和事,主要对象是几位军区领导干部。到5月,在王洪文主持下,由中央组织部部长郭玉峰负责,在钓鱼台成立两个小组,从大军区会议简报、大字报汇编、各种揭发材料、林彪死党的笔记本和交代材料、九届二中全会记录及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等,分头整理选编材料。内容是林彪反革命集团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后,到广州、福州、南京军区以及苏州等地活动的情况。材料涉及十大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北京军区司令员和上述几个大军区的领导干部。到7月,王洪文把材料报送毛泽东,并发给政治局委员。7月间,江青对人说这些人问题严重,唆使他们向毛泽东报告。8月中旬,王洪文主持召开军队高干会,各大军区司令、政委出席。王洪文不向到会成员传达毛泽东的重要指示,对几位同志的自我批评不置可否,把会议的气氛搞得十分紧张。   邓小平等9月4日陪同多哥共和国总统会见毛泽东,会见后报告了各大军区司令、政委会议的情况。毛泽东指示说,都是一些老问题了,在会上讲也可以,写出来印发也可以,不写也可以。不要那么挖苦,不要强迫人家做检讨,不要搞得那么紧张,传达范围也不要太大,检讨不要发下去。毛泽东说过以后,王洪文不能再向大军区司令、政委封锁毛泽东指示了,不得不把毛泽东8月间几次谈话中所作指示向大家传达。  关于会议的开法,毛泽东指示:我看找他们来。不要一个一个,各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都来,一道谈一下。听说会议气氛紧张,他特别交代,每个同志发言时不要插话,发言后都要鼓掌欢迎。  关于问题的性质和程度,毛泽东说,除若干同志外,有少数同志或多或少有些问题。又说,各地大字报揭露的都是老账。这些人有错误,揭一揭也好。  毛泽东回顾同林彪集团斗争的经过,肯定打招呼的作用。毛泽东说,你说在广州做准备,为什么后来林彪又不敢去了呢?往北跑了呢?就是因为我打了招呼,他们听了我的话,开了四千人的干部大会把我的话透出去了,是顾同舟把消息报告了,林彪就往北跑了。毛泽东就此重申一条政策界线:还是我周游历国的时候说了的,以那个时候为界。也就是说,在1971年8月中旬到9月12日毛泽东在外地巡视期间谈话,向党内军内打招呼,是一条界线。
  毛泽东重申,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使到会同志得到解放。会议进行过程中,毛泽东于9月8日对李德生的信作了批示:“已阅,改了就好。”说明李德生的嫌疑从根本上已经被排除了。   毛泽东指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八年。现在,以安定为好。全党全军要团结。”这条“八月指示”,使得政治寒暑表高处的水银柱一下降了下来。军队高干会上的将军们如沐春风,会议也很快散场。